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403节

  二人低声交谈了一阵,观摩结束,开始真刀真枪的拍卖。

  陈弓也不客气,直接将拍卖低价由一千两开始,每口叫价至少一百两。

  这样的高价,让无数吃瓜群众叹为观止。

  随便一口,就是一百两,足以养活一个小城。

  这样的手笔,不愧是四海金号。

  就是吴理这位理财高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洛邑里也有这样的小型拍卖,比如奴隶、牛马等等,特别是比较珍贵的好马,也会这样的拍卖形式出售。

  但这样的开价,不是一般的高昂。

  一千两的底价,已经能够买到一匹上好的千里马。

  出乎两位丞相的意料,从一千两到五千两的过程,却仅只用了五个呼吸。

  换句话说,都还没有明白到底怎么一回事,这价格就翻了五倍。

  老天!

  无数人倒吸了一口气。

  这是五千两银子,不是五千大钱啊!

  众人还来不及多加议论,底价已经翻到了八千四百两。

  万古流和吴理两人面面相觑,作声不得。

  先前还怕瓷器卖不出价钱,两人才一起前来坐镇。

  若真是价钱上不去,至少也得要卖出个两三千。

  只是这下倒好,完全就是他们想多。

  哪怕只以商人眼光,会看不出瓷器的价值?

  别的不说,独一份,天下仅有,这就是最大的噱头。

第447章 拍卖成功

  小半个时辰之后。

  乾坤宫。

  陈四海求见天子。

  很快,有小太监将他唤入。

  “拜见大王!”陈四海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姬延轻轻点头,“陈四海,孤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你。”

  陈四海跪伏,“大王圣明,大周朝不过一年的时间,东征西伐,拓土无数。”

  姬延淡淡一笑,“起来说话吧!”

  示意之下,小太监抬了锦墩上前。

  陈四海坐了半边屁股,身躯绷紧。

  在外面,他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四海金号大掌柜,连大周朝的官员也不敢明里与他作梗。

  但在此处,他就是一介草民而已。

  商者如芥。

  “说说吧!现在四海金号如何?”姬延平淡道。

  是!

  陈四海欠身道:“大王圣明!如今四海金号每日卖出的纸张,已经有七千余两。若是接下来天气晴好,草民估计这个月就可以达到日入九千两,甚至是日进万两。”

  陈四海敢这么说,是因为前几个批次的纸张,算计时间,这个时候才到达比较偏远的地域,比如燕国齐国越国等等。

  只要进入到目标市场,纸张几乎是刚需一样的存在。

  就以现在大周朝境内来说。

  纸张已经大规模的流通,完全替代了过去的竹简。

  以竹简行文,成本并不便宜,这是因为要对竹简首先选材,然后是砍伐、阴干、切削、上漆等等诸多工序的。

  现在纸坊生产出来的黄纸最便宜,然后是普通文纸,这些都比竹简便宜。

  竹简仅仅只是比宣纸要便宜。

  然而恰巧的是,用得起宣纸和竹简的,怎么会舍宣纸而选用竹简?

  如此分析,别说以后日进一万两白银,就是两万银也是有可能的。

  姬延不动声色。

  这些情形,他早就知晓。

  纸张的发明可是四大发明之一,那还有错?

  接下来,陈四海说到今日的瓷器拍卖,拿出几张银票,“大王!这是今日拍卖的最后成交!”

  一万三千五百两!

  老实说,陈四海当时就不淡定了。

  三件瓷器,就抵得上卖两天的纸?那些纸张可是整车整船的出货。

  “大王,草民听得瓷器坊那边,就是一日要产出百件都不是问题。”

  能做得这样的大买卖,四海金号可是了不得!

  虽然是替大王挣钱,四海金号的上下人等也都有额外的收入。

  而且还事还特挣脸面。

  姬延明白了,陈四海这是为了此事而来。

  “以你之见,要将这瓷器大规模的售卖?”

  陈四海点头称是。

  “大王,虽然拍卖价格更高,但若是一件瓷器卖出千两,日产百件,就是十万两白银!”

  姬延淡然。

  这些事情,他早就算计清楚。

  有些特殊的商品,无须跟着市场走。

  “陈四海,孤告诉你,只要瓷器每日售出百件,价值不但达不到千两,而且一定会在百两之下!”

  姬延不是随口一说。

  战国时期的市场规模,市场消化能力决定了这一点。

  能消费得起千两价值瓷器的人,并不多。

  首先,除非是大贵族,家里才会买上一些作为自用。

  小贵族根本就没有这个财力。

  然后是各诸侯国的王侯,也会用上一些。

  而销费的主力是商人。

  姬延说到这里,陈四海实然眼睛一亮,“大王的意思是……”

  姬延淡淡一笑,“一则,商人购买此物,无非是用来结交权贵,以为进身之礼!二来,商人购买自用,最多一两套而已,用来证明自身的财力。”

  做官的,几曾自已掏钱买过奢侈品?从未有过啊!

  陈四海恍然,“大王圣明,今日竞买此物的,正是一介商贾。”

  洛邑城里的旧有贵族并不多,就是有一些,如姬随、姬毛等人,也是在朝里为官。

  而那些朝官,早早就退出了竞拍,沦为看客。

  陈四海脑子一转,“大王是否要跟踪那人?”

  花一万三千两的银子,此人若非自用,只有用来行贿洛邑城里的大官。

  姬延轻轻一挥手,“这些事,先由他去。”

  他不是没有想过。

  只是现在姬延自己的身份也特殊。

  身为卖家,去跟踪买家,这怎么也是听上去怪怪的。

  若是那人暗中有什么图谋,自有言侯司去查案。

  不过姬延也想不到,言侯司此时就正盯着此人。

  陈四海就此应下,却道:“大王,草民已经放出风声,说是明日还有这样的瓷器拍卖。只是不知这样会不会让前面的拍卖人有所不满?”

  姬延的想法,是先连续在西市拍卖十日,等到这事天下人尽知,然后在洛邑城里择一铺面,专售瓷器。

  陈四海的担心,不无道理。

  此物既是天天皆有,前面买到的人未免有些心头不乐。

  只是姬延也有说法的,“此事只管放心就是。以后每日售出的瓷器,附上一张大周朝工部加印章的证书。”

  这证书,一方面是给瓷器编号,另一方面也是给买家一个好的心理暗示。

  如此一来,那些前面买到瓷器的人虽然有可能付出更多的价钱,却也有更大的心理优势。

  大周朝第一号,这名头响不响?

  陈四海是生意人,一听到姬延这样解释,顿时激动起来,“大王圣明!如此一来,每一件瓷器都是大周朝强盛的证明,也是拍客个人身份的表现。”

  姬延最后也说了,十日以后,拍卖活动暂时停下,改成商铺出售。

  只不过,每日出售却是有定额的,最多只有五件,而且一开始的时候,每日就只卖两件三件。

  卖完了,就关门歇息。

  来晚了,就只好等到第二天。

  而且第一日的价格,就以第十日的拍卖价格的八成开始。

  “暂时就是这样,先静看第一个月的出售情形。”

  这些细节,就是陈四海不来,姬延也要周忠去传话的。

  正好,省得中间传话环节。

  “大王圣明!草民陈四海告退。”

  姬延这时却示意陈四海留一步,“你且缓一步,孤还有一句话。”

  陈四海马上止步,“大王请言!”

  姬延却是缓了一下,起身道:“陈四海,你和四海金号的伙计们,为大周朝也立下不少的功劳。”

首节上一节403/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