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窃笑,立刻挥手,让工匠退下,然后,才笑眯眯的说道。
“现如今,新式织机,军器监也知道如何仿造了。”
“至于众位臣工,如何选择,就请自行与军器监商量价格吧。”
“织机的这件事儿,先略过,容后再议。”
“现在,最为紧要的两件事儿,就是尽快将仙人赐下的仙种,安排下种。”
“第二件事儿,就是突厥朝政混乱,无力庇护麾下部族。我大唐,要不要趁此机会,攻打突厥!”
李世民说罢,朝臣们纷纷开始议论。
关于下种这件事儿,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虽说在秘境之中,收获了不少。
但是相比大唐的整个国土,那就完全是沧海一粟了。
别说是全国,就算是关中平原,根本就不够种。
况且,这些仙种,对于土地的要求,大多都不一样。
例如棉花喜水,喜高温。甘蔗只能在岭南生长。
等等等等。
在群臣的商定之下,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由朝廷拨款,征收皇庄,草场,建立大种植园。
派遣擅长农事的官员,专门看管,育种。
按照土豆,玉米的产量。只要秋天丰收,很快就能筹集够粮种。
三到五年之间,就能让整个大唐,所有的地方,都能种植这些仙种。
这是关乎民生的大计,就算是私心再大,也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上面动手。
如果出了什么差错,别说皇上,朝中大臣不会放过。
就算是百姓,也会将他活活撕碎。
看着这个议题平淡的揭过,李世民心中不禁有些奇怪。
仙种,这么好的东西,不是应该各家都来争抢吗?这些人怎么会如此的淡定?
直到下一个议题开始的时候,这才让他恍然大悟。
这人人的劲,今天全部憋到这里使了。
还不等李世民开口,下方的臣工之中,长孙无忌已经站了出来。
他拱手之后,慷慨激昂的说道。
“臣请陛下,下令攻打吐谷浑,收复陇右。”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身后,无数的臣工直接站了出来,一个一个拱手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李世民看着下方,壮怀激烈的一众臣工,不由得一阵的牙疼。
今天的议题,是要不要北上,攻打突厥。
怎么一个转弯儿,拐到吐谷浑去了?
前几天,在长安南原的时候,长孙无忌,还全面反对战争呢,这个时候,又变成战狂了?
李世民拍了拍额头,有些无语的问道。
“我记得,无忌你前两天还坚决反对战争,说是要好好休养民力,等国家富强之后,再犁庭扫穴。”
“为何今日,一反常态,倒是想起来攻打吐谷浑了呢?”
听到皇上发问,长孙无忌也不掩饰自己的私心了,直接了当的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
“臣请攻打吐谷浑,理由有三。”
“其一,仙人赐下棉花,这种神物,能将我大唐百姓从寒冷中解救出来。可是关中良田,关乎天下安危,不容轻动。”
“而吐谷浑所占据的陇右,地广人稀,非常适宜种植棉花。若是皇上允许朝中王公大臣,前往陇右圈地的话,只要打下吐谷浑,不用费朝廷一分一毫,无数人都会抢着去陇右开荒。”
“这样一来,不但能占据大片土地,还能让之后,我大唐征战所得的异族奴隶,不至于浪费,全都赶到陇右种棉花。”
“再者来说,棉花只能用来穿,而不能用来吃。只要控制了粮食,陇右再多的奴隶,也不会给我大唐造成任何麻烦。”
“其二,陇右乃是长安,此去西域的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
“胡人往来长安和西域这条丝绸之路,多受吐谷浑人骚扰,商路不畅。”
“况且,我大唐之后要大力种植棉花,以及蚕桑,发展纺织业。九十倍产量的织机,必定能让国内的丝绸,布匹,产生大量的剩余。”
“因此,只有商路通畅,才会有更多的胡人,商人,往来西域和大唐。贩卖多余纺织品,让我大唐更加的强盛。”
“其三,莫非皇上忘了?”
“这吐谷浑有一个盐池,足够十二亿人,吃上一万年。”
“如此产量的盐池,完全解决全国的盐荒。这么高的暴利,还不够皇上下定决心出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