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借助电影宣传队,这就需要影片、放影机和发电机。
其中影片是不愁的,后世的资源经过剪辑后不说几百部片子,上千部都不难。
但徐远山偏向取材于这个时空的战争素材编辑出新影片,再嫁接后世片源中片断就可以成新的影片,而战争素材就来自各师炮兵观测校正无人机。
像素?这个时空需要什么像素,只要能看清人影,加上后世影视片断剪辑就足够。
按照正常科技发展,到1950年后中国的电影才慢慢普及起来,现在土共每个县成立的宣传放影队,就和当初“胜利之声”一样,差不多属高科技,一出手就顺利占领了宣传舆论阵地。
民心就这样争取来的,因为土共解放军和联合政府做到足够好,只需让老百姓知道就行。
所以每次放影时候,余礼乾这些观影的老百姓,会为解放军的胜利而欢呼雷动。“为了中国老百姓,前进!”、“为了新中国,冲啊”、“杀死所有鬼子,中国百姓才幸福”,这些通俗简单的口号迅速在中国大地流传开来;而电影放到战士英勇牺牲后,全场几千名老百姓嚎啕大哭,……
通过新闻纪录影片,全国老百姓终于看到早听说过的土共中央领导身影,众多军工生产的场景,各地发展的情况等等,……
徐远山后世记者生涯和爆炸性资讯熏陶,加上土共组织能力,在半年时间就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稳定了政权。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全国为此投入提前生产和储备的放影机、发电机超过1.5万台,专门建立了两家电影胶片拷贝厂,甚至在运送电影拷贝时,一些地方动用了从国民党空军缴获的运输机。
更不用说耗费巨大的油料,因为99.99%以上的农村都没有通电,只有一点点城市效区农村借上通电的光,放电影的电源全靠小型发电机提供,每天晚上1.5万台小型发电机,有的地方发电机损耗补充不上时还用车辆动力提供。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很值!
土共中央领导为什么有底气?他们也是常常到农村走访,农村的新气象,民心所向,他们一清二楚。
当新的关于要收回外蒙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各地播放时,其中历史根源讲说、威武的解放军雄姿、中国代表谈判时的强硬态度,终于在全国大面积掀起一轮爱国浪潮。
当然,这只是社会舆论和民心方面,既然定下用武力收回外蒙,军队也开始进入战备,解放军的军事思想里就有一条“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原则。
第三百零四章因势而变国内军备篇
王稼祥、徐远山前往苏联前,在东北的韩先楚、陈锡联、贺炳炎三人都接到军委的命令,就是由最早摩步师编成的三个装甲师再次进行调整,升格为三个坦克师,另外解放军要编六个装甲师,装甲师编制不变。
按照军委与徐远山交流的结果,坦克师编制六团加上两个直属营:三个坦克团,每个坦克团拥有72辆59坦克;一个装甲团,72辆新式装甲车;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其中有两个107火箭炮营,每营24门火箭炮,一个88自行炮营24门自行88高炮;还有两个直属营,其中一个是工兵营,另一个是运输营。
目前除59坦克没有到位外,这半年多经过研发,新式装甲车改成了履带式,使用的发动机是后世大马力的柴油发动机。经过多次实战检验,装甲车上还是装备四联12.7毫米高射机枪,这装备作战效能为最高。
而88自行高炮的底盘直接使用后世最高行进时速达30公里的重型三角履带拖拉机底盘。
徐远山当初知道88高炮反坦克效率很高,但缺点是移动不便,放列安置很费时间,虽然东北战役时,曾试验过放在大型渣土车上用于作战,但那不过权宜之计。
