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345节

  那十户长,仅只剩下一只手臂。

  朱随手里的,是最新式的唐刀,而十户长手里却是一般的秦剑。

  加上士气,力气等等,高下立判。

  朱随的刀,是准确击断了秦剑之后,就势斩去对手的手臂。

  不只是朱随占到上风。

  五名骠骑军,无一受伤,而秦骑这边,却是两死三伤,还有一人是断臂之伤。

  “走!”

  众秦兵又饿又惊,哪里还有战意。

  “走不了!”

  朱随等人飞快赶上,手起刀落,将那十户长砍翻坠马。

  其余秦兵也被擒下三人,只有两人逃去,一人战死。

  “大人饶命!”

  三名秦兵跪地求饶。

  那名十户长却是腰身又中了一刀,正仰面躺在那里,不能动弹,一对眼目更是不甘心的迎着漫天黑雨。

  哗啦啦的大雨中。

  朱随目光一扫先前的死马。

  “你们两个,先去砍些马肉回来,我们先走一步。”

  有秦军五匹战马,正可以驮上不少的马肉,骠骑军虽然有足够的粟米,肚子里却是没有什么油水的。

  至于那三名俘虏,当然是只能步行。

  倒在泥水地里的十户长,则是被所有的人自动忽略掉。

  很快,两名去处理马肉的骠骑军将士也赶了回来,一行人找了一处山洞。

  升火,烧水,烤肉。

  那三名秦军俘虏,闻到马肉的香味,肚子更加乱叫不止。

  这就简单了,朱随淡淡一笑,串了一块半熟的马肉,走到那三名俘虏面前。

  “本将也不问你们什么?现在愿意开口的,就自己站出来。说的多的,说的有用的,这块马肉就是他的。”

  三名秦兵不敢迟疑,一起站了出来。

  朱随一招手,又让两名骠骑军过来,三人分离开来,各自交待。

  一刻钟后,三人分别再回来。

  朱随没有食言,将那块马肉赏了其中一人。又令人串了三块马肉,分给三名秦兵。

  他既没有带这三名俘虏回去,也没有杀之。

  几个连走路都没有什么力气的秦兵,只留他们在山洞这里就是。

  很快,朱随一行离开。

  郢都,楚王宫。

  姬延没有想到他先前为了挖出言侯司内奸而随便传给楚王的一条消息,让楚国君臣已经商议了大半个时辰。

  姬延的内容是邀请项燕出兵,一起攻打鲁国,说是以最后的功劳议论,如何瓜分鲁国土地。

  但只要项燕出兵,至少就是鲁国两成的土地。

  这下真是把楚王给馋到。

  至于朝臣之中,则是明显分成了两派。

  以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等人为首的反方认为,楚国本来已经接受了秦王的相邀,一起对大周朝用兵。

  而且先前也有定议,楚国也已经与秦使密约出兵。

  当然,兵要是出的,不过只是出兵的时间,出兵的规模都得要大打折扣。

  楚王这回可不会轻易参与到这场大战中,尽快拿下吴城,才是楚国的利益所在。

  而对于大周朝的领土想法,仅只在于拿来随地等三郡。

  结论,无论从与秦王交好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已经征兵二十万的楚国,实在无力,也没有必要与大周朝结盟一起征伐鲁国。

  但是朝中支持出兵的朝臣也有不少。

  项燕的二十万大军,现在已经攻打吴城一个多月,毫无进展,反而是损失不小。

  无论是项燕,还是楚国的朝中,都已经默认了一个事实,只能与吴城硬耗下去。

  为此,项燕军已经放弃强攻,只在吴城之外,广筑营寨,多建箭塔,将吴城死死困住。

  如此方略之下,项燕军不必再保持着二十万的庞大兵力。

  只要有五万到八万楚卒,就已经可以完成围城任务。

  多余的大部分楚军,正好可以去鲁地,与大周朝瓜分鲁国。

  得到鲁国哪怕是二成的土地,对楚国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因为鲁国以南,也就是和吴国之间,也有三个不大不小的诸侯国。

  以项燕之勇,必不会费上多大的力气,就可以拿到。

  实在是一举多得。

  正方结论,闲着也是闲着,让项燕领十万大军去鲁国转一圈,就有如此好处。

  两方的结论都很清楚。

  所有的利弊也都摆了出来。

  只是楚王仍是不能决。

  无他,秦王那家伙惹不起啊。

第382章 司马错断粮

  楚王犹豫不能决,遂问计于屈远,“不知丞相大人有何计策?”

