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141节

  接着宁虎臣也提了孟先为骑军百户长,正好把原来编制的骑队全部交给霍去病三人,反正这些百户长也是处于差额之中。

  至于这些官职,也得要回去洛邑,再请大王和兵部正式确认下来。

  宁虎臣深吸了一口气,手掌一举,“出发,上庸!”

第148章 抢大王的钱

  宁虎臣才下令兵发上庸,却被霍去病挡在前头。

  “何事?”宁虎臣一怔。

  只听霍去病开口道,“大人,此去上庸,道路难行,不利骑队行军。大王之意,并非是一定要攻城掠地,只让楚国大军被我军吸引牵制即可。”

  就算是大王,也想不到他们一进入到楚境,就立下了如此大功。

  既然如此,再去上庸之地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宁虎臣沉吟了一番,霍去病言之有理。

  “以你之见,当是如何?”

  霍去病冷静道,“以末将所想,不若我军先找一地休息午饭,接着兵发邓城,直取郢都!”

  霍去病的胃口把宁虎臣着实吓到。

  “统领大人,我军皆是骑行,更兼楚国虽大,动作却迟缓,只要我军不与大队的楚军恋战,必能一举得手。”

  还有一点霍去病没有说,宁虎臣也能够想到。

  楚国虽大,内部也是和周天子一样的分封制度,若是国力强时,各大贵族自然乐意跟着楚王东征西讨,赢得封地。

  可一旦处于弱势地位,楚国的诸多贵族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拥兵自保。

  两人议定,全军绕过宛城,向南一路疾行而去。

  乾坤宫中,万古流与户部尚书联袂来晋见。

  “臣等恭贺大王!”两人一进殿内,马上拜下。

  姬延却是毫无喜色,这两个家伙,怕是盯了本王的银矿。

  “两位爱卿起身说话吧!”

  万古流与吴理对了一眼,方由后者开口,“大王,臣闻听洛邑以南发现银矿,不知何时可以拔入户部银库?是否由户部主理,工部协理?”

  姬延淡淡一眼看过去,“爱卿,这些产出都要划到内库,户部的支出,由各处田赋支撑足矣!”

  银钱这东西,躺在自己口袋里多好?

  放在户部?那当然是不行的。

  虽然现在朝廷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约束力,远远不到后世那种内廷与外廷的竞争状态,甚至是王权与相权的博弈状态,姬延却一直对朝臣处于既用且防的心态。

  绝对不能容许王权旁落,这是他的底线。

  西滩东滩两处种植区、船厂、煤矿、铁矿等等各处他也要一直抓在手里。

  无钱无兵,朝中廷臣就有别的心思,也无法威胁到自己的权柄。

  姬延这么一说,吴理不由看了万古流一眼。

  姬延虽然没有抬头,却明知该轮到万古流出头。

  “大王,且容老臣相禀!”

  万古流有些动容道,“大王即位以来,武功盖世,创大周朝不世神功,当为再建大周神威!”

  吴理一听,也跟着道,“丞相大人所言不差,若非大王力挽狂澜,只怕我大周朝早就分崩离析,被那些虎狼之师吞噬!”

  数百年来,大周朝的土地是越分封越小,反观那些分封诸侯却是一个个坐大。

  到了近两三百年,别说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就是政令也传不出洛邑,几经迁都,几经灭国之痛。

  只有这过去的半年,大周朝的领土是呈现出正增长的。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听到万古流吴理如此一说,姬延自己也是一阵感慨。

  想想真是如此。

  自己接手的烂摊子自己清楚。

  若不是一番振作,几度亲历凶险之地,哪里来如此的局面?

