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第188节

15日当晚很多犹太商店的窗户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照射下有如水晶般的发光。

这就是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中,共有1574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等遭到抢劫、纵火或损毁。

德国政府第二天宣布规定犹太人必须带符号标志身份;犹太人夜晚不得上街;德国所有学校不得接受犹太学生等等。

第四天,德国政府又宣布抓捕关押所有军工厂里的犹太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因为调查发现这些人正在破坏德国军工生产。

9月20日,莱茵公司技术员瓦尔特?罗森伯格、克虏伯公司工人古斯塔夫?鲁道夫?曼宁及家人全部被捕,家产全部被没收,随后被押送到杜塞尔多夫的一个关押营地。

瓦尔特?罗森伯格和古斯塔夫?鲁道夫?曼宁他们两家人算是最先到的关押营地,而且整个关押营地按性别和老幼进行分开。

到关押营地后,所有犹太人每天必须进行劳动,否则就没有食物,稍微人道一些是每天能够有一个小时的家人会面时间。

所有劳动就是建设更多的房屋,同时每天又有源源不断的犹太人被送来,关押营地里犹太人也越来越多。

瓦尔特?罗森伯格和古斯塔夫?鲁道夫?曼宁是关押在一起,这个关押营地采用关押由同一工厂或同一街区人员在一起的方式,而且每三百人成一队自行选出一个人担任队长,负责劳动安排和食物领取。

如果当天工作任务没有完成,整个三百人的食物就会减少,最少时不足正常一半的量。

瓦尔特?罗森伯格被推选出来负责三百人的队长,他发现这个关押营地的防守警卫很少,但他也听说了,从营地逃走的犹太人被抓获后一律枪毙,因为整个德国都在反犹太人,逃出去的犹太人根本就没有地方躲藏。

从后面来的犹太人那里得到消息,外面整个德国的犹太人处境越来越恶劣,食物减少不说,凡是有不遵守禁令或反抗行为一律被纳粹党卫军士兵枪毙。

德国政府就是找理由处决犹太人。

瓦尔特?罗森伯格每天的工作,除了安排劳动分配和领取食物外,就是整理他所管的三百人档案和家属关系。

档案包括这人的文化水平、都干过什么工种以及工作能力;家属关系,就是必须搞清楚妻子、父母及子女都在什么区。

如果搞不清楚这些东西,瓦尔特?罗森伯格同样面临被枪毙的可能,而且三百人的食物还会被减少。……队长是大家选的,没有选好同样是所有人的责任。

这就体现按厂或街区关押的好处了,瓦尔特?罗森伯格所管的三百人中不是一个工厂就是街坊邻居,大半以上都熟面,在大家配合下总算没有出差错。

这处关押营地的中间,是一个长宽超过一公里的大广场,广场中搭着一个高台。每十天关押营地所有犹太人要进行一次集合,集合后每次都是通过有线喇叭给大家宣读德意志帝国对犹太人的政策。

但集会听取的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果哪一个队没有按时进场到指定位置或者缺人,全队就被削减食物。

更奇怪的是,每次集会瓦尔特?罗森伯格都被勒令要求带上所有的档案材料。

一个月后,整个关押营地犹太工人和家属接近二十万人的时候,瓦尔特?罗森伯格被通知去开会,一名德国党卫军的军官宣布,鉴于你们犹太人所犯的罪孽,关押营地所有人将前往一个新地方服苦役,不愿去的人连家属一起就地枪决。

到11月3日,这时天气越来越冷了,瓦尔特?罗森伯格接到通知,带人去领取棉衣,这时他才发现警卫和发放棉衣的已经不是德国党卫军士兵,而是奇怪的亚洲黄种人面孔。

除了棉衣,瓦尔特?罗森伯格还领到大量近期的报纸,有德国的,有法国的,还有英国的,上面都有犹太人的消息。德国报纸上面刊登更多是犹太人犯罪和惩罚消息,而法国、英国报纸多是拒绝犹太人消息,而且这些报纸同样认为犹太人都是一群对国家和社会无益的人。

整个世界正抛弃犹太人。

为了德国犹太工人,徐远山是费了很大的心思,他也知道原时空国民党政府也有过接收犹太人的计划:1941年著名犹太银行家雅克布?保格拉斯向国民政府表示,犹太人普遍比较富裕,接纳难民可免费获得大量外汇,国民政府自然心动了,因此准备在云南腾冲与蒙自之间划出一块地安置十万犹太人。事实上,雅克布?保格拉斯说谎了,逃出德国的犹太人一贫如洗,不过该计划后来因种种原因没有实施。

