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357节

张汉卿笑笑说:“你说呢?国民军要是反抗,我正好以此为契机,整个吃掉全部他们的军队;若是就是罢手,我也可以乘机打击下他们的士气,也省得他们得寸进尺。”他悠然地叹口气说:“我虽然也想把小皇帝赶出宫去完成彻底革命的任务,但这个事应该由我们来做,不需要他冯玉祥越俎代苞!”

“七!”

“八!”

鹿钟麟额上见汗了。他知道对方没有正主出面,其实正是翻脸的前兆。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要不要体面,而是人家摆明了不给他体面。从奉军的架势上看,他们似乎希望自己能打这一仗?他仿佛看到奉系阴险的笑着向国民军张开大口…

算了,牺牲一个军人的荣耀,如果能够换回国民事业的成功也是值了。他叹了一口气,说:“算了吧,我们不要抵抗!”

如逢大赦的身后士兵和警察们立刻扔下武器,大声疾呼:“是友军,我们不交手!”

不过扔下武器的军人,是别想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武警们还没受到过优待俘虏的培训,他们被勒令靠宫墙成几路蹲着。

对于前面传来的喜报,张汉卿已在掌握中,所以并不惊讶。他向黄显声说:“警钟你看,很多时候,对峙就是一场意志的较量。基本上首先败下阵来的,就会一败涂地。而对峙本身,其实就说明双方并没有必战的决心,否则,根本不需要对峙,而是直接就动手了。

我创建这支武警部队的本意,是在中日军队之间横亘一个缓冲,不过后来,我渐渐改变主意了。日本人不怕走火,我为什么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先打第一枪?”

他讲起了胶济铁路和日本人抢铁路护卫权的趣事:“我就是用军队和他们面对面相抗,不信他们不怕死!最后他们自己‘让’出了控制权,龟缩在济南和青岛两大城市的车站里去了!”

日本人都不怕,还怕比他们更弱的国民军?扣押了两位长官后,张汉卿直接发布命令,撤销了张璧的警察局长职务,并开除他的警藉。从此,北京城内只允许有奉系的警察和武警部队维持秩序,不得有其他无关人员扰乱社会秩序…

对于鹿钟麟,张汉卿主张开除军籍并以“武装反抗军令被制”罪名提起公诉。

几百人集体被缴械,这个事情闹得很大,人民军卫戍司令部还据此向国民军司令部质询:“贵部须严格约束所属官兵,共同维护北京治安与地方安靖!”

冯玉祥怒气冲天,狡辩称:“鹿钟麟为肩负北京警备的司令官,他之行动,似无须向奉军一宪兵副团长报备之必要!”并呼吁在京之国民党籍官员群起而响应,要求释放鹿、张及其他军、警。

孙逸仙也深表诧异,他要求张汉卿慎重处置鹿案,“以免伤两党之和气。”都是国民党的追随者,不管是谁,伤到了都丢他的脸面。

张汉卿表示实难苟同,他回复说:“本人尊敬逸仙先生,不代表不制止贵部下违法乱纪之事实。张、鹿二人在乱命后仍然武装抗拒宪兵甚至武警部队,影响极坏,如不能果断并严肃处置,将何以取信天下?又将何以治军、治警?”他摆出为维护纲纪不惜翻脸的态度。

奉系的强硬,大出孙逸仙所料,也觉得事态严重。不得已,孙逸仙下令国民军不得进驻北京并撤除鹿的北京警备司令部;作为回报,张汉卿也下令释放了鹿钟麟,“永不得进京!”

从此后,北京城为奉系所独享。

第637章 皇宫里的客人

作为此次“护驾”的最大功臣,溥仪皇帝亲自托人向张汉卿表达了谢意,并殷勤地邀请他在方便的时候做客皇宫。

在对待皇室这一问题上,张作霖仍旧摆脱不了前朝遗毒:虽然贵为东北王、现在的中国王,他仍然对“宣统”皇帝这块招牌深怀敬畏,从前年皇帝大婚时他亲挑重礼可知。

不但是他,就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人物也都是很热心的。这也是北京政局几经动荡,皇宫安然无恙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出身很低,虽然成就大事,但是骨子里的自卑是怎么也拿不去的。皇帝就是皇帝,当初也曾为能够吃上“皇粮”而欣喜若狂,这种感情说不清楚。此外,满清虽然下台,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东北还是有的,为利益计,他也要主动与溥仪建立联系。

张汉卿却从来没想过利用“宣统”皇帝这块招牌。恰恰相反,接受后世教育及思想的他,根本没有任何对皇室的好感、敬畏或尊重:就是这个无能的清政|府,害得他在前世为一份工作东奔西走。如果中国一直保持着明代以前的先进,他又何至于此?那时将是外国人给中国人打工!

不过于一凡得知后欣喜非常:这神秘莫测的深宫大内,是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地方。不是趋炎附势,不是力求有得,只是为了满足一下两千年来的帝王情结!何况,这宫殿内还住着一位真皇帝!

张汉卿也有些意动。《末代皇帝》电影他年幼时看过,《我的前半生》回忆录他也看过,对于小皇帝的事,说不在意是假的。皇帝一餐上百道菜、皇宫佳丽三千人,都是可以瞅瞅的。三千佳丽现在肯定没有了,这溥仪不能人道啊,要那么多妃子干什么?不过那个皇后婉容,真的是绝色啊!

