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95节

“臣张学颜接旨!”

张学颜起身。

“可否给本官匀一匹马?

本官与你们同去。”

东厂诸人有些惊异,都说文官先不能挑手不能提吗?

怎么还有会骑马的朝廷重臣?

他们倒是小觑了张学颜。

隆庆年间,首辅高拱任用张学颜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在就任辽东巡抚之时,张学颜招抚流亡来充实军伍,整顿战备。

且与辽东总兵李成梁一起击败了土蛮。

若是以为张学颜是不知兵事的羸弱书生,那可就是错的离谱了。

张学颜翻身上马,猛然一拉缰绳,“驾!”

看着张学颜一骑绝尘而去,东厂众人才反应过来,纷纷跟上。

……

乾清宫。

“万岁,您还没用晚膳呢?”

高兴安有些担忧。

“京畿的百姓都吃不饱饭,都吃不上饭。”

“朕不差这一顿。”

朱翊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高兴安还欲再劝,但这时,小黄门匆匆进来。

“万岁爷,户部尚书张学颜在宫外求见。”

“宣。”

“臣张学颜参见陛下。”

张学颜行礼道。

“平身吧。”

朱翊的语气冷冷淡淡。

“谢陛下。”

没等张学颜开口,朱翊就紧盯着张学颜问道:“张爱卿,你可知京畿的旱灾?”

张学颜躬身道:“臣略知一二。”

“除了北京城,周围几个府县都已经是几十天没有下过雨雪了。”

“那为何不发放赈灾的粮食?”

朱翊冷声问道。

“陛下恕罪。”

“临近正旦,岁支出的银两与粮食便是一大笔数目。”

“之前陛下诏天下入燧石,给予各地的也都是国库的粮食……”

“前几日运走的正是给宣大和辽东的军粮。”

张学颜一条条分析着。

听到此处,朱翊的面色才微微好转。

“那灾民就让他们一直饿着?

一直卖儿卖女?”

朱翊仍是责问。

“是臣调度不力,还请陛下责罚。”

张学颜再度跪下,低头请罪道。

“山东等地的粮食十日内就能送至京畿……”

第86章 奏疏

京城三大营,中军衙门。

衙门大堂里,只有兵部尚书方逢时和彰武伯杨炳二人。

看着神色凝重的方逢时,杨炳出言劝道:“大司马,您又何必如此较真?”

“前两年,首辅张江陵也曾经动过彻查过京城三大营之事,但也是无疾而终。

这次裁汰个几千的老弱病残,就已经能够给皇上一个交代了。”

方逢时还在翻看着卷宗,没有出声。

杨炳继续道:“大司马,这京营吃空饷之事,可是盘根错节无数啊。”

这时,方逢时倒是抬起头来,赞同道:“彰武伯说的不错,确实是盘根错节无数。”

啪!

方逢时将卷宗猛然一拍:

“这偌大的京营,吃空饷的空额竟然有两万余!”

“朝廷一月给三大营的军饷是三十万石粮食,折一个士卒就是二两多的银子。

两万多人,这一年二三十万两银子!这还不算口粮、军械与军衣。”

“还有两万余是各家的奴仆,在家里伺候着他们的主子,却来朝廷里领他们的俸禄!”

“若是全部算上,一年七八十万两的银子都进了谁的腰包里?”

杨炳低声道:“这里面可是牵扯着十几家豪门勋戚……”

“这武清伯可是占了大头……”

武清伯便是当今天启皇帝的外公、慈圣太后的父亲,李伟。

隆庆六年,加李伟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后来万历皇帝即位,封其为武清伯,追赠李伟三代,食禄千石,并赐乘肩舆。

可以说,武清伯李伟就是当朝权势最大的外戚。

“天子既然让本部堂来查,那本部堂就不能藏着掖着,敷衍天子。”

方逢时掷地有声的说道。

……

一封朝奏九重天。

方逢时的一封奏疏在京城掀起了惊涛骇浪。

随着张居正在府上休养、潘晟和于慎行入阁,现在内阁的形式便是张四维已经全面掌握了内阁的大小事务。

饶是张四维宦海沉浮这么久,看到这封奏疏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自土木堡之变后,京城三大营内不如外、空额偷饷的糜烂现象就已经开始了。

百年来,有人想动手处理,但都是铩羽而归,无功而返。

无他,勋戚与国朝共荣。

京营贪腐不是一家一户之事,而是几家十几家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参与。

这一个贵族群体的既得利益者,是最难动摇的。

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勋贵集团的清查京营,张居正能做吗?

能。

但是他炳政推行改革得罪的人已经够多了,也没有必要多拉上一群敌人为自己的改革增加阻力。

分得清楚主次矛盾,有强硬也有妥协。

一手执光明:厉行改革,开创大明万历中兴。

一手执黑暗:与士人不耻的冯保合作,任用亲信打压政敌。

以黑暗开道,来卫心中光明。

这大概就是张居正在后世赞誉满身的理由吧。

但方逢时不是张居正,张四维更不是张居正。

“召另外三位大学士前往公厅议事。”

张四维吐出一口气,此事他无法专断。

文渊阁的吏员刚刚泡好茶,张四维,申时行,潘晟和于慎行就走入了公厅落座。

虽然张居正已经搬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了文渊阁,虽然张四维已经掌握了现在的内阁。

但是张四维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把面向东的座位空了出来,以示对张居正的尊重。

“诸位来看一看大司马的奏疏。”

张四维把手里方逢时的奏疏递给了申时行。

几位阁臣都是面色不解,不明白这内阁的第一次集会是为了讨论什么。

但是等申时行看完了奏疏之后,也是面色大变。

等到潘晟和于慎行都看完之后,公厅里面陷入了沉默。

“这封奏疏是压在的内阁还是呈递到陛下手里。”

张四维环视着几人。

申时行沉声说道:“您现在是内阁之首,凡重大事情由您来决断。”

一个皮球踢过去,又被踢了回来。

申时行,内阁老油条了。

潘晟和于慎行也都是赞同的点点头,“一切以次辅为主。”

“既然如此,那本部阁就以内阁的名义把这封奏疏呈递到天子面前了。”

张四维说道。

首节上一节95/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