和德国谈判有结果,把大量武器弹药、机床设备运回到中国后,徐远山立即把谈判情况向土共中央领导人汇报。

听说能从国外弄回几十万人的犹太工人及家属,土共中央领导人是又惊又喜又担心,因为可没有这么多懂翻译的人才,充其量能找出一千名略懂德语对话的工作人员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且还是西北联合政府此前有所准备而开办的外语培训班。

而且这些人利用这段时间还必须进行德语强化训练,除了日常教学外,每天都用四个小时以上播放收集到的德语电影片,其中就有徐远山从后世弄来反映欧洲和德国二战前(主要反映一战或之前的内容)的德语故事影片,包括《十字军》、《日耳曼英雄》、《光荣之路》、《西线无战事》等,除了有翻译字幕外,还有教师在中间讲解。

这也是徐远山总结他在东北本溪庙儿沟铁矿劫持南芬第二监狱时的办法,进行提前分组,并把他的要求转告给德国情报局德特里斯上校,把杜塞尔多夫关押营地的犹太人提前分组,这样只要管住几百名队长即可。

当然,十天一次集会也是他要求的,这也是为最后把人弄回来提前做的排练。

这些人的接收基地早在一年前徐远山提出计划后,在宝鸡西边的渭河沿岸西山地区设立一个工业区,然后开始建设,其中分成二十个工厂。

当时动用近十万劳动力对工业区发电厂、厂房、宿舍进行建设,还有机器设备运输到位,为了稳定这批犹太人,将来还是按家庭进行安置,甚至还建有多所学校和医院,当然教师和医生、护士还是将来从随来的犹太人的家属中挑人担任。

这个接收基地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和军工生产工业区,比此前01基地还大十倍。

这个工业区所使用的工业设备和机床,都是徐远山从现在的德国或美国弄回来的,其中10月里徐远山分别到德国、美国又去搬运回来超过三万吨的工业设备。

这样这些犹太工人到来后就直接能操作机器。

联合政府计划给每个工厂安排一个管理机构和50名翻译。

徐远山就是担心希特勒的德国政府会塞过来几十万人,所以第一期就按照能够安置十万工人及三十万家属进行计划,除住宿条件外,还有生活必须品。另外还准备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

联合政府先期准备一万名学徒工,其中包括从国外以先锋军名义参加对日作战的三千名青年工人。

因此,当德国源源不断把工人及家属送往杜塞尔多夫关押营地时候,宝鸡的西山工业区同样紧张而有序准备着。

就连转移过来的广场也准备好,并在周围布置了重兵,否则这些初来乍到的犹太人炸营的话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如果第一批人接收好了,在接收第二批或第三批人时,从第一批人里抽调几千人来协助就更容易接收。

所有办的事情,最困难就是第一次。

只要宝鸡西山工业区正常运转起来,加上用金磺胺(青霉素)药品和红鹰战机从苏联换回来的五个厂(钢铁厂、火炮厂、坦克厂、炮弹和子弹生产线厂)投产后,基本能满足对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需求,就算有些缺少的徐远山从国外继续弄回来补充。

11月1日,德国方面通知具体人数后,二十万人差不多是现在徐远山二万吨的运量范围。

徐远山到宝鸡西山工业区,再次检查各项接收工作准备情况,特别是接收场地的布置,包括周围驻扎的三个步兵师,还有场地的广播音响系统。

看到一切准备就绪,徐远山带上提前选好的一千名解放军战士和那一千名翻译来到德国,基本是一名战士和一名翻译成一组,他们都是穿德式军装,每名翻译还给配置一支手枪。

瓦尔特?罗森伯格2日去领棉衣和报纸的时候,遇见的亚洲黄种人面孔,就是解放军战士和翻译,他们穿德式军装就是防止出现意外,除了五百个小组(一名战士与一名翻译成一组)负责接管关押营地警戒外,还有五百个小组负责营地外围的清场。

11月5日晚9时,关押营地由亚洲黄种人士兵和翻译组织了第一次集会,会场周边挂有许多电灯,在这些电灯光亮照射下,可以见到会场周围站有许多持枪的士兵。

瓦尔特?罗森伯格发现这次集会不再是宣读德国对犹太人的政策,而是再次强调关押营地的纪律,特别在会场集会时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得移动。

这是徐远山带来的翻译教师宣布的,这位教师曾经在德国学习和生活五年时间,是德语说得最好的人。

强调完纪律后,台上发言人表扬今天晚上因为集会无一人缺席,作为奖励明天全营地人员休息一天,并允许有半天时间与家人进行相聚但不能靠近营地边缘,如有越过警戒线的就地枪决,然后明天晚上按队继续进行集会。

9月6日晚,10时才开始集会,高台上发言的还是昨天那个人,他宣布称他们是来自东方的中国,已经得到德国政府授权对营地的所有人进行管理,包括今后工作的管理。然后,这位发言人用近半小时介绍中国这个东方古老而文明国家的灿烂历史。

瓦尔特?罗森伯格听着有些奇怪,因为德国的犹太人都知道日本人正在侵略中国,为什么这些中国军人反而跑到这里来帮助德国政府看管犹太人呢?

