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24节

哈什哈肃然道。

额日和木微微点了点头,道:“只能如此,我建议选孛儿只斤坤帖木儿。此番起兵,他也派了一部分兵马策应,以防鞑靼反叛,是一个可争取的人,最主要的是,此人年轻,容易控制。”

哈什哈盘算了下,道:“既如此,那就于明日联合巴尔虎惕、呼里亚惕、巴图特、绰罗斯等瓦剌所部,拥立坤帖木儿为大汗。”

“阿鲁台等鞑靼部落那边?”

额日和木问道。

哈什哈冷笑一声,道:“臣服,就应该跪在新大汗的脚下,若不来,便是不臣服!对于不臣之人,自然只能刀兵说话。”

额日和木面色凝重,道:“他们一定会来,只是还有两件件事,我们需要安排人去做。”

“何事?”

哈什哈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额日和木说道:“其一,买的里八剌虽死,但其子本雅失里逃了出去,斩草不除根,必有祸患。应派遣精骑,沿途追索,将其斩杀!”

“呵呵,丧家之犬罢了,不需费力了。第二件事呢?”

哈什哈一脸不屑。

这种不屑,并非狂妄,而是出自实力。

额日和木低下头,说道:“第二件事,便是马上追赶大明商人。”

“商人?”

哈什哈愣了下,眼下都是谈论国事,怎么突然谈到了商人。

额日和木解释道:“族长想要一个稳定的汗廷,强化对瓦剌部的控制,牵制鞑靼,就少不了盐铁之物,追上商人让其日后再入漠北时,改路线至杭爱山以西,那里才是我们的驻牧地。若是不通知商人,他们定会延旧路北上,到时得到便宜的将是鞑靼各部。”

哈什哈认真地看着额日和木,肃然道:“你思虑周全,是我最倚重之人,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吧,安排人去追商人,告诉他们,买的里八剌已死,我马哈木将成为这草原上的真正主人。”

额日和木含笑应下,转身去通告部下。

无论哈什哈的未来如何,他确确实实成为了这个时期元廷真正的统治者,以坤帖木儿为傀儡的他,一手握着瓦剌各部,一手抓着鞑靼各部的缰绳。

瓦剌制霸的时代,从哈什哈开始。

商队回程走得很慢,一日最多只能行四十余里,不是常千里、侯西域等人不赶时间,而是实在是货物太多,走不太快。

庞大的商队出发时带出去的货物,已全部换成了货物,而货物之中,又以羊毛最重,被分散在了骆驼、牛马之上,还有不少的皮草、珍贵药草与东珠等。

当然,多达五千余的牛羊也算是货物,还有五百匹精骑,三百小马驹。

常百业骑在马匹之上,满是轻松地喊着号子,看着眼前的小马驹,不由有些兴奋,大明封锁蒙古部落盐铁等一切物资,同时也斩断了蒙古马匹进入中原的渠道。

马匹,是大明朝廷极度渴望的货物。

洪武元年,太祖便下令应天、太平、镇江、庐州、凤阳、扬州六府等地牧马,可是这些地方是农耕之地,种稻子种麦子那是不错的,能拿去养马的地盘太少太少,总不能人不吃饭,去养马吧?

在与元的战争中,大明战马始终不够用,太祖只能“所急惟马,屡遣使市于四方”,然而所得依旧不多。

洪武四年,置群牧监于答答失里营所,随水草利便,立官署,专职牧。

可在洪武五年第二次北伐,即岭北之战中,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冯胜的西路军大胜,可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却遭遇大败。

很多人低估了岭北之战的失败后果。

这次战役的失败,不在于死了多少军士,而在于损失了大量的军马,大明至此被迫从进攻转入防御,因此蛰伏长达八年,才恢复过来元气,开启第三次北伐。

而在这期间,太祖几乎每一年,都在努力扩大牧马区,尤其是洪武六年,置太仆寺,专司马政,并在无奈之下,施行了养马之法,让民间参与养马,标准是:

江南地区,十一户人家养一匹马;江北地区,五户人家养一匹马。

这是极为扰民的一项规定,也是大明朝廷的难解之困。

常百业十分清楚马匹的价格,就身下的成年战马,拉到京师,不,就拉到大同,没有五百两,谁都别想拿走,郭英也不行,还有这些优质的小马驹,任意一匹低于百两,自己都不卖。

只是常百业也十分清楚,这一群优质战马与马驹,不是晋商交给朝廷的货物,而是献给朝廷的,只有这样,才能改观朝廷对商人的看法,让商人真正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上。

“身后有骑兵,二百骑!”

