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81节

“大人,此人已不能留!”

杨恒连忙劝道。

朱摇头道:“放心吧,此人是不会泄密的,若是他想要泄密,早在几年前就做了,何必等到今日?若他这样还能活下来,就让他离开周王府吧,一个聪明人,懂得如何闭嘴。”

杨恒无奈,只好安排人将王翰抬走。

朱刚想去后院休息,却听闻同知王文涛秘密求见,安排人召其进入东厢别院。

王文涛等待良久,才看到朱走来,不由急忙上前,道:“王爷,大事不好。”

朱示意王文涛冷静,询问道:“说清楚。”

“安全局护卫之人我已查明,是原武县的老人,极有可能会知道什么。”

王文涛慌乱地说道。

朱听闻之后也有些惊讶,待王文涛将事情与推测讲完,才说道:“这么说来,郁阁来开封,并不是探查河道与灾情,而是意在本王?”

王文涛并不确定,只是揣测道:“当下情况不明,那人知晓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就推测而言,能被安全局如此严密保护,其所掌握的秘密必是不小,若只是涉及死去的原武知县,安全局也好,郁阁也好,都不会如此兴师动众。”

朱沉默下来,王文涛的推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朝廷的人绝不会无缘无故去保护一个原武县草民,或许,此事牵涉很大。

不过仔细想想,当初的事与自己并没有多少关联,就是王翰去送舟船,也只是分内之事,至于送了舟船之后,河堤溃倒,那也只能算是天意,与自己可没什么关系。

如何查,自己都是安全的。

“无妨,让他们去查吧。”

朱轻松一笑,自信地说道:“就凭一草民之言,还无法动摇周王府。再说了,本王有何过错?敞开了让他们查,又能查到什么?”

王文涛见朱发话,便安心下来,行礼告退。

从王府侧门走出,沿着一条寂静的小巷向南而去,远处的灯火闪烁着繁华。

一个乞丐坐在阴暗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王文涛,张嘴说道:“行行好吧。”

王文涛被惊住,凝眸看了看,见是个乞丐,不由吐了一口口水,喊道:“哪里来的混账,滚。”

乞丐擦了擦脸上的口水,拿着拐杖站了起来,看着王文涛,换了一种阴森地口气,说道:“王大人,朝人吐口水,有失礼仪。”

王文涛骇然,还没来得及反应,啪地一声,脸上便挨了一巴掌,火辣辣地疼痛还没来得及消化,另一半脸又挨了一巴掌。

蹬蹬,扑通。

王文涛后退两步,跌倒在地上,看着走过来的乞丐,浑身颤抖起来,喊道:“你到底是谁?”

“太祖祖制,藩王无诏不得入京,无诏不得出藩城,禁止藩王结交京官,禁止藩王结交地方官员。王大人,你似乎忘记了这一切。”

乞丐冷冷地俯下身,在黑暗中露出了白森森的牙齿,对恐惧的王文涛说道:“安全局请你去喝茶,起来吧。”

“安,安全局?”

王文涛浑身发冷,刚想喊话,腹部挨了一脚,整个人几乎无法呼吸,一双发臭的黑布塞到了王文涛的嘴里,胳膊被绑了起来。

不多时,一辆推车走到了巷口,将王文涛装入麻袋之中,晃悠悠地便离开了。

乞丐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走出了黑暗的巷道,找了一棵树,便躺在树下睡了下去。

在一处不起眼的宅院地窖里,王文涛悠悠醒来,挣扎着,却如何都挣不脱绳索,整个人如“十”字绑在了柱子上。

“我乃是朝廷命官!安全局没有权利抓我!”

王文涛看着背对着自己的人喊道。

汤不平缓缓转过身,冷冷地看着王文涛,道:“安全局是没有权力抓人,不过那是在没有许可的命令下。王同知,我可以直接告诉你,你已经没有活路了,只凭你夜入藩王府,结交藩王,你就已经死了。现在的问题是死你一个人,还是死你一家人。”

“我根本就没有夜入藩王府!”

