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2节

“那便依张先生所言。”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

在一连批阅了十几本奏章之后,万历皇帝揉了揉眼睛,转过头对冯保说道:“冯大伴,朕要去登东,你准备一下。”

闻言,冯保对朱翊钧说道:“万岁爷,奴才早就备好了,您随奴才来。”

在明代,登东便是上厕所。

朱翊钧站起身来,一个更加圆鼓鼓的肚子直接弹了出来。

一旁的朱翊当即就明白了,这就是让李太后满意不已的《帝王气象》。

“皇弟可同去?”

朱翊钧问道。

“皇兄且去。”

朱翊听到万历皇帝这么邀请,果断拒绝了。

兄弟俩面对面登东,那场面想想就能尴尬的地上扣出清明上河图来。

在万历皇帝去登东的闲暇,张居正拿出来资治通鉴,皇帝的下一科目就是学习历代王朝的兴衰史。

想到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凄凉之事,朱翊有心提醒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告诉张居正,六十多年以后大明灭亡,东虏入主中国?

现在李成梁镇守辽东,在东北隔一段时间就带着辽东骑兵对着各部族嘎嘎乱杀,弱的不管,谁强杀谁,哪来的东虏?

告诉张居正后来的大明天灾不断朝廷无力赈灾,流民起义将攻破帝都?

现在的太仆寺加上太仓存银,总数有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第2章 劝诫张居正,皇兄与隋炀帝何异?

但看到资治通鉴之后,朱翊还是决定试试。

于是朱翊开口说道:“张先生,孤有观通鉴,有事不明,可否指教翊一二?”

听到平日都是漫不经心的潞王,今天竟然有问题求教。

张居正心里暗暗有些诧异,但表面上还是淡淡的回答道:“潞王但言无妨,吾自然知无不言。”

朱翊神色一正,沉声说道:“先生觉得商君如何?”

“内立法度,严刑罚,肃政教,奸恶不所容。

外收百利,收山泽之税,使秦国富而民强。

商君出身布衣,创法明教,奠定秦人横扫六合之基。

功如泰山,流芳后世。”

张居正回答道。

朱翊点了点头,“那张先生以为范文正,王荆公如何?”

范仲淹,王安石,这两人都是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但是改革都以失败告终。

闻言,张居正目光一凛,盯着朱翊。

被张居正盯着的朱翊顿时有了如临深渊之感。

但朱翊没有畏惧,眼神清明的回视着张居正。

张居正缓缓开口,“潞王,是谁让你来提点本辅的?

是武清伯还是慈圣太后?”

张居正的自称已经从吾变成了本辅,显示着他心中并不平静。

当一个人需要抬出来自己的权势地位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炫耀,那么就一定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

张居正丝毫不畏惧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伯李伟,而是担忧李太后在改革的关键时候停止对他的支持。

毕竟在万历皇帝没有完全亲政之前,李太后是皇权实际的掌控者。

朱翊摇摇头,“张先生多虑了,没有人指使孤。”

“《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能够实现万历中兴,全赖张先生。”

“但张先生应知,商君被诬,车裂而亡。

霍光去世,其家不存。”

朱翊又继续说道。

“你是在威胁本辅?”

张居正冷冷的说道。

“本辅俯仰不愧天地,受先帝嘱托,革除我大明之积弊,何错有之?”

“孤闻,张先生门下御史刘台弹劾之奏章有言:自高拱被逐之后,居正擅威福者已三四年矣。

由是天下官员畏居正者甚于畏陛下,感居正者甚于感陛下。

威福自己,目无朝廷,祖宗之法若是乎?”

朱翊说道。

“孤相信张先生无异心。”

“皇兄今年已经十又有八岁,但朝廷之事,决断于先生,宫中之事,决断于母后。

张先生若居此位,岂会久不生怨?”

“天子圣明,岂会如此?”

