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35节

  张仪皱眉,打得如此惨烈,只有两年的休养生息?

  姬延道:“能有两年时间已经是不错。”

  最大的问题就是,单于还能够活多久?

  匈奴部落中,继承人的所属是最大的矛盾。虽然姬延还不知道单于具体的身体状况,不过根据一些现有的线索,单于的年纪要比左贤王还大出十多岁。

  所以左贤王此番大败,虽然会引得匈奴族内部的震惊,却要不了多久,注意力又会转回到单于庭的主人身上。

  如此一个庞大的帝国,会有多少野心家?

  张仪方始恍然。

  对于单于的研究,他只听过索木贴说过一些,还有一些是听那些杂胡所言。

  只是后者皆是身份低下,也并不知道太多。

  至于左贤王的一众家小,张仪和姬延一样,都还没有来得及看上一眼。更不说有机会去盘问审查。

  想到这里,张仪倒是暗暗留下一个心眼。

  纵是明日就要议和,他也要找个机会好好审问一下那些俘虏,特别是左贤王的家小,总会有一些收获的。

  接连处置了一些事务,姬延本待和施夷光一起下辇去走动一番。

  施夷光道:“大王是要入城还是在城外闲走?”

  姬延想了想,“城外连战了十数日,一片血腥,就是城中的气息怕也不大好闻。”

  王辇所在的位置距离城下还有十数里,方才没有觉得太重的血腥气息。

  施夷光本来是想去见识一下蓟城的繁华,听到姬延如此一说,顿时没有了兴致。

  姬延笑道:“等到大周朝安定下来,孤必把洛邑建成一等一的大城,让万国来朝,四海归心。那时候的洛邑才配得上你。”

  施夷光张开了美目,“真有万国那么多?”

  姬延摇摇头,目光却是被一阵蹄声吸引过去。

  很快,姬延就等到周忠来报,“大王,有自称左贤王的使者前来。”

  左贤王!

  姬延目光凝重了一些,“你让他先等着。”

  周忠应声而去。

  姬延和施夷光并没有走出多远,否则也不会看到那使者来营中。

  施夷光道:“大王,既是使者前来,应该是来投降吧!”

  姬延淡笑,“孤知你意思,是想着早些结束这战事。”

  本来姬延还想着吊一下对方的胃口,这时也就随口道:“既是美人如此意思,孤自当听从一回。”

  当下,虎扑营的将士簇拥而返。

  姬延回到辇上,示下,“带他过来。”

  周忠吩咐下去。

  片刻,小太监将徐得领来。

  见到天子,徐得还是知道礼仪的,先行跪拜一遍。

  “小人徐得,奉左贤王之令,前来乞降!”

  姬延稍有惊讶,还挺干脆的。

  “既是要降,何以补偿天师的劳动之苦?”

  大周军劳师远征,连他这位天子也要被逼而来,这些帐都是要算的。

  徐得不敢抬头,“请大周天子见谅,实是如今左贤王所部钱粮皆无,纵是小人答应了天子的条件,一时也无法凑够数目。”

  既是说到补偿,没有几百万银两根本就别提。

  姬延冷哼。

  “既是没有诚意,何必来降?既是没有实力,何必以孤的美人为饵,引孤前来?”

  说起施夷光先前的遭遇,姬延现在都是不时的后怕。

  徐得叩头不已,“实是左贤王已经知道罪过。然而纵是大周朝提出条件,左贤王也只能先欠下数目而已。”

  姬延震怒,“既无诚意,何必前来?来人,给孤打杀出去。”

  徐得吓得双手插入泥中,“天子好言!只要天子给出条件,左贤王自无不从,只求宽限一些时日方好。”

  姬延手掌一抬,示意虎扑营的将士先且退下。

  又拖长了声调道:“既是左贤王要降,怎不见他亲来?既是要宽限时日,如何不是他亲口提出?”

  这分明有缓兵之意。

  徐得无奈,只能道:“天子明察,实是左贤王诚意投降。若是左贤王有别的心思,只管一走了之。”

  大周军能够打下原阳和九阳城,已经是兵力的极限,难道还真敢深入草原不成?这是徐得的想法。

  来投降,还是为了左贤王的家小。

  姬延摇头,“孤知道你们匈奴人不打不服气。既然如此,孤也无话可说。”

  徐得身躯一僵。

  还打?

