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民生摧残极大。”
“民间劳力不足,又缺少耕牛。可大犁沉重,家中若多是老弱的话,根本就背不动大犁。”
“因此,关中才有百姓,多用耒耜耕作。”
听了这些话,陆然颇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人们耕种效率不高,最关键的,还是生产力不够。
耒耜,就是最原始的铁锨。
和后世的工具相比,它的绝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只有在最前端的地方,才镶嵌了铁的刃口。
而且,这些刃口的铁质,可以说是非常的低劣,杂质非常的多。
碰到石头的话,可能整个刃口都会被蹦碎。
因此,操作耒耜的人,不用力,插不进去。太过用力,万一撞到石头,连耕作的工具,都会毁了。
所以,只能小心翼翼,效率怎么可能高的了?
如果有更好的钢铁,将形状换成后世的铁锨,军铲,效率未必就不如大犁。
至于大犁,陆然刚才看过,外面的黔首,用的是直辕犁。
只要是学过物理的人,画上一个受力分析图。
就能清楚的看到,耕地的人,一身力气,全都用到和牲口较劲上了,根本就没有多少力,用到耕地上。
牛都能累个半死,一个人,怎么可能拉的动?
以现在的耕作效率,大唐的百姓,能够养活一帮达官贵人,豪富之家后,再养活自己,绝对是豁出性命在种田。
陆然陷入沉吟之中,这让营帐之中,寒门出身和心念百姓的官员,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不但出手,驱散了蝗灾。
就连百姓辛苦耕田,也非常忧心。
这绝对是圣贤的表现。
就算不是仙人,也值得大家,用最大的心意来敬重。
李世民看陆然沉默,以为是仙人对自己不满。
心中下定决心,回长安之后,一定要召集工匠,对现有的农耕工具,进行改进。
然后,这才小心翼翼,试探着问道。
“仙长心忧黔首,可现在,我大唐黔首,最需要的,应该是耕牛。”
“有仙长赐予的仙种,秋收之后,定能兵精粮足。”
“当时候,朕命人攻打东厥,让草原上的突厥人,为我大唐百姓放牛。”
“不知这样,仙长可还满意?”
当然满意。
不管你打谁,我都满意。
陆然点开了商会窗口,随手检索。
牛,好贵,靠用贡献点大量换,是指望不上了。
这是农耕时代的至宝,印度甚至当成神来崇拜。
其他的呢?
曲辕犁?
这个好,能用。
在众人惴惴不安的眼神中,陆然施施然开口。
“有一种犁,远比现在用的大犁要省力的多。”
“用牛耕的话,一日十亩,不再话下。”
“就算是用人拉犁,一样也耕的动。”
第四十六章 曲辕犁
“什么?”
“一牛日耕十亩!”
“仙长莫要诳我等小民!”
嘈杂之声,在营帐之中,轰然响起。
大唐初定,这些官员,都是在乱世之中,挣扎着活过来的。或许有平庸之人,但绝对没有一个是混日子,混过来的。
农耕时代,就算是勋贵,豪富,也大多都是种田起家。
因此,对这世间的农事,极为了解。
怎么会不了解国家的状况?
目前大唐的现状就是,劳力少,耕牛少。
这说的不光是普通百姓。
就连勋贵之家也是一样的。
这些富贵人,是不可能亲自去种田。他们的田地上,一样是需要大量的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