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124节

内阁。

张四维刚刚迈步要送陈矩出门,就被陈矩坚决阻止了。

“张老先生还请留步,这使不得。”

本来陈矩就是谦和的性子,而且自己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自然是比不得内阁次辅的身份尊贵。

这若是传出去自己在那内阁作威作福,那司礼监随堂太监郭盛达的下场就在等着自己。

天子处理郭盛达的旨意下来之后,内廷的宦官们都是有些胆战心惊。

这个后果,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天子插手朝廷政务可是越来越频繁了。”

张四维喟叹道。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心理,当嘉靖皇帝几十年不视朝的时候,群臣们倒是希望嘉靖皇帝能够天天上朝,亲自处理政务。

而当皇帝开始插手处理政务的时候,原本负责天下政务的内阁以及六部尚书,反倒是觉得天子应当垂拱而治,不应该插手朝廷具体事务。

“这商税实行的办法若是公布下去,那么天下皆会哗然不已。”

张四维想着,又展开了一本新札子,逐字逐句的写着。

“商税兹事体大,臣区区不敢奉诏,望明日朝会与同僚共商交付圣裁。”

手谕被退回来,这也是朱翊意料之中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明日朝会交付文武百官同议。”

……

三声净鞭响起,文武百官分站两列,依次踏过金水桥,走到皇极殿门口候旨。

明代的常朝分为临殿和临门,春末还有些寒意,朱翊也不愿意坐在冷风里被吹得瑟瑟发抖,这自然有损天子的威严。

“皇上驾到!”

听到这一声通报,文武百官鱼贯走进皇极殿中,齐齐行礼。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福金安。”

“诸位爱卿平身。”

朱翊缓缓坐下。

“谢皇上。”

这时,陈矩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张四维把商税的事情早就已经知会过几位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们了。

他们知道今日之议,恐怕影响巨大。

大殿之中,寂静一片。

任何人都知道,这都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此时,朱翊开口道:“张爱卿。”

被天子注目的张四维出列道:“臣在。”

“爱卿昨日说,朕所书之事交付百官公议,那你便把朕的手谕给诸位爱卿读一读吧。”

朱翊道。

而陈矩早就有所准备,把昨日的手谕拿了出来。

张四维双手接过,即面向百官打开了朱翊的手书。

“天下之利,其多数在商,为农者百姓则多苦矣。

国朝之初,重农而抑商,故商旅不得行,取其税率为三十税一。”

“各祖宗临朝理政,励精图治,得以大治。

故商人行走天下,追逐财物。

然朝廷对其久不限制,赋税之流,徭役之苦,尽在农人,则商人多安逸。

若想天下长治久安,则贫富之差不宜悬殊。”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非朕所愿意见之情。”

“自今日起,其关税如常。

交纳关税者,无须纳商税。

坐商者,以二十税一。

凡经营商铺、酒楼、旅店者,无论其是否有功名,皆需交纳商税,任何人不可为之例外。”

念到此处,百官哗然。

“什么?

全天下的商人都要征收商税?

这,这……”一个中年官员有些难以置信。

“拥有功名不能荫蔽家人,那读书人这功名岂不是大不如前?”

“天下之大,商人数之不清,行征税之事岂不是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百官对此议论纷纷。

“另外,户部新建商税清吏司,掌商税关税事宜。

以户部右侍郎专掌,设郎中十五名,主事三十名,分驻两京一十三道。”

终于,张四维读毕。

一下子分设十五名郎中,三十名主事……

吏部尚书王国光的脸色倒是看不出任何的异常,但是心里已经是开始反复权衡起来。

第116章 以京师为首试

“诸位爱卿可是有异议?”

朱翊俯视着殿上的文武百官。

“皇上!天下有利,而物有其常。

为人君者,岂可与民争利?”

一位须发皆白的官员站了出来。

“朕何时说过,这商税要落入朕自己的口袋之中?”

朱翊轻笑道。

也不怪这个官员如此揣测,只是之前所抄家的银两财物,都被天子运到了自己的内帑里。

要是知道这个官员这么,朱翊就得跟他理论理论:这抄家来的银两不是给了工部制造燧发枪了?

也就是对京营勋贵的处罚,倒是都尽归朱翊一人所有。

多哉乎?

不多也!

“这所征收的商税,朕一分银子也不会拿,全都收归国库。”

听到此话,刚刚出来的官员深深躬身,“吾皇圣明,老臣没有任何异议。”

没过一会儿,又有官员出列道:“陛下,征收商税何其难也!”

“陛下,其秦汉魏晋唐宋,皆未曾有面天下商人而征税者,都不过是在天下险要的关隘来征收关税。”

“宋代有谷、帛、金银铁、物产等四类二七品。

还有盐、茶、酒、矿产税课或专卖,对内有关市之税,对海外商业有市舶课。

这对商税的征收已经是达到了极致。

仿前宋之课,已经为最了。”

官员引经据典道。

“爱卿倒是博古通今。

但朕有个问题想问问爱卿。”

朱翊眯起眼睛。

“臣虽才能愚钝,但竭尽所能以回答陛下。”

“陛下请讲。”

“朕问你,这天下是农人多还是商人多?”

朱翊问道。

“自然是农人多。”

“这天下是农人有钱还是商人有钱?”

朱翊继续发问。

“自然是商人有钱。”

官员继续回答道。

“对这天下大多数的贫苦农人征税就不麻烦,就天经地义。”

“天下人口少量的商人,他们拥有着大量的财富,对他们不管不问,就放纵他们坐拥万的资产,而不为这大明出半点力吗?”

朱翊的语调一点点的上扬。

“朕就要把农人的赋税徭役降低,征收商税富朕大明之国库。”

“若是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就畏惧不已,那朕还要你们这些官员有何用?”

“朝廷不是要养着一群酒囊饭袋来尸餐素位!”

到了这句,朱翊几乎就是在对着百官怒斥。

“臣等惶恐。”

文武百官纷纷下拜。

“朕其实也没有想为难你们。”

“只是我大明至尊之位传到先皇手上,国势衰微,天下动荡,内有流民起义不断,外有异族窥视中原。”

“幸而有张先生和高先生辅佐我皇兄力挽狂澜,到朕的手上,这大明方才有了中兴的愿景。”

朱翊叹了口气。

首节上一节124/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