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82节

  此时此刻,他们的确是没有力气,也没有心情去与冠军侯一战。

  先前庞大将军何等的风光无限,深得魏王信任。

  可后来呢?

  一仗就被冠军侯暴揍了一顿,损兵近两万。

  若不是这一仗损失了太多的精锐,只怕庞涓早就一鼓作气,将秦军赶下黄河去。

  “罢了!这阪道关,终还是要交给天子的!”

  那魏将大掌一挥,身边小校了然。

  “天军勿用着急,我等马上开关!”

  片刻,关门大开。

  走!

  孟飞当先催马进入。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容易了,让魏军交出关防,带着自己的家当回邺城去。

  至于骠骑军,留下四百人镇守此关,其余人马分作两路,去各处讨要城池。

  拿下了阪道关,马上又将信鸽放出,分别通知乾坤宫和李陵部。

  没有多久,乾坤宫的信使赶到,又将南阳郡的狗符取出。

  一时间,整个南阳郡,由东向西,一处处都震动起来。

  大周朝的天军,终于还是来了!

  与霍去病进入阪道关的同时,齐真上了堤。

  这堤是干堤,并非是道郡里的洛河段。

  洛水自道郡穿过,将道郡分为西北部分和东南部分,其中西北方向的土地稍小,大约占了全郡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道郡的大部,正是齐真的脚下。

  为什么说他脚下的堤是干堤?仍是因为这堤并没有修在水里,而是在周朝与魏国的另一段边境线上。

  齐真和王景一致认为,若是黄河大水,将洛水顶回来,首先要遭殃的不是道郡,而是相邻的天河郡。

  天河郡正是魏国与道郡的相邻之处。

  也是一个两江汇合之处。

  可想而知,无论洛河发大水还是黄河发大水,这里都没有好果子吃。

  只是天河郡的土地太过肥沃,无论是魏国还是百姓,都还是愿意留在此地。

  可说到这天河郡的河防,就只能是呵呵了。

  出于自身的目的,齐真早就派人去天河郡暗中探访过。

  无论是黄河边上的堤防还是洛水边上的堤防,都是能力有限。

  也正是因为如此,齐真不得不在自己的境内,也修了一个干堤,防水先防队友。

  只是这一道干堤太过简陋了。

  远远达不到王景的要求。

  齐真到任不过数月而已,中间不但要保境安民,还有五十万魏国饥民过境,每日里都是焦头烂额,哪里有太多的精力来修这么一道看似无用的干堤?

  此时的齐真,还不知道黄河大水。

  此刻上堤,也只是突然心头有些吃紧,便是来此巡查一番。

  好在四下无事,齐真稍稍松了一口气。

  晚风将粟田里的淡淡香气送入齐真鼻中,一阵心旷神怡。

  等到今岁的粟米丰收,无论是道郡还是天河郡的百姓,总算都有好日子过。

  齐真走了一段,心神似乎好了许多,就要打算回去。

  只是这时,一名亲随骑马而来,如风驰电掣一般。

  嘴里更是高呼:“郡守大人何在?”

  因是夜间,又没有点起火把,根本无法看到行踪。

  齐真眉头一皱,“让他过来。”

  很快,身边亲随出声示意。

  那骑马的亲随不敢怠慢,一路疾驰过来。

  这时,齐真身边也点起了两道火把。

  “大人,乾坤宫有急报!”那亲随一边翻身落马,一边嘴里急呼。

  什么?

  齐真本能的伸手,“拿来!”

  甚至顾不得行礼。

  能让乾坤宫在深夜里传来急报,这事情还能小得了?

  果然,齐真一见到那急报内容,浑身的冷汗乍起。完全怔住。

  黄河大水,百年一遇!

  “大人!”身边亲随小心提醒。

  齐真回过神来。

  既然乾坤宫来信,此事不会有假。

  只是他现在还能够做些什么?

  齐真顺手就将急信递给随行的宾客。也就是师爷身份的那位。

  师爷陈迟看清内容,脸色同样是大变。

  就算是天河郡的黄河大防挡住了上游来水,滚滚而下的黄河水也会把洛水给顶回来。

  如此一来,道郡危矣!

  “大人,不如在下去河西!”

  齐真一时拿不定主意。

  连王景也不知道,齐真在河防上用了多大的心思。

  河西那一部分,地势是相对河东这里地势要高的。

  但如果让齐真选择,还是保住河东为上。

  河东这边土地人口都要远胜过河西。

  只是如此一来,河西很可能要主动扒堤泄洪,主动让洛水淹掉那里。

  虽然河西地小人寡,也有三县四十余万子民。

  轻易放弃他们,他这个道郡郡守也不用再做下去。

第311章 天河之郡

  “陈迟,你去河西有三件事要做。”

  齐真还是下了决心。

  如果不是事情紧急,乾坤宫不会以如此方式传信来。

  一般来说大周朝要给郡守一级的发布防汛命令,应该是由工部上报内阁,再由内阁呈报给乾坤宫,经过大王过目,加印,加玺之后方才发回内阁,再由内阁决定是由内阁直接指挥郡县还是由工部去调动郡县力量。

  “齐大人放心,无论要死守还是让河西泄洪,陈某都是最后一个离开。”

  好!

  齐真点了点头。

  “第一件事,马上让各县民众寻找高处落脚,不可少了任何一个大周朝的百姓。”

  “第二件,调动所有的精壮民工上堤守堤。”

  “第三件,令三处县守收拢自己的米粮,以备不测。”

  “请大人放心,陈某这就渡过洛水!”

  齐真想了想,又用手指道,“你的位置就是对面!记住这里若有变故,以锣声为号。”

  锣声讯号的意思,是早就制定下来的,到时只用听清就是。

  很快,陈迟匆匆而去。

  齐真负手以立,静静等待着北边的消息。

  身边一名亲随建议道:“大人,不如先找到民间乡宿暂且歇息?”

  齐真摇摇头。

  到了这个时候,哪里还睡得着?

  只有守在此处,他方才能够安心。

  不过亲随们要去找些平坦的地方暂且坐靠一会,齐真倒是没有异议。

  就算他不要休息,这些手下亲随也是需要的。

  长夜漫漫。

  上游大水的第一波如期而至。

  天河郡内。

  魏国郡守赵治同样也在河堤之上,身为天河郡的主官,赵治对每年的黄河之水同样是重中之重。

  此时的他,一身魏国正式官服,同样要与天河郡的官民一同进退。

  在他身后,整个天河郡的百姓也在开始向高处迁移。

  身处黄河的险处之一,这里原百姓也早习惯了这样的日常。

  同时面对黄河和洛水,天河郡的黎民也是又爱又恨的,只是故土难离。

  赵治脸色平静,内心的波澜却是可想而知的。

  按例,黄河处的河防,是每年都应该有专款拔的。

  只是今年魏国连连遭灾,更引来秦国这个大敌,实在无力再来修堤。

  魏王不但没有钱粮拔下来,甚至更把天河郡的钱粮外调到军仓。

  每从天河郡取走一包米粮,赵治的心脏都在淌血。

  只是他区区一个郡守,是无法抗拒魏王命令的。

  整整一个夏天,赵治在河防上的用工,仅只有五万个工而已。

首节上一节28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