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57节

  一个个名字从姬延眼前飘过,只让他的杀意更重了几分。

  这时,李立匆匆过来禀告。

  “大王,两位娘娘都已经在后面安歇!也没有用别的奴仆,都是小臣自家的几个婆娘在侍候着!”

  姬延满意的点头,“李立,你办的不错!”

  李立赶紧恭敬道:“都是大王圣明!”

  姬延负着手,走动了几步,“论说,以你们言侯司的功劳,给你封几个侯都是值得。”

  李立更是拜下,“大王!李立不敢有此一想。能为大王尽心尽力,能为大周朝流尽最后一滴血,就是言侯司的价值。”

  姬延轻轻点头。

  “只是有些话,孤还得给你说说。”

  以姬延的想法,言侯司真是可以封到几个侯的。

  情报的价值,姬延太清楚不过。

  之所以不能大肆封赏,宣告于世人,还是因为情报工作的特殊性。

  “只是这些功劳,孤都是记得的。只要你一致仕,孤就封你为侯!不但如此,所有言侯府有的功之臣,也都是如此!”

  平时的封赏,那只是利。

  封侯之议,那才是真正的认同,是尊重。

  李立连叩了三个响头,不能言语。

  别说大王是不是真要给他们言侯司封侯,单只是一份看重,就让李立难以言报。

  言侯司同样是在战斗,而且是时时刻刻的战斗。

  有这些话,他李立才能对得起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对了,孤还有一折衷之法,若是你们等不及,也可以转作朝里其他部门,又或者是由家人代受,也都可以。”

  姬延这是不是心急?

  是有一点。

  却是怕言侯司的兄弟们着急。

  毕竟等到致仕之事,至少也得要一二十年吧?

  有点远。

  李立也都一一记下。

  说过了这些,姬延这才启驾回宫。

  还没有到用晚膳的时间,吴理再一次匆匆而来,“大王,大喜事!”

  姬延正在修改大周诰律,见到吴理如此兴奋模样,倒是有些意外。

  “丞相大人可是捡到了粮草?”

  除了自己几个美人和孩儿的事,姬延现在最着急的就是粮草,故而才以此开个小玩笑。

  哪里知道吴理脸上的兴奋之意不减,“大王,真是捡到了粮草!”

  这一下,姬延怔住。

  接过牛家山的密报,他也忍不住连声道好。

  “不错,这牛家山能办事!”

  竟然无故多出八十万石的米粮!

  足够大周朝数月之用!

  甚至说极端一些,就是这一季的秋粮损失过半,大周朝都不用着急。

  “都是大王圣明!”吴理感慨。

  自从大王去年突然连砍了朝中数人,大周朝就像是得天照应,一路向好。

  就像是开始起动的战车,什么也都挡不住。

  对了,那时大王可是昏庸得不行。

  难道大王越是昏庸,大周朝就越强?

  这个古怪的念头一经生起,吴理竟然一时挥之不去。

第282章 大王是圣母

  姬延已经笑到合不拢嘴,直接令银矿仍是开半工,只是将剩下的一半矿工,都转去修建新城。

  “再让王景那里给孤在新城里建造宫殿吧!”

  原本宫殿这事是不急的,现在的宫殿尚还够用,而且要修建宫殿,又要占去百姓的田地。

  只是没有办法,阴姬的肚子可是不等人啊!

  吴理本来还要阻止一二,想想八十万石的粮米,什么话也都没有了。

  身为户部尚书出身,吴理倒是知道钱粮不可在朝廷手里积累太多。

  国富是好事,民富亦是同样的重要。

  “只是大王,据县的两处米粮要如何的调拔、转运?”

  不止这样,那些米粮还有细分,比如陈粟新粟,哪一年的陈粟作什么用处,该要转运到哪里,由哪里出人力转运,是补缺?还是新增?如此等等,其中事项是繁琐无比的。

  姬延头疼。

  粮草多了果然也是害人啊!

