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360节

  只是如此一来,宁江山那里的压力就变大了。

  姬延迟疑着,要不要调李嗣业过去作为后手?

  又或者是调动燕江城的人手?

  犹豫再三,他决定还是相信宁江山。

  而且王翦用兵稳重,未必会急于来攻。

  一来兵马不齐,二来天雨路滑,想要这时通过象鼻山脉,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然而姬延这一回十足的失算。

  就在姬延以为王翦不会来袭之时,王翦的三万前锋军已经尽数在象鼻山脉之外。

  秦军,王翦的中军帐。

  虽然兵马未齐,这一路秦军的主要将领却是皆在。

  只是现在,诸将的脸色都是不大好看。

  “大将军,我军派去探路的斥侯三百人,死伤竟有两百六十七人,不如等到大雨止住,再行进军!”

第399章 郑侯壮志

  那秦将话一说出,诸将皆以为然。

  象鼻山脉道路难行,这事早就知道。

  只是近日的连绵大雨之下,道路竟是艰难至此。

  能作为全军的斥侯,都是精锐之士。

  这样的折损率,兵多将广的大秦国也难以承受。

  帅案之后,王翦目光闪动,“你等,皆是此意?”

  眼见大将军话里有了不悦之意,众将不敢再言,只是低头不语。

  哼!

  王翦起身。

  “你等可知兵贵神速?”

  王翦虽然用兵稳重,却并非不知变通。

  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岂有迂腐之理?

  “我军虽是人少,却是整整三万精兵,更何况洛邑已经再无精锐之兵!”

  这便是王翦的真实想法。

  为了迷惑大周朝的探子,王翦打乱旗号,暗中将全部的秦国精兵充作前锋。

  所谓十万大军,只有这三万精锐,才是主力,才是中坚。

  身后的那七万中军,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掩人耳目,让人误以为秦国大军还在后面。

  甚至王翦的中军帐,将旗等等,都留在后方。

  “若是我军现在不能征伐,那死去的两百六十七名秦国精锐,才是枉死了一回!”

  说到这里,王翦手掌重重落下,镇得帅案一声大响。

  诸将方始振作,“我等听凭大将军指使!”

  好!

  王翦闻言大喜,“诸将听令!”

  “在!”

  王翦取出军令,大喝,“大将王离何在?”

  帐下,一员虎将站出,“末将在此!”

  “令你领两千秦军将士,充作右路前锋,两日之后,此时,向东滩发起进攻!”

  才两日?

  不只是王离忘记了领取军令,众将皆是惊住。

  如此天气,至少也得要三日甚至是四日后方才可以到达。

  王翦冷哼。

  那王离身躯一颤,咬牙上前,“末将得令!”

  王翦的话却没有讲完,“若有差池,军法从事!”

  王离急应了一声,“末将知晓!”

  众将一听王离应下,皆是倒抽了一口冷气。

  只听王翦又是大喝一声,“大将屈御听令!”

  帐下,又是一员虎将站出,“末将在此!”

  王翦却令其引军八千,作为右路军的中军,跟在王离身后冲击周朝防御。

  秦将王贲,点作左路先锋官,引两千人马,秦将熊亦,引八千人马,作为接应。

  中路。

  却听王翦大喝一声道:“大将吴通,大将军王翦,充作前锋,引军两千!”

  众将大惊。

  “大将军不可!”

  “大将军须坐镇中军,怎么可以轻易涉险?”

  秦国的军规最严,若是主将战死,无论战果如何,全军皆斩!

  然而王翦却是道:“不必多言!吾意已决,誓与诸军共生死。”

  只有主将在前,诸秦将才不至胆怯畏战。

  眼见王翦如此,众将只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片刻之后,三军齐出,直奔洛邑杀去!

  乾坤宫。

  姬延收到吴庭芳的奏折。

  “众爱卿来议上一议吧!”

  正好内阁和六部主官都在,姬延将吴庭芳的奏折传下去。

  当下,礼部尚书姬毛站出来,“大王!吴庭芳身为一方主将,更要负责大半个周朝的安危,如此轻动,实属不该!”

  刑部尚书陈济时也站出来道:“大王,既是吴庭芳要放缓攻击,不如先令其后退。若郑侯大军前压,我军再择机一战,若郑侯不战,然城军当回防洛东四郡,以守境土。”

  大半个周朝疆域,再没有一支野战军存在,实在让诸大臣有些不安。

  别说惹来楚国那样的强大存在,就只是一支流寇大军,都要令大周朝陷入到险境之中。

  一时间,针对吴庭芳的言论再次激起。

  姬延目光一转,看到兵部尚书齐思远,“爱卿以为如何?”

  齐思远沉吟道:“大王,兵事,势也。若是我军冒然后撤,怕是反而引来郑侯大军。若是两军对峙,倒是正合适。”

  姬延轻轻点头。

  齐思远这么一说,反对吴庭芳的声音也压低了下去。

  “既然如此,先安抚一下然城军吧!”

  郑侯先前手里有三万大军,在具石城一战,损失大约在四五千人。

  只是郑国的动员体制与大周朝的精兵体制不同,很容易又将全军数量提升到四万人。

  这样的大军,对大周朝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僵持,也是一种选择。

  而且只要天空放晴,火器跟上去,不怕然城军对付不了区区一个郑侯。

  却听姬毛道:“齐尚书此言只怕是不妥。”

  眼见然城军停下攻势,郑侯就看不出来?

  就算郑侯是废物,郑国怎么样也是有人才的。

  倒是吴理站出来道:“正因为郑国也有人才,郑侯更不会急于与大周朝死磕。”

  之所以如此说,吴理自有道理。

  “诸位,现在最为关键的战场在哪里?”

  不用说,一在东滩,一在南阳。

  之所以是这两处,只因为大周朝主要的对手在此。

  秦、赵、魏!

  若是这三国联军不能胜,郑国就算是一举打垮然城军,有用?

  拖住大周朝的一万多然城军,已经是郑国能够做到的最大作用。

  吴理如此一分析,诸臣工再无异议。

  郑侯当然想一口气打到洛邑,可他有多少本钱?

  就算是趁机得到洛邑,秦王怎么看?赵王怎么看?魏王怎么看?

  随便一个大佬发飙,也不是郑侯能够惹得起。

  郑城。

  郑侯的脸色果然正是阴沉当中。

  殿内,白眉丞相正在劝说,“大王不必多虑,我郑国大军已经歼灭然城军一部,更引得然城军全部实力,如此动作,已经足以证明郑国不可轻侮!”

  另一位大臣也道:“大王,丞相所言不假!现在整个天下,都知道我们郑国打了一场大胜仗!就算是秦国赵国,现在也要正眼来看我们郑国。”

  “区区然城军万余人,不过大王的盘中之餐,随时可以拿下。只是如此一来,郑侯您再拿什么去争锋天下?”

  “是啊大王!郑国好不容易打了胜仗,得好好利用才是。”

  “失去疆土,早晚拿回来,还要好好看看,姬延小儿要付出的代价。”

  “大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

  众臣劝说之下,郑侯的脸色好转了一些。

  “姬延小儿,若不能将你一举拿下,郑平愧对天下百姓,愧对郑国上下。”

  众臣大喜,纷纷进言。

  “大王如此,方是一代明君。”

首节上一节360/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