第851章 燕臣归附

  徐得哀乞道:“天子向来仁慈,左贤王深感失礼,纵是奉上些银两马匹也是理当。只是左贤王如今实是无法,只盼天子可以宽限一些时日。”

  姬延冷冷道:“你回去告诉左贤王,要想宽限未必不能,只要他亲自前来说清楚。”

  说来说去,徐得一直避免左贤王亲自前来投降。

  而在姬延看来,恰恰是这一点不能让步。

  哪怕为此再拖延一些时间也是可以的。

  左贤王不会不知道右大都尉已经大败,连营地也丢失。

  如此一来,数十万匈奴大军别说再度发起攻击,就是口粮方面也成了大问题。

  徐得无法,只得再拜道:“小人回去必与左贤王实说,还请大周天子承诺我王的安全。”

  姬延淡淡道:“许你一日之内,定下是降是战,期间大周军不会主动攻击。”

  徐得深深一躬,方才退去。

  穆武凑上来,“大王,可是要……”

  穆武做了一个手势。

  姬延摇摇头,“由得他去吧,不必派人追踪。”

  既然是使者,不必做得太过。

  而且现在大周军占到了绝对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一旦左贤王心头升出投降的意思,哪怕只有一,都会成为他的阴影。

  事实也正是如此。

  徐得回到左贤王身边,虽然身边将领皆是大怒,却无法说动左贤王半分。

  “本王老了,再犯不起这样的大错。”

  “何况本王和你等的家小皆在周天子手里。本王须为匈奴族留下足够的血脉。”

  左贤王目光扫过身边诸将,更道:“如今我们这样回去,恐怕还有兵事要起。若不能早些结束这里的战斗,只怕后果难测。”

  那些附属的部落一旦看到庞然大物一般的匈奴大军也会失败,而且是损失惨重,会不会生出什么想法,谁也不能保证。

  草原上,匈奴族也不是一日的功夫就凭空崛起,也会有各种合纵连横,打一批,拉一批,才会有如此局面。

  若是那些附属部落联手起来,左贤王也要头疼不已的。

  最重要的一点左贤王还没有说,就是单于庭那里的变化。

  “明早一起去见周天子吧!”这是左贤王最后的决定。

  只是次日一早,先来拜见姬延的乃是乐毅与一班燕国降臣。

  乐毅独自位列于前,一起朝着姬延拜下,“天子在上,我等燕国旧臣,情愿归附于大周朝,重新在天子麾下效力。”

  乐毅的掌中,更捧着燕国的降表一份,燕王玉玺数枚,身后鞠武等臣,更捧着燕国境内各类名册。

  兵马钱粮、人口物产等等,皆在此内。

  姬延大悦,“众卿免礼,起身说话!”

  乐毅等人再拜,方才敢起身,分列两边。

  又以乐毅为首。

  姬延叹道:“孤,月前听闻匈奴蛮夷欲大肆侵犯长城,以蓟城为指。孤,深感不安。”

  又道:“未几,孤以天子诏书,号令天下诸侯共兵、共粮,以解燕国之患。前后月余。历战无数。”

  最后更叹道:“不曾想到,燕王喜。不惜姬氏后族之名望,不顾一国君王身份,不怜燕国百姓之苦,降于匈奴蛮夷。孤,深痛之。”

  说到这里,众燕国降臣无不是低头默然。

  就是乐毅眼里,也是一抹复杂之色。

  若能够再坚持数日,等到大周军向匈奴的身后发起攻击,何患左贤王的百万大军?

  何况左贤王虽然前后动员了一百二十万甚至一百四十万的大军,主力精锐却并不多。还有二十万匈奴大军布置在赵长城之外,以作牵制。

  更加没有算计到的是,左贤王在大周军的连番打击之下,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就是乐乘军的牺牲,也差不多前后带走了近十万匈奴大军。

  一笔笔帐目算下来,左贤王手里的能战之兵真的不多。

  只是乐毅想不到,若是燕王不降,姬延也不会急吼吼的冲过来要与左贤王决战。

  自然,这些话姬延是打死也不会自己说出来的。

  鞠武站了出来,拜礼道:“天子在上,我等诸臣实是辅国无能,罪该万死。只是燕国上下还有百姓百万,愚等不敢言弃。如今幸得天师降临,解民于倒悬,实是我等千万感激。燕王既降,于国无补。燕地百姓无辜,今由天子亲自掌管,却又是何等幸哉?”

  鞠武这么一表态,诸燕臣纷纷表示确是如此。去国改郡,方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姬延满意点头。

  丧事喜办,就是这样的效果。

  于这些燕国旧臣来说,最重要的是先保得自己性命,其次是自己的家族。现在姬延不但免去他们的罪罚,更重新安置这些贵族,这无疑已经是最好的效果。

  至于想要恢复整个燕国,谁的燕国谁去想法,和他们这些朝臣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姬延更有所深意的看了鞠武一眼,“爱卿所言,甚合孤之本意。赏!”

  身后宦人捧了一个托案上来。

  银锭只有一枚,十两而已。

首节上一节735/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