一名伙计催马而过,高声喊道。

常百业吃了一惊,连忙命人停下队伍,做好防御,常千里、侯西域等人也催马至了后面,面色凝重地看向远方。

沙尘飞起,战马咚咚。

常千里眯着眼,对身旁紧张的伙计们喊道:“没有命令,不可轻举妄动。但若是有人想要抢走我们的货物,那我们也要拿出拼命的架势,守住我们的财物!”

“嗷!”

一群人如狼戒备着,眼看着满载而归,可不能在这里丢了货物。

侯西域看着远处奔跑而来的马匹,见其手中握着的不是马刀,而是长鞭,且其队形散乱,并非是冲杀之势,便道:“不会有事。”

“吁!”

土尔扈特部的巴锡渥勒住马,在马停住之后,喊道:“谁是商队首领,出来搭话。”

常千里、侯西域等人催马上前,常百业不甘落后,也驱马跟了上去。

“尊敬的朋友,我便是商队的首领常千里。”

“哈哈,尊敬的商人,我是巴锡渥,来这里是以琨特穆尔汗的名义,受丞相哈什哈之命告诉你们,新的元廷欢迎商人再次北上,只是元廷驻牧之地,移至杭爱山以西,若你们不辞辛劳前往,丞相大人定会高兴,许你们重利。”

巴锡渥粗狂地说道。

常千里等人暗暗吃惊,不成想才离开数日,元廷便换了大汗,看来哈什哈的造反之路极为顺利。

“巴锡渥大人,琨特穆尔汗是?”

常百业询问道。

常千里瞪了一眼常百业,埋怨他多嘴。

巴锡渥不以为忤,笑道:“琨特穆尔汗是孛儿只斤坤帖木儿,好了,话我已传到,你们有什么话需要我带回去的吗?”

常千里拱手道:“还请大人告知丞相与大汗,我们商人一定会再来的,只希望你们准备更多的羊毛。”

巴锡渥点了点头,很干脆地拨马便走。

看着离去的骑兵,常百业有些向往,感叹道:“如此强大的骑兵,大明先辈到底是如何打下江山的?”

常千里没有理睬常百业。

人知道历史与直面历史是两码事,能不能真正体会先辈的英勇无畏、悲壮决绝,触摸那段风云变幻的史诗画卷,不是看他成长的时间,而是看历史的时间。

这些瓦剌骑兵精锐,带着历史的锋芒。

常千里沉重地说道:“不出两三年,元廷必会大乱,朝廷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将决定大明的国运。”

第二百九十五章 英烈商会里铺个路

中央钱庄开了门,一个伙计拿出了牌子,挂在了高处。

牌子上写着:

一银等价八百三十文铜钱,一贯钞等价三百文铜钱。

在外等候的商人看到这一幕,不由心头一惊,眼下再存入铜,损失更大了。

梁文星坐在不远处的茶楼里,无需看清楚牌子上的字,只看看捶胸顿足,哭嚎出声的人,就知道铜又贱了。

“老爷,赵东家的马车队走了。”

掌柜梁褚低声禀告道。

梁文星侧过头,看了一眼折返的十几辆马车,叹息道:“铜荒已不甚严重,想要依靠银贱铜贵来获利,是不太可能了。”

梁褚欣慰地说道:“还是老爷高瞻远瞩,早日将大部分铜钱存入钱庄换了银两,这才多久,银已贵了不少,看这情形,待银铜回归正轨,老爷必会大赚一笔。”

梁文星呵呵笑了笑,起身道:“摊上一个圣明君主,自然要跟好了。走吧,英烈商会召议对策,我们也去看看,听闻这次代王、珉王会露面,不同寻常啊。”

