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66节

  “区区一个郑国,胆敢与中山国贼人厮混一处,对抗天朝天兵,真是活腻歪了!”

  这一下,那郑将身躯一滞。

  也是一时没有想起,二来项羽身边火把不多,他才没有看清而已。

  “原来是霸王亲至,不知来我国境内有何贵干?”

  郑将也是没办法,谁还真不知道霸王大名?

  现在这样问话,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

  他有几个脑袋,敢与霸王作对?

  这一退缩,那几个中山国人有些傻眼。

  只是霸王威名在此,就算有些心思,这里也不敢动用出来。

  只求双边混战一场,也许才有机会逃得一命。

  果然,项羽一开口就让中山国人一喜。

  却听霸王道:“本王奉我朝天子之令,前来此处拿贼,汝可有不服?”

  项羽言辞,果然一如概往的霸气。

  刀都快要架在人家的脖子上,还问服不服?

  中山国人一个个兴奋起来。

  不用说,干啊!

  哪里知道,那郑将此时是分毫的脾气也没有,“末将实在不知,得罪之处还请霸王原谅!”

  这话说的。

  身后郑兵听见,一个个垂首下去,只作没有听到。

  生气不生气?

  当然是有的,这里是郑国,你周朝的军队冲撞理来拿人砍人,完了还要问我们服不服?还得要道歉?

  只是生气有用?

  只凭眼前这位霸王,连郑王亲至,也不敢道上一声不服。

  这就是实力!

  霸王军众人听了,却是一个个热血上头。

  这才是霸王风采。

  那几个中山国人听了,却是心头顿时凉了大半截。

  区区一个败军之将而已,有那样厉害?

  霸王之名他们也听过,可他也被打败过啊!

  哪里知道,项羽还有更过份的。

  “既然如此,全部都给本王拿下!”

  四下皆惊。

  那郑将更是大呼冤枉,“霸王且慢!我等实为郑将,并非是大周朝要拿下的贼人。”

  项羽却是冷酷笑道:“你既已与中山国贼人混迹一处,无视大周朝的律法,此罪,当斩!”

  这……

  那郑将就要出手。

  哪里知道,眼前只是一黑,一道冰寒之物已经抵上他的喉头。

  “反抗者,杀无赦!”

  哗啦!

  无数郑兵与那些魏卒皆是放下兵刃。

  四下惨声发出。

  那是有几个不听话的,都被无情斩杀。

  很快,所有的人犯皆是被捆绑起来。

  项羽点将,“许应,你带一队人马,将这些贼人原路返回,与步军汇合之后,先返回道郡。”

  “末将得令!”一员战将挺身而出。

  项羽手里霸王枪一举,“其余诸军,与本王一道拿贼!”

  吼!

  三军咆哮。

  吼!霸王!

  霸王军战意高涨。

  霸王心头也不由得一阵火热,下意识的回头看向道郡一眼。

  那里,是霸王府。

  那里,是项梁的葬身之处。

  “走!”

  项羽回头,领着他的无敌铁骑再上征途。

  “老天,他还要干什么?”

  言司侯的赵四等人惊讶。

  “他要去郑城?”

  难道霸王真要去捉拿郑王?

  “走吧!”赵四轻叹了一声。

  他们三个人的任务已经完成,只管继续自己的差事就是。就算项羽要去打下郑城,像霍去病一样来一出急行三千里,一战擒王的好戏,也与他们无关。

第293章 悲惨的姬觉

  洛邑,乾坤宫内。

  今日姬延起得有一点晚。

  也就是刚刚过了午膳的点。

  没办法,昨日夜里修改大周诰律,忙碌到三更半夜方才入睡。

  就是上了床,那一条条的律法还在脑子里打转。

  不时又想到更好的主意,披衣起身,又作了一些修改。

  如此三番两次,天明之时才真正入睡。

  好在大周诰律终于一稿成功。

  实际上这大周诰律是分了两个部分。

  一曰礼法,权当作是基本法,也是大周朝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思想基础。

  总的来说,是以荀子的思想为基础,大改了一番。

  荀子说重礼法,尊重天子,这个好,留着。

  荀子说人可胜天,这个不好,改成天子为尊,率民开疆拓地,向天下传播大周朝的仁义道德。

  总之,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当然是留下,甚至是要发扬一下,对自己没有好处的,统统改掉。

  还有像什么弟子规啊阳明派的内容啊,只要有用的,都给塞了进去。

  只是这样一来,要理顺这其中的条理就花费了姬延好几天的时间,甚至还要连夜赶工。

  匆匆用过了午膳,姬延招来吴理。

  “丞相大人,这是翰林院理好的大周诰律,孤已经阅过,深为感动。如翰林院的荀子大师所言,现有的大周律实在是有些不堪使用。”

  吴理早知姬延在打着修改大周律的主意,当下附和道:“大王所言甚是,我朝律法,确有许多不及之处。”

  这是实情。

  都过去了八百年,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周武王的时代完全不同。

  一个是奴隶社会,一个是刚踏入到封建社会,这一点就相差太远。

  科技、人口、社会局面、外部内部的敌人,阶级化分等等,新出生的事物太多。

  不完全是礼崩乐坏。

  而是旧有礼乐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形式。

  吴理的回答还是令姬延满意的。

  到底他找来的这两个丞相都不迂腐之人。

  话说回来,若是迂腐之人,只怕大王也早把他咯嚓掉。

  “孤对于后面的一些刑名律法,还有些疑惑之处,爱卿可与刑部、礼部等官员细作研究,再回复于孤!”

  姬延这是给吴理圈定了范围。

  前面的基本法要改,不行。

  可改能改的,只是后面的刑、民二法。

  毕竟有时候想法虽好,实践中也不一定能够实施。

  这也是让刑部参与进来的原因。

  至于礼部的参与,姬延的意思就有些隐晦了。

  就看吴理是否能够理会。

  果然,吴理当即表示,“大王放心,刑部诸工擅于刑民之法,老臣都会与刑部主事官员一一商榷,甚至各地的主官回洛邑述职,也可以参与一二的。”

  “至于礼部方面,老臣也会仔细传递大王的意思,必不致于有差池。”

  姬延很满意。

  这样多好啊!

  免得外人说咱昏庸。

  吴理很快离开,修律是大事,是关系国本之事,不可以有半分的马虎。

  至于姬延,很快将这几日积压下来的奏折一一翻看。

  说是翻看,主要是这些奏折都已经被吴理批过,几乎不用他再多费脑子。

  也是先前他给吴理交待过,万古流不在内阁之时,他也是可以代表内阁给出意见的。

  到了姬延这里,实际上这些奏折已经发了出去。

首节上一节266/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