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吃饭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笔开销,吃饭这一块的开销降低了,那自然也就能节省下不少钱存着,或者用于其它方面。
总之,粮食产量要是达到现在的4倍,所有百姓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农民们自然全都来到了最近的官府,纷纷想要买种子。
各地官府门前全都挤满了前来购买种子的百姓们,简直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这个场景几乎就是扬州和苏州两地的复刻,只不过长安城及附近的人口密度更大,所以这次的场景还要更加的壮观和热闹一些。
各地官府早已派遣了户部的官吏和秦王府的技术人员。
根据户部和官府登记的田亩数量,然后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能买到粮食种子。
比如一家人有10亩地,现在想要买到能种植10亩地的种子肯定是不现实的。
最多只能买到种植1亩地的种子,剩下的9亩地还是种植原本的种子。
即便是这样,最后这10亩地产的粮食,也相当于原本13亩地产的粮食。
凭空多出了3亩地的粮食产量,对于大家也是一个不错的收获了。
毕竟第一季推广,粮食种子数量有限。
只能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到粮食种子,涉及覆盖到更多的百姓。
只要等到这一季收成了,那下一季的种子数量就绝对足以满足整个长安城以及周边的种子需求了。
对于官府控制每家每户购买种子数量的行为,百姓们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虽然每家每户买到的种子数量少了点,但却让更多的农户买到了种子。
只要种植完这一季,那下一季就能让所有的田地都种植这种高产种子。
这笔账,老百姓们还是算得清的。
当然了,在购买种子之前,李恪也是选择了与扬州和苏州一样的政策。
购买种子之前必须签订协议,收成的粮食除了保留自己做种之外,其余的必须要卖给秦王府。
而秦王府也会给出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来收购这些粮食。
对于这个条件,大家自然没有意见。
卖给谁不是卖?卖给李恪价格还能高5%,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而且,以秦王殿下的信誉,肯定是不会欺骗大家的。
所以大家想都没想就直接签了协议,答应了这个条件。
在种子都销售到位后,秦王府的技术人员便下乡开始给大家示范和教导如何泡种发芽,然后如何培育秧苗等等。
其实大致的方法是差不多的,只是一些细节和时间上略微有些不同。
百姓们种地多年,经验十分丰富。
秦王府的技术人员只是稍微讲解了一下,大家基本就都明白如何种植了。
等到种子都发芽,然后撒到了地里等待成为秧苗后,这件事的热度才算是慢慢消散。
而此时,距离当初种子发售已经过去了接近半个月时间。
算起来,李恪回长安城后,已经待了一个半月了。
“差不多该回扬州了。”
李恪心中想了想,觉得扬州和苏州那边已经累积了不少事情等他回去处理了。
“不过,回去之前还是得去见见李世民,聊聊一些事情。”
李恪随即又想到了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和李世民提前说一下。
于是,他便来到了皇宫之中。
甘露殿。
“你要回扬州了?”
李世民有些惊讶,但又不意外的看了李恪一眼。
虽说李恪要是想留在长安城,他也不会说什么,但李恪明显有自己的想法。
只是,他以为李恪还会在长安城多待一段时间呢。
“父皇,儿臣回去之前想和您商议一件事。”
“关于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三门新学科的事。”
李恪看向李世民,将他的目的说了出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理念。
要想发展那三门学科,就必须要得到科举的支持。
只要科举将这三门学科纳入考试科目中,才会真正让大家愿意学习这三门学科。
而只有学的人多了,各个领域的人才才会越来越多,技术发展才会更快。
但是科举不是他说了算的,最终还是得李世民点头才行。
“科举考试新增三门新学科?”
闻言,李世民微微一怔,他倒是从未想过李恪会说这件事。
“哪三门新学科?主要是什么内容?”
李世民当即看向李恪询问了一句。
既然李恪和他提了这件事,那李恪心中肯定是有了成熟的计划,他当然得了解了解。
“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新学科则是关于各种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比如这次在战场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火炮和火枪,便是大量运用到了这三门学科的知识。”
“火药是化学知识、火炮和火枪的发射是物理知识、而这两种都包含了数学知识。”
“除此之外,这三门新学科的应用也极为的广泛,比如香皂、蒸馏酒、曲辕犁、火柴等等,都包含了这三门新学科的知识。”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这三门新学科则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最大助力,只要我大唐精通这三门学科的人才越多,技术就会发展越快!”
