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523节

当属下们谢过大老爷,喜滋滋接过红包打开一看,全都傻眼了。

只见里头装的是一摞崭新的白银票。点点数,有两百两的、有一百两的,拿最少的胥吏也有五十两……

一众官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惊得下巴都要合不拢了。

这可是能直接换银子的白银券啊,不是宝钞那种擦屁股都嫌硬的垃圾。

“大大,大老爷,是不是搞错了……”就连收入最高的何县丞,都对红包的金额表示震惊。

那些拿工食银的书吏衙役们,更是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这些吃皇粮的,收入最高的是何县丞,一个月俸禄是米六石五。

苏州米贵,一个月六石五的收入算是很不错了。但问题是有折色啊!而且是折成宝钞那种……

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在外官员,月支本色米两石,其余俱支折色。其折色以钞为则,每米一石折钞十五或二十贯,或者一匹布折米二十石……

也就是说他每月只能领到两石米,其余部分只能用宝钞或者布来顶。

这就坑爹了上好的松江棉布,一匹也不值一两银子,给官员发工资时,却可以顶二十石粮食。

但这样也好过擦屁股都嫌硬的宝钞……

所以只靠那点儿可怜的俸禄,连养家糊口都不够。不然海公也不至于当了县令,还得靠海安种菜养活。

当然,在县衙做官,有陋规有孝敬,日子还不至于过不下去。可衙门里大老爷的人太多,看得太紧了。大伙儿都自觉绝了,在他眼皮子底下,发家致富的念头。

所以当他们看到大老爷给的红包,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他们去年一年的收入时,自然全都目瞪口呆。

赵守正却潇洒的一挥手,牛皮哄哄道:“没搞错,就是给你们的!”

“大老爷,这不合适吧……”何文尉虽然不太会做人,但难得的厚道。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们给我钱叫行贿,我给你们钱,那是谁也管不着的!”赵守正却满不在乎道。

“哈哈哈……”众手下跟着大笑起来,这世上哪有给下属送礼的上官啊?所以谁也不知道该怎么管。

赵二爷抬抬手,充满感情的对众人道:“过去半年,大家伙儿跟着我风里雨里,天天泡在大堤上,都又黑又瘦的跟猴儿一样。本官这个当大老爷心里很过意不去,这点钱,就当是给你们的赏钱了,尽管收着吧,没有一文是民脂民膏!”

大老爷都这样说了,下属们哪里还会推辞?纷纷欢天喜地的再次行礼道谢。

“不用谢我,今年给本官再接再厉就成!”赵二爷笑得十分欢畅,这世上还有比散财,更让人快乐的事儿吗?

“敢不效死力?!”众下属轰然应声,险些把屋顶都掀翻。

这帮家伙本以为,跟着赵二爷能建功立业就知足了,没想到连钱财上都短不了他们的。这样的上官八辈子也遇不上一个啊!

还有什么好说的?闭上眼跟他猛干就是!

……

待到给大老爷拜完年,众官吏便簇拥着赵守正,来到县衙前院的土地祠和衙神庙中,祭祀土地公公和衙神萧何,求两位大神保佑县衙平安,来年政通人和。

然后,赵二爷在官吏簇拥下来到县衙门口。

此时衙门口已是人山人海,全县的乡绅父老早恭候在此多时了。

看到赵二爷出来,他们齐刷刷跪地磕头,高声给老父母拜年。

赵守正赶紧扶起带头的耋老,请子民快快起来。然后他带着属官们拱手向全县百姓拜年,祝他们新春大吉。

待到拜年的话一说完,衙门口马上唢呐声声、锣鼓喧天,舞龙舞狮子、踩高跷、滑旱船的队伍,引导着官员乡绅百姓们,前往城隍庙、文昌帝君庙,祭祀这两位神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还有桑神庙、水神庙……反正县城里大大小小的神仙,都得祭祀到,一个都不能漏。

等一圈转下来,天已经中午了。百姓散去,士绅们代表一起摆酒宴请老父母,感谢他过去一年的抚育之恩。

虽然是每年都有的惯例,他们这次绝对心甘情愿的。

昆山能有赵知县,实在是中了头奖了啊!

