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170节

  从儒学法家,道家理学,木石铁匠,水利土木,一应俱有。

  这些人材的到来,姬延很粗暴的分类安置了一番。

  连赵贞祯和王景,还有礼部尚书徐经,刑部尚书宁海也一起来参加面试。

  一来求见的人数太多,二来所有这些人材,绝大部分也是直接分到这几处。

  大部分的人材到来之后,面临周朝这样的分配,倒也欣然留下,毕竟周朝天子给出的待遇还是不薄的,而且学以致用。

  也有少数自命不非之辈,见到不得重用,当即拂袖而去,姬延也不强留。

  这样自命不非之辈,多是读书读到有些傻气,强留着也是坏事,不如任其远去。

  这一日,终于来了一位姬延心心念念的数学人材。

  “大王,外面有一位自称贾宪的人求见。”

  正在假寐休息的姬延顿时惊醒。

  古代十大数学家他早就一一回想出来。

  如今听到贾宪的大名,当然大喜过望,“快快请来!”

  周忠不敢怠慢,将贾宪引入。

  礼节一番,宾主坐下。

  姬延看得出来,贾宪是有些拘束的。

  数学,在这个时代远远谈不到受人尊重,比之匠师都远远不如。

  得到两千多年后,数学才作为现代科学之母出现在世人面前。

  学会数理代,走遍天下都不怕。

  虽然有一定的偏颇,却是话糙理不糙的。

  当下,姬延打起精神,与贾宪细细闲聊起来,知其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经完成,但是诸如释锁算书等书却是还没有。

  姬延看闻之下,把自己的那些开方的办法拿出来一些,顿时让贾宪惊为天人。

  接下来,两人谈起圆周率,谈到合田折法,又论到历法的缺点等等,一席谈论下来,不但贾宪再没有丝毫的紧张,却是被带到一片又一片的新奇之地。

  毕竟姬延所学虽然不多,但这些基础数学却是一代一代数学大家积累下来。

  别说一个贾宪,就是再来十个,也是没法说过姬延的。

  这就是另类的高度不同。

  两个时辰之后,贾宪对大王的才识已经是滔滔不绝。

  当世之人,不说有大王对数学的才华,就是贾宪自己也没有认识到,数学对所有的学科推动之力。

  不过姬延也不在意这些,当即让贾宪留在乾坤宫偏殿,与他一起编辑数学教材。

  贾宪自是感恩不尽。

  “爱卿不必言谢!倒是孤得了爱卿之才,方才是幸甚。”

  姬延说完,又问贾宪老家可还有牵挂,若是尚有双亲及家小,可以一并请来大周朝定居。

  对于这样的学科人才,姬延早有准备。

  赐田、赐宅、高薪,甚至帮他养家,解决家小的出路。

  非如此,不可尽出人力。

  贾宪的确是有家小需要养活,姬延当即下旨,令人前去接来洛邑。

  至于以后,当然是要转去然城,那里将是大周朝的第一个大学城。

  贾宪顿首再三。

  得了一大国宝,姬延方才有心去去大明宫里用膳,这一段时间里,姬延每夜都是尽心尽力在各宫里轮换,拼了老命去挣昏庸点。

  一番风云之后,万小燕这只小妖精伏在姬延身上,有些失落道:

  “大王!好像青儿姐姐还有燕璃妹子都有喜了呢!”

  什么?

  姬延又喜又惊。

  怎么不见宁青儿和燕璃说起?

  万小燕嘟起小嘴,只是太医如此说法,到底如何也不能肯定,怕是引得大王误会。

  姬延生气了,这两位皇后,孤是那们不知轻重的么?

  这两日里,偏偏他还去宠幸过两位皇后,也不知会不会出问题。

  万小燕却是妩媚之极,贴得紧紧的,

  “大王,你就只知担心她们,小燕也想要!”

  若不得皇子出世,日后宫里地位可想而知。

  姬延心知如此,“小燕皇后想要,孤当然要给的!以后四位皇后一起生下皇子皇女,倒是一大乐事。”

  万小燕有些惊讶,“皇女也可以?”

