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132节

  整个一天,姬延就是向各处解释,大周朝经历天灾,国家有难处,无法拿出三月甚至是四月的薪俸和军饷来。

  对于燕江城等人,姬延当然是相信的。

  可他们手下的那些兵,却是让姬延头疼。

  历史上兵逼将反的事真是多了去。

  而且这事只要在大周朝的某一处发生,很可能就会引来连锁反应。

  所以各处军营的军心问题,是姬延的重中之重。

  好在第九日的时候,雨水终于消停下去。

  不但不见雨水,阳光也重新落在洛邑之上。

  姬延头一回觉得阳光竟然能够如此的美好。

  这样算来,春耕还有机会补上!

  姬延握紧了拳头。

  万古流向他保证过,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向各处百姓交付春种,甚至还可以调动各处的军营来帮助百姓补种。

  只是对于后一点,姬延真不敢抱什么想法。

  没钱发军饷不说,还让人白白干活?

  完全退去城中积水,至少还得要两三日。

  只不过姬延另有想法。

  万古流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大王是说,关起各处城门?”

  不让积水出去,岂不是宫里的百姓还需要更久才能回去得建家园。

  姬延点点头,“孤正是这么想的。”

  王城中的积水现在放出去,只会让外面的农地更加不堪,想要复耕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没有办法,谁让姬延当初兑换的不是水稻呢?

  话说回来,姬延这回可是痛下了决心,再不要什么红薯番茄之类,得把水稻给种上,这才是王道。

  只是兑换水稻一事也得等到凑够了昏庸点再说。

  万古流想了想,也是无可奈何。

  好在城中百姓现在都在王宫之中,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反正有口饭吃,有地方睡觉已经是很不错了。

  若是地里种不出粮食,大家都要一起跟着饿肚子。

  当然,也不得这么干等着,李清早和姬延商量过,让他派出陷阵营和陌刀队帮他挖排水渠,只是这些排水渠要优先排去农地里的积水。

  关城门的事,姬延早就安排李清去做,现在只是知会万古流一声,毕竟身为大周朝的丞相,他下面还有一大批的官员。

  又商议了各处救灾放赈事宜,万古流方才匆匆离开。

  燕江城的奏章进来。

  “请大王放心,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南城军必是大王最可靠的军队……”

  奏章里,燕江城不但全力担保南城军不会有异心,反而主动向姬延建议,可以让南城军参加洛北两郡的抢种,天时不等人。

  这不只是燕江城的想法,也是全体南城军的想法。

  不过是大半年的功夫,每一个南城军,都把姬延当作自己的神明一般。在大周朝当兵,让他们感受到了君王的看重,和尊重,他们忘不了那个和他们一起布阵,一起攻城打野,一起从铁锅里捞土豆吃的大王。

  甚至燕江城在奏章里提到一些老兵,虽然姬延不能够记下他们的名字,但在这些老兵的心里,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已经和大周朝的命运深深的绑在一起。

  因为是竹简所奏,并不能太详细。

  姬延还是深深感受到南城军的拳拳报国之心。

  也是在姬延的带领之下,南城军才有了身为军人的骄傲。

  看到最后,姬延迟迟放不下手里的奏章,两眼一次次的模糊。

  到了午后,吴庭芳那边的奏章也送来,和燕江城是一样的意思。

  吴庭芳所部虽然不像南城军那样和大王一路西征东讨,却在这大半年里深深以自己为大周人为荣。

  大周军吃的,穿的,军功封赏,哪一样比别人差?

  而且还有一点,吴庭芳部原来就是周朝人,大周朝的强大,也是他们所心心念念的。

  看到这些,姬延一颗小心脏终于是完全放下。

  这两支军队,是驻外的野战军,若是军心一有异动,影响极大。

  倒是那些新建立的郡守驻军,一时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毕竟成军时间太短。

  紧接着又有好消息传来。

  王景上奏,因为在治理东滩之时,他就想到可能的异常气候,所以东滩的排水效果还是不错的,多余的积水被他引到一个人工大湖里,再加上他布置了一些遮雨坡和引流槽,今春的土豆会有歉收,却也能保下五六成的收获。

  王景不能肯定最后的收成,毕竟他也只是头一回种植土豆,但收获是一定会有的。

  看到这里,姬延再也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付出皆有回报。

  此话诚不欺吾!