好些老乡绅呜呜哭着向赵守正敬酒,这半年来昆山的巨变,让他们都有生出如坠梦里的不真实感!

结果,赵守正大年初一便烂醉如泥了……原本他是打算下午去昆南探望鳏寡孤独的,只能等到明天了。

其实初一这天,县里官吏士绅的女眷们,还要到后宅去看县官太太……可惜赵二爷是个鳏夫,这一步只好省了。

年初一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没有了,让全县的夫人们怅然若失,感觉这个年都不圆满了。于是她们拜年聚会时纷纷商议,今年一定要给老父母续上弦,这样明年年初一,才有县官太太看啊!

第五十九章 江南新政

年初二,赵二爷果然带着好几船米面粮油,去探访县里的五保户……哦不,鳏寡贫苦的百姓。

可惜没有记者,没法摄像,只能让徐元春给画几幅速写,聊胜于无了。

赵知县还专门去了趟昆南湖堤工地,给过年不休息的民夫们拜年,自然也发了赏钱。

虽然每人发的不多,但架不住干活的人多啊,结果又是老大一笔支出。

这连番散财下来,赵二爷年前辛辛苦苦赚到的营养费,算是基本耗尽了……

不过无妨,来日方长,再赚就是。

初三,正逢立春,这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

赵二爷也身着祭服,率众官吏百姓,高举着叫‘春’的字牌,吹吹打打、鸣锣放鞭,浩浩荡荡祭拜春牛和芒神。

待祭拜完毕,赵二爷又在县城外一块田里,扶犁亲耕了一垅地,其意为代御亲耕,以祈丰年。

然后迎春队伍将纸糊的春牛、芒神,抬至县衙大堂前的‘迎春池’畔供奉,待来日在此‘鞭春’。

另外,赵二爷耕地选用的耕牛户主,和他耕耘的那块亲耕田地,在这一年里还可以享受免除赋税的待遇。

……

初四,县里举行鞭春大典。

这日县衙栅门、大门、仪门敞开,对全县百姓开放。

大堂前设香案、摆祭品,还有人吹箫奏乐,作为一个县来说,算是顶顶隆重了。

仪式开始,赵二爷率官民面北而跪,祭祀春牛芒神。待起身后,何县丞三击鼓,众官吏执彩杖绕牛三圈,礼房司吏高唱:“鞭春!”

赵二爷便接过彩杖,将春牛击破。牛肚内事先填满的红枣、核桃、五谷等农作物,便哗啦啦的纷纷落地。

早已等待多时的百姓们欢呼上前,你争我抢起来,讨个彩头,期待今年丰收大吉!

鞭春典礼一结束,赵二爷过年期间的公务这才算结束,可他还是不得闲。

因为他答应宁安,两人要去苏州的园子住两天,没别人、就他俩那种……

囊中空空的赵二爷岂能说个不字?回到知县宅换上便袍,他便从后门溜出去,登上长公主的马车,直奔苏州城而去!

大老爷不容易啊……

……

过年的日子是最快的,不知不觉便到了初六,衙门开印的日子。

但正月十一到二十,官吏们还有成祖皇帝给的十天假,所以这两个假期间隔的五天,就难免人心浮躁,难以专心做事。

于是通常情况下,这几日上官们不会安排什么要紧的差事,开年大计都留到过完上元节大假,大伙儿收了心再布置。

可现在的应天巡抚是海瑞,显然不能以通常而论了。

年初六这天,南京应天巡抚衙门开印典礼后,海中丞便悍然宣布了两条,震惊江南的新政!

其一,自即日起,‘官民一则、均田均粮’!

巡抚衙门下令,应天十府一州所有州县,立即彻底修改田地底册,把所有的官田都改为民田,以后江南田地一视同仁,皆按民田计税!