  屈远出班行礼,“大王,以老臣看来,伐鲁一事,可行。”

  哦!

  楚王脸色大喜,只是略有些考虑道:“只是秦王那里如何解释?”

  屈远面色不改,“大王,秦王不是与我国有约,一起进攻大周朝?”

  楚王的脑子明显是没有转过来的。

  好在屈远已经在解释。

  “大周朝最能打的,最有名气的,无非是冠军侯霍去病的骠骑军,以及霸王项羽的霸王军。”

  “现在霍去病以一万骠骑,面对秦、魏、赵三国联军七十万,可谓是有死无生!”

  “而秦将王翦,更领水陆两军十万,沿洛水而下,要去奔袭洛邑!”

  “如此看来,大周朝唯一还有些实力的,也就是霸王军而已。”

  “虽然鲁国有吴起,齐国有孙膑。然而此次,两国未必会有联手。就算是联手,也未必是霸王军的敌手。”

  “如此,鲁国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与霸王项羽形成对峙僵局。”

  “若我项燕十万大军发至,助周,则周胜,助鲁,则鲁胜。最后得其大利者,也必在我楚国。”

  “以老臣之意,项燕这一军,对秦赵等国,自可说是去征伐霸王军,以助力鲁国。对大周天子那里,当然可以说是应邀伐鲁而去。”

  “至于到底如何,须以洛邑、南阳两处的战事结束,再作攻打。”

  到底是楚国丞相,这一番话说出来,几乎是滴水不漏,两不得罪,两边下注。

  要知道这一战,无论是大周天子胜出,还是秦国胜出,短时间内都无法再对楚国形成威胁。

  正是楚国从中大捞好处的机会。

  更不说,这时无论与秦王还是与大周天子结好,都能让楚国至少十年再无北方之患。

  至于结盟的象到底是秦王还是大周天子,站一边好好坐等就是。

  果然,众朝臣心服口服,再无异议。

  楚王更是大喜,大掌一挥,“令项燕即刻起兵十万,进军鲁国!”

  这消息,对于大周朝来说是喜还是忧,尚且不知。

  但就在这两日里,秦、赵、魏、燕、齐、鲁六国一起联名征伐大周朝的伐逆书,已经传遍开来。

  姬延早知事实,也不如何激动,只是有些意外,“怎么没有楚国?”

  万古流道:“楚国向来三心二意,只怕是暗中与秦王有约,并不摆出来。”

  姬延点点头,对于楚国,他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

  言侯司称,楚国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征兵,也在暗暗向随郡等处调动兵力。

  若是楚国决意与大周朝为敌,可以攻击的方向太多太多。

  现在整个大周朝,倒是有一大半的边境与楚国接壤。

  没办法,身处战国腹地,有内线用兵的优势,也得背上四面受敌的风险。

  若遇强主,是机运,若逢昏君,只好成为鱼肉。

  至于伐逆书上别的内容,姬延只扫过一眼,就再懒得多看。

  天子大位是不会被废掉的,总不过是以清君侧的名义。

  不过万古流等内阁成员一起过来,却是还有一事。

  郑侯也在暗中动作不断。

  “大王,据言侯司的消息,郑侯正在国内调兵不断,看来是对大周朝有些想法。”

  “以内阁的意见,要不要将然城军的叶春部撤回国内?”

  区区一千人的孤军,身处郑国腹地,这就是明摆着的一块肉。

  听到郑侯如此,姬延脸色马上就有些不好看。

  洛邑虽然还有兵力,却不能动,这是给王翦准备的。

  而且如果郑侯马上就要动手的话,从洛邑调兵过去已经来不及。

  下徕诸郡方向,现在也仅有然城军的吴庭芳的一万五千人。

  然城军向来不是作为野战军主力,再加上几次从然城军中抽出人马,比如叶春所部的两千人就是出自然城军。

  对于只凭然城军的实力,能不能打得过整个郑国,姬延内心是大有疑问的。

  思前想后,也只有然城军可以动用。

  至于将叶春所部调回境内,却是不可能做到。

首节上一节345/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