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537节

  当于,姬延匆匆离开王辇。

  看着姬延的身影,阿青眼里一阵异彩连连。

第604章 燕朝论策

  姬延下了王辇,开口就道:“吴庭芳何时能到?”

  身边周忠上前,“回禀大王,吴庭芳所部还需半个时辰。”

  姬延又道:“我军现在距离武阳城还有多少时辰?”

  周忠心头算计了一番,“若以先前的速度,尚需要一个半时辰,若改道行走,则只要一个时辰。”

  姬延大掌一挥,“下令本部人马,以及吴庭芳军,皆去武阳城下汇合。”

  又令道:“我军缓行即可。”

  这是担心姬小七的伤势。

  虽然这小姑娘对他恨意不小,不过看在阿青的面子,这些都是小事。

  等到阿青好好劝说,也不至于对自己有什么威胁。

  何况姬小七真的只是一个孩子。

  才十一岁,在这个时代已经接近成人,但姬延的潜意识里还是以自己的时代作为标准。

  很快,大队的人马转向。

  别的人还好,大王说要怎么弄都行。

  但张仪不一样。

  很快他就猜测到大王的想法。

  一阵犹豫之下,张仪还是下了自己的车,朝着王辇那里匆匆跑去。

  姬延没有坐到王辇之内,不过因为外头日头正烈,他也没有坐到驭手身后。

  而是坐到了竹帘之内,既不会影响阿青和姬小七,又可以避开头顶上的烈日。

  “臣,张仪,求见大王!”

  姬延正眯着眼打盹,一下子醒来,“爱卿不必多礼,上车来说话。”

  张仪爬上车来,与姬延就隔了一层竹帘。

  甚至透过竹帘,可以看清楚里面的阿青和姬小七。

  张仪一阵犹豫,生怕会引来阿青的不快。

  倒是姬延笑道:“爱卿何事如此踌躇?”

  这可不像是张仪的作风。

  张仪干笑两声,道:“大王可是要去攻打武阳令?”

  姬延点点承认,“到底瞒不过爱卿。”

  张仪颇有些无奈,大王啊,你才让人去找燕王讨要说法,现在这样是不是不大好?

  只是这样的话让张仪说出来就有些为难了。

  怎么说大王对他也有知遇之恩的。

  张仪心里突地一动,朝着竹帘里面瞅了瞅。

  然而阿青根本就没有看向这里,只面对着姬小七,好似正在假寐。

  姬延乐了,“爱卿可是没有见过阿青姑娘?”

  吓得张仪脸色顿时一白。

  阿青是什么人?明摆是大王的心头肉啊!

  “大王见笑,若是臣有如此美人相伴,也要冲动一二的。”

  姬延似笑非笑,“是么?”

  张仪心头一跳,好像又说错了话。

  “大王,只是您以阿青姑娘受辱为由,就向盟友大举攻伐,只怕不能堵上悠悠众口。”

  姬延淡笑,“那又如何?孤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如何保护大周朝的百姓?”

  张仪暗暗叫苦。

  大王这是下了狠心要去打韩风了。

  “只是大王身为天下共主,岂可以妇人之仁?”

  不劝是不行的,若任凭大王这样胡为,回去还不被朝里的那些大员指着脊梁骨骂?

  毕竟现在姬延的身边,也仅只张仪一个文臣而已,这是何等的殊荣。

  姬延的脸色却是变了,“孤,既为大周天子,岂可受到诸侯臣子轻侮?难道说,孤之美人的身份,还比不得区区一介武阳令?”

  张仪赶紧跪伏,“大王恕罪,是臣下失言!臣张仪只是有些辞不达意而已。以张仪之意,可擒韩风,不必大动兵戈,以至事情不可收拾。”

  姬延怒火渐平,“卿有何计?”

  张仪心头松了一口气,马上想到,“大王,我大军只须固守而已。施以声威,壮我军势,再以言辞为檄,必让武阳城中燕军乖乖交出韩风此贼。”

  姬延仔细一想,却道:“何时能定?”

  张仪又道:“最迟不过明日午前。”

  姬延轻轻点头,“可!”

  张仪大喜,“大王圣明,臣张仪告退!”

  等等!

  姬延抬手,“你可是让姬觉去与燕王交涉?”

  张仪弯腰道:“大王圣明!”

  姬延又是点头轻许,“也好,让他先立些功劳吧!”

