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29节

  张仪倒是笑道:“大王不必困扰,李陵军的步军在夜里也不会吃亏的。”

  步军方阵以守代攻,步步稳重,最后能够占据整个战场也是有可能的。

  姬延点点头,有些后悔没有带上猛火油柜。

  他倒是想带上,可惜运输太不方便。

  最先传来的战报,还是吴庭芳军。

  不但守住了谷口,还趁机出谷迎战,大败匈奴军的前锋营,至少斩敌三千余人。

  这些匈奴蛮夷皆是被然城军弓箭所伤,本部人马前后一共也才战损了三人,重伤没有,轻伤二十多人。

  这已经是最理想的战损比。

  不过姬延更奇怪的是,“怎么乐毅突然和匈奴军打起来?”

  那报信的小校却是不知,只道:“我家将军只见两军混战起来,方才出军攻打。至于纠纷由何而起,却是不知的。”

  张仪一旁点点头,道:“大王,恐怕乐毅军已经决定反正,果然不出大王妙算。”

  事实上,张仪也料到了这一点,与姬延是有这样的共识。

  不过身为下属,张仪知道得给足姬延面子才对。

  姬延淡淡一笑,“以先生看来,如今当是如何?”

  如何,自然是针对乐毅军的。

  张仪想了想,“乐毅成名极早,威望极高,若是换了别的人去,只怕自觉小看。”

  又道:“以臣之见,只能由张仪亲去一趟。”

  能够说服乐毅归降,当然是一大利好。

  张仪所担心的是,现在主战场胜负示定,姬延身边又再没有谋臣。

  姬延倒是看得开,“先生只管去行事就是。纵是孤的这些大将军不能大胜一场,自保还是可以的。”

  张仪方才弯腰行礼,“如此,臣自请前去说降。”

  好!

  姬延摆手,“先生有劳!”

第843章 是战是降?

  再说张仪没有离开多久,李陵军的小校前来报信。

  “报!大王,骠骑军李陵部,已经控制大半的战场,正在向前扫荡匈奴蛮夷。”

  姬延淡笑,“赏!”

  身后的小太监拿出一个银锭。

  那小校领赏谢恩而去。

  其实,姬延的心情早就定下三分。

  因为战斗的声音正在渐渐远去,多半是大周军占到了上风。

  而且如张仪所言,李陵的步军在夜间是更占到优势的。

  果然,一道道战报开始密集起来,纷沓而至。

  霸王军、骠骑军、李陵军皆是不断扩大战果。

  只是除了李陵军的面前再没有对手,转而变成打扫战场,霸王军和骠骑军都还在继续厮杀之中。

  就连热气球也没有回来。

  姬延开始转动心思。

  如今,大胜一场是已经能够确定的。

  要不要把霸王军和骠骑军的骑队召回来?

  实是夜里行军、追击,效果要差了不少的。

  姬延思索了一阵,终于定下决心。

  “传令下去,令霸王军和骠骑军若是没有抓到左贤王的尾巴,则不可恋战,全军按原来的计划行动。”

  身后几名虎扑营的将士领令而去。

  先前与张仪的商议之中,就想到不可能一口将左贤王的四十万大军一口吞下。

  歼其一部,再追其一部,最后霸王军则应和骠骑军放弃战斗,直接抄到左贤王的后路之上。

  现在前两部分已经顺利达成,还逼反了乐毅,已经胜果不小。

  但更大的战果还该是下一步才对。

  他要一战擒王!

  拿左贤王的人头告诸天下,大周军的强大,是所有的人只能仰望的存在。

  再说张仪已经到谷口处,见到吴庭芳。

  “将军立下如此功劳,大王正自欣喜不过。”

  吴庭芳知道张仪在姬延身边的地位,也哈哈大笑道:“张仪先生运筹帷幄,自是最大的功劳。”

  两人相抚大笑。

  张仪又道:“还请将军细说先前事宜。”

  吴庭芳便是把先前的战斗经过细说了一遍。

  张仪听得很认真,“将军可是说,燕军从一开始就没有攻打我军?”

