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156节

心中无奈的叹息一声,朱翊知道除了打开自己的小金库投入到工部加强对新宇军装备以外,好像没有其他立竿见影的方法。

自己的想法并不仅仅是救援李氏朝鲜驱逐倭寇,而是想趁此次机会,一举荡平倭国,永久的消除大明在东方的祸患。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原本朱翊只是想等到本能寺之变之后,然后趁着倭国内乱而一举消灭其他的各自为政的倭国大名。

“陈矩,再拨10万两银子给工部。”

天知道朱翊这是下了多大的决心?

“要他们生产的最新式的火药,让这些火药来武装整个新宇军。”

前世的漂亮国号称单兵武装到牙齿,目前被科技所限制,朱翊就想让大明的新宇军武装到每一个细致武器。

但谁知陈矩却是面露难色,支支吾吾的说道:“万岁爷,您的内库现在只剩下十几万两银子,若是再拿出十万两来,您的内库可就是要空了呀。”

“什么?

内库里面的银子都要空了?

朕不是之前抄过了武昌府诸多官员的家,还有那些勋贵所交的罚银吗?”

朱翊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第144章 朕天天都为银子发愁

“启禀万岁爷,您每个月发给新宇军的军饷都是要十几万两银子……再加上之前已经从内库拨给了工部银子……”陈矩小心翼翼的说道。

“朕真的会谢!”

朱翊只觉得自己的头发在掉。

大明的天子缺银子,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赚钱,赚钱,赚钱……”朱翊不断踱步。

自己可是文理双修啊,赚点银子还不是信手拈来?

造点白糖?

得了,京师的白糖一斤才四分银子。

造个玻璃?

光知道原理,生产的设备根本够不上。

造点香皂?

这个倒是可以考虑,毕竟穿越者十有八九都会造这个。

还在思考着,御膳房的太监就提着食盒走了进来,“万岁爷,该用膳了。”

朱翊有些心不在焉,就摆了摆手让太监们摆上菜肴。

但一道道菜肴在朱翊的嘴中都是味同嚼蜡。

忽然,朱翊脑袋一拍,“对了,味精!”

后世能让菜肴有浓厚鲜味的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最早由德意志的雷特豪在小麦的面筋中首次分离获得。

后来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发现谷氨酸的钠盐具有鲜味。

以大明的手段自然完不成萃取分离,但朱翊是知道怎么制作简易版的味精的。

用味精怎么赚钱?

自然是开酒楼。

大明皇家酒楼,这名字听着就气派无比,好面子的王公贵族们一定会在此宴饮。

到时候给那些整天山珍海味吃惯了的王公贵族们上一课!

一道菜就定它个几两十几两,这样一来就赚那些豪族们的钱,也不会影响百姓的生计。

后世的海带还没有引进,但是同属一科的昆布却是从古代就开始食用入药。

而昆布相比于海带,腥味更少,更适合制作味精。

想到此处,朱翊一拍桌子,“陈矩!派人给朕在乾清宫后面起一个灶台出来!”

……

倭国,龟山城内,一名身披桔梗纹阵羽织的月代头男子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主公。”

男子面前一个粗眉武士眉头紧锁,“您意已决了?”

男子缓缓起身,背过身去,走到墙边的刀架上,将打刀的刀鞘轻轻抽出,刀刃闪出的光如同一汪清泉,打在男子的脸上,刀刃上倒映出男子决绝的表情。

“时在今日,天下当倾!”

男子身后几个武士一震,城外铅灰色的乌云不断聚集,天色越来越暗,明明看不到一点阳光,正殿内的温度却高的吓人,这几个男人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掉个不停。

“主公,一旦行动,我们就没有后路可走了,先不论成功,万一失败,我等家臣之妻女…”另一个年纪稍小,左脸颊有一块乌青的武士迟疑片刻,吞吞吐吐的说道。

“利三殿!”

粗眉毛武士沉声道:“主君决意一定,我等必将全力以赴!”

说罢看向其他三名盘坐的武士。

见此场景,斋藤利三不再言语,从雪白的内襟中掏出一封誓书:“请主君放心,我等必尽全力!”

闻此言见此举,其余几个武士纷纷掏出自己的誓书,双手推到桔梗纹阵羽织男子的脚下。

“今晚我等便将家母、妻女送至龟山城,请主公代为照看!”

