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24节

  关翊让秦琼和尉迟恭分屯六安和博安,自己领兵返回皖城,准备等待时机,再行北伐。

  战争暂时结束,关翊夺下了江夏、柴桑和扬州三县,大获全胜,魏国老将臧霸、胡质战死,魏国震动,魏帝曹闻听消息后,更是直接一口鲜血喷出,一病不起。

  曹患病,鲜卑族步度根和轲比能联合兵寇河内,此时曹魏老将凋零,年轻将领多不堪用,曹只好重新启用司马懿。

  司马懿得以节制雍、凉兵马,在河内与鲜卑大军交战,大获全胜,步度根和轲比能败退,远逃漠北。

  司马懿获胜之后,声望大涨,然而司马懿却十分谦逊,返回邺都后,立刻交还兵权,曹见状,便加封司马懿车骑将军,领徐、扬大都督,想以司马懿抵挡关翊的入侵。

  “什么?魏国派司马懿为徐、扬大都督?”

  皖城,关翊得知魏国派出司马懿为徐、扬大都督,眼中不由流露出一丝凝重之色,司马懿可是一个劲敌,关翊不敢大意,连夜派人知会秦琼和尉迟恭,让二将小心谨慎。

  关翊召集众将议事,此时关翊身边,有着将领李靖、陈庆之、郑和、留赞和留略等将,张辽之子张虎在被擒后,经过徐质劝说,也选择了归降关翊,只是不愿和魏国交战,关翊便将其派往丹阳,和山越交战。

  此时距离上次突袭江夏已经过了三个月,天色渐热,寿春一带连下数日暴雨,皖城也遭到水患,不时有农田被洪水淹没。

  关翊取出一封成都送来的战报,这是关府送来的成都情报,是关于朝廷的一些调动,扬州刺史向朗被调回了成都,而新任的扬州刺史,则换成了一个名为来敏的人。

  关翊的印象中并没有关于来敏的信息,不过马良送来了一封关于来敏的情报,让关翊明白,这个来敏,来者不善。

  来敏,字敬达,新野人氏,可他却并非归属于荆襄一派,而是属于东州派的领袖人物。

  来敏祖上三代都是汉朝官员,其父来艳更是位列三公,早年来敏随姐夫黄琬投奔刘璋,被刘璋奉为上宾,刘备入蜀后,来敏随着法正等人一起投降刘备,被刘备封为辅国将军。

  原本来敏在东州派中并不出众,可随着法正等人的离世,来敏的地位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吴懿选择和益州派联盟后,和益州费诗、彭关系甚密的来敏,更是成为了两派的枢纽。

  “来敏,一个老头而已,希望不要给我添乱。”

  关翊自言自语道,关翊和向朗相处还算默契,因为关翊娶了马家之女,所以荆襄一派本就对关翊多了一分亲近,再加上如今关家势大,荆襄世家自然不会和关家为敌。

  向朗被迁为尚书令,虽然明面上看是升官了,但关翊知道,这只是明升暗降,官位高了,但权利却变小了。

  朝廷的事情关翊不想多问,虽然关家此时虽然已经足以左右朝政,但关翊知道,关平是肯定不想成为权臣的,至于自己,关翊只希望那些人不要招惹自己。

  建业,向朗和一位老者见礼,老者面露高傲之色,看了一眼向朗,说道:“巨达啊,听闻扬州境内山贼泛滥,可有此事啊?”

  向朗闻言,皱眉道:“山越之乱由来已久,有关将军坐镇,山越已经不敢造次,只是想要彻底剿灭山越,还需要一些时日。”

  来敏闻言,笑道:“关家小子最近倒是好大的名声,只是小儿得道,却是不知礼数,老朽来此,怎的不见他来拜见?”

  向朗闻言,冷冷一笑,说道:“来大人莫非忘了,关将军年龄虽小,却是我大汉后将军,地位却不在你我之下。”

  来敏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后轻咳一声,说道:“后生晚辈,有才无德,马季常空有贤名,却不知对后生进行教导。”

  向朗此时已经看出,来敏是满带敌意而来,眼中流露出一抹不屑,说道:“来大人说的是,江东风大,来大人切莫闪了腰,我们走。”

  向朗拂袖而退,带着一行百名亲卫,上船奔江陵而去,行到皖口附近,向朗突然心中一动,决定见一见关翊,让他提防来敏。

  关翊闻听向朗求见,连忙命人将向朗请入府中。

  “向公,你怎么来了?”