后来徐远山又仔细研究德国犀牛反坦克歼击车(突击炮)的特点,发现88高炮要改成反坦克歼击车,首先必须去掉88高炮的底座,只保留高低方向机,左右转向就靠履带底座转向,但转向速度仍不令他满意,因为战场上与坦克对攻,就看谁的动作快。
所以他就带了多套重型三角履带拖拉机底盘过来研发,试验基本达到他的要求,然后改变驾驶位置和提高防弹要求,并把后世的三角橡胶履带全换成高强度铝合金履带,因为重型拖拉机的动力充沛,加上88高炮和防弹装甲、弹药后,全车重量24吨,还能跑出30公里的时速。
这样一来,自行88高炮因为提高转向速度,所以作战效能就高出一筹了。
这就是徐远山利用后世各种民用技术和现成设备,不停根据需要进行改装组合,得到与二战不同的新式武器。
因为主要用心研究就知道自行88高炮特点,该炮不是用于远程压制,而是直瞄射击作战(距离一千米以内)。但直瞄射击作战,射击速度优先,但能快速转向的就是后世重型三角履带拖拉机,两者结合属于最优化。
收到中央军委命令后,坦克师立即开始进行扩编,每个师的三个坦克团人员就从现在东北野战师的装甲营里抽调。
参加东北战役前,各野战集团军的步兵师增加了一个装甲营,当时目的是加强火力,利用东北地形条件对日军形成突击火力碾压,实际上也达到了预期效果,经过一年的训练和实战,这些装甲营的官兵基本有了机动作战能力,可以直接转成坦克兵,熟悉新装备坦克使用即可,而步兵师装甲营只能再从步兵里选。
为了收复外蒙,坦克师是优先照顾以便尽快形成战斗力。
不过韩先楚也是头疼,新式装甲车和自行88高炮配置即使没有满额,但每个连都能有一、两辆足够训练了,但说要装备新式坦克,可是一辆都没有,不说性能如何,就连样子都不知道,向上申请是否先拨付一、两辆新式坦克用于训练,上级答复是没有,暂时用T26轻型坦克进行训练。
徐远山都没有在现代时空搞到59坦克,又如何能给这三个坦克师提供59坦克训练使用?
无奈之下,韩先楚只好给三个坦克团每个团分24辆T26轻型坦克训练,麻烦的是T26坦克是乘员三人,而据说新型坦克是乘员4人。
韩先楚只好又再次申请缴获日军的英式玛蒂尔达2型坦克,东北战役结束后他听说缴获并修复能使用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有一百多辆多。
玛蒂尔达2型坦克好歹也是有四名乘员。
实际上,坦克师的困难上级也知道,当坦克师提出申请后,每个坦克师又分给36辆英式玛蒂尔达2型坦克,刚好就是每个团12辆。
这个上级还是东北战役的彭老总指挥部,该指挥部直接转成外蒙战役指挥部。
按照军委的意思,第一批参加收复外蒙作战的,就由现在驻东北四个野战集团军负责,除留东北各地驻守和中朝边境小规模与日军作战外,还能抽调二百一十万兵力,第二批作战部队是再从关内准备抽调三百万兵力。
按照拟定的作战计划,解放军分三路用“闪电战”战术攻入外蒙,然后迅速把苏军分割包围,这三路指挥员:上路是徐向前指挥;中路是林彪指挥;下路是粟裕指挥。每路暂定五十万兵力,总指挥彭老总留下六十万的预备队。
选择这三位指挥员,就是他们指挥部队作战一贯以来都是灵活机动,这种指挥能力最适合“闪电战”这种大纵深作战方式。
这次把外蒙作战推迟到1940年3月实施,除了气候原因外,就是解放军也是需要准备和训练,明知苏军同样给外蒙增兵补充武器弹药,土共中央也没有办法。
进入外蒙作战,如果不提前准备和送死差不多,光后勤补给就能让军队后勤官兵绝望了,最短距离是呼和浩特到乌兰巴托,这段距离有五百多公里,……关键沿途是荒无人烟。
其它地方到乌兰巴托都差不多有上千公里,更荒无人烟,想想90万人分布在155万平方公里,相当除外蒙的中国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六之一地方,就知道是多么的荒无人烟了。
而乌兰巴托在外蒙还算是偏外蒙与内蒙的交界了,苏军驻守外蒙已经有多年,不说环境熟悉,至少物资供应肯定是充足的,这是苏军的主场,解放军进来打,身上得背好大一坨的物资,相当德军进攻到莫斯科那样的处境。
这也是斯大林、莫洛托夫是不太相信解放军真要打外蒙的原因,他们认为解放军最多是在外蒙与内蒙交界的地方不甘心打打几仗,所以他们想苏军不仅把解放军击退,还要攻入内蒙包围消灭大量的解放军部队,然后再假惺惺退出内蒙的大部分地盘,最后不仅熄灭土共想要回外蒙的念头,能从内蒙割下些边角地方,还落了好大的人情。
