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99节

“咱们就先观望着,其他家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毕竟法不责众,我就不信皇上能把我们这十几家勋贵统统降级?”

李伟一锤定音。

驸马都尉府,好几个勋戚都齐聚在此。

驸马都尉侯拱宸怒气冲冲的说道:“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这没错。”

“但是不能不给我们这些皇亲国戚留活路啊。”

“这银子,本都尉已经用光了,想要收回去是不可能了。”

侯拱宸一副无赖的样子。

堂中的几人也都点了点。

毕竟揣进腰包的银子,要他们拿出来是不大可能的。

再怎么说他们是皇亲国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都尉这么做,那我们几家也与都尉同进退!”

“法不责众,相信皇上也奈何不了我们!”

……

各家的一言一行,都通过东厂和锦衣卫报告给了朱翊。

朱翊毫不在意,“朕倒是想再拿几个人立威。

这样送上门来的,朕就笑纳了。”

“万岁,御马监掌印太监冯保求见。”

小黄门低着头进来禀报。

“宣。”

今日的冯保换了一身崭新的宦官衣袍,整个人都显得极为的精神。

“臣冯保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

冯保一反常态的没有尖细声而是朗声说道。

“冯大伴今日倒是精神的很。”

第90章 筹备

“万岁谬赞,臣近日读来这辛稼轩的词,只觉动人无比。

年近花甲,臣才知晓这大丈夫应持刀兵为国而战。”

“臣虽然是残缺之身,但不愿心智残缺!”

说着,冯保再度叩首,“臣愿献家财白银二十万两,以资万岁练军,望万岁纳臣微薄之意。”

“冯大伴啊冯大伴,朕都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了。”

朱翊调侃道。

“万岁爷对臣之恩遇,臣无以报之万一……”

“好了好了冯大伴,募兵之事朕本来交给了兵部,现在就交给你们御马监了。

现在朝廷之中,对朕不满的人有很多,朕需要一支军队来完成朕对不臣之徒的镇压。”

朱翊笑着说道。

但冯保深知,这笑意的背后,暗藏无数的杀意!

“万岁,这东厂和锦衣卫有数万,查处作奸犯科及不忠万岁之人不是易如反掌……”冯保道。

“不单单是对内镇压。”

“东厂与锦衣卫都不够!朕需要更多的军队将来扫平四夷,一支由朕打造,完全忠心的军队。”

朱翊说道。

“这支新军,军饷必然是要优于京营和边军的。”

洪武时期的军饷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发放士卒全家人的月粮,另一个是在战斗之时发放给士卒本人的行粮,但行粮没有明确的规定,都是视情况而定。

骑兵的月粮较多,为二石米,步卒的月粮为一石米。

有妻儿的发盐两斤,尚未娶亲的则是发盐一斤。

连同军马都有军饷: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

天顺时期的募兵制,则是自愿应征入伍的士卒,一律给予白银五两作为安家费,免除其家五石税粮,且额外免除其家两人的徭役。

被抽中参军的士卒则是发白银三两五钱,额外免除其家一人的徭役。

“现在我大明士卒已有的待遇便是参军即是发放三两白银的安家费,二两白银的行粮钱,入伍后还有每月一两二钱到一两五钱的月粮钱。

但是经过层层的盘剥,能真正到将士口袋里的,却是寥寥无几。”

“万岁圣明。”

冯保道。

“此新军应征入伍者,一律给予白银五两作为安家费,免除其家十石税粮,且额外免除其家两人的徭役,其军饷为每月三两。”

朱翊宽袖一挥,一锤定音。

明初官员俸禄正一品的月俸为八十七石,从一品为七十四石依次递减,直到正三品的官员的月俸大概是有三两银子。

这新军的俸禄,属实是很高了。

“所选士卒须为良家子,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冯大伴应当看过,皆是以其标准选拔。”

“募兵之额为五万,只能少不能多,朕要的是精兵,不需要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兵痞。”

“臣记下了。”

冯保恭声说道。

“冯大伴且去,若是出现了什么问题随时找朕便是。”

朱翊说道。

“臣先行告退。”

没有枪杆子,朱翊就做不到腰杆子硬。

心里想着,朱翊对一旁的陈矩说道:“传工部尚书曾省吾来见朕。”

“是,万岁。”

这时,司礼监的另一位秉笔太监指挥着几个小太监设好了御案,将文书送了过来。

“敬请万岁御览。”

朱翊点了点头,便一手持朱笔,一手翻阅着奏疏。

半个时辰之后,陈矩匆匆而来,“万岁,工部尚书曾省吾在殿外等候觐见。”

“宣。”

朱翊放下了奏疏和朱笔。

没过一会儿,曾省吾快步入殿而来。

“臣曾省吾叩见陛下,吾皇万福金安!“

“爱卿平身。”

“谢陛下。”

寒暄一二之后,朱翊对工部尚书曾省吾问道:“吕爱卿,现在工部火器生产情况怎么样了?”

曾省吾闻言,出列说道:“回禀陛下,工部之前制造了三万六千把的新式燧发枪已经通过了试验,已经按您的吩咐封库听旨。

年后工部最新制造的数万把燧发枪已经送到了兵部,大司马说,这批新式燧发枪交由京师里三大营的神机营来装备。”

“只要燧石和王恭厂的炮弹火药跟得上,我工部制造燧发枪的速度自然不会慢下来的。”

朱翊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爱卿劳苦功高!朕都一一记在心里。”

“来人,工部尚书有功于国!赏曾爱卿大玉带一条。”

“臣谢过陛下!”

曾省吾叩头谢恩道。

“凡是参与新式燧发枪制造的工匠,每个赏银一至三两不等。”

曾省吾行礼,“身为陛下的臣子,当为陛下分忧!”

朱翊又说道:“朕希望工部的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

“冷兵器的时代将要落幕了,将来统治天下战争的就只有火器。

所以朕要让每一个大明的士卒,都能配备一把燧发枪!”

“不知陛下要这么多的火器作甚?”

曾省吾问道。

“因为朕要这天下大一统!如今西有俺答,东有土蛮女真,大明四疆不平!”

“这天下,就应该只有大明一个声音!”

朱翊铿锵有力的说道。

曾省吾沉默了一会儿道:“古人言: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纵然陛下有气吞寰宇之志,但屡兴兵戈,百姓亦苦战事久矣。”

朱翊的声音从丹陛上再度传来,“朕虽不敏,但愿承续太祖成祖之遗志,使我大明百姓永世不受战乱之苦!”

“昔年,汉武帝遣冠军侯,扫庭犁穴,使我中华百年无所侵。

故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边事不宁,朕以何颜面见先祖?”

“祸乱不平,朕以何功交以子孙?”

一字字一句句,都令曾省吾无可辩驳。

“吾皇圣明!”

工部尚书曾省吾躬身说道。

“至于工部之前制造了三万六千把的新式燧发枪,就不必要封库了,朕近日就会用。”

朱翊道。

“工部听凭皇上调遣。”

……

首节上一节99/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