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77节

张居正轻叹一声,天子还是太过于年轻了,没有什么与文官斗争的经验。

等到朱翊私出湖广的事情一被曝,那些文官言官只会梗着脖子,完全不会顾及大朝会是否受到什么赏赐,得了多少银子。

张居正只能压得了一时,毕竟他要做的事情可能更会让文官诟病,甚至是损害了一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嘉靖朝的桂萼也曾经试过一条鞭法,但是也是没有推广下去。

自中唐的两税法实施以来,弊病是越来越多。

这等税法,已经无法使贫富分等负担。

因朝廷征钱,而市面上的钱币流通量不足,进而就会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

两税法之下,土地合法买卖,使得土地兼并盛行,造成了富者连阡陌,贫者无力立锥之地。

一旦有了什么天灾人祸农户无力承担赋税,那就只有逃亡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自正统以来,流民已经成了大明的一个突出问题了。

张居正想着这些有些出神。

“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

朱翊看向帝国的首辅。

“臣在。”

听到天子的唤声,张居正这才回过神来。

“元辅炳政,于国有功,特赐大玉带一束。”

朱翊道。

“臣谢过陛下!”

张居正微微躬身。

“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维。”

看到张居正退回站列中,朱翊又看向张四维。

“臣在!”

对于张四维这个人,朱翊一直捉摸不透。

历史上此人在张居正去世之后,将张居正的改革全面推翻。

短短的一年之后,因为守孝就又去职。

等到守孝期满,他又在路上突然暴毙。

有人说张四维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但也有人说,张四维及时制止了张居正的一系列不正当政策,是救国之相。

现在的朱翊已经处在了历史迷雾之中,也同样看不清楚眼前的这个人。

首辅张居正,三辅申时行都是有实可考可靠之臣,内阁之中只有他是最不让人放心的。

朱翊心里想法电转万千,但表面上并未流露出半分,反而还露出了一丝笑容。

“爱卿亦是兢兢业业辅国有功,特赐蟒袍一件。”

蟒袍,和所赐张居正一般的御赐衣袍。

皇家之龙为五趾而蟒有四趾。

蟒袍加身就是士大夫的梦想,这意味着天子对其的无限信任和位极人臣的荣耀。

这一份赏赐是张四维没有想到的。

原来我张四维也有春天吗?

天子终于想起我来了!

这一刻,张四维只想仰天大笑。

“社稷之功在陛下与元辅,此等厚赐,臣惶恐……”张四维推辞道。

丹陛之上,朱翊的声音缓缓落下:“爱卿之功,朝廷的文武百官皆是有目共睹。”

“蟒袍赐卿,不得再推辞。”

张四维闻言便不再推辞,神情无比严肃的行礼道:“臣叩谢皇上天恩。”

既然首辅跟次辅都赏赐了,那三辅也得走走过场。

“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

“臣在。”

“爱卿劳苦功高,赐玉如意一双。”

朱翊道。

申时行伏地道:“臣谢陛下天恩。”

没过一会儿,礼官又快步走到丹陛旁边:“宣琉球、乌斯藏、朝鲜、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等国使者觐见!”

大明的皇位更迭,皇帝变易之事早就传诏了各国。

几国使者亦步亦趋的跟在小太监身后来到了皇极殿。

朱翊眉头一皱:“倭国使者何在?”

倭国。

天启元年也就是历史上的万历九年,现在的织田信长恐怕已经快要完成大半对倭国的统一了。

一念至此,朱翊的眼中迸射出无尽的冷意:

织田信长,你的胆子太大了。

第63章 各国进贡

鸿胪寺卿头上隐隐流着冷汗,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倭国国内战乱,使者不至之事臣等不知……”

朱翊也无意为难,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了。”

说着,一众使者就走到了丹陛之前。

“小臣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小臣代鄙国之君贺大皇帝陛下登临大位,祝大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

一个个使臣操着生疏的汉语纷纷向朱翊行礼。

同时,鸿胪寺少卿拿着礼单喊道:

“朝鲜国进献金银器皿二十,螺钿梳函五十,棉绸、各色苎布等无算,贺陛下正旦!”

伏在地上的朝鲜使者突然抬起头来,看着丹陛之上带着冠冕穿着衮袍的威严帝王的年轻身影大声道:“我国国主听闻大皇帝陛下未开后宫,愿进献吾国秀女十位,入宫侍奉大皇帝陛下!”

鸿胪寺少卿微微惊愕:这可不是在朝鲜使臣列单里面。

朱翊宏大的声音落在了朝鲜使者的耳边:“朝鲜王有心了。”

“赐朝鲜王玉器十对,大明火铳千支。”

天哪,大明一贯珍而重之的火铳都拿来赏赐了?

朝鲜使者闻言心中一喜,不住的叩首:“叩谢大皇帝陛下!”

一干重臣摸不着头脑,并不明白朱翊为什么要把火器赏赐出去。

只有工部尚书曾省吾明白,兵仗局里囤积了一批陈旧的鸟铳。

如今有了燧发枪,只适用于南方作战的鸟铳就显得鸡肋无比了。

鸟铳在北方并不适用,所以朱翊丝毫不担心这些火器会落在鞑靼等部的手中。

但朱翊岂是仅仅想着这些?

等到丰臣秀吉掌握倭国,必定会对朝鲜进行侵略。

增强朝鲜的军力军备,也是在变相的削弱倭国。

倭国于华夏有大仇,不得不报。

留其在东侧,始终就是心腹大患。

“琉球国进献黄金杯一对,白银千两。”

鸿胪寺少卿又继续道。

琉球国,华夏上千年的小弟了。

其国人口只有数万,其地贫瘠不已。

这凑出的黄金杯一对和白银千两对琉球国来说,恐怕是紧咬牙关才能拿出来的东西了。

早在洪武年间,琉球就费尽心思的进奉金银粉匣、乌木、胡椒、硫黄等物品,因为奉行的薄来厚往,所以赏赐一般都被进贡的物品的价值高数倍。

但后来的几位皇帝显然不热衷于此,此次琉球也是下了血本给新皇拍马屁。

“琉球国主的心意朕知道了,等你回去的时候可以告诉他,朕特允他于今年来大明京城觐见。”

朱翊道。

“多谢大皇帝陛下开恩,多谢大皇帝陛下开恩!”

琉球国使者磕头如捣蒜。

无他,代代琉球国国主都是华夏的舔狗,以入华夏为荣。

现在大明皇帝特许国主入大明帝都,已经是无上的恩宠了。

“撒马儿罕国进献雄狮两头,祝大明永远昌盛!”

紧接着,鸿胪寺少卿又把乌斯藏、土鲁番、天方、鲁迷、哈密等国的礼单念了一遍,朱翊也都一一进行了回赐。

“天子赐宴!”

这时,一个个小太监把桌椅纷纷搬了过来,尚膳司的太监们则是拎着一个个食盒鱼贯而入。

“诸位爱卿,请坐。”

教坊司的礼乐再次响起,百官和诸王以及各国使节依次皆是正襟危坐。

历代王朝都对礼仪与祭祀等活动十分重视,毕竟古人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仪是皇帝借此确定加强王朝正统性的重要方式,否则礼部也不会被列为六部之一。

大明太祖皇帝得位最正,恢复华夏衣冠,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所以说,这元月初一的正旦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首节上一节77/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