  姬延乐了,当然是的。

  要全是儿子,他反倒是要发愁了。

  一来享受不到生女儿的乐趣,二来以后这帝国大位,也是一件麻烦事。

  自打他得了周家天子大位,这件事情总是令他颇为的头疼。

  说起来简单,传嫡传长,可要是嫡长子不行咋办?

  老三老四太可爱怎么办?

  以前刷电视剧,那是操的瞎几把心,被导演带节奏。

  可轮到自己,这事还真是很头疼的。

  别的不说,只是立不立太子就是一件大事。

  不别那些,先干好眼下的事。

  姬延收了心神,好好工作起来。

  次日一早,各处来周的贤人越来越多。

  姬延一个上午,就招到了两位心仪之人,一个是徐光启,一个是杨辉,特别是徐光启,因为原来历史上出现的比较晚,对几何这样的现代学科已经有相当的了解。

  一番畅谈之下,龙心大悦,两位神人一并招入洛邑大学之中。

  当然第一步,还是先编教材出来。

  不过姬延也提了一个问题,一直到徐光启的时代,数字的表达方式都是用汉语。

第183章 姬延的治国之策

  姬延遂道:“两位爱卿,这样可不行。孤有一法,可以化繁为简!”

  杨辉与徐光启皆是不解。

  好在姬延也不耽搁,直接拿出阿拉 伯数字,如此一来,大为的简化运算过程。

  虽然震惊和有些不适。

  但这两人到底是有进步科学知识的人,马上体会上的确如大王所言,阿拉 伯数字的代入会极大的简化运算过程。

  对于数学的传播的深入只会有推动力。

  “大王圣明!”

  两位大师心服口服。

  “只是不知,此法何名?”

  这倒是一个小麻烦。

  姬延想了想,“就名华术吧!”

  虽然有些巧取豪夺的意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难道告诉这两位大人是他去了一趟阿拉 伯海?

  再说了,咱家隔壁那几个小弟可是没有少占便宜,孤这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想到此处,姬延顿时心安理得。

  以后就算是把忍术弄来,也要加上一个“华术”二字。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都有手榴弹了,整那些干啥?

  有了这三位数学大师,姬延手里的新编教材也不必太过着急了。

  午后,万古流回到洛邑,首先便是来乾坤宫里述职。

  “丞相大人有劳!”姬延赶紧让万古流免礼。

  姬延不想耽搁时间去见楚王,这种事就只有丞相代劳,方能显出大周朝的大度,也显出对结盟的重视。

  “大王!老臣幸不辱命。”

  万古流拜谢坐下。

  接下来,万古流将与楚王的交涉一一和姬延说起。

  最主要的一条,还是联合周朝给秦王压力,最后促成三国联盟。

  姬延毫不犹豫的点头。

  “爱卿放心就是,秦王现在应该已经着手退兵。”

  姬延拿出一份密报。

  万古流接过去,老脸一颤。

  李立送来的密报令人触目惊心,连他这位老丞相也是如此。

  关中之地,遍地蝗起,寸草不见,无以为食。

  秦国已经尽出全力,也只能勉强度日,而眼下,关中之蝗已经起飞,正大量朝着河西一带前进。

  “秦国的春粮完了?”万古流的双手都在颤抖。

  从时间上来的看,秦国在关中地区的春粮已经没有了,绝不可能收到一粒。

  若是河西之地的春粮也收不上去,秦国的麻烦就大了。

  姬延摇摇头,“还不至于。”

  先前他和万古流已经说过,秦国内部已经注意到关中地区的蝗灾,甚至为此作了各种准备。

  包括尽可能从别国买粮,还有河西地带的粮食。

  如果秦王早有准备,完全可以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抢收一道。

  虽然有些损失,却还能保证最基本的口粮。

  只是蝗灾一出,秦国至少在上半年的军事行动不会主动,不会大规模。

首节上一节170/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