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401节

“我怎么面对她?”梁九小姐无助地轻咬朱唇,那里是张汉卿彻底享用过的。不见他回答,蹙眼望去,却见身边的这个男人的眼睛正直勾勾地顺着那一片白皙向下探望,其专注堪比冥想的学者。

虽然已经彻底把自己交给他多次,梁青竹还是止不住羞涩,她伸出雪白的膀子拉起软被挡住张汉卿的窥视:“坏人。”

年轻的身体恢复得极快,又是早晨见到这香艳的场景,张汉卿再一次兴致勃勃|起来。他拽掉她的障碍,俯下脸来含住那颗樱桃,把咸猪手重新抚到她的身上:“不用管她,现在你和她一样,我们快活就好。”

梁青竹把注意力转到自己时忽然一阵悸动,这才感觉到身体上传来的痛楚。昨晚虽然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但禁果初尝的她,还是免不了需要好好休息。她无力地抗拒着张汉卿的激情,一边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疼!”

刹那间张汉卿如同泼了冷水一般缩了回来,该死,只顾着自己快活,根本没想到九小姐可是刚经历成熟人生的第一夜,禁不得他无休止的索取。如果因此而让她对此事惧怕而产生后遗症冷淡什么的,那可就罪莫大焉。

细水要长流啊,张汉卿依依不舍地放弃进一步的动作,搂住她的娇躯说:“你怎么和一凡关系这么好了?”

肌肤相亲,还是有些悸动。梁青竹眨巴着那弯好看的柳叶眉偎在张汉卿的怀里轻轻说:“人家和一凡认识好久了,当初不是我央求她请你帮忙拒绝叶家的亲事吗?”

哦,记起来了,在天津时一凡好像就说过两人是好朋友来着。不成想到了北京,两人关系更近一步,除了父亲之外没有任何亲朋的梁青竹更把这个唯一的朋友看重。于一凡也喜欢这个我见犹怜的九小姐,梁青竹能够陪张汉卿出入,焉知没有她的功劳呢。

当重新恢复正常状态的两个人出现在于一凡面前时,梁青竹正不知道如何开口,而张汉卿也准备等着她的疾风暴雨时,于一凡却幽幽地看着张汉卿说:“青竹很可怜,但我要你救她,可没让她以身相许!”

她也明白,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再谈什么都没有意义。再者,把梁青竹放到张汉卿的眼前是自己干的,她能不知道她的这位小姑父是什么货色?甚至张汉卿都怀疑自己是受害者,发生这件事是她处心积虑的结果。

不过这样想很无耻罢了。

好在于一凡对张汉卿手脚不老实有很强的免疫力,其实以他目前的条件,只要愿意,会有无数蜂蝶飞蛾扑火般围上来的。比起姑爹张作霖的六房姨太太,张汉卿还算是好的。

不过屈指数来,他连自己现在可是有四位名分上的太太了,听说外面还有盛家七小姐这位红颜,又在追求林徽因,还不知道另有多少目标在等着他呢。

这就是命,谁让现在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谁让男权社会的遗毒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华夏这片热土?谁又让自己对这位小姑父倾心相爱不顾一切世俗的眼睛?

没等回答,她自己先“扑哧”一笑:“本来想告诉你们胡先生被捉奸的故事,不想我自己先捉到了一对。”

于一凡这一笑,张汉卿就知道这场风波已经消逝得无形了。她是属鱼的记性,也是直性子,基本不会藏事和藏话,这也是她可爱的一面,和她在一起基本没什么负担。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他把话题扯到胡适身上:“啊,老|胡怎么被捉奸了?”似乎这样说就可以洗脱自己残存的一丝羞愧感,然后重新站在道德的高地。

于一凡嗤笑一声说:“人家可比你冤多了,至少你是真的,人家可是什么都没有做。”

原来自从胡适发生了和曹诚英的奸情后,他的夫人江冬秀就彻底发挥出福尔摩斯的精神,对他的大小事情都特别留意,看能不能发现任何蛛丝蚂迹。昨晚胡适有感而发的书写,自然被她看在眼里。自家事自家知,丈夫和那个有文化的曹诚英藕断丝连的事,这个根本不需要有文化才能看得出。

上次一场大闹,英诚英堕了胎,丈夫也保证不离婚,但俗话说“丈夫丈夫,一丈之内是夫”。离开自己的视线,谁知道他会做些什么?听说他的那个圈子很乱的,物以类聚啊,长此以往,人将不人啊!