  旧粮不可久不食用,可先将旧粮拿去给军营这样重要的地方,当然也是不行的。

  “这些事就由爱卿处置最好,孤甚为放心!”

  当当当,这样多轻松,事情不做还有昏庸点拿。

  吴理当然是办法的。

  不就是旧粮新粮吗?先掺上一半再说。

  还有军中的马匹,越冬之时也是要食用粟米的,有陈粟当然是用陈粟的,实在有些太陈的粟米,可以放入到市场上去,去别国以陈粮换新粮,以数量换质量,这个也很容易做到,现在最缺少粮食的魏赵两国必然是愿意的,如此等等,吴理说了一大段。

  姬延听得又快要头痛。

  这其中各种弯弯绕绕,真是太过麻烦,不都是粮食么?

  “爱卿所言甚好!”

  吴理心里翻了一个白眼。

  这些话大王听进去多少,他还是有一点数的。

  “大王圣明,老臣这就去处置!”事情还是挺多的,吴理要给户部尚书耳提面命一番。

  “等等!”

  姬延猛然想起一事,“丞相大人说,马匹越冬是吃粟米的?”

  吴理有些懵逼的点点头。

  不知粟米难道等着饿死?

  春天里再和草场一起复苏?

  姬延淡淡一笑。

  吴理当然不知道青贮法,这可是十八世纪的发明。

  不过现在和吴理解释,一时也是说不清楚的,这事可以交给农科院去办,也可以借此提高农科院的地位。

  倒是吴理顺便也说了另外一事。

  就是如何处置季家,或者说事情要不要一路查到陈侯身上。

  和姬延一样,先前吴理也被八十万石的米粮亮瞎了眼,倒是把这重要事情也差一点忘记。

  听吴理这么一说,姬延也有些犯难起来。

  季宁等人只是奉命而为,根子还在陈侯身上。

  只是这一任的陈侯也不是始作俑者,陈公罪在知情不报,没有向大周朝完全投诚。

  也就是说,心里还是有想法的。

  就算是没有想法,也不乐意把自己的祖业拿出来便宜了姬延。

  “爱卿以为当是如何?”姬延想着先听听吴理的意见也好。

  吴理略一沉吟,“陈侯无君臣之义,可诛!”

  吴理考虑到的是杀鸡儆猴,现在不只是陈公,还是蔡侯、道侯、唐侯等等,十几家诸侯都被收在然城以西,这些诸侯以及各自的血脉后辈合计起来人数竟有上千人之多。

  若是不严惩陈公,类似的事情只怕要层出不穷。

  姬延默然。

  上一世,秦王统一六合之后,才多少年?

  那些冒出来的楚王、赵王、齐王等等,甚至给后面的刘邦也造成极大的麻烦,以致刘邦不得不动用各种手段来扑灭各方势力。

  秦王没有能够做到的,姬延自问未必可以。

  虽然民心在他,但真正去谋逆的,实际上是各诸侯国的贵族。

  所谓的农民军只是这些贵族的炮灰。

  姬延轻轻一叹,“孤只有一个问题。杀陈公,可还有诸侯愿降乎?”

  知道自己必死无疑,除了死战到底还能怎么办?

  吴理一时也为难起来。

  到底他只是户部尚书提升到内阁里,眼光还是差了万古流一截的。

  哪怕只差了一线,在这样的重要问题上就差了太多。

  杀与不杀,关乎大周朝对过往封侯的一个态度。

  无论找出什么的理由,陈公被大周朝诛杀却是事实。

  吴理犹豫再三,“大王的意思,先将此事调查清楚?”

  姬延缓缓摇头。

  事情没有这样简单。

  调查清楚又如何?最后还是要决定是杀是留。

  能不杀,当然是好的。

  可留下来,这也是祸根一处,谁也不知道这些被夺国的诸侯会在什么时候反咬大周朝一口。

  姬延的目光落到面前的大周诰律上。

首节上一节257/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