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66节

  可万古流只有一个人,身为大周朝的丞相,不可能分身去洛北。

  那就把万芳架上去,看你万古流敢不时时刻刻替洛北地区操心?

  至于朝间的反对声音,有万古流镇着,也不会翻起多大的浪花。

  “还有,洛北地区才由韩国治下分来,可公告天下,洛北地区今年田赋减半,另,以户籍所在统计,按人头分给二钱的食盐。”

  假民以利,这当然是好事,万古流再次拜恩。

  只是这样一来,向齐国购买海盐的时间又得要向前提一下。

  好在现在国库里被姬延补上的银两还有,一时也不是问题。

  “爱卿,这一趟才回来,又得要日食操持,主掌朝事了!”姬延淡淡笑着。

  笑的有些幸灾乐祸。

  这老家伙,不是就爱权柄么?本王就多给你,管够!

  万古流正巧抬头,正和姬延对上眼。

  赶紧头一低,“臣,万古流,敢不为大周朝尽心尽力!”

第67章 出大事了

  接下来,姬延更加忙碌,带着一小队的太监侍卫先去了洛水患处。

  “大王!”宁江山匆匆赶来。

  “不错!”

  姬延没有去看宁江山,而是看着眼前滚滚洛水。

  宁江山用姬延的法子,早将这里的患处堵上,而且整个堤面,都被抬高了一尺。

  “这样的堤坝,能够挡下多少年一遇的洛水之患?”

  姬延随口问道。

  之所以随口一说,也是不认为真会有答案。

  这个时期,应该是没有水文的深浅记载吧!

  “大王,此堤加固后可承受五十年一遇的水患!”宁江山脱口而出。

  姬延惊讶,何以如此明确?

  宁江山一见姬延表情,马上答道,“大王,臣找到一个治水能臣,对大王的加固之法又加以改善,承受五十年一遇的水患,并无半分掺假。”

  “哦!带他来见。”姬延来了兴致。

  宁江山赶紧回头吩咐。

  “如若此人真可大用,就由他来接替河督一职。至于爱卿,孤另有重用。”

  姬延的意思是,大周境内还有一万多的流民,正好徒去西滩之地,开荒拓地。

  “西滩?”宁江山没有多想,一片无人荒滩出现在脑海里。

  西滩乃是韩国旧有,新近被划到大周朝治下。

  以那荒土废地,怎么能养活上万的流民?

  “爱卿不必多虑!”

  宁江山的反应,太过真实不过。

  但姬延的底牌,同样是不可想像,西滩,迟早会成为大周朝的粮仓。

  “拜见大王!”

  正在此时,宁江山重看之人已经匆匆而来,一脸的书生倦气,膝下却是泥土遍污。

  “大王,这就是微臣的得力助手,王景先生!”宁江山郑重介绍。

  哪里用他多言。

  姬延的老眼昏花已经看到十二分的清楚。

  “王景,东汉时期水利工程专家,所治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凡千余里,复年,堤成,从此无复漏之患。”

  “好,令王景为洛水河督,今日起,由原河督宁江山交割一应事宜。”

  这么草率?

  何止是宁江山、王景二人,身后诸人都是一脸的懵逼。

  河督,正三品!

  王景还是一介布衣,只凭一面之缘,就升到正三品?

  这也太夸张了吧!

  虽然再没有人以为姬延昏君,可是这……还是儿戏了吧!

  “臣等,谢过大王!”

  反应过来,宁江山与王景都是惊喜交加,弯腰就拜。

  圣明之君啊!

  宁江山心头澎湃,到底是大王看重自己,只凭自己一言,就将王景提升到如此高位。

  至于王景,此时更是心潮狂涌,恨不得举手之间,就将大周朝的各种水患治理得服服帖帖。

  “爱卿免礼,速去交接事宜吧!”

  姬延当然理解这二人的心思。

  不得不说,这一百个昏庸点兑换到的老眼昏花,总是关键时候用上。

  “大王!据臣所知,西滩那里早已是一片泽国,不如等这里水患再加完善,才好迁民去西滩。”宁江山建议。

  姬延恍然。

  也是自己心急。

  想想看,这里河堤有他亲自看着,都反复溃堤毁坝,几经折腾才将这里堵上,那西滩早被韩国视作可有可无,不用说,早被洛水击败。

  “准奏!这里河堤加快速度,再有十来日,各处洛水消退,爱卿正好与河督一起去西滩,所需粮饷开支,由工部报上来。”

  “另,孤意以爱卿为西滩总督,总领西滩兵马民生。”

  “臣等,遵旨!”

  离开河堤,姬延毫不停歇的去了军器监。

  “大王!”赵世祯与毕懋康二人正在现场解说。

  直到两人说完事宜,姬延才令吴典招呼。

  “臣,参见大王!”

  二人都是一脸的兴奋之色。

  虽然大王西征,他们没有来得及将所炼制的兵器送到王宫里由大王亲鉴,但质量却是没得说。

  “大王您看这刀!”赵世祯亲自取来一把。

  与秦制长剑相击。

  当的一声脆响,长剑直接断开。

  这是铁器对上青铜,碾压。

  “再试!”赵世祯又令人拿来秦军的铁剑。

  当!

  狠狠斫上,秦军的铁剑,出现一个半指深的豁口。而赵世祯手里的铁刀,只有米粒大小的一个缺口。

  好!

  姬延不由动容。

  他的唐刀,终于炼制出来。

  战国末期,虽然有铁制兵器,却并不坚固,而且多是炼制成剑器。

  一剑在手,飘然若仙。

  但上了战场,以唐刀这样的兵器更为顺手,更占上风。

  “孤要亲试!”

  兴奋之下,姬延还不敢大意。

  生怕手下为了讨自己欢心,报喜不报忧。

  等真上了战场再出现问题,已经是悔之晚矣。

  军器库里,密密麻麻堆放着各式兵器。

  姬延一样一样的试,不但多试了几把不同的唐刀,更把这里的各军主流兵器几乎都试过一遍。

  手里唐刀,明显强出诸多兵器。

  “请大王为此刀命名!”赵世祯同样是满面欣喜。

  姬延轻轻点头,“就叫唐刀吧!”

  唐皇立世,绝顶之刀!

  好!

  众人纷纷赞美,现成的马屁,哪有错过的道理。

  “不过,效率好像不高啊!”

  姬延看到,这里的唐刀只有二十多把而已。

  这一点,赵世祯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一来所购买来的铁石,里面杂质太多,要反复精炼出来。

  有时候甚至精炼了一番,最后还是炼废。

  “而且工艺流程上还有可改进的地方。”毕懋康也解释道。

  姬延轻轻点头,也不好给二人太多的压力。

  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建设起军器监,成功炼制出唐刀,已经算是小小的惊喜。

  军器一事,得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时间才可。

  想要一下子制造出巴黎大炮什么的,他倒是想,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卿辛苦了,吴典!”

  照例,又是拿出两百两的金票,以作军器监所用。

  要信任他们,就得是无条件的信任。

  何况这两人在历史上,无论才智还是忠诚度,都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首节上一节66/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