  很快,大周朝境内的春耕补种紧锣密鼓的排上了日程,整个国家机器都为了春耕发动起来。

  两日后,张仪派人回来,是通过李立的言候司。

  “这家伙,他还真在秦国当上官了?”姬延露出奇怪的笑容。

  历史上的版本,张仪就是先后去秦国魏国任相,眼下虽然没有得到相柄,也混了一个中卿,已经很不错。

  当然,重要的是秦王决定与大周朝暗中结盟。

  姬延摸了摸下巴,开始猜测张仪是如何的忽悠秦王。

  苏秦出使楚、魏、赵、燕四国,行踪极有可能也被秦王掌握。

  普天之下,能把细作做到极致的,也唯有秦国。

  李立能够打探到的消息,秦王会不知道?

  而这一点,正是苏秦的最大漏洞。

  无论苏秦的合纵到底是想针对秦国还是周朝,只要他一直藏着掖着,秦王会怎么想?

  这四国联手,已经足以和秦国匹敌甚至是压过一头。

第138章 联鲁伐齐

  除了秦国,还有谁够得上这个资格被四国针对?

  哪怕大周朝身边有了一群小兄弟也远远不够。

  这一点,秦王必是心知肚明的。

  当然了,事情成功,也离不开张仪的口才。

  至少姬延自己是确定不如张仪的。

  和秦国结盟,让大周朝的对外局面顿时也好了起来。

  这让姬延心态越发的好。

  李立不只是送来张仪的口信,还有其他各个方面的情报。

  最主要的还是此次水灾。

  除了燕国、秦国,其余所有北方诸国都受此灾,只是影响或大或小,损失最为严重的是魏国和卫国,然后是蔡国和郑国。

  总之一片狼藉,北方诸国现在都在忙着救灾。

  姬延的手指轻轻叩动起来。

  北方受灾,燕国、秦国、楚国、吴国等等这些主要诸侯国会不会搞点事情出来?

  这样的便宜,这些诸侯国可是不会白白错过的。

  会是哪里开始呢?

  接下来的数天里,姬延开始各方布局,现在大周朝内患未消,能不对外用兵就尽量不用。

  以万古流为首的大周朝官僚也全力开动起来。

  各郡各县的排渍排积,春耕补种,安排各地官员、士卒下乡帮助春耕,特别是万古流,这一阵子还要配合姬延的对外安排。

  一阵忙碌,不经意间已经是三月十四日。

  乾坤宫。

  此时,万古流匆匆而来,正站在姬延的下首。

  “丞相看看吧!”

  姬延示意将几幅竹简给万古流搬去。

  皆是楚国调兵动向。

  楚国正在暗中征兵,并把大量的兵力调往宛城方向,暗里矛头直指大周朝。

  万古流的脸色一变,朝延之上并没有得到楚国军队调动的情报。

  “不关丞相大人的事,楚王这是要是要给孤一个突然袭击。”姬延虽然惊讶,却并不是十分意外。

  以楚王对领土的渴求,迟早与大周是有一战的。

  若是能够一举把楚王打痛打残,倒也是一件好事。

  万古流将这些情报一一看完,“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五万大军虽非楚国举国之力,也不能小看楚王。”姬延沉吟道,“不过楚国此次的主帅并非项燕,可见楚王并非要发动灭国战,多半只是想找些便宜。”

  虽然如此,若给楚王一个灭掉大周朝的机会,这家伙百分百的不会错过。

  春秋战国里,楚国对于土地的渴望一直是最为热切,灭国之数也是排名第一,不但如此,这家伙从来就是欺软怕硬,逮着机会就扑上去咬你一口,不得不防。

  “不过战端一启,楚国方向反而不是大问题。”

  姬延一直担心的人是苏秦,不知道那家伙的合纵之计走到了哪一步,对楚赵魏燕齐等国到底有多大的推力,让这几国多大程度上参与对大周朝的征伐。

  万古流倒是明白姬延的想法。

  “大王,老臣之见,魏、赵、燕这三国暂时皆没有异动,而且秦王已经答应加强与魏赵两国边境的兵力。”

  如此想法,至少不用担心魏、赵、燕这三国联手,在背后给自己来这一下。

  从李立处得到的情报也是如此。

  特别是魏国,先前参与秦晋大战,国力已经被削弱到极致,虽然与苏秦勾勾搭搭,此刻却并无军队调动迹象。

  不但如此,秦国也的确守约,加强了对魏赵二国的防范,吸引了两国的注意。

  至于燕国,有中山国和赵国、齐国挡着,一时也不会参加对大周朝的围攻。

首节上一节13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