这时瓦尔特?罗森伯格就看到高台上散放出篮色光芒,并把整个会场笼罩在光芒中。

在篮色光芒刚出现的时候,台上的发言人不停喊着“所有人要保持原地不动,否则会遭到处罚”,不过蓝色光芒把会场全部笼罩后,声音戛然而止,瓦尔特?罗森伯格感到身上有一种酥麻的异样,但随之带来一阵舒适感。

等到蓝色光芒消失时,瓦尔特?罗森伯格才发现会场周边的灯光全部熄灭了,但会场并不像以往那样漆黑,相互之间能看到人的模样……因为天空上显得有些灰白,就像快天亮时那样。

这时发言人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这是你们新的工作和生话地方,大家要保持原地不动,天亮后听从安排。”

犹太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随着天色越来越明,人群里就开始有嗡嗡的议论声:不对啊,天亮不是还有六、七个小时吗,怎么现在就天亮了?

德国与中国有七个小时的时差,杜塞尔多夫晚上11时,正好是中国宝鸡地区早上6时,虽然冬天的时候,天明比较晚,徐远山带人过来时是5时30分,到早上6时已经天完全明了。

当天色明亮后,瓦尔特?罗森伯格看到周边有许多军队士兵,比原来的警卫多得多,但军装与德国军装完全不一样。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徐远山穿越带人过来前,就用解放军三个步兵师近四万人把预定的会场团团围住。

会场周边喇叭又响起响亮声音:“请听从我们的安排,让各队的队长站在队列前,会有人带你们队到新营房中。”

虽然整个会场有巨大的嘈杂声,瓦尔特?罗森伯格还是带上他们全队三百人跟着仍穿着德国制服的两人到新的营房。……周围环境全是新的,已经不是昨天晚上杜塞尔多夫的关押营地。

但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犹太人,这里是什么地方。

随后五天时间里,瓦尔特?罗森伯格参加了重新组队分配会议,他依然是一名队长,但队员全是在同一个工厂工作,这是全新的工厂,从厂房地面上看从没有使用过,机器设备都是随意摆放,他们这个队首先的工作就是安装机器,以便能够使用。

这五天里,每一位犹太工人都分到一间大房子,里面还隔成了三间小房子,生活用品全备有,而且家人也过来一块住、一块生活。

五天后,瓦尔特?罗森伯格被认命为一个新工厂的副厂长,这时候他才知道,这里就是那个传说中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第二百六十四章战术与战略的结合

徐远山急不可耐与德国进行“资源换犹太工人”的交换谈判,是因为土共联合政府军工发展出现了瓶颈。

也与徐远山自身能力发展开始出现了不协调状况,这一切也是源于当前中国教育条件和状况有关。

和原时空土共在国统区时不时发动学生抗议游行不一样,现时空土共就是争取更多学生前来西北。文科生就培养成为政府工作人员,但要从基层开始进行锻炼;理科生就进入工厂企业,培养成工业技术员。

但经过三年在全国挖掘,土共发现这远远不够,有知识的人才在属于农业大国且混战多年的中国,占比确实太小了。

徐远山也一直反对非军事学校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参军上战场,这些青年即然有投笔从戎的决心,也必须先要到军事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即使短如一年的军事学校培训,也好过如普通大头兵那样消耗。

现在的中国真是太缺少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了。

徐远山也特别反感被后世果粉们津津乐道的抗战时期蒋秃子所提出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口号,因为其中的青年是专指学生。

原时空1944年中国军队与为打通南北交通线“一号作战”的日军交手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惨败,这时候日军已在太平洋严重溃败,蒋秃子及国民政府不去反省中央军与地方部队在作战中贪生怕死和互相拆台行为,反而一味把失败原因说成是兵员文化素质太差,所以蒋秃子提出著名的口号“十万青年十万军”。

按照徐远山的分析,蒋秃子此举应该是见到抗战胜利在望,存了与土共争取学生之心,果然还没有等这些学生军在抗战中发挥应有的效果,日本无条件投降了,十万学生军反而在解放战争成为国民党军队对抗人民解放军的中坚力量。

蒋秃子的“十万青年十万军”真是有断中国之根之嫌。

18世纪的法国拿破仑以一个政治家深邃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宁肯自己陷入灭顶之灾,也绝不让学生上前线。

