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55节

这个逻辑貌似也没错……

关键是,张辅自己是主官,若用这一批人当主力,哪天很可能会面临着跑路都没人叫自己的处境。

若是事后想要处置他们,定个临阵脱逃之罪,却又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些兵名义上归于明廷,实际上归属当地土司!

土司制度!

这个古老的制度对于后世很多人极为陌生,充满神秘。

事实上,土司制度的出现,是来源于“羁縻政策”。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

这就是羁縻政策。

一言而概之,便是朝廷封授少数民族酋长官职,让其表示对朝廷臣服,但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

自秦至宋,历代王朝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奉行的是羁縻政策。

唐代广泛建立羁糜州、县并任用民族酋领为刺史、县令,羁糜政策发展到了鼎盛。

元朝在很多地方办得很糟糕,不得人心,但在羁糜政策上却值得赞佩,也值得肯定。

土司制度的出现,便是始于元朝。

“蒙、夷参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标志着土司制度的诞生。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元以前的朝代,其奉行的虽然是羁糜政策,也要求羁縻州县交租输赋,可事实上,人家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你也没任何法子。

如宋真宗时期,有刺史上奏要求让这些羁縻州县纳税,宋真宗认为“荒服不征,弗之许”,后来“诸洞不供租赋”成为常态。

但在元朝时期,土司制度的建立,直接规定了输税纳赋,且必须执行。

元朝统治者认为,只有输税纳赋了,才是真正的臣服!

而朱元璋对于这一点,表示了高度的赞同与认可,直言各地土司“额以赋役,听我驱调”,并在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广、广西、陕西设置有数量不等的土司。

广西土司很多很多,除苍梧一地外,其他地方都有土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明虽然控制着广西等少数民族之地,但真正对底层存在巨大影响力的,还是这些拥有武装的土司!

一些土司不听话,大明还得时不时去派人揍他们一顿。

不服不行,打服为止。

也正是因此如此,土司虽然臣服于大明,可在暗地里臣服的不那么彻底。

张辅对于土司军队,没有充分的信任。

看到明军混入了入城百姓队伍之中,张辅起身站了起来,右手抓住刀柄,低沉地说道:“兵勇猛不虚,可南宁卫悍不可敌,也是真的!你且看着吧,但凡是挡住大明的敌人,都将死去!”

王远兴率人进入城门口,守护的安南军士竟没有任何异样,看都没怎么看王远兴等人,便放任其过去了。

进入城内,王远兴左右看了看,安排副手带一百人控制城门洞,便带着四百军士向左侧奔跑而去,一声不响,速度很快。

安南军士一时发懵,不知道什么情况,竟无一人上前阻挡与问询。

王远兴带人上了登城马道,顺利登上城楼时,还有安南军士以为是换防的人,只是还没有办理城防交接手续,王远兴便大喝一声,劈开了对方的面门,喊了一嗓子:“给我杀!”

安南军士这才反应过来,大明军士杀入城里了!

只是还没等他们喊出“敌袭”,刹那之间,城关外杀声震野,恍如数万大军冲杀而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王远兴夺了城门与城墙,袁岳带领一千三百军士不攻两侧,如一柄尖锐的刀,直插镇南关的安南军营。

而那些军营中的安南军士,还沉浸在梦乡之中!

袁岳决定让他们的梦做得更久一些,下令杀!

“胡杜被斩首,明军杀过来了!”

潘成命令军士扯着嗓子大喊,几百号人一起喊口号,声音传出去许远,羁押百姓的安南军士听闻之后,更是慌乱至极。

当他们看到从山上垂绳索而下的大明军士时,想要撒腿逃跑,只是不知道哪个家伙伸出腿,将其绊倒在地。

“杀!”

喊杀声响彻天地,安南军士狼狈而退。

可退,能退到哪里去?

此时的镇南关城门已在明军控制之下,道路两旁又是难以攀爬的山,留给他们的命运,只能是死!

张辅站在暗处审视着整个战局,见山道之上的战斗虽然分散,却占尽优势,一些百姓也纷纷出手,帮助明军作战。

“入城!”

张辅抓过绳索,率先从山上垂落,然后待军士全部下山之后,进入镇南关!

随着胡杜身死、明朝大军发来的消息不断传开,安南军心已乱,毫无作战之心,纷纷丢盔弃甲而逃。

袁岳在这一战中表现的尤为英勇,只带着六十余人,便敢追着五百余安南军士,甚至还将其打败,并俘虏了三百余人。

轰隆隆!

地动山摇,十里之外,山石崩落,堵塞了山道。

黄桂清楚封堵山道并不能真正阻挡胡杜的大军,但却可以争取一些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

让黄桂担心的是,张辅的安排虽然没有问题,但也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

一旦胡杜得知镇南关被夺,他还会不会留在原地等待与韩观的决战。若是他不再等待,而是直接进军镇南关,那镇南关便将成为决生死之地!

“再炸一处!”

