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二战中连美国名将史迪威也曾承认:“广西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即便这样,桂系主脑李宗仁面对人民党摧枯拉朽的力量也不敢硬顶,主动派代表参加不说,还向张汉卿递话说“桂军将以少帅之马首是瞻。”
第684章 裁兵(下)
对于中央裁兵,大家都抱着同一个心理:人民军有30个陆军师近97万人,连同直接归政|府管辖实际是其私家部队的中央海军,总人数达百万之多;此外还有新收的阎、冯、孙、卢等部共约20万人及约万人的所谓“预备役部队”。
这还是有案可籍的,各省的武警部队都没有包括在内。
要裁,也先要从人民军裁起!怕就怕人民党是拿裁军作幌子,行弱枝强干之策,这是各方心照不宣的担心。
对于各方的鬼胎,张汉卿自然清楚得很。他很理解,因为无论哪方军阀,都不会嫌己方兵少。所以,在各方裁军代表云集北京后,人民党很快抛出一个方案:各方按现有的军力等比例裁减,使全国总体上保留百万兵。
裁切后的各路军马统一由国家发给粮饷,当然各省财政不得再有军队相关的支出了。
这个做法其实很中肯。因为人民军是大头,所以在绝对数量上,他们也将裁得更多。而人数偏少的派系“损失”也有限。
对老少边穷省份而言,财政本就不充盈国,现有有国家供养,当然愿意----人数虽然比之前少了些,但能省下巨额的开支啊!再说军队的指挥权还在他们手里么!所以这个方案大体上被各方接受。
裁军委员会中以张作相为首的奉系首先表态,将在首期裁减陆军兵源的百分之三十。
滇、黔、桂紧跟着表示赞同:人民军按比例将削去9个师近30万人,已经明白表达了中央的诚意。他们三省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黔、滇两省都各有0万人左右的兵力,本处边远地区,防卫本省已绰绰有余,实在不愿负担太多的军费了;
桂系人数不多,却早想建设一支精兵,增加炮兵等现代武器在军队中的比重。省下的军费正好达成这个心愿,况且裁减几千人对整军处于华南人民军数量优势下的桂军并无重大的影响。
而川督杨森也想用这个机会剪除政治对手的实力,因此许下川军裁兵5万的诺言。
张作相、张汉卿怎能不知他们这点小心思?然而对裁兵早有主意,于是在举国人民的赞扬声中,人民军先期开始了29万人的大裁兵。
张汉卿不会傻到自毁长城,现在远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诸多的地方势力仍在,国家只是完成了形势上的统一,但西南诸省仍在军阀手中,东北日军仍在待机而动,如此种种,裁兵不但不可行,还需加强。
他先是要求“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国家和平时期武装警察职责条例》,赋予武警部队在各省的驻兵权和保安职责,以便将各地裁减官兵编入到武警部队名下。
这一办法共使人民军后来控制下的北京、天津、直隶、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加上新进的山西共5省、市,容纳了30万人的编外人员。
一句话,这些地方将要吸收的“退役军人”数,比要退役的人还多,只是名称不再是人民军而已。
这是考虑到之前控制各地后许多杂牌军队良莠不齐,正好趁此机会淘汰一些老爷兵、兵油子。另外通过加强武警力量,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并使余下的军队完全从地方守备任务中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国防军。
各师精减下来的机构和骨架仍被保留,多余出来的骨干军官正好去各军校轮训,算是为国防储备力量吧。
西北人民军进入新疆后,与先期成立的“新疆建设兵团”一道改编成了规模更庞大的入疆队伍,以增强国家对西北的控制,以兵养兵。
与几年前不同,这时的“建设兵团”已经控制了新疆的各处和各大城市,并先后在北疆、南疆新建了十数个兵团城市如石河子、五家渠市、阿拉尔等。对在建的兰新铁路,成立“铁道兵”以兵治工,此一办法共可吸收冗余0万余人。
同一办法还应用到了东北。
张汉卿成立了“北大荒建设兵团”深入东北最北端及黑龙江流域,将一部分被淘汰出来的官兵安置在那里,平时开垦,战时可以迅速化工、化农为兵,支持东北的战局----当然,他心里还是将日本为最大的假想敌,关内裁兵热火朝天,东北大本营常驻的6个师却丝毫未动。
蒙古也组建了建设兵团,不过其主力却是来自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的蒙古族及汉族百姓,由部分退役或因年龄较大即将退役的人民军军官领导。
在取消对内地移民人口的限制后,一年之内即有不少于十万的民众涌入这地广人稀的北国屏障垦荒开矿。中央政|府所做的,只是将这些人组成各大国营农场和矿场,进行有组织的生产罢了。
然后开始裁军,除去人民军五大主力师不动外,其它各师平均各去一旅,成建制地改编成武警部队,只是换了个番号、换掉了制服、留下了炮兵团而已。
精锐部队也裁去一些,不过是作为海军陆战部队分别编入渤海舰队、长江舰队、华南舰队,以充实海军队伍。在原本渤海、长江两舰队都有一支海军陆战旅的情况下,另组建了第三、第四海军陆战旅,分属华南舰队和渤海舰队,以巩固首都的防卫圈。
另一部分编为4个航空团,归新成立的航空大队管辖。