  张仪心喜,这步棋总算是走对。

  不说别的,阿青和姬小七形同姐妹,姬小七和姬觉又情深难解,自己这笔投资总算是没有白费。

  就在姬延决意径取韩风的人头之时,燕国的都城蓟城王宫之内,燕王先后收到乐乘大军被围的消息和千重关三道关等关口被破的消息。

  此时,燕国朝中所有的大臣都在殿内议事。

  可想而知,此时燕王与众臣心内的焦急之意。

  失去了乐乘的精锐骑兵,又没有了长城防线,如何去抵挡匈奴的百万雄兵?

  “众卿可有良策?”

  这已经是燕王第三次开了金口。

  然而,任何诸臣苦思,也是不得其解。

  鞠武站了出来,“如今,长城防线失去近三成的关口,再以长城为守,必不得其法。可将其余的长城军团回撤,或凭险要阻挡匈奴,或去驻守重要的城池。”

  当下,兵部尚书站出来道:“丞相大人不可。臣以为,当急令李华将军率三万大军固守长城的山海关,以为吸引。”

  鞠武冷笑,“你以为,匈奴大军一定要去打李华?”

  匈奴动用如此规模的铁骑,更连匈奴王也出现,怎么只想着去啃李华那根骨头?

  兵部尚书洪年也急了,“丞相大人,臣以为,当以蓟城吸引住匈奴的注意,最好引诱匈奴人来攻打。蓟城高大坚固,且有兵马五万,还有米粮无数,就算是坚持一年半载也是可以。待到匈奴人攻打不下,人困马乏,那时再由李华军去切断匈奴大军的后路。则我军必能一举击溃匈奴贼军。”

  两人的说法,皆有道理,也引得众臣议论纷纷。

  但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点,蓟城。

  “大王,老臣同意丞相所言,当令李华等军放弃长城一线,急奔回来。”

  “老臣亦是此议,长城防线已经毫无意义,只有蓟城才是重中之重。”

  “大王千乘之躯,怎可轻易涉险?纵要反击,也须先将蓟城固守才是。”

  朝中大臣,几乎只要开口的,都站在鞠武一边。

  蓟城若是有失,他们这些老家伙的性命都要跟着燕王一起完蛋,还谈什么反击?

  反击给谁看?

  再说了,李华所部,同样是步卒为主,只有少量的精骑,能将匈奴人撵走就不错,还想包了匈奴大军的饺子不成?

  众臣之言,显然也是合了燕王的心意。

第605章 流县失陷

  李华所部,其实距离最远,伸入到辽东一带,想要撤军回来并不容易。

  但李华军是野战军团,战斗力最强。

  除了李华军,就是燕国的二线军团,原来的布置中,这些二线军团都布置在长城以内,也可以用来阻挡一下匈奴人的攻击,为蓟城提供保护和缓冲。

  “现在要做的,当征召举国之兵,与匈奴军一决死战!”

  鞠武提出这条建议,也是迫不得已。

  今年的蝗灾,对燕国也是有一些影响,造成本岁的米粮不足数,现在征召全国之兵,就只能动用积粟。

  燕王没有多作考虑,“既是如此,请丞相颁布征兵令,以举国之兵,共御匈奴强虏!”

  仗打到这个地步,也没有什么要不要节省的。

  甚至整个朝议下来,都没有提到要不要出军去救乐乘。

  实在是燕国现在自保都成很大的问题,哪里有多余的力量去救乐乘军?

  最好的选择,就是乐乘能够多坚持一下,给燕国多争取一些时间,征兵、调粮,练兵等等,都要更多的时间。

  千重关后五十里地,是上谷郡的流县。

  此时的流县在经历了几波匈奴骑兵的试探之后,终于迎来真正的考验。

  流县并不是什么大县大城,连流县这个名字也起得随意之极。

  好在华夏族的士卒擅于守城,即使是利用一些逃下来的败兵,用来守城也是可以的。

  守城将名洪举,千户长,手下士卒也有两千人,再加上收编了一些败兵,也有近三千人的规模。

  千重关一失,流县迟早是匈奴人的攻击目标。

  很快,黑压压的匈奴大军至流县城下。

  一阵阵的箭雨、擂石滚木之下,匈奴人留下一大片的尸体。

  这让索木贴大动肝火。

  攻打一个小小的流县还要如此费力,如何与匈奴王回报军情?

  “传令下去,再有退回军前者,斩!”

  一队队的亲兵分出去,充作督战队。

首节上一节537/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