王文涛知道这个罪行的严重,一旦坐实,可就是背叛朝廷,私攀藩王的重罪,灭门都是有可能的。

汤不平摇头叹息,道:“你好歹也是一个文官,基本的真诚应该是有的,为何敢做而不敢当?王同知,你不会以为自己不说,安全局就拿你没办法了吧。”

王文涛看着汤不平拿起了一个烧红的烙铁,挣扎起来,却根本无济于事,喊道:“我是朝廷命官,再犯错,也轮不到你们安全局用刑!”

汤不平从怀里拿出了一份文书,展开在王文涛面前,道:“你看清楚,这是内阁批文,准许安全局在开封府境内,秘密抓捕、刑讯危害大明、危害朝廷、危害百姓之官员,上至知府,下至吏员。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王文涛彻底恐惧了,文书之上,不仅印有内阁官印,还有一个私印,而那个私印,是大明皇帝朱允的!

这么说,皇上已经给予了安全局一切行动权限,虽然只是限于开封府内。

看来,皇上是真的打算对周王动手了。

“你就算不想想家中娇妻,也应该想想你那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吧?交代清楚了,算是将功赎罪,你的家人可以安然无忧。”

汤不平拿着烙铁,靠近王文涛的脸色,炙热的气息让王文涛歪着头躲避。

“我要见郁阁老!”

王文涛喊道。

汤不平拿开烙铁,缓缓说道:“没问题,但在这之前,把事情说清楚。”

王文涛摇头,喊道:“不见郁阁老,我什么都不会说。”

“你是真的想见郁阁老,还是想要引郁阁老来这里,然后让有心人知道,你已经被抓了,也好想办法,提前一步转移你的家人?王同知,安全局在瞿佑身上吃的亏,绝不会再吃第二次,你的家人,已经被安全局的人盯住了,想走,走不了。”

汤不平严肃地说道。

王文涛颤抖着,精神有些颓然,畏惧地看着汤不平,哀求道:“你们不能对他们下手!”

汤不平用烙铁弄着火炭,道:“把事情说清楚,他们可以活命,否则,就是周王亲自求情,他们也必死无疑。再说了,你认为周王会为了救他们而暴露自己吗?”

王文涛低下头,低声道:“我什么都不会说。”

汤不平点了点头,平和地说道:“很好,既然如此,那你就在这里待着吧。伍九,看着他,不要让他睡觉。”

王文涛疑惑地看着汤不平,不知道他这是做什么,汤不平也不解释,走出地窖,看着破败的庭院,自言自语道:“丢了孩子,狼会着急吧。”

第二百三十八章 皇上是大大的奸商

京师,东水关码头。

李九将手插在头发里抓-揉着,一脸疑惑地看着李老三,问道:“谁家药铺能吃下如此多石灰,听闻后面石灰会更多。”

李老三老脸一笑,道:“不管是谁家的,只要少不了咱家钱饷,咱就搬。”

李九点了点头,这话倒是真的。

砰!

一袋水泥摔在了地上,麻袋破开,露出了灰白色的粉末。

李九连忙上前帮忙,找了个麻袋,重新弄好,让那人继续抗走,对一旁的李老三说道:“这石灰与我们见的不一样啊,怎么不是白色,而是灰白色的?似乎加了一些东西,你看。”

李老三从地上捏了一点残留的石灰,在手指头上搌了下,然后闻了闻,皱眉道:“好像掺杂了一些黏土,嗯,这灰色的有点像是煤渣。”

李九有些奇怪,问道:“好好的石灰,怎么掺了东西,这要吃到肚子里,怕是要出人命吧?班头,你说这买石灰的,该不会是个奸商吧。”

李老三也拿不准,按照他的认识,石灰是一种中药,可以掺杂其他药材一起使用,也没听说可以放黏土、煤渣等东西的。

“把这点石灰收起来,晚点去找大夫问问,若真有奸商害民,以劣充好的话,我们就……”

李老三眼神变得犹豫起来,这种事告官,官员也未必受理啊,说不得到了最后,自己还会丢了活计。

一个草民,如何能管得了商贾之人的事。

“嗯?”

李老三陡然之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抓着李九的胳膊,低声说道:“那个人,你看看那个人,是不是在清水塘救好丫头的神医?”

