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节

第二章 朱棣的三个儿子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这是朱元璋遗诏中的一句话。

简单点来说便是,我朱元璋死了,你们这些儿子,在外面好好待着,别回京师奔丧。

在朱元璋死后,朱允很认真的执行了这一条。

嗯,适用人只有一个,那便是朱棣。

至于其他的叔叔,都哭着进了京师。

朱允这种差别对待,自然是忌惮朱棣的表现,虽然拿着遗诏当了令箭,但却办得不光彩。

一件事,要么一视同仁,都不让来,要么都来。

来一堆,拦一个,这算什么?

不是明摆着欺负朱棣?

就差直接打脸朱棣,告诉你,我朱允不让你来,你就只能在外面候着。

不听我的就是不行,咋滴,你还能闯过来不成?

被打脸的朱棣想来是不会舒服的,回去拍桌子砸椅子,摔完杯子之后,转身造一些兵器,买一批粮草,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曾经朱允近乎白痴的决定,现在的朱允,表示无奈与同情,当然,这些主意,有黄子澄的功劳。

“陛下,此时召燕王入京,岂不是与前令矛盾,朝令夕改,于陛下天威有损啊……”

黄子澄连忙劝告。

朱允叹息道:“前令发之前,其他诸王尚未入京,如今其他诸王皆在京师,只少燕王,世人如何评说?再者,我朝主张仁孝之治,燕王乃是太祖四子,朕的四叔,如何不入京师?”

“陛下,燕王一旦入京,恐有祸乱。”

齐泰也不安地说道。

朱允看着两人,笑道:“有何祸乱?”

齐泰道:“燕王曾率大军征战沙漠,在军中威望极高。加之其与五军都督府的勋贵关系密切,若是任由其待在京师,走动一二,恐会笼络人心。”

朱允淡然一笑,摆手道:“也好,可以看看帝国勋贵,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的。就这么定了,安排吧。”

齐泰与黄子澄只好跪拜离开。

马恩慧见朱允兴致不错,便陪在一旁,低声说道:“今日皇上似与他日不同。”

朱允暗暗一惊,看向马恩慧。

毕竟是枕边人,加上女人的直觉,足以感知到其中的变化。

“前些日子,皇上唯恐见到燕王,如今下旨召燕王入京,也不知如何考量。”

马恩慧细细说道。

朱允看着马恩慧,思索着怎么应对。

马恩慧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连忙跪下说道:“请皇上恕罪,臣妾万万不该擅议国事。”

朱允见一个女子跪在身前,记忆中的礼制与后世的平等,在脑海之中碰撞。终还是上前,搀起了马恩慧,仔细看着眼前的女子。

不得不说,马恩慧确实容貌出众。

一双桃花眼,流动的秋波让人沉迷,如水的肌肤透着红润的光泽,微动的唇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这是自己的妻子。

朱允叹了一口气,拉着马恩慧的手,坐在了床边,说道:“你一定要陪朕百年!”

马恩慧轻盈一笑,动-乱芳华。

只有朱允清楚,她,会死在这宫殿之中!

在四年后!

除非,自己能解决藩王问题,能解决朱棣!

自己没有军事才能,所能凭借与依托的,便是脑海之中的历史,还有后世的经验。

而这,将是自己快朱棣一步的决胜法宝!

风雨交加,雷电轰鸣。

中军都督府。

面如冠玉,英姿非凡的魏国公徐辉祖并没有休息,而是在审阅着一批文书,作为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儿子,徐辉祖不仅继承了徐达的智慧,还继承了徐达的勇猛。

朱元璋很器重徐辉祖,将中军都督府交付给他执掌。

年仅三十,便位列武官勋贵第一人!

徐辉祖将手中的文书放了下来,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微微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陛下是想有大动作。”

齐泰、黄子澄不断进言削藩,皇上几次过问边防事宜,话里话外,都是塞王如何剪除。

刀已经举了起来,就看什么时候砍下去,砍向哪里了。

对于削藩之事,徐辉祖并不完全认同,虽然削藩有利国本,强干弱枝,但京师毕竟在南面,北面辽阔疆土,总需要一批人把守,威慑蒙古。

“帝王心,只问忠,不问能。”

徐辉祖感觉有些无力。

没错,自己是武勋第一人,但远远不是朱允的心腹。

他的心腹,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儿子曹国公李景隆!