而且现在出入紫禁城不要门票!

怀着这种心思,张汉卿接受了邀请,在一个晴朗的上午,偕于一凡一道,在侍卫们的前拥后呼下乘车奔赴皇宫。不过皇宫这么大,门户这么多,车子行到哪儿,从哪个门进,马上就是一个问题了。

老北京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这溥仪现在就住在最里面的紫禁城里,就是俗称的标准“皇城”,这里有四道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与神武门。

张汉卿穿越前可没有机会来北京一游,这时有些犹疑了,反而是侍卫们在土生土长的负责皇城守卫的警察们的带领下直接就从南面进去了。少帅是未来国家的元首,从正门进是理所当然的。

从大清门进再到端门,都是未做停留。这时候的,还没有后世所赋予的政治使命,加上几年来未加修缮,早已显示出破败的样子来。张汉卿本来是兴冲冲地想观赏下这处禁地,却免不了长叹一口气。

汽车的声响惊起几只在城楼上啄食的鸟鹊,它们恋恋不舍地盘旋了许久,终于还是放不下那块宝地,在汽车的尾烟里,它们又重新生活在那里。

直到近了午门,残破的皇宫终于显示出它的仅存的威严。

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是皇宫的正门,在东北西三面城台的围绕下,形成一个方形广场。从背面门楼的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那就是著名的雁翅楼了。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的正面有三个门洞,这个地方前年溥仪大婚时两人都做为“嘉宾”来过。按照规定,中间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是走的左侧门,宗室王公走的是右侧门。

皇宫大院因为太监被辞退了十有九成,偌大的城门,只有两个年纪较大的缩在角落里边晒着太阳边聊作看守,孤零零的感觉给没落的皇城更增一轮凄惨的氛围。末代皇帝,这恐怕就是历史的写照吧?

张汉卿一行如此的规模,早就让两个太监惊醒了,他们一溜烟地跑过来,争先给张汉卿打千。早上内府传来口信,如今入主北京城的少帅要拜谒陛下,看这架势,他们应该来了。

“小的一大早就在这儿等,主子现在也该急了,少帅爷就跟小的走。”这是年纪更大点的太监,他一脸的媚容,止不住的岁月沧桑留在那儿,在巍峨的城门下,更显得渺小。

少帅是谁,是什么身份,他并不清楚,但是从皇帝对他的进宫很在意上看,面前的年轻人是很有来头的。唉,虎落平阳遭犬欺,现在的大清朝(他还是这样认为),不是从前的大清朝了。

太监!这个被世人遗忘的名词,在后世更多的是一种调侃的意味,现在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张汉卿盯着太监看了一会,只是面上光润无须而已。至于更重要的东西的缺失,在裹着的薄棉衣下,根本就看不出来。

很难想像男人少了那东西会怎么样,怀着某种恶趣味无法得到查证的遗憾,张汉卿笑笑说:“头前带路。”

太监立刻小跑着把张汉卿往一侧门洞里带,张汉卿冷冷一哼,拉着于一凡的手,径直从中间正门里走。

年龄稍大的太监诈着嗓子喊:“少帅爷,这是万岁爷走的道,可是犯忌讳的事!”

张汉卿白了他一眼:“皇帝都被赶下台十几年了,还抱着这些陈规不放,你还以为现在还是辛亥革命前呐?”

两个太监互相看看,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居其位,养其体,张汉卿虽然年轻,却在多年政治军事生涯中养成了不怒自威的气势。他只随意一说,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果断。太监欲又再说什么,此时他却和于一凡兴致勃勃地携手踏进门洞里了。

作为地位卑下的太监,没了男根,也就没有了男风和勇气。想着少帅的家势,两人明智地不再提这茬,只一溜小跑表示自己根本没有看到这种“逾矩”的事。

怀着一种君临天下的兴奋,张汉卿大踏步向前走,倒把于一凡撵得轻喘几声。皇宫大内,我来了!

第638章 你要听我话

此时卫兵们陆续接防,在冬日的清晨,一组太监、现代军人凑成的图像极力地向外界展示这种不伦不类的场景。在太监们猥琐的身影里,卫兵们伟岸的身躯显得格外挺拔。

穿过保和、中和、太和三大殿,便进入内外廷分岭的标志乾清门。往前是乾清宫,左右侧是一些慈宁宫、寿安宫、养心殿、毓庆宫与东西六宫之类的建筑,一时也分不清楚。只觉得层峦叠嶂,门户众多,比后世乔家大院大多了。

大清逊帝溥仪是在养心殿会见的张汉卿。

在会面前,他颇多踌躇:张汉卿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向他问安、他又如何展示一下自己帝王风范,他的几位帝师们也作了一番彩排。怎样做到不卑不亢又能大显怀柔,是此次溥仪的基调。

凭少帅的名望,他跺一跺脚,大半个中国都要跟着颤一颤。作为北京城里炙手可热的权贵,达官显贵纷纷巴结,皇帝能出的牌不多。不过好在有张作霖对皇室的“感情”在,如果成功笼络到他,之前所构思的政治大计立等可期。

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当年,张汉卿以一介热血青年直斥废帝言犹在耳,现在,他真的在保小皇帝的平安。

首节上一节357/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