所以他说的一句话“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也就成了名言,当时的法国学生并不多,还不是到20世纪二战时期欧洲各国及美国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有相当多青年能上大学的程度。

同样在抗战末期,中国好不容易通过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还有更多的高中生被蒋秃子一股恼地送上战场。这些能下金蛋的老母鸡,本来能在国家战后建设中出力或能给更多中国青少年传播知识的老母鸡就这样被杀掉了。

此后的十几二十年中国教育依然在艰难起步,说与“十万青年十万军”没有一点关系,徐远山是不相信的,因为人才培养最怕断层。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地方甚至两个县才能筹办一所中学,就因为严重缺少师资力量。

1935年徐远山穿越民国与中央红军接上头后,利用他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解决粮荒问题在于粮种”,此后他从现代时空源源不断携带土豆及各种农作物的高产种子到民国,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解决了西北粮荒问题,并逐渐朝周边省份发散,利用交换方式输送出高产粮种,不仅让农民增抗抵御天灾的能力,还为西北后继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谚语中有一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徐远山通过时空穿越利用后世先进的农业技术做到了“一年树粮”,初步解决西北饥荒问题。

但徐远山没法利用时空穿越短时间做到“百年树人”这个目标。

因此,如果中国没有建有立起自身的工业体系,也没有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素质,那么等徐远山的能力大到一人灭一国时,甚至帮助土共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中国依然还是那样落后的农业大国,人口文化素养还是那样的低,结果是徐远山一个人去维持中国表面的强大,他就成了一个有四亿人巨婴的保姆。

这并不是大家所看到的中华民族崛起形态,实际上都算不上是崛起。

工业体系、文化教育还有干部培养,缺一不可,解放军更是需要日军这样的磨刀石才会更强大。

这就是为什么徐远山现在也想通了,不会再轻易上战场,除了报复日军在战场上把中国百姓当人质而去轰炸日本高崎市。

当然,日军如果再胆敢屠杀中国百姓,他还会去轰炸东京,而且是不止两千吨的航空炸弹。

同样,土共领导人把徐远山当成战略性武器也有这方面考虑,解放军必须自己经过战争淬炼才能真正成为强军,只要不是无谓牺牲,有付出的奋斗过程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必经之路。

别人帮你打天下和自己打天下,道理上与武器“是买还是造”相通。

现在的徐远山实际上不过是中国崛起的相当于核武战略保障。

徐远山很清楚二战确实也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最好机会,前提是中国要做好准备。

1935年经过徐远山建议,西北红军及后来的西北联合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问题,首先把一线教师的地位提到与军人一样的地位;其次,教师唯一是政府系列中没有实行供给制的人员,所有教师是享受薪酬制,薪酬发放标准参考政府系列供给制单位人员的二至三倍的待遇;最后考虑农村较为分散,土共控制的地区每个乡镇建立一所寄宿小学,对农村学生实行住、食、穿、用全免政策。

为了培养师资,西安新建立的师范学校是五所新建设的大学中条件最好、招生学生最多的,师范学生除了住、食、穿全免外,每位学生每月还有生活零用补贴,这与后世八、九十年代的师范大学相似。

师范学生最开始的两批试点采用1+1学制:即学习一年然后实习一年,然后又返回学校学习,一年后再实习;实习时领取教师全额薪酬,第一次实习时负责低年级教学,第二次实习时负责更高年级教学。

师范生基本遵循这样规律: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理论再学习教学再实践。

这种文化教育模式在解放军部队新解放的土地上,也随土改工作而进行推广。

除了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实行入学教育外,工矿企业还纷纷开了扫盲识字的夜校,而且还把学习效果与工作奖励挂钩。

文化教育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推广,但工厂的技术工人必须要通过另一种传帮带的学习方式。

但中国与欧洲工业强国及美国的差距太大了,要知道二战前美国的工人是超过一千七百万人,所以被称为第一工业大国;而有千万工人的德国被称为第二工业大国,同样工人过千万的苏联列为第三工业大国;而排第四工业大国的英国和第五工业大国的法国工人也有七、八百万人以上。

所以就算现在中国采用传帮带方式,因为文化基础差,仅靠自己国内工人的传帮带,再过两年能发展到一百万基础工人就到头了,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分一杯羹纯粹是梦想。

如果中国想着靠徐远山带十几万军队穿越到世界各地搞突击作战就成为世界强国纯粹是幻想:你的突击战术是要为什么战略服务?仅靠这十几万连小学文化都没有的士兵就想管理或压制一个国家吗?

所以说如果没有中国自身的强大,介入世界大战不过就是摇旗呐喊的份,屁收益都没有,原时空二战结束后身为战胜国的中国连外蒙都保不住也正是如此。

首节上一节188/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