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23节

这贡酒珍珠红虽然入口醇香,但饮完之后后劲儿极大。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朱翊钧揉着眉心,声音带有嘶哑的说道。

“万岁,已经是巳时三刻了。”

侍候的小太监回话道。

“昨日朕醉酒,可做了什么荒唐事?”

朱翊钧半倚靠在龙榻上。

“万岁爷恕罪,万岁爷恕罪!”

在乾清宫里的太监们皆是磕头如捣蒜。

“恕罪什么?

何罪有之?”

朱翊钧忍着心中的不安问道。

“奴才们听到了些不该听……”

“跟朕说说,朕昨夜说了些什么?”

朱翊钧看着太监们恐惧的样子,不安之感更甚。

“奴才不敢。”

内侍太监不敢答话。

“朕恕你无罪。”

“万岁爷,您就饶了奴才吧……”内侍太监带着哭腔。

“说!难道你想要违抗皇命吗?”

朱翊钧厉声说道。

内侍太监身子颤抖如筛糠,“您说,您说……”

“太后非我大明之太后,为大秦之太后。”

“张江陵非我大明之首辅,为秦相之不韦!”

轰的一声,朱翊钧顿觉脑中一震,五雷轰顶。

自己在醉酒之下怎么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语?

“除了你们,谁还在乾清宫?”

朱翊钧的语气急切。

“司礼监的冯公公……”内侍太监低声道。

“冯保!”

朱翊钧终于明白自己心中的不安来自哪里了。

带着李太后命令的管事太监步履匆匆的朝着内廷尚宝监走去。

没过一会儿,管事太监就来到内廷尚宝监之前。

在外当值的司宝女官挡在门前,看着管事太监的服饰,司宝女官自然知晓来者品级不低。

“吾见过公公。”

司宝女官行了个万福。

管事太监微微点头。

“公公来此所为何事?”

“咱家来取玉玺。”

管事太监说道。

司宝女官柳眉一竖,“玉玺?”

“可有陛下揭帖?”

“若没有陛下的揭帖,谁也不能取玉玺。”

管事太监闻言,眼神变得冷冽了起来。

“咱家奉慈圣太后娘娘懿旨,来内廷尚宝监请玉玺一用,你要阻我?”

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太后自然是这六宫之主,若是论宫中的地位,自然还是李太后高。

司宝女官听后表情骤然僵住,“吾不敢。”

“敢问太后要哪一方玉玺?”

管事太监答道:“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

“公公少待。”

说罢,司宝女官转身走进了内廷尚宝监。

没过一会儿,司宝女官用双手小心翼翼的捧着一个匣子走了出来。

“此为盛放玉玺的花梨木龙纹匣,里面便是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

管事太监脸色一正,整理了一下衣袍,行三跪九叩之礼后,庄重的走上前,谨慎的从司宝女官手中接过匣子。

“咱家会好生拿着的。”

说罢,管事太监便小心翼翼的双手捧着匣子朝着慈宁宫走去。

……

慈宁宫。

“娘娘,管事太监已经在宫外侯着了。”

一个在外值守的小太监垂首禀报道。

“玉玺应该拿来了,让他进来吧。”

李太后淡淡的说道。

没过多久,管事太监捧着匣子走了进来。

“奴才见过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管事太监一边行礼,一边双手把花梨木龙纹匣举过头顶。

“奴才奉娘娘懿旨,得请玉玺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在此!”

闻言,一众太监宫女纷纷跪地行礼,向玉玺参拜。

“呈上来吧。”

李太后说道。

听到了李太后的命令,管事太监珍之又珍的把木匣放在了李太后一旁的桌子上。

文渊阁。

昨日回府的张居正,竟也在家喝了几杯愁苦酒。

今日回内阁,张居正自然也不能表露出半分疲惫之态。

“相爷,冯公公前来。”

游七走进值房轻声说道。

冯保?

张居正闻言眉头一皱,上次冯保亲自来内阁之时,就未有什么好事发生。

如今能无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前来内阁的,恐怕也只有领着李太后的懿旨。

“娘娘口谕:请张先生来慈宁宫一趟。”

冯保一字一句的说道。

“臣张居正领懿旨。”

张居正起身道。

“冯公公,宫内可有大事发生?”

张居正低声问道。

“唉,昨日皇上醉酒,言太后娘娘为赵姬,张先生为吕不韦……”冯保低声说道。

“皇上,皇上怎会如此出言不逊!”

张居正气的脸色涨红。

“太后娘娘已经在慈宁宫侯着了,张先生莫让娘娘等急了。”

冯保来宣太后的口谕,这等阵仗在次辅值房的张四维自然也听得到。

“看来慈宁宫又有大事发生了。”

张四维喃喃自语道。

在乾清宫不断踱步的朱翊钧心乱如麻,一旦这两句话传到母后和张先生的耳朵里,自己当如何自处?

昨夜自己怎么就在冯保面前饮那么多的酒?

乾清宫里只有朱翊钧慌乱的脚步声回荡。

终于,寂静被打破了。

“万岁爷,慈宁宫的张洪张公公求见。”

门外值守的太监进来禀报道。

慈宁宫三个字不啻于一柄重锤,敲击在朱翊钧的心头。

“宣他进来吧。”

很快,张洪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乾清宫的大殿上。

“奴才叩见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洪行礼道。

“平身吧。”

朱翊钧勉强平息着自己声音里的颤抖。

“有何事?”

“启禀万岁,太后娘娘请您前去慈宁宫。”

第17章 朕愿禅位于潞王

首节上一节23/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