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164节

没过多久,众臣就来到了乾清宫外等候觐见。

小黄门匆匆而入又匆匆而出,“皇上口谕,宣诸位大人觐见!”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福金安。”

以张四维为首,诸臣纷纷行礼。

“诸爱卿平身。”

“谢皇上。”

已到初夏,虽然也没有很热,但从紫禁城门口走到乾清宫也是一段不短的路程。

这对这群五六十岁的重臣们来说,也是体力上不小的挑战了。

“来人,给诸位爱卿看座。”

朱翊毕竟是新时代的四有青年,尊老爱幼是最基本的素质。

张四维等人也不矫情,毕竟是真的有些累,“臣等谢过陛下隆恩。”

“朕刚刚见过了李朝的贺圣使者柳梦鼎。”

朱翊见诸臣们都坐下了,便开口说道:“这李朝的使者一开口,就要我们大明发兵援助其抗倭,但不言出兵粮草之事,显然就是想空手套白狼。”

“这事朕自然不能答应,就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了。”

一听这话,方逢时等人倒是齐齐松了口气。

他们是真怕天子年少,被使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说动了而答应出兵。

凡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什么仁义之心统统都可以被抛在脑后,一切都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如果贸然出兵,不但会损失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一旦战败,将对本国的国威造成严重打击。

出不出兵还是要权衡各方面的利弊才能下决断。

“皇上圣明。”

“此事倒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柳梦鼎言明,朝鲜意欲内附。”

朱翊继续道。

内附!

张四维眉头紧锁,王国光面无表情,方逢时脸上一喜,张学颜凝眉沉思……各个重臣脸上的表情都不一致。

“皇上,朝鲜是否与倭寇有勾结?”

张四维倒是率先开了口。

“朝鲜内附一事,疑点重重。

倭寇虽然四处流窜,兴风作浪,但大举入侵未有先例,都不过是劫掠财物罢了。”

“李朝突然请求内附,这恐怕有诈。”

此言一出,潘晟几人倒是频频点头。

但方逢时是个耐不住性子的,“诸位大人,管他是否有诈!就同意朝鲜内附的请求,让朝鲜君臣来我大明,看他们能掀起什么浪花。”

潘晟出言道:“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贸然应允藩属国内附,岂不是有失国体?”

方逢时有些不耐,“此乃是开疆拓土之功,已经拱手送于吾等眼前,岂能犹犹豫豫的错失良机?”

王国光也摇了摇头,沉声道:“开疆拓土纵然是好事,但是朝鲜地僻又贫瘠,若真是倭寇以雷霆之势进犯,我大明还需派兵清理朝鲜这个烂摊子。”

听着殿中的议论,朱翊轻咳一声,“倭寇若是拿下朝鲜,下一步岂不是会进窥我大明?”

这话一出,张四维潘晟等人都沉默了。

“这援朝之战,我们必须要打。

倭国此行径,已经严重破坏了大明定下的规矩,若是不能给予倭寇以惩处,那天下番邦怎么看我大明?”

朱翊字字铿锵。

“朝鲜之地,确实是不如我大明丰饶,但让其子民沐浴我中华圣人之光,亦是功德无量。

且其地与北方关外之土地,亦算是胜之远矣。”

“太祖高皇帝将朝鲜列入了不征之国,倘若后世子孙意欲开疆,又该往何处而去?”

朱翊站起身来,在丹陛之上踱步。

众臣登时就知晓了天子已经早有决断了。

“吾皇圣明!”

朱翊站定,右臂猛然一挥,“内阁即刻拟定诏书!同意李朝举朝上下内附之事,敕原朝鲜国主李以国姓,封安国公,世袭罔替,赐京城宅院一座,婢女一百,白银万两。”

“去朝鲜国号,代之以安平,地位与十三省相同。”

“朝鲜诸官来附者,内阁拟定其赏赐,在地方者保其原官,按品阶赐千两至百两不等,待平定祸乱之后再行官职变动。”

第152章 征倭平乱!