而徐辉祖是知道李景隆的,此人除了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皮囊出色之外,实则是一个窝囊废。

胸中无一策,却把持着左军都督府。

谁让人家是心腹。

比不上。

徐辉祖看着窗外电闪雷鸣,感觉一阵阵的压抑。

突然之间,有人传报:“陛下下旨,召燕王入京。”

徐辉祖陡然一惊,连忙询问传递消息的人可出发,得到肯定之后,徐辉祖脸色微微一变,不知道皇上此番是试探,还是鸿门宴。

“舅舅。”

一声喊声,惊醒了思索之中的徐辉祖。

长相富态憨厚,腿脚不利索的朱高炽走入堂中,身后跟着英武不凡的朱高煦与朱高燧。

三人入京奔丧,却连朱元璋最后一面也没见到,赶到京师的时候,人都送入孝陵了。

但既然来了,也只能留在京师了。

想走,至少也得等热孝期过了才行。

徐辉祖看着自己的亲外甥,朱棣的三个儿子,目光中有些赞叹也有些担忧。

“三位世子,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徐辉祖和煦地问道。

朱高炽坐了下来,吁了一口气,说道:“这几日读书,太闷了。我们兄弟商议,明日是否可去演武场,举办一场骑射,我等也好看看,解解闷。”

徐辉祖略一思索,欣然答应道:“没问题,明日正好无事,不妨召一些勋贵前来,设个彩头,一比高下?”

“如此便多谢舅舅了。”

朱高炽等人施礼离开。

徐辉祖转身走到桌案旁,当即写了一份密折,安排心腹,秘密投入宫中,然后站在窗户边,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自言自语道:“我也该表忠心了。”

第三章 教育要搞变革,徐妙锦入国子监

朱允收到了徐辉祖的密折,不动声色地将密折烧成灰烬。

雨过天晴。

朱允在这一日,并没有办公,看奏折,更没有上辇而行,只是在马恩慧与几个太监的陪伴下,行走在皇宫之内。

后世的明故宫,只能说是遗址,根本无法展现明帝国京师的繁华与昌盛。

马恩慧不解地看着朱允,往日里很少步行的他,今日竟有了游览的心思,不急不缓地看着。

一些宫女远远见到,跪拜在一旁,朱允还会仔细看上几眼。

“陛下,待明年万象更始,选一些秀女入宫吧……”

马恩慧的一句话,让朱允趔趄了下,吓得一旁的太监连忙上前搀扶,朱允挥了挥手,让太监靠边站。

“我朕只是觉得雨后,一切变得清新。那些事,以后再说吧。”

朱允走入长安宫,刚入门,便听到了一阵轻灵的笑声。

马恩慧看着朱允皱眉,以为恼怒了,毕竟国丧虽过,但也还没多久,就这么大胆的欢声笑语,确实不妥。

马恩慧连忙跪拜说道:“陛下,定是妙锦来看文奎……”

话还没解释清楚,里面一干侍女内官便走了过来,纷纷跪拜。

“皇上哥哥来了。”

一声轻灵的女声传来。

朱允抬头看去,只见女子身着柳绿衽衫,杏黄长裙的少女盈盈而至。

柳眉杏眼,清秀绝伦。

一双水灵灵的眸子转动着,身上的气质,透着清冷的高贵,还有一份似乎矛盾的纯真与灿漫。

徐妙锦微微屈身,便算是见过礼,看着朱允,直说道:“你的头怎么了?这些奴才都照顾不好你吗?”

朱允身后的太监打了个哆嗦,连忙跪下,口喊冤枉,希望徐妙锦嘴下留情。

“妙锦?”

朱允微微皱眉。

想起来了,这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四女儿徐妙锦。

这可是明代第一位女奇人,传闻朱棣为了她,“竟虚中宫,不再册立皇后”,至死都没有再立皇后。

此时的徐妙锦,只有十八岁,相对此时的朱允而言,只小了三岁。

“你……”

徐妙锦一时之间羞红了脸,没想到朱允竟然直呼自己的名字。

虽然两人年纪相当,徐妙锦甚至玩笑地喊朱允“哥哥”,但实际上,徐妙锦在辈分上高朱允一辈。

毕竟,徐妙锦的大姐徐仪华嫁给了燕王朱棣。

朱允没在乎这一点,端着脸看着徐妙锦,轻声说道:“徐妹妹,你好大的胆子,先帝去世不过一月,你便大肆欢笑,成何体统?”

首节上一节2/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