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28节

……

内阁与六部的重臣,朱翊尽收眼底。

“朕初登大位,国之大事还需诸位良臣肱骨辅佐。”

朱翊缓缓开口道。

天子甫一开口,便是要向内阁辅臣讨要权力!

“陛下过谦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此为我等臣工应尽之责。”

内阁首辅张居正出列对道。

一句为君分忧,代表着张居正并不愿意一下子就将权力拱手让人。

“天子初临圣朝,理应先习礼议。

待此些娴熟,吾等再将政事交由陛下。”

张居正继续道。

比起上一句的隐晦,张居正这一句甚至就是在明着说:皇上你还小,先学学礼仪制度和四书五经,等到这些学好了,我们再把柄国之权还给你。

文华殿上针落可闻。

文武百官皆不敢开口,都屏息凝气的听着这新帝与首辅之间的交锋。

站在朱翊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他料想过潞王登基必定强势,但也没想过登基第一天就硬刚张居正。

朱翊高坐在丹陛之上的御座上,紧紧的看着张居正。

而张居正也并未有半分松口退让的意图。

殿中沉默了一会儿,还是三朝老臣,刑部尚书严清打破了僵局。

严清对着朱翊和张居正拱手道:“陛下,元辅。”

“今日为新帝登基大吉之日,百官聚于文华殿上,不宜过分讨论朝政啊。”

有了刑部尚书严清打圆场,张居正退后一步回到百官之列,众官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随之也有些畏惧的看着天子,仅仅是十四岁,第一日就敢如此硬顶手握国权八年的张居正。

文官之中,垂首的张四维心中的不安感猛然又多了几分。

这等强硬的皇帝,岂易相与?

此时,礼部尚书潘晟也出列奏道:“启禀陛下,陛下皇兄当如何处之?”

万历皇帝退位,称先皇?

朱翊钧活的好好的,自然不行。

称上皇?

这位才刚刚登基,那边再安排一个身份地位更高的上皇,新帝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所以礼部尚书潘晟很直接的用了“陛下皇兄“这个称呼。

朱翊沉声道:“朕以为皇兄登极八年,大明日兴,此为功也。”

“故朕赐皇兄朱翊钧为万历王,以示其功绩。”

文武百官对此自然没有异议,纷纷躬身道:“吾皇圣明!”

“那万历王殿下的封地定于何处?”

潘晟又问道。

“天地之纲,以孝为先。”

“朕皇兄万历王不忍离太后太远,所请愿留京城时时侍奉在侧。

故可在京城为皇兄万历王修建一王府,以供其居。”

朱翊说道。

“陛下,此事不可!”

“万万不可啊!”

两道反对声同时喊了出来,正是礼部尚书潘晟和内阁次辅张四维!

第20章 朕要锦衣卫做最锋利的刀

但对于大臣们的反应,都是朱翊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为何不可。”

朱翊的声音不夹杂任何的感情。

“启禀陛下,按我皇明祖制,太祖高皇帝言明:藩王不可久居京城,需三年一贡,朝廷准许则可入京城。”

礼部尚书潘晟说道。

“那张爱卿何意?”

朱翊看向了张四维。

张四维拱手说道:“臣之意见与潘尚书一致。”

从拟写禅位圣旨的那一刻起,张四维的身上就被深深的烙印上了一个潞王党的印记。

朱翊钧留在京城始终就是一个隐患。

若是他年再有夺门之变,朱翊钧再登皇位,那么他张四维的下场只会比于少保更惨。

朱翊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微微颔首。

“礼部为两宫太后所上徽号可是已经定下来了?”

礼部尚书未言,而内阁三辅申时行出列答道:“启禀陛下,为慈圣皇太后所加徽号为安懿,为仁圣皇太后所加徽号为惠纯。”

朱翊点了点头,“准。”

在帝后的尊号之上再加褒美之词,称之为上徽号。

之前所上李太后的尊号即为慈圣太后,而陈太后的尊号即为仁圣太后。

朱翊在登基之前就责令礼部为两宫太后上徽号。

这种不花一两银子还能让两位太后发自内心开心的事情,朱翊必须做。

“朕已为诸位爱卿备下酒宴。”

“臣等谢过陛下。”

百官齐齐下拜。

“朕也有些乏了,卿等且去酒宴。”

说完,朱翊从丹陛上走下,大步流星的走出了文华殿。

“臣等恭送陛下。”

……

从文华殿离开,朱翊并没有直接回到乾清宫。

“万岁,您这是要去哪儿?”

冯保在身后亦步亦趋的问道。

“去慈宁宫。”

朱翊所过之处,宫女太监们都慌忙行礼。

“万岁,这万历王殿下之事……”冯保欲言又止。

“你放心,这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一道旨意。

此事若是不成,朕的威严何在?”

朱翊并不太在意。

“那这祖制之事……”冯保还是有些担忧。

“祖制?”

“太祖高皇帝的祖制还剩下多少?

对他们文官有利的祖制,他们便整日抬出来。

对文官不利的祖制,他们绝口不提。”

“若是被祖制牵着鼻子走,那可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朱翊的语气轻蔑。

冯保闻言心中大定,“万岁圣明。”

没即位之前潞王玩世不恭,但即位之后这一位可比上一位杀伐果断多了。

没过多久,朱翊就轻车熟路的来到了慈宁宫里。

一进慈宁宫,朱翊就先行了跪拜大礼,“儿臣叩见母后,母后万福金安。”

原本还在念佛经的李太后见状连忙去把朱翊扶了起来,一脸嗔怪道:“你都是皇帝了,怎么还动不动的就行此大礼。”

朱翊这才站起身来,“儿臣就算是皇帝,跪天地父母亦是情理之中。”

“朕已经责令礼部给母后还有陈太后再上了徽号,晚些翰林院拟了旨就送过来了。”

短短两句话,就令李太后笑逐颜开,“你呀你,就会讨为娘开心。”

李太后拉着朱翊坐下,开口问道:“今日的登基大典如何?”

朱翊答道:“一切都算顺利,只是……”

话说一半,朱翊就不开腔了。

“只是什么?”

李太后听了半天倒是没有下文了。

“文华殿上百官朝贺,朕要留皇兄入京,但是这礼部尚书和中极殿大学士纷纷反对。”

朱翊开始了告状。

一旁伺候着的冯保见此有些目瞪口呆,一来慈宁宫就疯狂告状的天子,是刚刚文华殿与张居正寸步不让的天子吗?

朱翊并不傻,自己刚刚登基,在朝中没有亲信孤立无援,而这第一道旨意都完不成,那将对朱翊的权威造成巨大的打击。

明代中后期,文官政治成熟并且有着巨大的权力,甚至连君主都不能肆意妄为。

要不然万历皇帝也不必在争国本中最终让步,并且以怠政对抗文官集团了。

首节上一节28/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