  关翊起身迎接向朗,心中好奇,向朗为何会来皖城。

  向朗微微一笑,说道:“显弼啊,陛下怜我老迈,让我回川为官,正好路过此地。”

  关翊命人备下酒宴,款待向朗。

  向朗此时已经六十余岁,但身体还算健硕,他看了看关翊身旁的李靖、陈庆之等人,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显弼麾下果然多贤士辅佐,如此老夫也就放心了。”

  关翊闻言,点头道:“关翊能有今日,也是多亏大家效命。”

  酒宴过后,向朗起身说道:“显弼,你可愿意随老夫出去走走?”

  关翊闻言,自然不会拒绝,于是扶着向朗,朝着屋外走去。

第216章 获宝、沈炼

  关翊望着向朗离去的身影,心中感叹,这些老人的阅历的确不是关翊可比的。

  回想起刚才向朗说的那番话,关翊对如今汉国的局势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自从东汉光武帝提出了与世家共治天下之后,世家,成就了大汉。而同样,世家也成为了大汉最大的隐患。

  如今的汉国占据益、扬、交三州之地,在军队上,关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再加上荆襄派暗中扶持,只要关翊能够一直保持不败,即便是皇帝刘禅,也没有办法威胁关翊的地位。

  益州派在军队中的势力自然是比不得关家,但皇帝在益州,在官员的选拔上,中、低层官员便多依附于益州世家,好在如今荆州领土已经被收回,所以假以时日,荆襄派便可和益州派抗衡,甚至彻底拔除益州派。

  同时,关翊也明白了关索为何被调往南中,因为原本南中的李恢、张翼、张嶷等人,尽是益州世家出身,诸葛亮等人费心将关索调入永昌,正是为了分兵,不想让南中军队尽数掌握在益州人手中,让关索与张嶷等人相互制衡。

  向朗还告诉关翊,来敏这次被调往建业,成为扬州刺史,应该是益州派想要暗中破坏北伐,所以让关翊多加小心。

  “说来也是,北伐后大汉的政治中心很明显会搬离益州,这触犯到了益州人的利益,他们自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北伐的。”

  关翊摸着下巴,口中喃喃道。

  “将军,我已经安排好了水军护送向老大人。”

  郑和来到关翊身旁,低声说道,原来是关翊担心有人暗中使坏,所以命郑和派出水军护送向朗。

  “好,三宝,你即日起返回夏口,严加训练水军,切莫有误。”

  关翊点了点头,然后安排郑和返回夏口,如今对战魏国虽然看似用不上水军了,但关翊却知道,水军将是自己的一张王牌,所以从来没有轻视水军。

  郑和返回了夏口,关翊一边在皖城练兵,一边严加监视寿春,防止司马懿出兵。

  交州,武安侯府,徐盖皱着眉头,表情十分凝重。

  关家的玉石在运往丹阳的途中被劫了,并且不止一批,一连两批玉石运出,都在离开交州后不久就消失了,这让徐盖明白,这绝非巧合。

  关翊在交州留了一千军队给徐盖,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家兵,私下里关翊还给了徐盖一面令牌,这面令牌,则可以调动关翊留在交州的暗子,但关翊曾经吩咐过,除非是关乎生死存亡,否则不可以动用这块令牌。

  原来关翊招募的交州籍的越人军队在这些年已经混入了各大越族部落,并且在关翊暗中扶持之下,已经成功掌握了不少实权。

  可以说,一旦徐盖使用这块令牌,关家对交州的掌控就会彻底暴露在黄权的眼中,暴露在皇帝的眼中,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关翊严令不得使用令牌。

  徐盖将令牌收回,沉吟许久,写下一封密信,送往皖城。

  皖城,关翊收到了徐盖的密信,得知自己连续两批玉石都被神秘人劫走,关翊的眼中,流露出一抹寒光。

  “动我的玉石,这是找死。”

  关翊明白,徐盖此人虽然忠心,但能力毕竟不强,为了保证玉石的安全,看来自己还必须招募一个暗子才行。

  关翊闭上了眼睛,轮盘转动,这是关翊升级后积攒的探宝次数,关翊一直没有使用,如今已经积攒了五次。

  “轰……”

  “恭喜获得宝物大纛。”

  “大纛,军中帅旗,可进行持续恢复士气,笼罩范围,十里。”

  “轰……”

  “恭喜获得宝物陨石书。”

  “陨石书,一次性宝物,使用可召唤陨石,笼罩范围一里。”

  “轰……”

  “恭喜获得宝物:探玉镜。”

  “探玉镜,可探查地底五里内玉矿。”