十年前的中东路事件就是这样子。
所以,苏联同样也是全力以赴,毕竟有利益驱动力量,还让刚崭露头角的朱可夫亲自去指挥这场战役。熟悉远东情况的朱可夫认为东北解放军就有差不多三百万兵力,除留下来对付朝鲜的日军,至少能动用一百五十万兵力,一百万苏联红军虽然能打赢,但想战果更大,至少再增兵五十万,还有坦克、火炮和飞机都要增加,同样至少增加原来的一半。
对朱可夫提出增兵并加强武器配置的要求,斯大林也同意了。
所以,当王稼祥、徐远山离开莫斯科回国,苏联就开始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源源不断把兵力、武器运往外蒙。
和坦克师没有新式坦克训练显得混乱不同,林彪、徐向前、粟裕三人各成立三个指挥部,每天根据地形和敌情研究大纵深战术,计算战斗烈度所消耗的武器弹药,然后几天后又与彭老总指挥部人员在一起研究,不时还把参战的各师主要指挥员叫来一起交流。
从时间上说,各指挥部都显得非常充裕,但仅仅是纸上谈兵,因此,军委还定下一个演习方案,就是到2月中旬进行一次大兵团演习,出发地就是离边境五百公里左右,目的地就是边境的进攻位置。
后勤补给上,各军工企业都在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虽然这几年打下了一定军工生产的基础,又有犹太工人的军工厂,但与美国那样恐怖生产力还是有很大差距,只能多屯积一些武器和弹药。
这可不是与日军交战那样的强度和烈度,现在所面临的才是工业化支持大规模高强度、高烈度的战争。
其中火炮继续生产105榴弹炮,这款火炮是解放军炮兵使用最多也是最熟练的火炮,炮管还是以前从德国弄回来的,土共军工厂生产的炮管还是无法达到德国炮管的质量,自产的都是迫击炮之类,但更多是连级火力使用的60迫击炮,这次收复外蒙战役每个步兵连将配齐三门60迫击炮。
另一款大量生产的火炮,就是107火箭炮,据收集到的情报,苏军已经开始逐步装备喀秋莎火箭炮,所以解放军也无须藏着掖着,也大规模装备使用107火箭炮。
除了武器弹药外,另外最需要的就是运输车辆,除了原有的近两万辆四驱运输车全部抽出调给参战部队以外,后面这几个月徐远山还会从现代弄来五万辆运输车的发动机,也就是说收复外蒙战役,光是运输车将会达到七万辆。
有车就必须要有油料,这一年来除延长扩大采油和炼油规模外,还在甘肃的庆阳地区开发新油田,这次徐远山从美国弄回的物资就有一部分是采油和炼油设备,少量是12.7毫米的机枪管、冲锋枪管和子弹,解放军使用的子弹,除12.7亳米子弹外,还有就是冲锋枪子弹与美制通用。
目前民国时空国内消耗的油料主要在军事上,所有车辆加起来还不到十万辆,相比后世一个大城市如西安市四百万汽车还仅排全国城市第七位,民国汽车数量只能算毛毛雨,自产的油料基本能够供应。
到10月23日,就在徐远山返回现代时空前几天,土共中央军委把参战的高层指挥员召集到西安一起与徐远山进行交流,因为徐远山这次离开可能又是一、两个月时间。
会上,徐远山先听大家在战术上的讨论,轮到他发言时,他想法是尽量多把后世了解到苏军真实情况告诉大家,这样才会有针对性。
徐远山说道:“具体战术问题,我不多说了,这次收复外蒙战役本质就是一次大纵深作战,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后勤补给;突击火力;机动能力。外蒙地广人稀,为了解决后勤补给和机动能力,这次准备了七万辆汽车,其中有两万五千辆专职运输,形成战役强有力的输血管;而另外四万五千输汽车,基本保证每一路进攻部队有二十万兵力达到摩步师水平,这已经超过闪电战进攻波兰的德军机动水平;为了加强突击火力,每一路进攻有一个坦克师和两个装甲师作为尖刀。”
停了一会后,徐远山继续说道:“听了大家的讨论,我觉得大家认识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苏军的火力配置和苏联宣传的内容做为判断苏军战斗力的依据,我负责任说,这完全是不对的,苏联宣传进攻波兰的苏军战斗力是假的,实际上现在是苏军战斗力最为低谷的时候。”