李九胳膊有些疼,挣脱李老三,顺着其目光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一道熟悉的身影正在朝码头这边走来。

“没错,就是他。”

李九想了起来,看着双腿有些颤抖的李老三,问道:“老班头,你这是咋啦?上次他走的时候,你跪在地上半天不起来,这次又想跪了?左右一个大夫而已,至于吗?”

李老三狠狠瞪了一眼不开窍的李九,咬牙说道:“奸商的事可以解决了,但你得听我的,敢乱来,说不得要掉脑袋。”

李九不解地看着李老三,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古怪石灰,咬牙道:“只要能不让这石灰害人,抓起来作恶的奸商,我听你的。”

李老三嘱托几句,带着李九,迎面走向朱允,李老三注意到有几道目光锁定了自己,只要自己有一点异动,恐怕便会身首异处。

周围的行人中,隐藏着不少高手。

“有奸商害人啊。”

李老三在距离朱允还有五步远的时候,对一旁的李九喊道。

李九连连点头,说道:“是啊,这无良的奸商,不知道会害死多少人啊。”

朱允停下了脚步,侧身看向李老三与李九,顾三审上前一步,挡住了朱允的视线,低声说道:“皇上,此二人似有意接近,不可不防。”

顾三审的警惕不可谓不高,他那双锐利的双眸,随时都盯着周围的动静,李老三、李九在前面嘀咕的时候,便已注意到两人。

朱允偏头看了看,眯着眼,想了起来,道:“这是怀远受灾的灾民,朕在扇骨台遇到过他们,有些印象,既然他们都想法子接近朕了,那就给他们一次机会吧,将他们叫到船上等着。”

顾三审微微点了点头,招呼了一个人,吩咐了两句,便陪着朱允向前走去。

沿着木板上了船,顾三审为了安全,暂时封了这条船。

朱允拿出腰间的小刀子,刺入麻袋之中,划开一个口子,拿出水泥看了看,微微点了点头。

石灰石制备的是石灰,可混凝土施工用的是水泥,石灰与水泥两者并不相同,只有在石灰之中,加入黏土、铁矿石末、煤渣等一起高温煅烧,将生料转为熟料,最后粉碎研磨,其结果才是水泥。

这些工艺说复杂并不复杂,只要解决了高温的问题,其他方面都不存在技术难题,只是作业效率上,让人有些郁闷,毕竟粉碎研磨一项,只靠着人工是很困难的。

听闻句容现在已经在搭建大的水轮车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弄出来水力粉碎机。

大明工匠是伟大的,他们确实做得不错,就朱允手中的水泥,已与后世水泥差别无几,最多就粉碎程度上还有些不足。

但这并不会影响太大,后世一些公路,承载水平动不动就几十吨,换算下来几万斤,可大明朝不需要那么高级的公路,小推车也不可能到几万斤去,就是最沉重的火炮,也多是五六百斤,后期就算是再重,也不可能超出两千斤去。

修混凝土路,完全可以满足运载力上的需求,甚至余量还很大,认真修,在不可能出现超载的情况下,用三五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就算是材料上有些不足,也不会影响混凝土路的实用性。

朱允十分满意,随着水泥送至,其他的材料也陆续送来,第一条混凝土路不远了。

混凝土制备,需要材料主要是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与添加剂。

粗骨料就是碎石头或卵石,细骨料是砂。

南京周围有的是山与河流,石头与天然河砂、湖砂多的是,而且还不需要花钱买,直接派人去拉就行……

朱允收起小刀,走向船舱,看着里面的李老三与李九,淡然一笑,道:“哪里有奸商,说来听听。”

李老三扑通跪了下来,拉着李九下跪,然后道:“草民见过皇上。”

李九转头看向李老三,瞪大眼,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皇上?

眼前的家伙竟是皇上?

老班头,你害死我啊!

朱允有些意外,问道:“你如何知朕身份?”

李老三微微抬头,似乎看到了顾三审已将手按在了刀柄上,连忙解释道:“草民以前是个衙役,认得出绣春刀,皇上救治清水塘溺水孩子时,草民也在。后来有茶馆说皇上喝了他们家的茶,草民便知救治孩子的是皇上。”

“倒是个聪明人,看来你当衙役,这察言观色,揣测人心的本事修的不错啊。”

首节上一节181/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