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5节

朱元璋很希望在开封建都,亲自考察了两次,只可惜,开封被打烂了,加上水路淤塞,陆路不畅,粮食运输是个大问题,不得不放弃。

第三个选择,便是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龙起之地,好啊,干吧,就这里了。

于是,从洪武二年开始,至洪武八年,眼看着中都凤阳要收尾清渣,验收之后便可以拎包入住了,朱元璋突然下令,不建了。

好了,这是烂尾楼。

第四个选择,长安。

派大儿子朱标去勘察,结果朱标回来就挂了。

朱元璋伤心欲绝,也没了迁都的心思。

现在轮到朱允了,也必须考虑国都的问题。

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不要,要……

站在城墙之上眺望远方,朱允不禁有些悲愁。

迁都不是说走就走的旅游,挥挥手,除了城池带不走,大部分家当都得带走。

现在还不是迁都的时候,远远不是。

但都,是一定要迁的!

朱允猛地拍打城墙,笃定的目光盯着远处苍茫,沉声说道:“以北平府、南京府为中心,建大粮仓,以备北征之用。”

“遵旨。”

解缙与黄子澄答应下来。

朱允携解缙等人沿城墙而行,权当是视察防务。

“解爱卿,苏州府姚善的奏折,你认为如何?”

朱允问道。

解缙苦涩地说道:“皇上,姚善所指问题,北平布政使张也提到过,从当下来看,路引制,确实是不利民商。只是,路引制的存在,也有其优势,便以沿海之地来论,若无路引,倭匪岂不是可以轻易入城,若在城中作乱……”

朱允皱了皱眉,道:“这倒是问题。”

解缙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皇上,不止倭匪,便是私盐贩子、刑罪之人也可轻松穿州过府,鞑靼、瓦剌也会派人潜入。若完全废除路引,农户入城作工、经商者众,田地荒芜之下,会不会降低税赋?”

“臣言说这些,自是忧其不利,然则长远来看,路引并不能长久,废除是理所当然的事。只不过在这之前,应做好筹备。”

朱允认可地看了一眼解缙,道:“你说得没错,这些问题都是可能存在的。鞑靼、瓦剌若派奸细而来,多是在边防之地。九边之地,当下应是无碍。至于倭匪之祸,散于沿海,于苏州府、北平府两地无碍。”

“不妨便让他们自己试试吧,废掉辖区内路引,但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好安防问题,加强城内治安与巡查。”

废除路引,只不过是开胃菜。

真正的大头,是户籍问题。

但朱允此时还不能抛出来户籍问题,因为藩王又要入京了。

朱允打心里不希望藩王今年入京,毕竟路途遥远,来回小半年了,去年刚回去,还没睡两个月,这就要出门了。

朱允没有让这些人在清明节的时候回京,可眼下马上五月,朱元璋的忌辰,再拖延下去也是说不过去。

一年到头,总需要让他们来看看老爹吧。

这个时候,需要腾出精力来对付藩王。

户籍问题太大,不是短时间几句话便可以搞定的事,说不得朝堂之上还会起风波。

“皇上,从北平、苏州奏报来看,新商之策成效颇为喜人,臣提议,在京师推行新商之策。”

解缙停下脚步,施礼道。

朱允微微摇了摇头,道:“你是内阁大臣,提议虽重,可未必代表百官与这京师众多商人。百官静坐,给朕上了一课,朕不想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新商之策是不是在京师施行,便看百官的态度吧。”

解缙和煦一笑。

皇上还是那个皇上,虽然恫吓了百官一顿,但也给了百官足够面子。

将新商之策是否行于京师与官员态度挂钩,说明皇上希望缓和与百官的关系,不至于处处站在百官对面。

“既然皇上如此说,那臣明白了。”

解缙自信地笑了。

回到坤宁宫,朱允已是疲惫不堪。

任谁走了一天路,也会不好受。

何况朱允平时本就缺乏锻炼,硬是凭着毅力,沿着城墙走了几十里。

马恩慧亲自给朱允挑了脚上的血泡,心疼地责怪道:“您是皇上,九五之尊,放着撵车不用,何苦来走那么远路?”

“呵呵,不过三十余里,就这样脚都受不住,有些娇气了,看来,朕以后还是多多步行。”朱允笑着坐在榻上,看着幽怨的马恩慧问道:“皇后,外浣衣局那边可还顺利?”

马恩慧微微点了点头,道:“应没什么问题,听闻查验内官来报,外浣衣局清洗衣物颇为负责,不曾出什么差错。皇上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了?”

朱允拉着马恩慧坐在一旁,叹息道:“现在的医用纱布,是否为计件算工?”

