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 第568节

  “不知道宗老对此事如何看待?”

  对于政治,他们这边,除了叶琼之外,只怕没有人比宗辙更有发言权了,这个时候,自然要听听他的意见。

  宗辙目光本来紧锁,见大家看他,反而一摇头。

  “此事老夫的看法倒是不重要。

  首辅大人主张尽快册立新君,主持朝政,这也是忠君为国。

  老夫倒是好奇,靖王殿下如何看?”

  宗辙笑看着贾宝玉,眼神深邃而富于智慧。

  贾宝玉迎上宗辙的目光,兀自也笑了。

  他不答反问:“太师现在何处?”

  “太师在偏殿休息,他老人家说了,这件事,殿下自有决断,用不着他来多嘴舌。”

  宗辙幽默的笑笑。

  贾宝玉颔首,朗声笑道:“宗阁老说的没错,王首辅确实是一片忠君爱国之心。

  本王也想知道,太上皇究竟要立何人为新君。

  不过,既然此事已经有了忠顺王爷和王首辅等人甘为前驱,我等也就不用操心了,静候圣命便是。

  现在,大家还是以陛下的祭典为重,都各自归位吧。”

  谢鲸是个老粗,听贾宝玉的话音,竟是什么都不做,有些急了:“殿下,您可不能任由姓王的那孙子浑来啊?那孙子焉坏焉坏的,他们到了太上皇的面前,肯定不会举荐殿下您当皇帝的,要是太上皇一时不慎,中了他们的奸计,册立了旁人,那该如何是好?”

  自从那日大朝会的事情之后,王维仁也算是明着与贾宝玉作对了,所以他们这方的人,私底下对王维仁那是没有什么好话的。

  贾宝玉拍了拍谢鲸的粗壮手臂,“世叔勿急,咱们且等着就好。”

  如其所言,对于王维仁等人的动作,贾宝玉丝毫没有阻扰之心,甚至乐见其成。

  虽然眼下的局势对他有利,但是毕竟涉及皇位,关系重大。只要太上皇一日不表态,他就和别人一样,一日不得心安。

  如今王维仁等人坐不住了,想要去逼太上皇表态,他有什么道理去制止呢?

  王维仁等人想要知道太上皇的心意,他也同样。

  所以,既然敌人愿意当先锋,他就等着看结果好了。

第656章 请立新君

  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一行一百多人往熙园行来。

  这一百多人,都是品阶较高的。

  因为如果品阶太低,连进熙园的资格都没有,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忠顺王带着宗室诸人,有些雄心万丈,英气勃发的感觉。

  因为这一路走来,周边全是歌颂赞美他的言辞。

  “小弟在此先行恭贺九王兄了,九王兄身为太上皇唯一的皇子,这一次,太上皇定然会册立九王兄为新君……”

  “九王叔德高望重,又有首辅和朝中如此之多的大臣,以及咱们宗室子弟的支持,将来登基称帝,文治武功,必定名垂青史。”

  “正是正是,等会见到太上皇他老人家,我们大家都会举荐九王叔登基称帝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这一段时间,关于新君的人选,早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呼声最高的,自然就是忠顺王和靖王。

  可是大家一瞧,今儿那靖王根本都没有来,可想而知,这些大臣们支持的,肯定就是忠顺王了。

  而对于宗室来说,一个还没有被他们完全接受的毛头小子,和太上皇的一代血脉,且还拉拢过他们的忠顺王相比,他们自然更愿意支持后者了。

  此时他们这一百多号人,几乎占据了朝廷和宗室大半核心人物,就算是太上皇,也必须郑重以待吧?

  况且,他们始终觉得太上皇更应该册立忠顺王。

  哪有放着好好的儿子不立,去立一个大家都不心服口服的毛头小子?

  忠顺王瞧着周围这一片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弟,心情真是相当的好。

  不过随即他也瞧见后头的几位不太热情的人,于是收敛一些笑容,说道:“承蒙众位抬爱,小王先行谢过了。

  不过小王才疏学浅,不敢觊觎大宝,大家还是不要折煞我了。

  照小王看来,果郡王年纪虽轻,却器宇轩昂,儒雅的紧,可是咱们宗室中少见的贤王,说不定太上皇会册立果郡王即位……”

  忠顺王说着,笑看着后方那比他年轻许多的果郡王。

  果郡王连忙摆手:“王叔过誉了,小侄如何敢与王叔相提并论,王叔就切莫挖苦侄儿了。

  今日此来,不过是替王叔做一个见证罢了。”

  竞争皇位可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要是从始至终未表露还好。

  一旦表明心意,要是最后没有成功,那可能就会被继位者记恨上,下场凄惨。

  所以,在没有什么把握的情况,果郡王是不会表露心迹的。

  “哈哈哈,你太过谦了……”

  果郡王如此识相,令忠顺王很高兴,朗声一笑,也就不在意他了。

  正好此时翰林学士谭瑞生拿了请求册立新君的谏书从前方走过来,让他们共同署名。

  忠顺王一瞧上面只是谏言太上皇册立新君,却只字未提到他,心头有些狐疑。

  谭瑞生看出来,拉着他走到一边,低语道:“老师说了,这册立新君归根到底乃是太上皇一言之事,群臣虽有谏言之权,但若是直接写在谏书上,有逼迫上意之嫌。

  不过王爷还请放心,等到面见圣颜之时,群臣自会向太上皇谏言册立王爷的……”

  忠顺王这才了悟,心头只觉得王维仁果然不愧是首辅,想的这么周到。

  因此很高兴的就签了名字,又拿给其余宗室诸王公。

  一时来到熙园之前,守门的将军见到这么多白衣大臣前来,吃了一惊,赶忙上前拦截。

  “站住!”