英烈商会就设在聚宝门外,是一座三层高楼,不仅是协调大报恩寺、英烈碑各类物资的商人中心,也是外地商人羁旅京师的高端客栈。

在设置之初,英烈商会便确定了基本宗旨,即打造好英烈碑,为大明英烈家属提供赡养抚育资金。

正是因这一宗旨,商人在民间取得了良好的声誉。

虽然英烈商会的赡养抚育资金是先交给户部,由户部官吏交给英烈家属,但英烈商会总是会事后做一个调查反馈,若是户部少给了或没给,那英烈商会是会“闹事”的。

有本事闹事的,自然不是寻常商人,而是三王。

三王发过话,这里面有自己的钱,户部按什么规定给牺牲的大明英烈多少钱,那是户部的是,商会给的,必须一文钱不能少,谁拿了自己的钱,就扭掉谁的脑袋。

对于商人藩王的威胁,户部是不敢大意的,不是因为王爷有威信,而是这笔钱太烫手。

拿什么钱,都不能拿大明英烈的抚恤钱,这些人为大明流尽了血,不能再让他的家人流泪。

藩王的威胁之所以有用,不在于威胁本身,而在于他们有着直达天听的权利。

虽然英烈商会中三王不经常现身,但三王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商人有难,自然不会忘了这三位,只是辽王朱植随船队去了南洋,尚未回京,商人们只好找了代王朱桂与珉王朱耿。

梁文星进入英烈商会的集议厅时,里面已站了三十余人,皆是京师巨贾富商,赵大宇、胡源也在其中。

朱桂与朱耿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终于来了。

众人分坐之后,巨商魏艋率先哀道:“两位王爷,中央钱庄再这样搞下去,我们损失太大了啊,还请王爷出面,给宫里传个话,我们商人愿拿出铜钱,只望是以一两银兑七百文铜来计。”

朱桂看了看朱耿,朱耿示意朱桂来讲。

朱桂没有推辞,冷着脸说道:“事情如何演变为当下局面的,诸位再清楚不过。当初朝廷设中央钱庄,已然说得很清楚,就是要改变银贱铜贵,可诸位呢?”

“你们不想着为朝廷分忧,反而为了个人私利,拿着大量银子一蜂窝去了钱庄,挤兑铜钱,结果导致中央钱庄几彻底关闭!甚至还有人蓄意囤铜,在民间收拢铜钱,以加剧铜荒!”

“你们所作所为,是何等大胆?朝廷没有问罪,砍掉你们的脑袋已是恩典,现在还想要恢复往日兑比?”

魏艋脸色有些难看,其他商人也低下头。

朱桂的话虽然难听,却也是事实。

当初大家都被利益熏心,蒙蔽了双眼,吸血中央钱庄。可现在利益这玩意不熏心了,改呛人,硌牙了,自然要换个调子。

魏艋底气不足地说道:“王爷,我们是有错在先,不应跟朝廷作对,是我们糊涂,只是我们现在想要改正,想要为朝廷分忧,却苦于没有路子啊。”

朱桂一拍桌子,喊道:“什么叫没有路子?出了这商会,走不了几步,不就是中央钱庄?话说得冠冕堂皇,事做得却不入人心。”

魏艋脸色苍白,这要是其他人如此指责自己,早掀桌子了,可现在有求于人,加上人家是王爷,如何都不能翻脸。

“眼下若存入铜钱兑银,我们便会损失良多,还请王爷救救我们,也好让我们少点损失……”

魏艋不得不做低姿态。

其他商人见状,也纷纷哀求。

朱桂还想发火,却被朱耿给拦住了,朱耿起身道:“说到底,你们是不想蒙受损失,可问题是,若你们不吃掉这笔损失,那损失的是谁?是朝廷!是圣上!敢问诸位,真的想要在朝廷与圣上身上割肉吗?”

一句话,满堂皆惊,任谁都不敢言语。

梁文星微微点着头,二王说得没错,银贱铜贵到银铜平衡的过程,总是需要有人损失的,原本承担损失的是朝廷,可眼下,这笔损失被商人“主动”揽了过去。

只能说:自食苦果。

咚咚。

敲门声传了出来,安静的众人不由抬头看去。

朱耿解释道:“我们与辽王也是商人,你们的损失我们也清楚,虽怒你们不争,可也不能见死不救。在来这里之前,请了一位重要人物,你们是断臂求生还是割肉求生,就看他的了,请进吧。”

首节上一节224/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