张居正皱起眉头。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他从小教到大的。

张居正的愿望就是将朱翊钧培养成明君圣主,沿着自己改革的路走下去,带领着大明走向新的盛世。

朱翊看了看四周服侍的小太监都所距甚远,就从丹陛上走下来。

“杨晋王亦是人人称之贤,其后施暴虐之行,盖因压抑过度。”

朱翊在张居正面前站定,轻声说道。

杨晋王就是隋炀帝杨广,被封晋王,即位之前表现的极其贤明,百官无不盛赞。

大概就是因为伪装压抑的太久,故登极之后荒淫之极。

这两句话让张居正心神恍惚,皇帝这八年以来,确实是如同提线木偶,宫中府中管束太严。

张居正看着眼前年仅十三岁的潞王,忽然开口问道:“潞王觉得本辅如何?”

朱翊明白了张居正是收起了几分轻视之心,“这世间悲哀的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们或诋毁或阻拦,让君子圣贤寸步难行。”

“孤以为,张先生类一人。”

“何人?”

张居正饶有兴趣的问道。

“诸葛武侯。”

朱翊郑重的说道。

“哈哈哈哈哈……”张居正听到朱翊的答案,放声大笑起来。

连几个小太监都听到了张居正爽朗的笑声,也都疑惑着平日很是严肃的首辅张老先生怎么今日如此开心。

刚刚回到文华殿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听到了张居正的笑声,也开口问道:“张先生缘何如此开心?”

“孤区区一亲王,不能干预朝政,无法帮到张先生什么,但还望张先生保重身体,多加小心,不可过度操劳。”

看着走近的朱翊钧,朱翊轻声对张居正说道。

张居正捋了捋长须对着万历皇帝说道:“潞王颇有陛下之风,臣欣慰不已。”

朱翊钧的圆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是吗?

朕弟翊有贤王之姿。”

谁也没有看到,万历皇帝朱翊钧眼中的阴翳一闪而过。

“陛下与殿下稍待,今日讲通鉴后唐卷……”

慈宁宫。

听完老太监高兴安的禀报,李太后惊讶不已,“儿被张先生夸奖了?”

平日被宠的无法无天的小儿子,居然被李太后眼中最有才能的张居正夸奖了。

没有惊讶多久,李太后就接受了这个事实,笑逐颜开的说道:“咱就是说,咱生的孩儿个个贤明。”

一众宫女纷纷开始叽叽喳喳的说起来,“全赖娘娘教导有方。”

“是娘娘生的陛下和殿下聪慧万分。”

“果真是龙生龙,凤生凤啊。”

听到宫女们说的这些奉承话,李太后心里熨帖不已,笑的简直是合不拢嘴。

而听完日讲的朱翊自己回到了慈宁宫的房间,继续思考人生。

李太后是大腿,得抱。

确定了现在是万历八年,两年以后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亲政,这是大腿,得抱。

至于冯保,朱翊还没有过多的接触,看着面相倒是慈眉善目的,他也知道冯保并不是一个善茬,恐怕也是个笑面虎。

只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救操劳成疾死后被抄家的张居正?

一股浓浓的无力感又充斥在朱翊的心里,难道自己作为穿越者,真的什么都改变不了吗?

万历八年,万历八年……朱翊突然想起来在这一年宫中好像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但又不能完全记起来。

因为这件事情,万历皇帝差点被李太后废掉立潞王为帝,而张居正保住了他的皇位,但也逼着万历皇帝下了罪己诏。

李太后还扔给了万历皇帝一本汉书,翻开的那一页正是霍光传。

霍光是汉朝有名的权臣,他哥哥是霍去病,他自己则是汉武帝临终定的辅政大臣。

汉昭帝死后,他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发现刘贺昏庸,于是霍光把刘贺废掉了。

后来霍光找到了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立他为帝,是为汉宣帝。

估计就是在那个时候,万历皇帝才真正的记恨住了自己的老师一个似乎能决定皇帝废立,凌驾于皇权的张居正。

隐约记得是万历皇帝是因为醉酒做了什么荒唐事,但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去提前阻止万历皇帝。

首节上一节2/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