黄桂吩咐军士在嶙峋的山石中凿宽缝隙,然后将火药之物塞进去,点燃之后炸开山石,山石坠落,封堵道路。

也幸是山体岩化的厉害,炸开之后总有一些大块山石滚落。

待天亮时,镇南关的战事已然结束!

留守镇南关的四千余安南军士,被杀两千余人,俘虏一千八百余,在镇南关以南的安南后备军,也被袁岳带人给冲垮,逃出了三十余里方才止住。

“报指挥大人,救回被掠青壮五千二百二十六人!”

王远兴报告道。

张辅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文书中的伤亡数字,暗暗神伤。

镇南关可谓是奇袭之战,敌人无防备,无斗志,可纵是如此,还出现一百五十六人的伤亡!

“城里还有多少粮食?”

张辅抬起头问道。

王远兴脸色一凝,回道:“现在还没探查清楚,不过,好像不太多。”

“只有一百一十石粮食,勉强维持三日。”

潘成匆匆走向张辅,满是担忧地说道。

任谁都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是艰难的守关之战!

而守关最基础的物资,就是粮食!

张辅起身,冷冷地看着潘成与王远兴,下令道:“镇南关粮食不多,留着俘虏只能耗费粮食,你们知道怎么办吧?”

第三百三十六章 经验是不能照搬的

下西石洲,那留。

胡杜不顾身下女子的哀求与痛苦,用力地撕咬着,如同一只生猛的猎犬,不时变换着方位,直至一声沉闷而急促的声音传出,才松开了牙齿。

一个个牙印渗出了血色,在雪白的皮肤上显出妖艳的凄美。

“呵呵,伺候好本将军,你和你的家人才能活下去。下次再敢反抗,我会咬断你的脖子!”

胡杜伸手掐在女子的脖子上,猛地用力。

黄初云感觉无法呼吸,双手抓着胡杜的胳膊,却如何都抵挡不住他的力量,就在自己将死的时候,胡杜松开了手。

胡杜没有理睬弱小如稚嫩羔羊的黄初云,起身穿好衣服,佩戴好盔甲,回头看了一眼,冷冷地说道:“大明来救你们的人来了,你猜,他们能不能把你从我手中救走?哈哈哈……”

门开,胡杜走了出去。

黄初云泪流满面,却又浑身无力,疼痛、屈辱、不甘与绝望,交织在一起堵塞了她的心灵,每次跳动,都是窒息在抽搐。

“你一定不得好死,一定会……”

黄初云发出了诅咒。

胡杜听不到,也不畏惧一个弱小女子的诅咒,下令召集所有军士,准备迎击韩观的大军。

按照情报,韩观的军队已经到了那里。

趁韩观立足不稳,又是远道而来,自己这边以逸待劳,应主动出击,不给韩观任何机会。

胡杜能被胡季委以重任,靠的绝不是颜值,也不是姓氏,而是真正的实力。

“梁康,你率三千精锐作先锋,在那米或直接至拿捏,直面明军。胡木,你带两千人作为后备军,一旦梁康击退明军,你便带全部人压上去,彻底消灭明军!万,你率队自板落、那立、那渠,绕至那捏之后,从明军后方发动攻击!”

胡杜指着舆图,对自己最信赖的部下安排道。

“遵命!”

梁康、胡木、万齐声答应。

“各自准备吧。”

胡杜看了一眼胡木,眨了下眼。

胡木见状,便放慢了脚步,待梁康、万离开了,又折返回来,对胡杜喊道:“大哥,怎么了?”

胡杜瞪了一眼胡木,喝道:“这是军中,喊我将军!你给我记住了,梁康打头阵,若是他胜了,你便带人追上去,若是他败了,你就给我马上撤回来!”

“大……将军,不至于吧,明朝军士不过尔尔,何必有此担忧?这头功给了梁康,我还不乐意呢。”

胡木有些郁闷。

胡杜一拍桌子,冷喝道:“来人是明朝韩观,此人治军极严,丝毫不讲情面,他既然能拿下永平寨与卧虎山岭,说明他是有真本事的,不可轻敌!”

胡木没有再反驳,刚想转身去调动军队,此时一个军士惊慌地跑了过来,一脸惶恐地对胡杜说道:“胡将军,大事不好,镇南关丢了!”

“什么?!”

胡杜怒目圆睁,上前一步,抓住军士的衣襟,猛地一提,厉声道:“你知不知道谎报军情,是要杀头的!”

军士连忙摇头,不安地说道:“是真的,昨夜晚间,一支明军攻占了镇南关,小子装死侥幸逃了出来,绕过山路才跑来报信的。”

“不可能!”

胡杜丢下军士,心神大乱,摊开舆图,道:“想要进入镇南关,就必须走西石洲这一条路!难不成他们是飞过去的不成?”

军士瘫坐在地上,一脸苍白地回道:“明军是翻山越岭,走山路过去的。”

“山路?”

胡杜看着舆图中标注的一座座山峦,浑身的血液开始冰冷起来。

首节上一节255/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