忍到天朦朦亮,到底起床来看看丈夫写得是什么。好歹还认识几个字,“心头的人影”能够理解的,绝对不是自己,自己就在他身边啊?

胡适像往常一样起床,便觉得家里气氛很不对。江冬秀抓起一张纸,气怒交加地说:“几天不见,你的文采见长啊。‘飘渺缠绵一种情。便是飘零也感卿’。什么时候你又对骚词艳句这么上心了?这又是心头的人影又是缠绵的,敢情你对那个女人还念念不忘啊!你说她要去峨眉山出家,这还没走,魂都跟了去了!”

她越说越激动:“半斤鸭子四两嘴,你至今还嘴硬。你诚心娶你表妹,就将我娘俩先杀了!”

大概觉得还不满意,向着左邻右舍露出其河东狮吼:“你让大家评评理,你这个大学者大文豪像什么话,好歹也是最有名的大教授,人前人五人六的,背地里一肚子花花肠子的,整天想着要做妻妾成群的老地主,吃着碗里霸着锅里,你让大家评评理,这肉麻的信,是人写的吗!”

胡适有苦说不出,不过老婆说得也是实情,这曹世英现在就好好地呆在北京,自己有三不着两地往那边跑,可不是“整天吃着碗里霸着锅里”的么。关键是证据确凿,他又不能说这是张汉卿写的。

“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这句话的的确确是他写的,张汉卿的词只是应景----但这事儿会越描越黑的!

胡宅鸡飞狗跳,胡适自然很难堪。他竭力为自己辩白,只是用的方法很奇特。

“夫人,你先消消气,我是瞎写的。孔子说的话是孔说,孟子说的话是孟说,我自己的话,就是胡说。”

江冬秀只是借题发挥,也不为己甚,见丈夫告饶也就想歇战。毕竟没有抓奸在双,只是文字的东西兴不起大案,这又不是文字狱的时代,而且考虑到丈夫本身就是学富五车的文化大家。不过,不整整他,难免他没记性。这浓词艳句说多了,难免不再生出个什么想法来。

“你胡说也罢,真想也罢,现在就给我再写出一首诗来。我不懂什么是‘缥缈缠绵’,你给我好好地写你和我的事。你不是文化人么,这点难不到你吧?”

胡适作为文化大伽,能力真不是盖的,在老婆严词逼迫之下,竟然真给他抠出了一首诗:

“记得那年,你家办了嫁妆,我家备了新房,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找了几朝皇帝,看了多少世态炎凉。

锈了你家嫁妆剪刀,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的陈爆竹,越陈便越响”。

诗的境界谈不上有多高,但摆平江冬秀绰绰有余了。只是后来胡适始终想不通,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张汉卿可以如鱼得水,他自己连掀个浪花都要被晒干。

第699章 大义所在

之前把口角之争上升到讽刺日本天皇的程度,张汉卿知道和日本人已经交恶,再想恢复到之前心照不宣的那种“蜜月”已经不可能。估计现在的日本政|府,已经万分后悔扶植便宜老爸并坐视自己壮大了吧?