“到那时候,我大唐在大量技术人才的帮助下,便能彻底的将这整个世界所有国家和疆域,都纳入我大唐版图,所有人都是我大唐百姓!”
李恪先是给李世民介绍了一下这三门新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推动技术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
最后,自然是得给李世民画个大饼,刺激刺激李世民,让李世民能够更果断的做出这个决定。
事实证明,他的这番话对李世民的触动还是非常大的。
毕竟这一次他御驾亲征,可是亲眼见证了火炮和火枪在战场上的恐怖统治力!
别说是高句丽和百济的军队了,就算是大唐最精锐的将士,在大量火炮和火枪的攻击下,最后也只能是那个下场。
这也让他意识到,战争的形态和形式都改变了。
之前那种依靠人数,以及长矛、投石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今后的战争形式,绝对是比拼火力和武器射程的天下。
这其中武器装备的强弱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武器装备落后了,就算能打,自身的伤亡也会非常大。
这次,侯君集和李率领的大军伤亡数量,和李恪率领大军的伤亡数量,就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他也意识到了必须要保持武器装备的绝对领先,这样才能保证唐军在战场上的绝对无敌之势。
而这时,李恪所说的技术就非常重要了,而这三门新学科又是能大大推动技术发展的基石,所以他很快意识到了这三门新学科的重要意义。
而且,他还真不知道之前的香皂、蒸馏酒以及火柴等等都是依靠这三门学科的知识制造出来的。
现在看来,这三门新学科的确非常重要。
最主要的是,李恪后面的那句话彻底打动了他!
大唐将这个世界所有的国家和疆域全部纳入大唐版图!
所有的人口都成为大唐治下的百姓!
到那时候,可就真的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了!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顿时就激动了起来,产生了万丈豪情。
虽说他不一定能活到那一天,但大唐在李恪的手上,肯定能走到那一步的。
一想到这,他心中就不再有任何的犹豫,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毕竟没有哪一个皇帝能抵挡住统一全天下的诱惑!
“朕同意你所说的,可以在扬州和苏州先行试点,先培养大量的先生出来,然后再推广到整个大唐。”
李世民点了点头,同意了李恪提出的在科举考试中新增三门学科的事。
不过,李世民倒也没操之过急,他很清楚教育这个事是急不来的。
大唐很大,没有足够的教书先生是无法让这三门新学科普及的。
而如果有些地方的学子学了这三门学科,而有些地方的学子没能学这三门学科,那在科举考试中对那些没学过的学子就不公平。
作为皇帝,他自然要考虑大局。
“是,父皇!”
闻言,李恪当即笑着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自然也清楚,所以他也在扬州大量培养教书先生。
他之所以现在就在李世民面前提出来,并且让李世民答应,就是为了给天下人读书人一个保证和承诺。
皇帝都下旨了,那大家自然不会再对这三门新学科有什么怀疑了。
不过,仅仅有这个还不够,李恪心中很快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PS:第二更!尸.
第323章 李道宗和段纶的感激!金德曼有身孕了?
“仅仅只是将这三门新学科加入科举考试,还不足以彻底调动大家学习这三门学科的积极性。”
“儿臣认为可以设立科学馆与工程馆,新增科学馆学士与工程馆学士职位,为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做出巨大贡献者可为学士。”
“这样就能给做技术研究的人们一个盼头,一个能与弘文馆学士相同的地位和名誉!”
李恪随即又将他心中的一个想法给李世民说了一下。
换句话说,就是把现代的科学院和工程院搬到了大唐,两院院士变成了两馆学士,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简而言之,就是要给做技术研究的人一个不亚于弘文馆学士的地位和荣誉!
要在民间造成一种风气,那就是科学馆和工程馆的学士,地位和影响力以及认可度,丝毫不逊色于弘文馆学士。
弘文馆学士代表的是圣贤之道上走到巅峰的人。
而科学馆和工程馆学士,则是科研之道走到顶峰的人。
达到了这种效果后,那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这三门新学科上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