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425节

所有的能捞到好处的牌已经打完,继续让经济陷入这场危机对有序生产和贸易造成的危害变大,张汉卿判断,该是收网的时候了。它决定采取最后解决手段:查封大投机商操纵大米市场的活动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

7月26日上午10时,人民军两营部队和400名便衣警察人员分五路出动,突然包围了六层高的期货交易大楼,向正在楼内进行投机交易和其它活动的900多人宣布了命令:立即停止一切买卖,不许进出,禁止打电话与外界联系,原地等候讯问搜查!

各组工作人员迅速进入各房间搜查。在“伊藤稻谷”经纪人的办公室里,光操纵行情的电话就有18部,夹墙里还搜出几十块黄金。

大楼里的清理盘查工作持续了两天一夜,许多正当商人经盘查后先后释放,最后只将90名投机主犯扣押带走。这期间,大楼外观者如堵,市民莫不拍手称快曰:“大亨鼠坍台了!”、“少帅到底厉害!”

这场干净漂亮的突击战,霎时传遍上海,震动全国。第二天,银元“孙大头”对大米的比价从每斤3角8分猛泻到1角9分,第二天米价再跌一半,食油跌价三成半!几近年初的水平----可以想见提着米袋,拎着油瓶的市民们见此情景会何等喜悦。

“大米之战”,成了张汉卿领导下的人民党政|府与上海旧经济势力和帝国主义力量交锋中取胜的第一个回合,赢得痛快淋漓。

在此期间,中央政|府辖下的各个产业集团乘机投入大约18000万元购买了处于谷底的各类股票,几乎是见票即收,反正财大气粗。

随着米价的正常,其它物价迅速应声而落后,而工业股票终于升回它原有的价值,部分相信中央政|府、顶住压力吃进股票的民族资本家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从而对政|府产生更大意义上的尊敬,而那些临阵逃脱的商人们则后悔不迭。

“我好后悔哟,人家抛股票,我跟着掺和什么?只要等半个月,就十几天,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现在棺材本都输没了!”不听政|府宣传执意跟风抛售股票的沪上炒股能手黄阿姨涕泪交加地说。

受她影响同样遭受损失的票友们同样不好过,但是决定是自己做的,怪不得别人。

“阿拉外甥在政|府里上班,亏得他和我讲哦,我就信了政|府一次,把我儿子娶媳妇攒的钱都拿来买了股票。哈哈,现在不但媳妇没跑了,还能多出些钱来做些小本买卖,还是政|府好!”听信政|府宣传的老刘媳妇由衷地感激国家、感激党、感激来沪上的那位少帅。

有人欢喜有人愁,类似的一幕幕在各处上演。

这次事件最大的赢家便是中央政|府:此一役不但使中央因为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导致的财政吃紧状态得到缓解----此役光大米一项即净赚25亿,还赢得将近3个亿的资产变为国有!

此外考虑到当时美国小麦倾销造成世界粮价大跌的影响,中央政|府不但漂亮地以较好的价格完成粮食销售----东北大米从哈尔滨销往国外只不过才8分一斤,还包括了海外运输的成本。

当然意义最深远的还在于大大打出了人民政|府的威信,使外国资本遭到重创、增强了民众特别是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人民党的信任,并最终团结在人民党周围。

第732章 经济战线的一场较量

这场经济仗表面上拼的是经济,实际上打的是政治仗,用影响深远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国外资产阶级终于领教到了张汉卿的手腕,也惊讶于中华民国政|府体现出来的实力。

不过张汉卿并未见好就收,他的目光已经转向了关税自主问题。

在北京宣布“关税自主”的时机,要求以上海海关为首的中国各海关,向国外进口的大米征收300的特别关税,彻底将囤积在海外的大量大米关在了国门之外----既然你们要买米,那就留着高价米慢慢吃吧!

自从少帅坚定且忠实地履行由政|府每日向市民发放平价大米后,黄浦江上就陆续有跳江者。先是小股小资本的黑心商贩,接着连上海滩上最出名的粮食大王郁家掌门人也在一个夜晚孤身见了龙王,最后竟然出现了洋人跳江的稀罕事。

由此可知他们被逼迫的惨状!

可是这并不值得同情。家家哭莫如一家哭,如果他们胜利了,上海滩的市民就要哭了!

中外大米之战使得英日资本家颜面大失,损失惨重。尤其重要的是,此役使中国人民士气高昂,国家的凝聚力和荣誉感空前强烈,深刻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

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中央政|府控制了国内粮食生产、销售的大权后,继续用粮食对抗中央显非良策。英日政|府不甘心于这样灰溜溜地认输,他们找到了中国特别是上海工业的软肋,那就是作为工业原材料的棉花。

没有棉花,上海二百多万纱锭就不能开工,这个世界纺织大阜就不能产生出应有的物品,经济就会瘫痪。而原料,则集中在英日资本家手中。

张汉卿不信这个邪。

在国家经济上,人民党实行的是重要物资国家化和公有制。由于中国地域庞大的原因,帝国主义始终无法将中国变成全部殖民地化。

在这个时空,由于人民党异军突起,土地的公有,国家手里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只是因为地理条件和交通设施的限制,很大一部分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像棉花,在新疆,不是缺少,而是多得无法运到沿海去。