  “轰……”

  “恭喜获得宝物:牙旗。”

  “轰,恭喜获得宝物五谷丰登书。”

  “五谷丰登书,使用后方圆五十里粮食将增产百分之五十。”

  关翊的眼中流露出惊喜之色,牙旗的作用关翊已经很熟悉了,如今他军中已经有了两面,一面被赐给了水军,另一面留在军中自用,如今又多了一面,以后就可以将它们分给陈庆之等人使用了。

  大纛,就是加强版的牙旗,关翊决定留着自己使用,至于另外几件宝物,那就更加让关翊欣喜了。

  探玉镜能够探寻玉矿,这简直就是关翊最需要的东西,有了这探玉镜,以后关翊就能够更加轻松的发现埋藏在地底的玉矿,而不用担心遗漏了。

  五谷丰登书和陨石书都是一次性消耗宝物,使用一次就没有了,但不管是陨石书还是五谷丰登书的价值,都难以估量。

  陨石书,使用后可召唤陨石,虽然只能笼罩一里范围,但如此神术,已经足够改变一场大战的结局,而五谷丰登书更是可以增产粮食百分之五十,这严重解决了关翊军粮草不足的危机,完全可以让关翊更加轻松的开启战争。

  “有了这些宝物,是时候再招募一个能够代替我开采玉矿,维持玉矿安全的人了。”

  关翊闭上眼睛,点开了点将台,鼓声响起,关翊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次出现的名将,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

  各种身影晃动,最后停留在关翊面前的,是一个面容刚毅,身穿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男子。

  “末将沈炼,拜见将军。”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氏,看着眼前这面容刚毅的男子,关翊心中不由一动。

  沈炼在历史上曾是锦衣卫出身,嫉恶如仇,为人机敏,由他代替徐盖,主持玉矿开采,倒是刚好合适。

  一念至此,关翊招募一百陌刀兵和三百铁甲刀盾兵、三百铁甲强弓兵和三百铁甲强弩兵,共一千兵马,命沈炼统领,找出暗中劫掠玉石的敌人,顺便主持各地玉石开采。

  沈炼领命,拿着关翊写下的书信,领着一千兵马直奔交州,一路上化作普通百姓,暗中查探情报。

  “看来,我倒是很有必要组织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情报组织,只是沈炼在历史上虽然也是锦衣卫出身,但能力还是不够,远远比不上汪直、魏忠贤之流。”

  关翊站在渡口,望着翻涌的江水,心中默默思量道。

第217章 世家为祸

  安排好沈炼去探查玉矿究竟是被何人劫掠后,关翊返回了皖城,继续训练兵马。

  “什么?来敏巡视丹阳罢免了七名县令?”

  一日,关翊收到石韬送来的消息,说来敏以渎职为由,罢免了丹阳郡内七县县令。

  这些县令都是石韬选拔出来的,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却都是当地名士,可以稳固当地安宁,来敏此举,却是激起了当地世家的不满。

  “来敏老儿,这是要乱我后方啊,看来向朗说的没错,这老头的确是想阻扰北伐。”

  关翊摸着下巴,眼中流露出一抹寒光。

  扬州最大的世家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

  其中顾家家主顾雍在吴国灭亡后选择了投降汉国,如今和其子顾邵一起被调往成都为官。

  陆家家主陆逊随孙权败逃,可陆家其他人却没有一起追随孙权,而是选择了下野,石韬为了关翊能够得到陆家的支持,便举荐了一名陆家之人为陵阳县令,如今已经被来敏罢免。

  朱家这些年相对没落,不过田地、家仆仍旧不少,最先背弃孙氏想要擒拿孙登的,正是朱家家主朱纪,吴国灭亡后,朱纪因献城有功,如今也被调往了成都。

  张家自家主张温被孙权罢官流放后,便不再出仕吴国,吴国覆灭后,石韬也邀请了张家之人为县令,如今也已经被来敏寻了个由头罢免了。

  “我得回丹阳一趟,去会一会这个老头。”

  关翊心中一动,安排李靖、陈庆之留守皖城,然后带着一百陌刀兵,乘船返回丹阳。

  丹阳,石韬、徐质、张虎等人在城门口迎接关翊。

  关翊看着满脸愁容的石韬,皱了皱眉头,不过城门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关翊压下心中的疑惑,朝着府衙走去。

  石韬治理地方的确是个能手,如今的丹阳相比之前,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若是能有个三五年时间,丹阳将有机会成为江东最富饶的地方。

首节上一节124/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