这条乃林润在任时,就一直在力推的举措。

之前,江南有官田民田之分,而且官田占半数之多。由于官田租赋是民田的两倍,导致分配到官田的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还得卖儿鬻女完税,十分划不来。

因此他们或者逃亡抛荒,或者将官田投献于豪势之家,来逃避繁重的赋税。结果就是江南空有重赋之名,实际上却年年完不成税收任务……这对地方官来说,可是比贪污受贿还重的罪过。

他们只能变着法子或是向民田加征,或是向工商业加税,来完成朝廷的税收任务。

结果官员们苦不堪言,农民们民不聊生,市民们怨声载道,江南才会动不动就发生民变。

‘官民一则、均田均粮’,正是解决江南官民困境的一剂良药。自此,官田再无重赋之苦,百姓种官田的负担小了,抛荒的自然会回来种地。

这样官府的税收看似减少了,但其实之前官田已经没什么收入了,所以其实是给州县增加了税收。

当然,推行这样一条更改祖宗成法的新政,是需要极大魄力的。对习惯了求稳的大明官僚来说,实在难以想象。

这条新政已经够劲爆了吧?可第二条新政更劲爆!

……

海瑞新政其二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自即日起,应天十府一州所有州县,立即施行‘一条鞭法’!

具体言之,在田赋和各项耗羡杂税方面,将完全按照田亩多寡划分,田多多交,田少少交,无田不交。

而对于赋役的另一个大头‘徭役’,海瑞命各县编纂‘虎头鼠尾册’,打破传统里甲之分,将全县无论大小户一律造册。把丁粮多的大户、富户编在前,以负担重役;把丁粮少的小户、贫户编在后,以当轻役。

前为大户如虎头,后为小户为鼠尾,故曰‘虎头鼠尾册’。

同时,巡抚衙门命各府通盘计算各县的丁粮,以此为依凭均派各县的徭役。

然后各县按照府里给定的徭役数,计算出雇民夫需要的银钱总数,扣除给士大夫、贞洁烈女的优免之数后,将四分之三的银钱摊入田亩。

剩余四分之一,才均摊在全县丁口头上。

这种‘通计一县丁粮,均派一县徭役’的方法,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废除了已经在大明施行两百年的‘排甲轮役制’。将原先单纯按丁口轮流派役的制度,改为按拥有的田亩数和丁口数相结合的派役制度。

而且在丁银中,田亩的权重占四分之三,丁口只占四分之一,这样无地少地的百姓自然负担大减。

百姓减轻的负担,自然就落在拥有田地多的士绅头上了……

可想而知,江南的大户们对此会是何等反应?

呃,估计也只能先忍着呢……海公判了那一万五千多个案子,可还没执行呢!

那些案子的被告,跟苏州的富户、大户高度重合,谁敢蹦起来反对,官府马上就可以抓人!

牛佥事等人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海公年前着了魔一样的放告审案,原来都是为了开年的新政做铺垫啊。

高,实在是高!

第六十章 众叛亲离

南京巡抚衙门大堂上。

牛佥事和一众官员全都惊呆了,隆庆三年的第一场雷,来的比以往时候更早一些。

其实平胸而论,官员们对这两条新政,都是很欢迎的。

尤其是一条鞭法。

要知道,之前官府征收的税赋,绝大部分都是粮食、丝棉,还有干笋、茶叶之类的土特产。徭役更是由臭烘烘的民夫轮流来服。只有门摊银、塌房税等不多的几项小税种,能看到点儿银钱。

除了南京、苏州这种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外,下面的县一年收个几千两银子就阿弥陀佛了。

而且那些实物税收不易保存,江南又潮湿,每年损耗颇大,还不容易变现。官员们最多只能吃点儿喝点儿拿点儿,想发点儿财也十分困难,因此日子都不宽裕。

现在推行新政了,所有税赋徭役全都折成银子,非但方便征收,减少损耗,大家的收入也会得到改善。官员们自然都双手双脚支持。

“不愧是中丞啊,这两条新政皆大大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牛佥事默罔过了个年,马屁拍得愈加纯熟。

首节上一节523/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