况且他要真这么干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猝死了。
所以培养出一大批帮手和人才来,是必须要做的。
而培养人才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把现代的课本带过去,让古人踩在现代巨人的肩膀上,快速的成长起来。
这样有了大量的‘现代化人才’,各个方面的研究制造工作才会顺利,科学技术发展也会走上快速的正轨。
所以,抛开工程量方面的因素不谈,这个人的建议本身其实非常不错。
起码比之前那些人的阴间建议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PS: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十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
“瞧瞧,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把小学到大学所有学科的课本全都记下来,过目不忘的能力也经不住这么造啊!”
“心疼楼主三秒钟!”
“其实层主的建议不错,有些学科在大唐是不需要的,其实没想象的那么可怕。”
“而且穿越过去之后仅靠楼主一人肯定是不行的,培养大批人才的确是必须要做的!”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楼主主攻数理化三门学科就可以了。”
“生物也很重要,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很差,生物对提升医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地理也得要,楼主可是要带领大唐横扫全球的,地理太关键了!”
“小学到高中其实都还行,可大学课本怎么办?”
大家在看到层主的想法后,有人觉得这和前几个哥们儿的想法差不多阴间。
毕竟这个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但还是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个想法的亮点。
大家也都明白,以一个人的力量就在一片空白的大唐建立起完整的工业,是完全不可能的!
那些一个人穿越过去,就造枪造炮、炼钢炼铁、造船造舰的,只有在无脑穿越文里才会出现。
要知道在很火的一本穿越文《临高启明》中,主角都是带了一个数百人的大团队过去的。
其中包含了各行各样的人才和专家。
一人之力对于大唐贞观那个时代,真的太微乎其微了。
所以把现代的教科书搬到大唐去,利用现代的知识结晶,来快速拔高大唐的人才水平。
那样就不再是李恪一人之力了,而是现代知识结晶对大唐的降维打击!
但想法好归好,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就比如大学课本的事,不止是李恪,就连网友们也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大家其实走进误区了,大学学科多是多,但并不一定全有用,或者说并不一定全需要。”
“大学学科分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有些专业学科在大唐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航空航天相关专业,就算楼主活到100岁,以大唐的底蕴也基本不可能在航空航天上有什么发展。”
“比如核物理、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高精尖学科,在大唐是没有意义的,起码在短期内是这样的。”
“所以,楼主其实只需要把重点放在高数、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上就行了,至于其它的高精尖学科,知道一个大方向就行了,任由大唐后续的人们自己去探索。”
就在这时,有人针对大学课本的事回复了一条长评。
李恪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这条回复。
同时,也看到了这人的认证信息。
江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江城大学是国内最顶级的一批高等学府,稳居top10之列。
这所学府的历史学系教授,那含金量可是很高了。
只是没想到堂堂江城大学的历史学系教授也对他这个帖子感兴趣。
“关注一下,之后说不定有些东西需要请教的。”
李恪立马关注了这位教授,历史学系的教授,对大唐肯定比他更了解,之后可以好好请教一番。
“不过,这位教授说的的确很有道理。”
李恪随后想到教授回复的这一段话,确实让他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之前完全走入误区了,觉得自己只有一次机会,穿越过去之后就再没机会从现代获取知识了,所以想着尽可能多的记下来一些东西带过去。
但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有些学科课本他就算带到了大唐,有人能看懂吗?
要知道一些专业学科都是建立在成熟的基础学科上的,一种专业学科甚至需要多种基础学科共同支持!
贞观时期的大唐,基础学科基本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而基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等到基础学科发展成熟了,基于基础学科之上的专业学科自然而然会出现。
反之,如果都没等基础学科发展成熟,哪怕带去了专业学科,也没什么意义。
“不愧是江城大学的教授,一语惊醒梦中人!”
“确实,太专业的学科哪怕带去了大唐也没人搞得懂。”
“历史上其实也有例子,当初钱老归国后,也是先培养了一批基础人才之后才成功的,当时国内基础学科底子太差了!”
“当时国内和国外还只是几十年的差距,唐朝和现在可是一千多年的差距,太高端的东西带过去真没什么意义!”
“如果主攻基础学科的,那对于楼主来说应该问题不大了。”
“是的,虽然工程量确实有点大,但起码不是完不成的任务了,而且一旦完成,穿越过去之后就直接起飞!”
......
大家都被教授的话给惊醒了,知道自己之前走进了误区。
一旦从误区之中走出来后,立马就发现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从一年级到大学,所有基础学科的课本!”
李恪也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重重的写下了这一行字!
这是他接下来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PS:第十更!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十一章 古诗词装逼不能少!
李恪继续在帖子下面寻找有价值的回复。
似乎是因为这个帖子下面讨论的人越来越多,在知乎算法的判定下这个帖子热度在快速升高。
所以知乎也给了这个帖子一些流量,让更多的人在首页看到了这个帖子。
于是,他的这个帖子下面多出了一些新面孔。
他们的回复大多都是之前有人说过了的,李恪看了一会儿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大家怎么好像把古诗词给忘了?”
“在古代,大家可是极其看中文采的,楼主要是把唐诗宋词给背下来,那穿越过去之后不是随便装逼...不对,是展现文采?”
“再不济,时不时在李世民面前来上一首名诗绝句啥的,那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不是蹭蹭往上涨?”
“况且自古美人爱才子,多背点诗泡妹子也是好的嘛!”
“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的诗词全给背下来,反正大唐贞观十年那会儿还没他们,这些诗词就是楼主原创的!”
这时,李恪突然看到一条新的回复,顿时眼前一亮。
他怎么把古诗词给忘了呢?
要知道古诗词可是在众多穿越文中占了很大戏份的。
不知道有多少主角拿着在当时还没出现的古诗词,在古人面前装...展现文采的!
而恰好古代不管是文人还是老百姓,亦或者是美女们,又对这种能写出名诗绝句的才子极为崇拜。
可以说,李恪在大唐弄出一本大学高数课本来,造成的轰动绝对远远不如他写出一篇名诗绝句出来。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他写出一篇名诗绝句出来,李世民都得专门召见他,好好的品读一下。
然后高兴的夸赞他一番,还得正式的给他一番赏赐!
不要觉得夸张,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李世民是马背上的皇帝,在武略军功方面确实登峰造极,但在文采方面却差了一些。
太祖不是写过一首词嘛,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骚的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楚辞》里的《离骚》。
这句话的意思通俗点讲就是,太宗李世民差点文化!
李世民自己也知道,所以对皇子的培养极其重视。
李承乾为什么造反,为什么恨李世民?
就是因为李世民对李泰太过喜爱,甚至超过了对太子李承乾的重视,这才使得李承乾感受到强烈的危机,从而后面选择了造反。
而李泰为什么如此受到李世民喜爱?
很简单,就是因为李泰是皇子里最有文化的,文采最好的!
如果他把唐诗宋词全给背一遍,到时候穿越过去了,李泰在他面前算个屁啊!
他随便背两首诗词出来,不是随便吊打李泰?
他写出来的名诗绝句,他是李世民的儿子,那李世民自然也是脸上有光。
到时候李世民对李泰的喜爱,会全部加倍的转移到李恪身上来。
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好事!
况且,就算不为了得到李世民的重视,多背点诗也是有用的。
毕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穿越过去了还得泡妹子的嘛。
虽说以他吴王的身份,好看的妹子肯定不缺,但真正高质量的妹子,还是得靠才华才行!
“好家伙,我还真给忘了!”
“确实,多背点诗,不管是装逼还是泡妹子都是一往而无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