林彪询问道:“徐先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知己知彼,这对作战计划制定和作战决策很关键。”
徐远山点点头,苏军大清洗造成军官的损失,后世网上的数据是超过80%,咱就保守一点吧:“这几年苏联肃反扩大化,造成军队50%以上的军官直接被打成了反革命,现在军队里的连排干部是由士兵提拨而成,营、团干部不久前还仅是连长或排长,有些师长不久前还只是营长。你们的对手,军长或师长不久前是团、营干部,而且还是没本事非常中庸的那一批。把你们算到的苏军战斗力,砍掉三分之二还多余;我说的苏军战斗力具体的另一个依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苏联马上要进攻芬兰,时间在后面三十天左右,超过5:1兵力,但按照我推演损失比是3:1,苏联是损失大的一方。我说这些就是希望你们制定计划和作战指挥时大胆一些,这将是中国军队最大的一次机会,再过几年苏军就不好打了,不瞒大家说外蒙战役是解放军踩着苏军成为世界强军的最好机会。”
看到大家还有些不解,徐远山不再多解释:“总之,你们可以放开想像、大胆指挥,真有那支部队被围了,不是还有我吗?我在外蒙战役,只有两个任务:一是带一支小部队,彻底摧毁苏军后勤补给线,即西伯利亚铁路线;另一个就是随时给意外被围困的解放军师级单位送武器弹药和物资,别无出路时,我就直接带他们回来。”
徐远山接着说道:“指挥驻蒙苏军的,是一个名叫朱可夫的将军,他的指挥特点就是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对手,在战术和战略上相对敏锐一些。”
朱可夫后世被吹成军神,是因为苏联高级指挥员太挫了,所以把他反衬成神,每次他指挥苏军对德军作战,差不多是五倍兵力,还自损一万伤敌五千,生生耗死对方,不过他确实能察觉到大战役中己方部队的危险。
总的来说,朱可夫指挥特点和土共的彭老总相似。
粟裕说道:“徐先生,能否把朱可夫指挥特点介绍更细一些。”
徐远山说道:“说朱可夫在战术上有特点,比如会用诱敌深入战术,也会制造战术假像,比如他想进攻,有可能表现出准备固守;战役级别上,他很少采用迂回包抄战术,基本就是一线平推,估计他也知道苏军官兵只会这种打法,真要实施迂回,就怕把部队迂回掉了;说他战略上敏锐,就是能察觉到那支部队会有危险。所以,我真怕他把驻蒙苏军带跑了,然后在边界前后和我们硬磨。你们要记住,德军的闪电战术,实际上是一种快速穿插战术,快速强硬插入后,左右反卷形成包抄,没有左右迂回包抄战术,我军的战术应该有中部插入左右反卷包抄,也要有左右迂回包抄。”
彭老总笑着说道:“按照徐先生介绍的情况,如果从战役指挥上,我军以机动灵活作战指挥著称的林彪司令员、徐向前司令员,还有粟裕司令员都比他强?”
徐远山说道:“是的,如果上述三位司令员有朱可夫的权力和兵力上的优势,都会比他打得更好。所以这次收复外蒙战役,我相信解放军能赢,因为解放军前身的西北红军从1936开始就正式大练兵了,这些官兵是目前解放军的主要框架。我唯一担心朱可夫提前察觉到危险带苏军溜出外蒙退入苏联,我除了加强运输能力外,就希望你们中间猛插,左右快速迂回,在朱可夫察觉到危险前,把苏军包围或者缠住,这应该是你们研究的重点。”
原时空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是解放军或志愿军运动战役级别的最典型战例,也是运动战的巅峰之作,就是38军亡命穿插,兜住了美军大部队,是五个战役中战果最大的战役。
所以,这次收复外蒙,如果解放军打出原时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效果,那么朱可夫还会有机会成神吗?
如果朱可夫此战不能成神而成虫了,那么他在苏德战争中还能发挥救火队的作用吗?