战国时代,家臣下克上,弑杀主君,背叛家主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大名在携家臣出征时,一般会要求家臣将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如母亲、儿女暂时寄居在主城之中。

明为保护,实际上就是人质。

一旦家臣背叛谋反,固守主城的足轻会将该家臣的家属即刻斩首示众,以示惩戒。

桔梗纹男子收起这五封誓书,看也不看,直接丢进正殿旁燃烧的篝火:“诸君愿意和我一道共谋大业,我岂会以诸君妻女相要挟?

我会派人将诸君妻女送至安全之地,重予金银,以防不测。

只是请诸君铭记,今日之事,绝非不仁不义的背叛之举。”

男子哽咽道:“只因尾张那厮欺天子在前,辱人臣于后,吾辈只是替天行道!”

听到此言,五名男子一言不发,深深低下头去,表示他们将完全效忠于面前的男子。

片刻之后,他们纷纷起身,手紧紧握着腰间的胁差,走出正殿,各自召集下属,下达了军备整装令。

这一刻,一道闪电划过,大雨倾盆而下,温度陡然下降,雨水顺着青黑色的瓦片流下来,形成了一道水瀑。

桔梗纹男子盯着着这水幕,一阵出神。

明智十兵卫仿佛回到了永禄十一年的夏天。

那一年他第一次见到织田信长,那一天也是下着一样的大雨。

明智十兵卫光秀出身于美浓国的土岐,是当地的豪族,据说是源氏的旁支血脉,这意味着明智家和天皇家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年的光秀生活的不能说十分拮据,只能说过得十分优渥。

然而好景不长,光秀的父亲明智光冈早逝,光秀被其叔父收为义子。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光秀在叔父家自然不比父亲在世时。

但即便如此,乱世之中能有一口饱饭,一杯热水已经是十分不易,光秀哪里还有怨言。

倒霉的时候只会更加倒霉,这种日子也没能过多久。

叔父在和仇敌的战争中身亡,明智家家道中落,明智光秀只能流浪诸国。

他在流亡过程中学习了诗、书和茶道,因此日子虽苦,但总能撑得过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能比较贴切的概括他的前半段人生。

尽管能靠外物鼓舞自己,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明智光秀也难免思乡。

天高尽孤云,皓月当空故乡影,难尽游子心。

除了思乡,明智光秀也渴望着自己的才华有朝一日能被别人赏识。

他自负出身清贵,才学俱佳,必将在这乱世博得一份功名。

但是他运气总是不太好。

除了自己跟随的主君总是在换,他母亲的身体在光秀去世后一直不见好。

明智光秀是一个孝子,年幼时明智光秀偶有调皮,都是母亲在尽力周旋。

在明智光秀叔父也逝世后,明智光秀无论出仕哪家,都会在出仕条件中单列一项,给母亲一个固定居所,待遇与谱代大名家属相同。

明智光秀的母亲却相反。

尽管她也希望儿子出人头地,但是她最心底的愿望确是希望明智光秀能好好地、平安度过一生就可以了。

明智光秀时常不解,但是只能笑着回答是。

对于明智光秀的母亲来说,他已失去了丈夫,没有了娘家支持,她见过了太多的死亡,太多的家庭破碎。

她不能再失去儿子了。

好几次都有大名邀请明智光秀出任自己的幕僚,担任茶道、和歌老师,但是明智光秀考虑到无法照顾母亲,最后都谢绝了。

明智光秀并不后悔。

对明智光秀来说,母亲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了。

母亲自然知道儿子心中所想,尽管她几次劝阻光秀,让他不要为自己放弃优越的条件,但是明智光秀都拒绝了。

似乎明智光秀就这样要平淡的度过一生了。

天禄十年,织田信长以绝对优势取得了美浓。

此时的信长春风得意,他效仿中国周代故事,改井之口为岐阜,正式打出了“天下布武”的口号。

同年,正亲町天皇赐予织田信长“古今无双名将”的称号。

似乎终结日本战国乱世的任务,非他莫属了。

光秀此时也心动了,他决定去岐阜城碰碰运气,希望能谋个一官半职。

就像阴天过后必是晴天,明智光秀等了40年,他的好运气终于来了。

他本来只想在织田手下混个小官,得以奉养母亲,便足够了。

但是进入岐阜城不久,织田信长的小姓森兰丸亲自来到明智光秀的下榻处,恭敬的说:“家主大人得知名闻天下的明智光秀殿已经入城,十分欣喜,想于阁下一叙,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明智光秀受宠若惊,大声答道:“是!”

他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记忆流转,让明智光秀想起了命运转折的那一天……

永禄十一年夏天,明智光秀正式觐见织田信长。

首节上一节156/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