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5节

  三千石还少?

  区获霍的一下站起身来,“三万石?”

  声音里满是震惊。

  三万石粟米,那就是近乎两百七十万斤粮食。

  那得有多少?

  万古流苦笑,“说这些也再没有用处,郑国既然……”

  区获再顾不得脸面,一把抓住万古流的手掌,“丞相!我们郑国的子民苦啊……”

  都是他区获死要面子,不顾国内子民受饥,丞相您是好人,你们大王也是好人,你们大周朝全家都是好人,你们可不能见死不见的。

  区获的嘴一张开,各种好话倾泄而出。

  三万石的粟米被他嘴皮子上下一碰就给拒绝了,还用回去郑国?

  怕是路上就郑公就给他送上一把小刀来。

  这足够郑国一国兵马所需!

  需要郑国数十年的积累!

  不对,郑国数十年的积累,也才只是两个月的积余啊!

  区获的心都快要碎了。

  好在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总算是把万古流说服。

  只等祭天大礼之后,大王一矣空闲下来,应该也就是两三日的功夫,就会把这些粮食尽快运到郑国。

  “大王仁德,我家国君,必不相忘!我郑国子民,必以身许!”区获感动到一塌糊涂。

  万古流倒是没有太过在意,只言,“郑国与周朝本就血浓于水,守望相扶,也是大周朝的份内。”

  是是是!

  区获除了点头赞同,也说不出别的。

  大功一件!

  奇功一件!

  区获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意。

  这些粮草运回,还不得被大大的封赏一番。

  闲说了两句,万古流就要告辞。

  区获知道祭天事务繁重,也没有多留,只是一路把臂相送。

  到了馆舍门口,却又是相扶相敬,相拜连连。

  客气!

  简直客气到不行。

  直到万古流的车轿走出老远,区获还站在那里。

  他哪里是在看着万古流。

  那是三万石的军粮啊!

  有了这底牌,别说打下区区的大周朝,就是宋国鲁国这几个,一个都跑不了。

  给我等着!不好好收拾你们,真以为小霸王这三个字是虚的?

  搞个不好,国君给封赏食邑千户都有可能吧!

  区获大人心潮起伏。

  “大人!”身后那青年小心提醒。

  “什么事?”区获脸上顿时不悦。

  “国内!”那食客提醒。

  对啊!

  区获脸上一紧,得要赶紧通知郑公才对。

  声音一压,“你马上快马回去,告诉国君事情有变,不可轻动,一切等我消息!”

  是!

  食客匆匆一揖,回馆去备马。

  区获这才放心下来。

  先前确是有些兴奋过头,忘记了郑公可是打算着与他里应外合,趁着昏君祭天的机会,一举拿下大周朝!

  “小昏君!算你好运,那些米粮,就当买你七日的性命!”

  区获不是没有想过,大军掩杀进来,直接抢了那些米粮。

  只是这样风险还是很大的,毕竟大周军只要在前面一败,后面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米粮付之一炬。

  七日,是区获给姬延的底线。

  走出三里地,万古流才吩咐道,“转道,向右!”

  车马一转,绕过数道弯,又停在一处馆舍面前。

  “万丞相?不知丞相亲临,可有缘故?”

  “怎么?本相亲来,连良大人的面也见不到?”万古流略一抬高了声量。

  虽然大周和宋国的祖上不对付,这一两百年间,关系倒是日渐缓和。

  毕竟那些恩怨已经过去六七百年,而周宋两国却又时常有共同的对手,比如那个郑国。

  “哈哈哈!在下不知万丞相亲至,还请恕罪!”

  人随声至,一个灰袍老者快步迈出驿馆。

  两人相见一笑,略一寒暄了几句,一同入馆。

  “不知丞相所来,可有见教?”良大人倒是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毕竟他来出访大周朝的任务也是很轻松的,只见礼一番,送上些许宋国的礼物,以表心意。

  万古流轻轻点头,“良大人,那万某就直言了。宋国今年受到水患,民众损失不少。我家大王感同身受,深以为子民为天。故而,大周朝向宋国赠粮八千石!”

  万古流并没有虚言,宋国虽然不像郑国,与周国同在洛水边上,境内却有径河,今年也是闹了不大不小的水患,有一些损失。

  良大人呆住。

  八千石,这比损失还要翻了一翻!

  “你家大王是散财童子不成?”

  呆怔之余,良大人竟是脱口而出。

  可这就是散财童子啊!

  虽然这么直接说出来,良大人有些后悔,却也没有太过在意。

  太假了。

  不信。

  就是不信。

  哪里知道万古流毫不为意,也是苦笑一声,“良大人你不要笑话,我家大王……”

  良大人又是一怔。

  明白了。

  姬延这个小昏君,还真是什么事都能够做出来啊!

  斩忠臣,抢民女,造铁牛,听说最近还折腾出一个开商立市,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别的不说,听说大周朝的赋税都减到了十抽一。

  老百姓是满意了,可国家怎么办?军队怎么办?这样都不是昏君,谁是?

  明白了!

  真是白送!

  “万丞相,你们不会另有所图吧!”

第77章 祭天大礼

  身为使臣,良大人也不容易糊弄的。

  万古流笑了,“贵国可是以为郑国要对大周朝动武?”

  难道不是?

  良大人没有吭声,脸上的表情却是明摆着。

  “哈哈哈!贵国多虑了,我家大王仁厚,分与郑国三万石米粮!”

  三万石?

  良玉的双眼顿时鼓了出来。

  你家大王这么有钱?

  万古流却是一脸苦笑。

  这都是大王的钱米,他又能说什么?

  那还等什么?

  良玉一下子站起,“良玉,代宋国国君,拜谢大周天子厚意。”

  八千石米粮,也算是一份大礼了。

  接下来,就是说到如何的交接。

  问题也不大,就是有一小段路,要经过郑国,不过这些问题,周朝已经和郑国方面说好。

  白得这些米粮,良玉当然更是无话好说,满口应下就是。

  多大的事?

  无非就是派些军士在边境接应那些粮车就是。

  一番客套,万古流谢过留意,驾车而去。

  身后,良玉脸上的笑容消失,“来人,速去打探虚实。”

  宋国虽然痛恨郑国,却也不会平白被卷到周郑两国的战争之中。

  两日之后,祭天大礼。

  万国来朝,礼仪天下。

  无数民众恍如隔世,重见到大周王朝的光荣。

  祭天之后,分封四后,宁青儿为青月宫之主,占东位,万小燕据大明宫,占南位,墨雨情愿留在青月宫,姬延没有勉强,占了西位,新迎进的燕璃,住进重新修饰一新的夏宫,占了北位。

首节上一节75/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