原时空朱可夫崛起,就是在诺门坎用5:1的兵力,5:1的装备,以1:1的战损比(苏联解密文件的苏军伤亡与日军伤亡大致相等,苏军前期被日军突袭伤亡大,日军后期遭双方炮击,伤亡大)打赢了日军。
但所用的弹药量巨大,约占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半(相当中国军队八年抗战总消耗弹药量),可能这也是斯大林软蛋了与日本握手言和的主要原因,……苏联耗不起啊,这才是打日军的一个师团。
朱可夫从诺门坎回去后成了苏联英雄,并由上将升大将出任基辅军区司令,又因为坚持苏军在基辅撤退,斯大林不允许而被免职。
但斯大林指挥基辅作战造成了苏军全军覆灭,只好再次请出朱可夫,让他担任苏联统帅部第二把手,终于走向成神之路。
和西安徐远山说话同一时刻,远在外蒙乌兰巴托的朱可夫却感到阵阵的心颤……
第三百零五章因势而变外围反应篇
1939年10月23日,乌兰巴托,苏驻蒙方面军司令部。
苏驻蒙军队原来最大的编制是集团军,当莫斯科的斯大林知道中国联合政府最后强硬态度和外界反应,就把驻蒙军升格成为方面军(又称远东第一方面军),本来方面军的司令员应该是大将的,但考虑外蒙的特殊性,身为上将军衔的朱可夫担任了驻蒙方面军的司令员。
而原来的红旗远东方面军却改称远东第二方面军,其中两个集团军中一个集团军被调到外蒙,归驻蒙方面军指挥。
等到西边再调来一个集团军和驻蒙原来一个集团军,朱可夫以上将身份直接指挥苏军三个集团军,总兵力150万。
而阿帕纳先科大将担任远东第二方面军司令员,下面只剩下一个集团军了(方面军一般情况下辖两个集团军)。
今天,在指挥部里朱可夫突然感觉有些不舒服,终止了与蒙古军队总顾问阿布宁的谈话:“阿布宁同志,你所说的蒙古军队兵力从两万人增加到五万人,具体布置方向暂时我还没有考虑好,你先让他们在原驻地待命,我有事暂时要离开。”
阿布宁说道:“好的,朱可夫同志,我会直接转告乔巴山同志,蒙古军队暂不要行动。”
回家的路上,朱可夫还遇到一队刚到达乌兰巴托的苏联红军,这些苏联士兵穿的破破烂烂,制服也不整齐,后勤组织也是毫无章法,各种坦克、卡车因为缺少汽油和柴油,就随意的抛在路边。
见此情况,朱可夫也没有去管,他就想赶快回到家中,家里有第三位情人莉达,莉达原来就是军队医院护士。
朱可夫除了官运亨通外,也有桃花运。
从沙俄时代开始到红军时期,苏联高级军官有一个年轻貌美的情人,不仅自己有面子,连属下的部队也非常骄傲,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深受士兵爱戴的原因之一,就是身边的情人一个赛似一个,其中一位情人就是有“苏联梦露”之称的著名女演员、诗人西蒙诺夫的妻子瓦连京娜谢洛娃。
当然这也与斯大林对红军高级军官养情人放纵有关。
原时空1942年,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屡建功勋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正在疗伤,谢洛娃偷偷跑去陪他。
得到情报的内务部部长贝利亚跑去向斯大林报告,说谢洛娃去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并一直在司令部内留宿。
“斯大林同志,元帅的声誉会因此一落千丈,我们该如何处理? ”
“如何处理?”斯大林喃喃自语,“我们该羡慕,贝利亚同志,我们该羡慕才是! ”
最后斯大林突然回过神来:“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哪里去了? ”
“我会查清的,她大概撤退到后方了。 ”
“赶紧找到她,用飞机送她去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让她跟谢洛娃去争吧,最后我们看看谁去谁留?”
原时空二战时期朱可夫同时有三位情人,都是医院护士,到1967年最后次结婚也还是护士,名字叫加琳娜(前一次正式婚姻是与前三位护士情人的第二位,名叫基叶夫娜)。
只有莉达随朱可夫到外蒙古,另两位情人因为都给朱可夫生了女儿,所以就留在苏联。
“亲爱莉达,我今天突然感到不太舒服,你帮着检查一下。”
莉达检查一番后,说道:“亲爱的格奥尔吉,你的血压和心跳都正常啊,也许是最近你太累了,今天早些休息吧。”
朱可夫并不知道有人打他的主意,当然包括驻蒙苏联红军的主意。
这时期的苏联红军有庞大身躯,背后还有工业大国支撑,因为对外闭外环和宣传的统一,无人知道这庞大的北极熊体内经过大清洗后很多健全的组织被无情切除了。
这只虚弱的北极熊却被一名来自后世名叫徐远山的不良分子所洞悉,并准备借这个机会首次向世界展示土共解放军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