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566节

  姬小七轻哼一声,“大坏蛋是不是又有什么坏主意?我们偏不去。”

  阿青却只好轻轻一扯姬小七的衣袖,客气道:“若能够方便,阿青先行谢过。”

  姬小七还想要反驳,却也没有再说出来。

  毕竟蓟城现在情势如此,除非她们乐意睡到大街上。

  事实上,已经有人打上这样的主意,有些逃难的燕人已经当街打起地铺。

  太子丹虽然对阿青和姬小七心心念念,此时却不得不站在朝堂之上。

  燕国的情势之危急,连他也被召来旁听。

  鞠武正在介绍着匈奴的兵锋所指。

  “大王,匈奴大军昨日至此,已经连下二十一座城池,看起来匈奴人兵分数路,一路沿着长城沿线,夺取各处的关口。一路几乎向北横扫,拔城大小城池七座。更重要的是至少有十万之巨的匈奴骑兵正朝着蓟都而来。”

  眼下,燕国因为失去众多土地和城池,所能够得到的消息已经不一定及时和准确。

  就眼下的形势,鞠武只能作出如此判断。

  燕王脸色阴沉,“蓟都现在守备如何?”

  鞠武道:“已经有七万大军,现尽归于兵部直接分派。”

  如此大军,兵部只能将之分散守住各处城门,没有把兵权归于某一将领手里,也是怕生出别的变故来。

  燕王又道:“以七万燕军,可能守得此城?”

  鞠武对道:“若匈奴军只有十万,自然是守得的。”

  燕王总算是脸色缓和下来。

  至于想要匈奴人退却,那是不可能之事。

  毕竟整个燕国再没有一支能够对匈奴发起反击的兵马。

  就算是有,也无可靠的大将率领。

  鞠武又道:“大王,臣已照您的吩咐去做,将蓟都所有的大门堵住,只余下四个方位的一个小门进出。”

  燕王轻轻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鞠武又道:“只是如此一来,城门处拥挤不堪,外面无数的燕国百姓无法入内,怕是会生出事端。”

  燕王默不作声。

  鞠武所说的事端,自是民心生变。

  但蓟城内的军民数量也快到了极限,足有八十万之巨,若再收入逃难而来的百姓,蓟城很难应付。

  单只是米粮的支出就堪称是恐怖。

  若是匈奴大军围困的再久一些,必会引来城中的恐慌。

  而此时的蓟城之外,前来的燕国百姓也有二三十万之多。

  若是现在大开城门,只会引来更多的流民。

  大殿内一时沉默。

  任由百姓进入,最后必给蓟城带来极大的压力。

  谁也不敢站出说话。

  鞠武心头一叹,“大王,只是城外百姓堵塞道路,燕国派出去的探子也无法入城。”

  燕王冷哼,“竟有此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不可让刁民阻塞了军道。”

  众臣心头一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想要在数十万民众之中踏出一条道路来,结果必是血流成河。

  但这一条同样是没有办法的事。

  得不到外面的军情,整个蓟城就像是一个瞎眼的巨人。

  然而燕王直接将城外的百姓定性成刁民,也让众臣眼皮子一跳。

  如此下去,只怕燕国人心尽失啊!

  燕王也听得有些烦躁,当下道:“爱卿可还有事要奏?”

  这意思,当然是想听到一些好消息。

  鞠武却是心头一叹,“大王,上谷郡守韩凌上了奏折。称其子韩风无辜被大周军擒杀,更被大周军打下武阳城,逼降武阳军。”

  混帐!

  燕王大怒,“姬延小儿也来趁火打劫!该死!罪该万死!”

  “韩凌乃是我朝的地方大员,镇守上谷要地,向来忠心不二。武阳城更是我朝的大城,岂可容得姬延放肆行凶?”

  “孤的精锐之师在哪里!一定要给姬延一个教训。若非如此,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来燕国大肆劫掠?岂不是连中山国人也敢来进犯我大燕国?”

  不说燕王如此动怒,就是朝中众臣,也多愤怒之色。

  大周天子如此,分明是趁火打劫。

  打着来援助燕国的旗号,却行苟利之事。

  好在鞠武虽然脸上难堪,却不得不再奏道:“大王息怒,且听老臣道完。大周军攻破了武阳城,确是属实。但逼降武阳军却另有误会。”

  “放肆!”

  燕王大怒,“眼睁睁的看着大周贼子攻破了孤的城池,还胆敢说另有误会?”

第642章 举荐乐毅

  鞠武只能解释:“大王,老臣以为,这其中确是另有误会。且不说武阳军的统率甘泽已经同样上了奏折说明其中原委,而且大周军已经一路北上,重新打下了流县,并正以流县为基础,向长城防线攻击而去。”

  什么?