当然不管怎么说,和日本人分手是必然的,只是现在做了,多了许多变数而已。之后,需要好好布局了。

看着别人脸色过日子毕竟不好过。要想彻底摆脱日本人的羁绊,非有一个稳定的政权不可。而要达到此目的,统一政令与军令是必须的。

在先后夺取国民军、晋军的武装之后,中华民国已经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不管怎么说,各方力量都已先后承认中华民国为合法政|府,不虞有人再用“护法”、“护国”等名义行分裂之实了。

至于西南诸省的割据力量,只是军事上的分离,在大义上还是遵从中央的,这样,外国力量没有理由介入中国自己的内部事务,现在,是完成事实统一最佳的时候。因此,在张作霖政|府合法性得到列强默认后,一场针对西南诸侯的讨伐在所难免。

前番全国各系大裁军,人民军只裁兵员不撤番号,为将来扩兵打下伏笔。而且人民军所裁兵员大多为东北军老旧军人,或是未及全员整编的旁支或降兵,对战斗力并无影响。在1924年末,张汉卿更将各地征召的新入伍士兵重新编入现役,并增加了三个番号:21、31、32军。

补充给华中军区的新21军,以宋哲元为军长,为进攻大西南作准备;31、32两个新兵军补入华北军区,以增强北方海上门户山东及青岛的实力。这一次反弹,人民军陆军达到了33个军。

当然,重新武装的师对外声称是作为“铁道兵”在各地作为交通建设来规划,算是战平两用。但是实际上是否如此,只有天知道了,因为它们的仍然算在军队的序列中。

地方上有建设铁路的需求时倒真的出动了部分人,但是驻扎在那些没有铁路或者规划铁路的地方,铁道兵平时干什么,没人有时间过问。

如果单单是官兵人数上的增加也没什么,可是如果看到几乎全部的军师长都是张汉卿一手带出或是亲手张罗的,便可知道这是一种何其强大的凝聚力。兵锋所向,上下齐心,不趁此良机彻底统一中国大陆,奉系都会羞愧死。

少帅有识人之明,这在他对各路降将的使用上即可看出。他不像许多老奉系如吴俊升等对其它派系的人马进行排斥,而是千方百计以个人魅力征服其主将,人尽其才,不问出处。最著名的便有鄂军人于学忠升为广州军区司令、蒋百里升任南京军区司令且后又改任国防部长。

其它的有晋系商震,冯系宋哲元、张维玺,冯系张自忠等四人向人民军输诚后均已升任军长;冯系孙连仲、刘汝明、孙良诚、佟麟阁,晋系傅作义(张汉卿特别简拔)均任师长一级主将。一时人民军内部人才济济,包容了民界各个派系内非常有名的人物,焉能不强?

孙连仲是河北省雄县人,幼时家中比较富裕,但他对读书不感兴趣,所以辍学投军,在冯玉祥部当兵。因为他个子大,身强力壮,又有点文化,所以得到冯的喜爱和重用,到1923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他已是冯部的炮兵旅旅长了。

张汉卿收归麾下后,在改良火炮及培养出一支规范的炮兵队全上立下大功,被任命为总装备部新成立的炮兵司令,全面负责火炮的改良及炮兵训练工作。

正史上刘汝明是以冯玉祥始、以蒋介石终的民国时期的一员战将。他出身贫寒,十几岁在天津的一家当铺里当学徒,16岁时因不堪店东的虐待,愤而出走,到冯玉祥部当兵。冯见他个子小,便说:“你个子太小,不合标准。”刘抗辩说:“我才16岁,难道我就不长了么?”

冯玉祥见他伶俐乖巧,便收留了他,让他当自己的勤务兵,没想到这个小勤务兵十几年来由班长、排长逐级擢升,到了1926年竟升迁到了师长,成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中的五虎将!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任六十八军军长,在河北张家口跟日军作战,所部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旅长以下十几个中级军官阵亡,蒋介石在武昌召见他时,除慰勉外,奖给他3万银元,他将钱全部发给了士兵。这样优秀的军官,只要在人民党的熏陶下,成为合格的政治部军官指日可待。

首节上一节401/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