  王维仁出列,“吾乃内阁首辅,率百官有要事求见太上皇,还请将军通报让行。”

  殿前司护卫将领有些迟疑,虽然朱紫大臣们有资格进熙园,但是除了太上皇、太后的寿宴之时,从来没有这么多人齐来过,这令他有些担心。

  “不知首辅大人有何事求见太上皇?可否容卑职先行请示过太上皇?”

  王维仁眉头一皱。

  大臣面圣,都是可以先进熙园,然后再向濯尘殿通报的。

  因为熙园很大,就像是皇宫一样,除了太上皇,还有太后、诸位太妃甚至一些公主、郡主住在里面。

  不过他也明白将领的担忧,反正这么远的路都走了,也不在乎多等一会,便点头,让将领进去通禀。

  一会之后,太上皇身边的内监出来,道:“太上皇龙体欠安,不便见外臣,请各位大人都回去。

  另,太上皇还问了,今日乃是陛下的大殓礼之日,首辅及诸位大人不在大明宫为陛下送行,跑到熙园来做什么?”

  后面的话,显然是责问了。

  王维仁忙道:“还请公公通报,非是臣等有意怠慢,而是臣等确实有十万火急之事要面陈太上皇。

  朝廷连番动乱,百废待兴,西海诸国却又再次举兵来犯,而且这一次还是各国联兵,形势十分危急。

  当此之时,朝廷急需册立新君,坐镇中枢,以带领群臣共渡难关……

  此诚事关重大,还请公公代为通传。”

  太上皇不见,倒还在王维仁的预料之中。

  他之前也来过好几次,也几乎都被拒见了。若不是回城的那一日他还看见过太上皇,只怕都要以为太上皇已经不行,而被人控制了……

  那红色暗花纹袍服的大内监斜着眼睛瞧了众人一眼,皮笑肉不笑的道:“王大人的话小的会带到的,不过太上皇可是明确让诸位大人各自回去的,如今各位大人却执意不走,要是惹太上皇生怒,到时候可别怪小的没提醒诸位大人……”

  说完,他也不管那些大臣们突变的面色,摆正佛尘,傲慢的走了。

  “此等阉竖,实为可杀!”

  王维仁身后,一人怒道。

  王维仁也是暗中捏紧拳头,随即却摇摇头,制止了愤怒的文臣们。

  太监和文官们素来互相瞧之不起,这也没什么,只是这个太监却也太嚣张了一点。

  但是却也有那心思狡猾的心下揣测,那些太监们服侍在圣人身边,是最会察言观色的。

  那大内监对他们如此态度,是否从侧面说明,太上皇真的对他们不满?

  于是,一些人心下开始打退堂鼓。刚刚还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便有些散乱起来。

  直到过了许久,都还没有接到太上皇的命令,很多人再也忍耐不住。

  那宗室中人对太上皇是最为畏惧的,又少有文人气节。

  礼貌些的,打个招呼,没礼貌的,趁着别人不注意,便溜了。

  转眼间,宗室中人已经跑了一半。

  忠顺王有些坐不住,来找王维仁讨主意。

  王维仁面色沉俊至极。

  他没有想到太上皇居然如此不顾念众大臣的情面,居然连传递第二道命令都不愿意。

  瞧着已经散乱的队伍,王维仁知道,今日要是他们兴师动众而来,却灰溜溜的回去。

  那么,他将再无颜面,担任这首辅一职。

  于是,他厉声一喝:“自古以来,武死战,文死谏。

  值此朝廷危难之际,吾愿以五尺残躯,请太上皇圣心明断,早立新君!”

  从古流传下来的口号,极具号召力。

  别说王维仁的门生故旧,便是其他那些人,都一下子受到煽动,纷纷跪立在熙园之前。

  今日前来的这些人,本来也非都是支持忠顺王或者唯王维仁之命是从的。

  他们中也有很多,是抱着“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样的正统思想,而被蛊惑而来。

  他们或许不明白太上皇为何迟迟不立新君,但是他们却觉得,圣人若是不明,则需贤臣以死谏之。

  国无主,犹如天无日,岂是长久之策?

  再说,首辅和诸位大人们都决心以死谏君,这个时候谁要是悄悄走了,以后还在朝堂上混不混了?

  因此文臣没有一个人逃走,他们全部高唱一声“请太上皇圣心明断,早立新君!”然后跟着王维仁一起,跪在熙园之外。

  ……

  熙园内,太后的寝宫。

  老太监急忙来报:“太后,不好了,王维仁带着百多位大臣,跪在熙园门口,恳求太上皇册立新君!”

首节上一节568/7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