国家的力量是惊人的!张汉卿命令陕甘新各地政|府,用一切办法,集中一大批重要物资,通过陇海线和京沪铁路向东部沿海输出。

他积极协助工商业复工复业,渡过困难。缺资金的给贷款,缺原料的贷原料。

永安纱厂总经理郭棣活有300多万斤棉花及一万纱锭的瑞士纺机搁在国外出产地运不来,张汉卿专门关照银行、铁路、贸易各部门通力协助,甚至专派车皮去香|港拉运,千方百计,终于将原棉和纺机全部运到上海。

又如,成品纱布运不出去滞销,20支纱每件市价只11万(低于成本),国家就以12万元收购…爱国的私营工商业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扶持。

宋、盛两家也在这场斗争中旗帜鲜明地支持张汉卿的爱国举动。宋家通过在美国的关系,给上海购进亟需的一些工业原料,让沪上平稳地渡过了最初的难关;盛家则利用自己的渠道,开通了从武汉到上海的原料供应链,有力地支援了上海市政|府初级原材料的争夺战。

斗争的结果,是纺织业6月中旬只有4成开工,到8月达9成以上,私营纱厂产量增加了75,机器工业原开工20,由于从新疆日益扩大来了大批定货,增到60。上海工业终于从萧条困难中挣扎出来,走上了复苏。

这个胜利的意义何在呢?张汉卿说:“帝国主义曾轻蔑地说,人民党人只会管农村、打仗,管城市一无人才,二无效率;管经济是注定要搞得一团糟。…事实证明我们一定能学会泅水,游到彼岸,而且比他们游得更快!”

另一重意义,是在宋家与美国达成协议后对政治上的影响。

因为美国居于“调停”的中立地位,使得它能够容易地获得民国政|府的信任,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英国在华的地位。

这样,英美之间因为对华主导权的争议问题上有了裂缝,最终对张汉卿迅速、妥善、按单方面构想处理“五卅惨案”起到重要作用。

以“五卅惨案”为契机,张汉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名言,号召上海市民为国家的发展壮大积极认购国债,以利国家筹集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大工业。此外,为了尽快恢复银元的基础性货币地位,稳定金融市场,人民党发动群众,宣讲黄金管制的意义和对国家强大的关系。

这次仍然有宋、盛两家鼎力相助。这回盛家大出风头,因为他们家的财力惊人,而且以真金实银为主。

以吝啬和挥霍两极著称的盛家如此卖力让人大跌眼镜,但内部人士都认为这是彻底把宝押在少帅身上了,盛爱颐为此还卖了准备结婚用的头饰,颇得张汉卿赞许,据说其承诺要亲手给她买一件。

宋美龄没有盛爱颐的财力,但是她天生有出色的鼓动能力啊!为了获得张汉卿的赞许,她每日里在报上刊登文章、在人群聚集处发表演讲,极力为张汉卿的大计作宣传。

沪上双姝本来就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她们如此卖力,尽管可能有假公济私、半公半私之嫌,在大义上却是对促成经济稳定有益的。

她们的行为很见效果。巾帼不让须眉,让须眉们汗颜又内疚----人家为了国家把嫁妆都贴出去了,我们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可耻!

在民众空前爱国的热情下,上海省财经委员会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即收走黄金100多万两,美钞3000万元,白银无数,极大地充盈了国库,取得了多年来任何一届政|府都没有达到的惊人成绩。

许多家庭把祖辈传下的镇家宝物换成银元或国债,一些普通女工连金耳环也不能幸免,纷纷主动要求兑换,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强大的希望和对现政|府的信任之情。

有这样的民众,有这样的政|府,中国一定会再度强大起来!

当然,维护主权与民族尊严并非盲目排外。早在进上海前,张汉卿就向接管干部们强调过这一点:对守法外侨,我们要保护,对外商企业,依中央方针区别对待,逐步接管,时间上有先后,方法上有没收、代营代管、对价转让等几种。

对于电、水、公共交通及有利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要发动中国职工团结外籍职员继续生产经营。这就使接管稳妥有序,斗争有理有利有节。

但对跑马厅、跑狗场这些洋老板办的赌博营业又不一样了,禁止其营业,又不没收,只征高额地价税款。

后来不到一年,英国老板就吃不消了,请求将跑马厅产权无偿交给人民政|府。张汉卿亲自参与设计规划,将它北边建成芳草如茵的人民公园,南边建成人民广场。

同样,后来跑狗场变成文化广场,法国夜总会建成文化俱乐部,哈同花园建成了上海展览馆。一个个外国资本家设立的吸血窟和淫乐场,先后回到人民手中,化腐朽为新生。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从初夏到秋天来临,经历了斗争,经历了三次物价大波动的考验,上海经济日渐走向康复发展之路。

为了最后给中国的经济恢复添一点堵,英国海军别出心裁地在黄浦江面上进行了火炮演习。本来上海工商界在“五卅惨案”后认购公债曾经相当踊跃,英舰大炮一响,一切又将成泡影。看来,他们在黄浦江上吃得亏还不够,中队的动作要跟上啊!

首节上一节425/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