  只听万古流又道,“然则大王爱民如子,为天下人表,田赋减至十抽一,更是万民感德。”

  “大王无论武功还是文治,当居天下之首,万民之幸。”

  说到这里,姬延一时竟有些不好意思。

  没办法,本来他年纪也不大,被人这么一阵当面猛夸,也是有些飘飘然的。

  “只是大王,您虽然减赋于民,却把负担给了朝堂之上,以目前的田赋,实在是无法支撑起本朝用度。”

  东滩的河工一项就所费巨大,再加上各项军费开支,粮秣调动,朝堂的压力已经到了极致。

  虽然姬延每次都会调拔银钱给户部,却并不是长久之计。

  以万古流看来,既然有朝堂,有六部,有各地郡守县守,有各地驻军,姬延不能把所有的好处都占了。

  说到这里,万古流也不敢再言。

  大王的脾气,他可是不只一次领教过。

  若是引来大王的雷霆震怒,只会坏事。

  一时间,乾坤殿内气氛一凝。

  姬延霍的一下站起身来。

  万古流和吴理看着大王在殿内一阵疾走,都是大气也不敢出。

  万古流所言之事,姬延并非没有想过。

  他只是一个人,不可能以一已之力治理整个天下。

  现在大周朝不过九郡之地,以后呢?

  不过,姬延还是不打算把银矿等地交给户部。

  “爱卿所言,孤深感念之。正好以此为契机,收取商税!”姬延把内心的计划稍稍提前了一点。

  万古流眼里一亮,却好似又听不懂大王话里的意思,“商税?”

  姬延顿了顿,“不错!所谓商税,乃是天下行商者,皆要交税。”

  万古流眉头一皱,如此一来,皆不是断了千万商户的活路?

  便是日后要调集物资,也无法利用商户,至于无法利用上粮商。

  吴理脸上也是动容,只是他比万古流更加畏惧大王,一时也不敢出声。

  好在姬延接下来解释,虽然商税是针对天下行商者,却也并没有打算马上全面实行。

  第一批的实行对象就是东滩和西滩的土豆种植地,外加一个银矿,之所以不把铁矿硫磺矿硝石矿这几样算在里面,乃是这几样还是抓在自己手里更好。

  而且这几个矿产都是军用,其价值并不好计算出来。

  “东滩西滩的产出,就以两成为限,向户部交纳商税,银矿的商税,先定在三成吧!”

  姬延这样提出,也是留了一个后手。

  以后收复全国之后,商税是必须要提上日程的。

  现在不收,不代表以后也不收,至少让天下人看到,现在连大王的东滩西滩银矿都在交税。

  “大王圣明!”万古流和吴理一起拜下。

  商税的意义他们现在还无法理解,但大王答应拿出东西两滩和银矿的一部分利益给户部,这就够了。

  姬延又交待道,“丞相,吴爱卿,银矿之事尽可能不要外传!”

  这一点,万古流和吴理自然是应下。

  今日已经算是虎口拔牙了。

  从大王口袋里抢钱,这得是多大的胆?

  老实说,现在吴理的身后一阵凉嗖嗖的。

第149章 大王有钱飘了

  姬延之所以要尽量瞒下银矿的消息,也是有所考虑的。

  银两流通量变大,其价值自然就会变小,这种供求规律是无法克服的。

  能想到的办法之一就是先把消息尽量压下。

  其次就是无论花出多少银两,赶紧再把银两想办法收回来,也就是把银钱的市场做大,加速流通,只是以战国时期百姓的生活水平想要达到这一步同样是比较难的。

  花银子这事简单,单只是军费开支和重建洛邑城就已经足够。

  可大周朝能卖什么出去?

  煤?姬延就算是想卖,效果也不会好。

  毕竟百姓家庭只要找得到柴禾,就不会花钱买煤,也只有极少的达官贵人可以用上。

  铁矿和硫磺矿硝石矿,更不会拿出来售卖。

  苦想了一阵,姬延笑了。

  真是傻到家。

  这天下又不是自己一个人的。

  出了经济问题怕什么?只要自己好过就行。

  不但如此,发动经济战争本来就是成本最低的竞争。

  根本不用担心市面上银子太多,而要先好好用银子买什么?

  马匹、粮食、人力!

  就是这样。

  姬延很快想好。

  正在这时,吴典上前,“大王,殿外王景大人请见!”

  姬延一乐,正说到用钱,这就来了。

  片刻,王景进来,带了好几卷帛布,使人抬着跟在身后。

  “爱卿辛苦,不必见礼!”

  姬延说着,一指下首的凳几,“坐!”

  王景坐了半边,急着拱手道,“大王,臣已经将重建洛邑城的图纸做好,请大王过目。”

  好!

  姬延下座,身侧周忠与王信将帛布展开。

首节上一节141/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