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326节

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

可是郎行思妾时?”

他看着张汉卿:“少帅身上寄托着万千人的命运,有多少国家大事等着你来处理!小子们的清谈,作为无聊时的谈资可以,但要铺到台面上,少帅可不能当真啊。清谈误国,少帅慎之!”

这是要把他驱逐出圈子吗?

唉,不就是一个女子吗,值得这样指桑骂槐夹枪弄棒的?国事再大,家事也不算小,没有千千万万个小家,哪有国家这个大家?现在不搭讪下寻找机会,过两年林徽因一出嫁,都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了,那还谈什么春秋?

不过梁启超的话很难辩驳,毕竟人家是以民国文坛泰斗、最有影响的“号外”政治家的身份说的。只是梁大爷,你这样为自已的儿子站台真的好吗?

传说少帅因此默然,面有惭色。

这纯粹是文人加工、后人附会。真实的情况是,张汉卿在想:你为什么不管管徐志摩?他做的比我更过分!

性格开放的徐志摩,绝不会管什么影响、什么偏见,喜欢的,他就是要做,从他敢冒时人之大不韪毅然抛妻弃子可知。

但是林徽因虽然喝过很多洋墨水,骨子里还是有传统中华美德----可能她自已不知道,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出来它的熏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是中国文化的美丽及悠久的生命力所在。

如果说张汉卿欣赏林徽因,只是觉得她在经受传统文化洗礼的基础上引入新鲜的元素而成为新式女性、从而让人耳目一新的话,斯文的徐志摩却是在完完全全地因为她的新潮而热烈地追求她,不管她现在已经从传统上成为梁思成的女朋友。

但是林徽因根本不接受他的示爱。笑话么?比他更有才情、更有地位的少帅,她也不过是抱着批判的心态来交往的。她的家世、她的人生观,都不能接受与徐志摩的哪怕是一场热恋。

可是徐志摩是什么人?他的天性就是浪漫,他才不理会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恋爱关系呢。只要有林徽因在的沙龙,徐志摩每回必到;只要有林徽因的消息,他一定会快马加鞭赶过去。

----历史上在双方都结婚后他还为林徽因的一场建筑学讲座巴巴的做邮政飞机赶过去,却不幸因大雾撞山了,可谓为情生,为情死,为情辛苦一辈子。

徐志摩回国后在松坡图书馆任职,这是张汉卿为纪念蔡锷和梁启超商定建立的。因为奉系大老板的原因,黎元洪很爽快地下令拨快雪堂为址。

图书馆址原有两处:一处在西单附近的西虎胡同七号,是徐志摩拿薪水的地方,是梁启超建立的图书俱乐部,也是后来的第一馆;馆长梁启超在另一处北海公园里的快雪堂,这是一处幽静古雅的院落,周日不对外开放。

不过因为梁启超的关系,梁思成有钥匙,于是这里成为他与林徽因两人谈情说爱的场所。

徐志摩听说后也腆着脸皮蹭进来。时间久了,纵然他是父亲梁启超最心爱的弟子,梁思成也不满于二人世界受干扰,于是有一次在大门口贴上大字:“love

swa

ttobeleftalo

e”。徐志摩陷入情网却不是傻子,再浪漫也识趣,不得已尴尬离去。

也许是受此刺激,他终于死了这份心,然后在无尽的烦恼中迸发了他的诗情,于是用一首诗表达了对爱人和心中的那份美消逝的感叹,这就是: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喜欢----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人家对世交、过硬的关系如徐志摩尚如此,完全没有底蕴的张汉卿就不用提了,他只能怀着由衷的赞叹欣赏着林徽因的出采表现。也许,人生就是一场残缺的美,如果事事都如他意,那也太遭天谴了。

不过人家已经委婉地表达态度了,自己又不是善于死缠烂打的人,还要顾忌着自己的声望,那就顺势放手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不挥一挥衣袖,也算是一种洒脱。

既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就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了。不过想到这次一撒手,就可能永远地失去一个机会,他就怅然若失。

此生想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前面一个倒好做,后面的,难矣。

没有了追求林徽因的动力,那还参加这个沙龙干什么?在离别梁家回沈阳和奉系高层商议时局的时候,看着林徽因满面含笑、礼貌而不失衿持地与诸人一一例行告别式,张汉卿忽然觉得很难过。

他看着林徽因与徐志摩,忍不住轻声说:“林小姐,学良刚刚构思起一首诗来,临别就把它赠给你吧,也算是做个纪念。”

少帅的诗,向有惊人之作,本已告辞的一些人闻声又围了过来。

张汉卿轻笑着说:“家父现在有空的时候学日语,学良有幸学会几句。日本人说再见的词叫‘沙扬娜拉’,我就用这个词作诗,向林小姐表示告别之意吧。”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第591章 心事

伟大的人物出场,注定是要与众不同的。尽管是一场与过去关系的告别,却让人听到心潮澎湃。林徽因不知做何想,徐志摩却目瞪口呆:这,这,这也太牛逼了吧!出口成章,关键是,诗太好了,简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作为文坛乐事,这首立刻被各种刊物登载,甚至有长长的诗评。也不知是哪位好事者,竟然在诗名的后面加了一行不长但意味深长的注:“赠林徽音”。

有时候实话不能实说,要考虑影响。本来林徽因就很有名,现在因为张汉卿的这首诗,变得更加出名----被风流少帅欣赏甚至为她写诗的女子!

文坛的乐事不可能不被街坊津津乐道,出名人物的一举一动难保有人盯着。连清帝溥仪不能人道的消息都能得到,何况已经是广而告之的事?

行政部门对这些事传得最快,得知此事的于一凡按捺不住,晚间便笑眯眯地向张汉卿说:“小姑父的文采很好呢,脱口成章,现在那首已经到处传唱了。”

张汉卿表示谦虚:“戏谑之作而已,当不得真的。”

首节上一节326/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