马恩慧笑道:“是啊,皇上提起过,臣妾仔细想了想,若以计件算工,谁可以做得更多,那便可以得到更多月钱,这样甚是合理。”

“自施用此法之后,内宫医用纱布产量又增加不少。这个月应可以突破两万木匣。到时候我们便可以收得银钱……”

马恩慧正得意地说着,却看到朱允脸上不自然的笑,不由问道:“可是臣妾算错了?”

朱允抓着马恩慧的手,看着那双清澈的眸子,缓缓说道:“皇后算的自是不会错。只是皇后,外浣衣局那边,还是需要亲自看上一看,再如此下去,皇后的好名声,可就没了。”

马恩慧疑惑地看着朱允,没有追问,连忙起身道:“皇上且休息着,臣妾去去便回,”

既然朱允说外浣衣局出了问题,那必不会有错。

事关自己的名声,事关那些可怜人的生计,马恩慧如何能不上心?

虽是晚间,但马恩慧想要出宫,谁能拦得住?

外浣衣局。

掌印是原浣衣局的老人,名为琥珀,今年不过三十五岁,但在浣衣局做了二十个年头,素日里勤勉,从不曾出错。

在浣衣局划归医用纱布作坊之后,琥珀便成为了外浣衣局的掌印,负责整训京城招揽来的寡妇、妇人。

毕竟要洗的衣物并非是自己家里的,你不能任性泡三天发臭了再洗,也不能拿个木槌,咣咣乱砸,洗好了之后,如何晾晒,晾晒好了,如何整叠,这都需要教导。

琥珀很用心,事情做得很出色,几次得到宫里嘉奖。

可是很奇怪,人明明脚在地上,心思却会飘起来。

琥珀虽掌管着外浣衣局,但与浣衣局的人并没有切断联系,当打听到医用纱布织造以件计工时,聪明的琥珀便借用了过来。

外浣衣局以件计工,一开始很正常,琥珀安排人均分下去,各房负责清洗,提前完事之后,大家便早点回家,该带娃的带娃,没家人的,想去哪里去哪里。

当第一寡妇找到琥珀,塞了五两银子,希望琥珀每天可以多给自己十件衣物的时候,琥珀是拒绝的。

只不过,中国人都懂得。

很多拒绝,只是个形式。

我推过去,说不要。

你递过来,说一定要。

不要,要,重复几次之后,往往都是“要”占上风……

第一百三十五章 皇后动怒,打人板子

钱,在嘴上很轻,在手里很重。

于是,琥珀胆战心惊地收下了五两银子,答应了寡妇的要求。

又有人来了,琥珀小心翼翼地收了七两银子。

当十两银子放在琥珀手里的时候,她已不再慌乱地揣入袖子里,而是饶有兴致地品鉴着银子的成色,若是成色不好,或里面加了铅或锡,那可是要加钱的。

再后来琥珀已不满足于被动,毕竟守株待兔,能抓几个兔子。拿起猎枪,一打一窝它不香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大洗衣房,将这些管事喊过来,看看谁会办事,谁不会办事,当着面分配任务,这不挺好?

立竿见影。

所以说,无论哪个时代,人在世上飘,总要挨几刀。

只不过琥珀有些缺心眼,薅封建帝国的羊毛没问题,也不能可着劲的往一两只羊上薅,这都秃顶只剩羊皮了,还不打算收手。

她以为外浣衣局是羊圈,里面的羊和羊毛都是她的,可这里没厚重的围墙,只有一扇可进可出的门。

外浣衣局的人,是可以回家的,寡妇也有家啊。

琥珀压榨盘削美滋滋,晚上一个人睡美梦。

别人回家泪涟涟,找个人唠唠还做噩梦。

这些事早晚会传出去,时间久了,大家会以为外浣衣局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

而开办这个魔窟的,便是皇后。

让自己当魔王?

马恩慧自然是不干的。

到了外浣衣局,马恩慧不需要盘问,到处看看也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这边上百人闲着没事干,都准备铺床睡觉了,那边十几个人忙得不亦乐乎,旁边衣物堆积如山。

若不是那兴高采烈的表情,马恩慧还以为这些人被奴役了。

一问,好嘛,原来是计件算工,干得多,拿得多。

至于别人有没有活干,那不打紧,谁让她们不通人情世故呢。

马恩慧阴沉着脸,自己好心好意,拿钱给这些人谋个生路,结果呢,这才多久时间,竟成了这副样子?

若是这些人都被逼走,谁来承担外浣衣局的任务?

谁来洗清自己的污点?

“去,把琥珀给本宫抓过来!”

马恩慧愤怒不已。

这件事都传到皇上耳朵里了,能不严重吗?

房间中,琥珀走到床头,拿出包裹,打开看着一堆零碎的银钱,脸上带着满满的笑意,这些应该有八十几两银子吧?

再过几年,自己便可以出宫,后半生总没什么忧虑了。

砰砰!

沉闷地敲门声传来。

琥珀眉头一皱,威严地问道:“谁?”

“开门。”

首节上一节95/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