然而其后张汉卿仍觉国家兵力太少,不能适应局势的需要。为了减人不减火力,另组建了直属国防委员会的5个重炮兵团,计划配备新生产的作为军级主战火力的05榴|弹炮及加农炮。后来这些炮兵团先后装备人民军精锐部队第、4、27、2、29各师。
一句话,这29万步兵一个不少,只是由军转警或转为拿锄武装,不占国防编制而已。平时军转民,战时民转军。而其它兵种比例却在上升,人民军的战斗力不减反增。
不但如此,海军、空军还多出两万人,只是大家都以为海军孱弱、而且现有川、滇、桂、黔等系军阀都在西南内陆,不知道海上情况而已。
第685章 有人有意见
被削去兵权的阎锡山首先坐不住了,他决定铤而走险,在此时恢复晋军实力。否则等到人民军裁兵成功,权柄全失的自己完全没有机会。
他派人暗暗联络奉系元老马龙潭、万福麟和刚刚通令被改为蒙古建设兵团主力的卫戍区第16师师长张景惠。这些人目前还手握兵权,在奉系中颇有影响。
而且万福麟已经是西南人民军的主将,如果他们能够首先发难,对人民军的冲击是相当大的,西南诸侯们也有了反对中央的底气。试想在内乱发生的情况下,这裁军怎么能够实现?彼不裁军,他自然就有理由保留军队在手。
此外也派人渡过黄河,与即将被全军改编为新疆建设兵团的原靖领袖、西北人民军第6师原师长长胡景翼和担任宁夏武警总队司令的马廷勷商谈,准备以武力拒奉并拉孙逸仙上台。
他们还与远在新疆的张宗昌联系上了,期待着同样被“发配”为新疆建设兵团司令的他一齐呼应。
这几支军队处在西北、北方和东北蒙古一带,计划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歼灭或驱逐人民军在西北的部队,建立一个包括山西全省、陕西北部、甘肃、宁夏、绥远在内的“西北国民革命政|府”。有志于加入此一集团的还有原冯玉祥部队里石友三、韩复渠等将领。
因为几地互相接近,真的发动起来,可以形成一大块有影响的区域。关键是这些地方地广人稀,目前交通又不便利,人民军要想短期内形成压倒性优势很困难。在这个时候,一贯见风使舵的西南各省必会乘机而起,让奉系不能把全部精力都压在与国民军的斗争上。
这其中张景惠上窜下跳,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张景惠是久随张作霖出生入死的奉系老将了,空有野心勃勃,却在以少帅为首的新派势力的角逐中渐渐被边缘化。
眼看得“外人”----张景惠把非奉系出身的将领统称之----如蒋百里、于学忠等,奉军“小字辈”的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都做了方面大员,连与自己同期领兵的汲金纯也成为诸侯,自己还是“默默无闻”一师长,本就不满。
只是张作霖对自己人内讧向来不假以好脸色,汤玉麟在当初叛离老帅投奔冯德麟,张作霖将其“雪藏”了五年之久,还最终由少帅以“贪污腐化、草菅人命”为由枪毙,与旧夙有很大关系。
少帅对自己似有偏见----张汉卿始终不能忘怀其在正史上做了日本人的踏实走狗、伪满总理大臣职务----因此将其军队放在北京远郊的张北、归绥,渐渐远离政治中枢。
此次裁兵,起初张景惠并没有什么意见,他不期望着张作霖能够对自己有新的任命呢。不见当初的同僚,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员?但当看到人民军所裁的9个师中只有自己属于老奉系、而且自己还被明升暗降为“无足轻重的”蒙古建设兵团司令时,不禁怒发冲冠。
军人存在的目的就是打仗,这穿着军服干农活的事,不是恶心人吗?
所裁的9个师的官兵中,有4个为直系改编的新兵师,还有由华中魏益三所辖的学生师----张景惠将武汉军校毕业生为主的第8师的称呼(这支部队的主力都拆散到各地去了)、主力为原鄂军第12师半数、广州军区靳云鹗所在的第11师裁2个步兵团(都是原先跟随靳云鹗的人),和靖改编的西北人民军第6师一部,由陕、甘、绥杂牌军改编的原许兰州第5师大部。
靳云鹗为原国务总理靳云鹏的弟弟,将其收编只是权宜之计,随着形势的发展,再将此人留在地方而且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显得不太合适。不过张汉卿可不做这卸磨杀驴之事----一堆朝廷大员的眼睛都盯着呢,他委升其为广州军区参谋长----这是实衔,不过得交卸师长一职。
靳云鹗知道自己不是少帅的亲信,所以对于军事上的安排极具小心,不但爽快答应,还将兵权仔细地作了交接,让上下交口称赞。本来升参谋长既是职务上升,又是实权,还要怎地?
奉军元老万福麟、马龙潭均手握重兵,万更是曾掌管精锐的第29师。但是他们都对张作霖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以张作霖的感召力和目前的影响,即使他们想造反,也要看手下师、团长们答不答应。
虽然张作相兼任大本营沈阳军区司令,但因为许多重大事项张作霖还是喜欢与他讨论,特别是在孙烈臣病重期间。冲着这份信任,两人就不会背叛老少帅,否则,以张汉卿的精明和张作霖的老道,敢把这些极重要的职位交给他们?
对张景惠欲说还休的牢骚,他们起初并没有多想,但是当他越说越气,大有向老少帅开火之意时,两人坐不住了。同是奉系一脉,现在正是抱成团度过这段黎明前的一小会艰难时刻,怎么此时会有这种言论?所以不但严厉劝说他,还和他划清界限,并向中央举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