“臣等遵旨!”

张四维等人也没有继续反对,钱粮也有,兵器也利,正是大明兵强马壮的时候。

“调山东、河南都指挥使司兵马十万,宣大步卒兵马五万,京师三大营兵马九万,蓟镇兵马三万,辽东兵马三万,共计大军三十万出征朝鲜。”

朱翊继续道。

这时,兵部尚书方逢时道:“启禀陛下,出征朝鲜平定倭寇之乱恐怕是用不到三十万军队。

我大明出兵如此,确实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爱卿不必再多言,朕另有安排。”

朱翊摆了摆手。

方逢时不再言语,但是心里有人一个更可怕的猜想。

“另外,敕封蓟镇总兵官戚继光为征倭平乱军大将军,总领大军。

敕封辽东镇总兵官李成梁为征倭平乱军副将军,李如松为前锋将军。”

一听天子说出来的征倭平乱四个字,方逢时就将心里的猜想已经确认了大半。

天子意欲一举荡平倭寇!

这个想法不禁让方逢时战栗起来。

倭国难打吗?

难打。

其国狭小,但是进攻需要远渡重洋。

几百年前,忽必烈夺得大汗之位后,在加强对高丽控制的同时,力图征服倭国。

至元十一年三月,元与高丽组建联军和舰队东征。

联军约三万人分乘九百艘战船从高丽合浦出发,首先攻占对马岛和壹岐岛。

又驶向倭国九州北部,在今津湾及其以北地区登陆,一举击败了倭国守军,接着又击退九州日军约十万万人的反击。

联军由于内部失和,加之矢尽,退回船上。

后联军舰队遭飓风袭击,战船人员损失甚多,只得退回合浦。

蒙元第一次入侵倭国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入侵因为台风袭来,元军的战船互相靠得很近,因此被大风吹得互相撞击,船也撞毁了、军士也跌落水中,元军溺亡近一半的士兵。

征东的指挥忻都和范文虎此时趁乱私自逃回国,弃军队于岛上。

倭军得知元军溃散,下令总攻,大部分元军被歼灭。

至此,出征的十四万军队只有不到三万活着回国。

“所向披靡的元军面对倭寇尚且两战两败,还请皇上三思!”

张学颜同样知道了天子的意图,有些忧心的劝谏道。

“元军确实是所向披靡。”

朱翊点了点头,“但元还是亡于太祖高皇帝之手,亡于我大明之手!”

“成祖文皇帝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威德遐被,四方宾服。”

“朕虽不敏,也愿效仿先祖,平定祸乱。

只要能够平定倭国,我大明东南沿海才会永远灭绝倭寇之患!”

“后世的子孙才会永世不受倭乱之苦!”

张学颜听了此言,竟是有热血沸腾之感。

“陛下高瞻远瞩,臣远不及。”

朱翊心中早有决断,但大明并非靠他一人就可治理。

所下的国家大政,无论如何还是要和一班重臣商议的。

如此一来君主知道臣子的意见,臣子知晓君主的想法,君臣力同心才能完美的发挥大明这个庞大机器的可怕能力。

“着令户部二月之内备齐大军出征所需五月粮草军械。”

“臣遵旨。”

户部尚书张学颜道。

“着令兵部速下调令,先遣戚继光李成梁部以及京师三大营入朝鲜。”

“臣遵旨。”

兵部尚书方逢时说道。

朱翊有条不紊的一条条下达着旨意。

“平倭之诏,由朕亲拟。”

“大学士张四维与内阁总领平倭政事,凡有军报,先报于朕。”

“臣等遵旨!”

张四维等人也是出言道。

就在众臣告退之时,朱翊又突然开口:“曾爱卿留步,朕还有事与你相商。”

曾省吾不解但还是留了下来,等到殿中只剩下君臣二人之时,朱翊问道:“爱卿,工部可有郑和宝船的图纸?”

曾省吾摇了摇头,“回禀陛下,宝船之图,工部未有。

首节上一节164/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