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8节

马恩慧皱了皱眉,道:“皇上已经革新了俸禄,如此优渥,尤不足以让他们满意?”

朱允微微摇头,问道:“皇后,若是有人抢了你一百两银子,又还给你五十两,你会感恩戴德,还是心怀怨恨?”

“哪个敢抢我的银子?!”

马恩慧威严起来。

一旁的宫女、太监纷纷下跪。

朱允哈哈笑道:“这不就结了。群臣也是如此想的……”

马恩慧转瞬便明白过来,皱了皱眉,说道:“那不一样,臣妾手里的银钱,都是正当经商所得,可百官那些少了的银钱,是盘削百姓所得,本就不属于他们。”

“是啊,本就不属于他们,可是皇后,东西在自己手里久了,他们便会认为,那就是自己的。”

朱允认真地说道。

借东西还有不还的时候,何况这些官员,是以“合法田契”,使了银子购置的田产,说分就给分了出去,他们肉疼是应该的。

只不过,他们应该疼完之后,安静的养伤,老老实实,不要到处蹦。

可他们偏不听,见自己反对无效,便开始借老天爷来压朱允,将地震灾难的出现,直接扣在了朱允的头上。

“皇上,这地震是为何……”

马恩慧有些不安地看着朱允。

对于地震的原因,她也听闻过天人感应、灾异天谴。

正如董仲舒所言:“天下主失德,名山崩,地动。”

若是如此的话,那此番地震,会不会是上天以灾异的方式谴告帝王过失?

朱允笑着说道:“皇后,所谓地震,便是大地自身的运动罢了,与上天没有任何关系,也与朕没有任何关系。”

“大地自身的运动?大地为何会动?”

马恩慧低头看向地板,似乎想看看大地有没有跑路。

朱允总不能给她讲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告诉她我们所有人都在一个球上,而且球自己会转动,她一定会睡不着觉的……

“皇后,就像是这桌子,只要用力推动,桌子上的东西便会震动,甚至有些还会歪倒,这与地震是一样的道理。”

朱允解释道。

马恩慧摇头,满是怀疑地说道:“可没有什么人,能给大地这么大的力量。”

朱允轻轻说道:“若是大海呢?”

马恩慧惊讶地看着朱允。

是啊,大海每天都在拍打大陆,虽然有强有弱,但终究是存在着这股力量的。

而且京师距离大海,也不甚远。

朱允现在没办法给马恩慧讲解更多的自然科学,看向双喜,问道:“大臣可都还在?”

双喜连忙回道:“皇上,仍在奉天殿外。”

朱允微微点头,道:“传唤钦天监监正、监副,于奉天殿外等候。”

双喜有些意外,但也没问什么,转而安排人去传唤。

“看来皇上已经对策。”

马恩慧轻盈一笑,放松下来。

朱允微微点头,道:“等朕回来,一起用晚膳。”

奉天殿外。

多达一百二十余官员,集体静坐,目光中带着绝不后退的坚决。

为首的,便是刑部尚书侯泰、都察院左都御史景清。

景清此番站出来,也是有原因的。

上次反对遏兼并国策,朱允虽然呵斥了自己,还说了一句“老了”的话,但景清却没有承受任何惩罚,依旧稳坐都察院。

既然皇上是不会惩罚大家的,那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能退后。

正所谓,搏一搏,马车多暖和。

为了自己的双腿,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为了……不能退,咱们可是为天说话,为大明说话。

皇上有过,我们作为官员,便应该勇于指正皇上的错误,纵是因此而受罚,那也是铮铮傲骨,青史留名。

一句话:在座的都是英雄,跑了的都是孬种。

第一百二十四章 百官逼宫,欲废新政?

群臣静坐逼宫,这在大明朝是头一回。

搁在朱元璋时期,这些人的脑袋都可以挂在城门口风干了,还敢静坐抗议?

欺软怕硬,并不是混混的专利,官员也擅长。

朱允再发怒的时候,也没砍过谁的脑袋,最严重的情况,不过是从南京,位移到边疆,放个马,挖个坑什么的,死不了。

风险小,所图利大,兼有“异灾”天象相助,朱允能说什么?

景清、侯泰等人很自信,这一次,必然可以迫使皇上后退,废除所谓新政,还大明于太祖之制。

有脚步声。

景清连忙侧头看去,原本期待的目光,顿时失落。

钦天监的人来这里做什么?

景清等人也不便发问,钦天监的监正杨峥、监副马哈麻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自己勤勤恳恳干活,没参与静坐,咋也被点名了?

难道说,皇上想要询问地震之事?

这事和我们钦天监可没关系,坚决不参与。

朱允终究还是来到了奉天殿外,这是景清、侯泰等人的胜利,只可惜,这种胜利,来得太过短暂。

“马哈麻!”