  众臣大惊。

  燕王更是瞪大了眼,一下子站起身来,“你可是说,大周军已经收服了流县?”

  流县过去就是长城防线,不过距离五十里地而已。匈奴大军第一攻下的县城就是流县。

  鞠武道:“此消息千真万确,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消息可以证实。不但大周军击破了流县,更一举袭杀三万匈奴大军。此时的流县之外,匈奴贼军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好!好!好!”

  燕王大喜过望。

  更道:“孤就说过,大周天子与燕国乃是同姓同源,且我燕国向来以大周天子为尊。”

  又道:“孤早有识人之明!当初大周天子能收纳魏国五十万灾民,怎么会做出对我燕国不利之举?”

  燕王这么一定下基调,顿时朝中众臣纷纷被激活,或是称赞大周朝的义举和大功,或是称赞燕王的识人之明。

  鞠武不得不提醒道:“大王,虽是大周军实意来助阵我朝,然而韩凌却是上谷郡的郡守,他膝下又只有韩风这么一子,却还得大王好言安抚才是。”

  上谷郡对于韩国太重要了,不但与赵国、中山国、齐国为邻,更是防备匈奴人的要害。

  比如这一轮匈奴人的突破口,仍是挑中了上谷郡的千重关等处。

  而且上谷郡的地理条件也好,是燕国的大粮仓,能够产出燕国三成还多的米粮。

  燕王不得不重新坐了下来,“以爱卿之意,当要如何?”

  鞠武叹道:“为今之计,唯有对韩凌安抚为主,令其不至生出二心,若韩凌投向匈奴,则我燕国大势去了一半。至于大周军,更要设法安抚,以示燕国对大周朝的感激和尊崇。”

  虽然很难同时让韩凌和姬延满意,鞠武现在却是两头都无法得罪。

  若非战时,要免去韩凌的职位也容易,但现在还得要韩凌支撑上谷郡的局面,更何况韩家几乎世代都是燕国的高官,在上谷郡的势力更是根基深厚,纵是韩凌膝下只有一子,其家族势力仍是不能小看。

  简单说,就是先哄着韩凌再说,空口说些漂亮话那是免不得的。

  而且这个借口其实也简单,现在蓟城都有被匈奴包围的风险,燕国哪里有兵马去袭杀姬延?

  只有等到将匈奴人赶出燕国,燕王那时自有主张。

  鞠武将这意思说清,燕王果然大喜,“善!爱卿果然老成谋国也。”

  倒霉的韩凌,已经注定要被燕国出卖。

  至于如何对大周朝示好,鞠武也早有主意,“大王,周天子向来重礼重义,在意声望。不如燕国将大周军的英勇和战果明示于天下,让天下人知晓大周天子的仁德,必为天子所喜。”

  燕王当然是一百个同意。

  不用花一文钱啊!

  几句口头表扬算是什么?

  “就依爱卿所言!”

  燕王此时心情大好。

  终于来了一个既肯帮忙又能打的。

  议定了此事,兵部尚书薛言站出来道:“大王,若是大周朝意图恢复长城防线,我军当要如何?”

  作为燕国用兵的主官,薛言自是一眼看穿姬延的意图。

  燕王这时怔住。

  不得不说,大周军如此,既是给了燕国一个信心,也是出了一个难题。

  说是信心,这当然是打破了匈奴人的强制,告诉燕国的百姓,匈奴人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毕竟流县之外可是还有三万颗匈奴人的头颅。

  杀胡虏,也和普通人一样。

  说是难题,燕国上下哪里还有机动军团可以反击过去?

  “众卿可有主意?”燕王不得不再次把希望寄予到众臣身上。

  然而在燕王的目光注视之下,满朝文武都是作声不得。

  蓟城附近,现在燕国的兵马是不少的。

  单只蓟城之内就有七万之众,加上附近拱卫的城池,合计起来至少有十万之众。

  只是苦于没有马匹,又无名将,谁也无法站出来。

  燕王看过了一遍,却皆是无言以对。

  更是连鞠武都有些脸红。

  这是他们燕人的国土,现在被大周朝拼死拼活的厮杀了一阵,恢复了一些防线,他们自己却又要拖到后腿。

  燕王更是脸色阴沉,“莫非我朝,竟无一可战之人?”

  太子丹胸膛一热,差一点就要站出去。

  却见到鞠武不断的递来眼色。

  细想之下,太子丹还是没有忍住。

  “大王,儿臣有本上奏。”

  燕王惊讶的转过头去。

首节上一节566/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