  吴庭芳很确定。

  张仪又道:“如今燕军在哪里立营下寨?”

  吴庭芳道:“前面五里之外。”

  张仪还问,“既是我军派出探子前去,乐毅可有派人前来查看?”

  吴庭芳想了想,“应是不曾。只是天色已黑,若是暗中前来,我军也是不知的。”

  张仪点点头,“既是如此,张仪这就去见过乐毅。”

  吴庭芳马上唤来一名百户长,令其带人护送。

  张仪笑着摆手,“想那乐毅也是一代名将,岂可做这杀人使者之事?将军放心就是。”

  吴庭芳虽然是有些犹豫,倒也没有坚持。

  张仪自己取了火把,一路绕了过去。

  五里地,片刻即至。

  马上暗中有人站出来,“来者何人?”

  张仪淡淡道:“大周朝张仪,前来见过乐毅将军。”

  黑暗中,一队燕兵走了出来,燃亮了火把。

  为首那十户长将张仪上下打量了一番,方道:“请稍候。”

  便是让人跑回去传讯。

  乐毅军中,一众将领正在议事。

  虽然把那些讨厌的监军尽皆斩杀,更打败了匈奴的前锋营。

  然而燕王已降,接下来当是如何?

  众将皆是头疼不已。

  乐间与一些将领认为最好的后路,就是向大周军投降。

  同为华夏一族,且大周军连战连捷,杀得左贤王数次大败。

  更重要的是,大周军在燕国境内可是说是秋毫无犯,深入人心。

  另一些将领则是认为还得去蓟城救出燕王,怎么说大家也是燕王的臣子,岂有不顾君王的道理?

  一时间,两边争执不下。

  连乐毅也不能决定。

  毕竟燕王已经让将士寒心,连乐毅也不能站在他的立场上。

  正在这时,帐外小校进来,“大将军,外面有自称大周朝张仪的人前来。”

  众将一怔。

  乐间马上欣喜道:“如今大周朝派员前来,必是议和。只要我等诚心相待,必得大周天子的体谅。”

  也有将领道:“若是与大周军联手,自可将燕王救出。”

  这将名叫王喜,是拥护燕王的死忠,也代表一些将领的态度。

  乐毅手掌一摆,“既是大周朝派出使者,先见过再说。”

  乐间笑道:“大将军说的是,无论如何,我等再不能与周天子为敌。”

  这话倒也无人反对。

  大周军进入燕国境内,没有吃一口燕王的米粮,却打下了无数大仗。可以说若是没有大周军,燕国早就连残渣也不剩下。

  很快,乐毅亲自领着众将迎出营外。

  “这位可是张仪先生?”

  张仪还礼,“张仪见过乐大将军。”

  乐毅大笑,“我等思之久矣,还请入帐一叙。”

  两边一起入帐,乐毅又要让出上座。

  张仪坚辞不肯,最后与乐毅分坐了两边。

  张仪如此举动,也让众将皆是生出一些好感。

  乐毅当先叹道:“燕国兵危,幸得天子出手相助。我等燕国将士,实是汗颜不过。”

  一番话,说得众将皆是低下头来。

  若是他们能打,何至燕王也被逼降?

  张仪笑道:“以左贤王此番兴兵的规模,换作赵秦两国,怕是也不能讨到好处。百万蛮兵,非集合华夏举族之力不可。”

  乐毅当先站起来,“先生之言,实是令吾等更加惭愧。”

  张仪赶紧也站起来道,“天子早有此言,非是张仪胡言。如何不然,也不会连下数道天子诏书,集合天下之兵,聚拢天下之粮。非如此,不能对付匈奴蛮夷。须知,此番左贤王南下,并非只是以往的袭扰之策,而是欲占了我华夏族的整个河北之地啊!”

  此话一出,众将皆惊。

  先前,这些燕将尚且不知左贤王有如此的大算计。

  只是仔细一想,却也相差不远。

首节上一节729/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