朱允喊过,总感觉不对味,若是在后世,对着某个人重复“马哈麻”,估计会引起斗殴之类的肢体运动。

可马哈麻不是一般人,他是回回人,是钦天监里十分重要的人物。

回回人,实际上是回族的先祖。

回族的族源,可追溯至唐代,如安西一代的“回纥”、“回鹘”人。

“回回”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

南宋时期的“回回”,不仅包含了“回纥”、“回鹘”,还包含了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

这与后世的回回民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元朝时期,蒙古西征,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中国,并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身份,分散在各地,这些人,也被称之为“回回人”。

元代设回回司天监,札马鲁丁等回回人,为中国天文学贡献不菲。

到了洪武元年,朱元璋设置了钦天监与回回司天监,仿照元朝制度,召入原上都回回司天监之人,如黑的儿、郑阿里、马德鲁丁等。

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撤销了回回司天监,设回回历科,归属钦天监。

马哈麻是马德鲁丁的次子。

马德鲁丁因其测天之学而被称为大测先生,留下了“大测堂马”的誉称。他曾以其学推测天象,预报结果优于《大统历》,因而备受尊崇。

此外,马德鲁丁还是一个优秀的翻译,将阿拉伯天文书翻译至中国。

但马德鲁丁死的早,洪武七年便去世了,接替他的,便是其长子马沙亦黑,次子马哈麻。

马沙亦黑编译的《回回历法》,马哈麻译出的《明译天文书》,是明代天文学的重大事件,对于当时、后世天文学,带来了很大影响。

到了朱允时期,马哈麻已是钦天监监副,不仅懂得天文历法,对于大明历代典籍也尤为精通,记忆不凡。

马哈麻见朱允召,连忙走出,跪在了朱允面前,喊道:“臣在。”

朱允没有理睬静坐转为跪拜的群臣,而是对马哈麻问道:“朕听闻你对历代史书知之甚详,今日想要考你一考。”

马哈麻皱了皱眉,但依旧回道:“臣必尽所能。”

朱允将目光看向景清、侯泰等人,厉声道:“百官言说,地震乃是上天给朕的警示,意在告诉朕,德行不修,施政有过。呵呵,朕不问这些,便问你马哈麻,唐代可有地震,地震几何?”

马哈麻听闻如此,放下心来,道:“皇上,无论何朝何代,都发生过地震。至于唐代地震几何,请容臣思虑一二。”

景清、侯泰等人,有些慌乱。

马哈麻手指盘算了一番,抬头看向朱允,道:“回皇上,唐代相关史料中,最早记载地震的,是在唐高祖武德二年,最晚为唐昭宗乾宁二年,在二百七十六年中,合计九十六次地震,约三年一次。”

朱允微微点头,看向景清等人,厉声问道:“贞观之治,可是盛世?唐太宗,可是明主?所行方略,可得民心?”

众官员不言。

朱允冷笑一声,道:“景清,你来说。”

景清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贞观盛世,自是深得民心。”

朱允看向马哈麻,道:“说说,贞观年间,可有地震?”

马哈麻沉声回道:“唐太宗贞观四年正月 ,地震 ,金、房尤甚 ,江溢山裂 ,庐舍多坏 ,居人露处。贞观十年九月中,地忽大震,周十五里皆大动怖。贞观……”

“可以了。”朱允摆了摆手,看向景清,问道:“贞观四年,唐太宗可有过错?贞观十年,唐太宗可有过错?”

景清说不出来。

“既然景大人不说,侯尚书,你来说说?”

朱允冷冷地看向侯泰。

侯泰叩头不敢言。

“其他官员,有没有会说话的!难道都哑巴了?”

朱允冷冷地扫视着跪满一地的百官。

百官无言。

贞观之治,乃是各代史书推崇的盛世,唐太宗,更是这些读书人心中的明君,如何敢说什么?

朱允呵呵笑了笑,对马哈麻道:“两宋灾害有多少?地震可多?”

马哈麻盘算半盏茶功夫,才对朱允道:“回皇上,两宋灾害多样,除地震外,尚有水灾、旱灾、雹灾、风灾、蝗灾、歉饥、疫灾等。北宋地震一百零九次,南宋六十二次。”

朱允看向景清,问道:“宋仁宗开创仁宗盛治,史书评价远超“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你们认否?”

景清冷汗直冒,其他百官更是不说话。

朱允看向马哈麻,马哈麻了然是什么意思,便开口说道:“宋仁宗宝元初,定襄地震,坏城郭,覆庐舍,压死者以数万人……仁宗庆历六年,登州、莱州地震不止……”

朱允看向群臣,厉声道:“拿地震、上天来压朕,你们可真行!朕问你们,地震与朕施政、德行可有关系?有何关系?一个个为了一点利益,脸面都不要了,是吧?!”

“既然你们如此逼宫,那朕不答应你们,岂不是昏君了?”

“都想恢复祖制,废除一条鞭法、国策与屯田商卖,是吧?”

首节上一节88/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