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干将叶举、洪兆麟、熊略等集结了五十个营二万五千兵力,于6月16日凌晨突然炮轰总统府。宋庆龄以国家为重,再三央求孙逸仙先走,孙逸仙犹豫不决,林直勉等见事急燃眉,于是当机立断,不容分说,用力挽着孙逸仙强行撤离。
经过多方的曲折,孙逸仙他们终于安全抵达黄埔,登上了永丰舰。
凌晨将近六时,李章达等率领警卫团最后撤出总统府,冲出重围,辗转到达长堤海珠岛,乘电船登上白鹅潭的永丰舰,跟随孙逸仙与叛军决战。历尽艰险,他们为保卫孙逸仙、孙夫人等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蒋介石最终没有像正史上那样成其功劳。因为张汉卿比他更快,熟知史实的他在孙逸仙蒙难的次日即在武汉誓师南下。
华中人民军第8、10师沿粤汉线集结到株洲,向衡阳进发,于6月18日抵达郴州。驻江西的第4、9、11师也停止休整,向抚州集结。
赣南镇守使方本仁是与北伐军暗地里“同气连枝”的,见人民军由原先的“敌军”遥身一变为支援孙逸仙的“友军”,命令本部放开大路,听任人民军过境。
原本正史上的蒋介石在得到孙逸仙“事紧急,盼速来”的电召后倒是星夜自上海驰赴广东,在与孙逸仙共患难56天后终于脱险,并在随后将此战经过写成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他起了贼鸡心思请孙逸仙作了序,从此在党内名声鹊起,也造就了一代枭雄。
不过战局的发展太快,他根本没有崛起的机会,这是时势造成的。?
第550章 入粤
人民军入粤,叶举紧急调兵遣将,分头在险要处设卡。在西线,于韶关西北金鸡岭以一个师固守,在东线,于河源以北狮子岩一带布防。并命令广州军队以更加猛烈的火力进攻孙逸仙,以清除腹部威胁,专心应对北面军事。
在叶举猛烈攻击下,孙逸仙“永丰舰”多处受伤,不得已退出广州湾。
叶举打败孙逸仙,正想腾出力来指挥御敌,没想到于学忠见久攻不下,率部不远几百里,偷越梅州以北的阴那山、蕉岭,冷不防占领梅县、兴宁,有攻占龙川,掩其右路狮子岩后路之企图。
粤军右路军不得已分兵退守龙川,可人民军本就兵多,又出奇不意,将粤军少量援兵一击而溃,挺进河源。狮子岩守军前后受敌,全军投降。
得手后的人民军西线分兵两路,一路以于学忠第9师、靳云鹗第11师直插惠州,在罗浮山侧与广州粤军作战略决战----博罗若失,广州东面无险可守。一路以张诚德第4师经连平、翁源进逼韶关后路,占领粤汉铁路广州至韶关段的铁路,断其前方补给。
人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以百胜余威,携正义之名,将粤军打得鼠窜。让远在中原的吴佩孚之辈既惊讶于人民军的勇于千里奔袭的勇气,又感叹于粤军的腐朽----可是当初孙大炮就靠这支军队挡住了袁世凯、段祺瑞和自己的军队。这是为什么?
张汉卿是知道这个答案的:信仰。
北伐军以前在孙逸仙手里,打得是“护法”的大旗,口号是建立一个三皿煮义的新民国,自然能让士兵们饿着肚子上战场还不带怨言的。现在长官连孙逸仙都打了,人民军又打着“平叛”的旗帜,这枪口到底向着谁?问题拎不清,士气自然也不会高,又何必白白送命呢?
就像历史上国民党的兵一战即溃,但在共X党手里,立刻又勇猛无比,就像立马换了个人一样。你不能把胆怯、畏战、怕死等头衔加在他头上,只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少。值此多事之秋,桂系也要痛打落水狗了。旧桂系首领陆荣廷也以“勤王”之名,自梧州出兵进占封开、郁南诸县,欲以西江为界,提前布置战后利益分配。
这是一个顺手拈来之举,广州以西再无兵可用,桂系可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粤省云浮、肇庆、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区,约全省三分之一强的地盘。
三路夹击,叶举不得已于7月1日发出求和声明。可是张汉卿怎能容他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在7月2日的通电中说:“于、张、魏、赵、靳各部宜迅即南下,完全解决正面战场之敌人。东南统一大业在此一举,‘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7月4日,广州黄浦被攻陷,叶举携家乘船逃往香|港。
当天下午,于学忠部首先入城,为随后赶来的少帅在城东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老桂军首领陆荣廷,云南唐继尧都派人出席,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随后,张汉卿将入粤军队进行了改组,成立华南人民军司令部,任命于学忠兼司令,老资格的奉军旧将赵鸣皋反而担任他的副司令。
于学忠只一年时间由一营长一跃而团长、旅长、代师长、然后成为与韩麟春、戢翼翘平级的方面大员,提升速度之快为奉系诸将罕见。印象中只有蒋百里一跃中将而上将,用了不到10天,但那是虚衔,于学忠是实打实的带兵作战将领,不可同日而语。
于学忠感激少帅之信任,但再三推辞,不敢受命。
他说:“学忠从一营长简拔而至团旅长、师长,即常战战兢兢,自问能力平庸,未能服众。少帅更赋予大任于广东战略要地,学忠再狂妄,岂敢依允?老帅帐下能者何止千万,请少帅为平衡老人之心,或请以赵师长为司令,或请韩副总司令兼任,或从辽宁调一二老将,学忠定惟命是从于帐下,不敢有误军令。”
张汉卿知道此人在史上评价颇高,忠心不二,个人能力又极强,从几次大战即可看出其眼光独到、组织有方。
不过此时安排他做一方大员确实早了些,但假以时日,奉系军中确实难有人可以超越。目今东南平定,桂、黔、滇各系内乱不止,又本贫穷之地,北面孙传芳即将入闽,按正史将会是北进浙江的局面,且受华中人民军压制,只消以四个师的兵力镇守在此,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大的变故。
于是他沉静地说:“东北要地,老帅处除孙辅(孙烈臣)、张辅(张作相)、吴大帅外无人能担此重任。华北郭司令是一合适人才,但北方多事之地,不宜调遣。人民军中虽多勇将,但于战略大局观却均不如兄长;至于韩副总司令…”
他看着于学忠,诚恳地说:“他要协助我统一管理关内人民军,暂时离不开武汉。现在全国形势对人民军很有利,弟不日即将亲赴华北完成改编奉系入人民军的大事,并将拟定新一步政治军事战略,华南一隅,全拜托给兄长了。”
于学忠感激于少帅对自己的信任,也深知肩上的重担,他庄|严地行了个军礼说:“学忠一定鞠躬尽瘁,不负少帅重托。”
于是张汉卿力排众议,正式委任于学忠为华南人民军总司令,以赵鸣皋为副司令、靳云鹗为参谋长、王瑞华为政治部主任,王瑞华还兼任华南地区人民党代理书记,负责党建工作。华南人民军司令部辖有人民军8、9、10、11四个师,司令部设在广州。
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张汉卿干脆让于学忠兼任了华南地区武警部队的筹备工作----反正军政大权都已经委托他手,又何必对目前还落在纸上的武警部队的掌控权恋恋不舍呢?
张汉卿于进入广州的第二日,即下令人民军越过西江,与桂军对峙于高要。陆荣廷见人民军势大,不得已将兵退出所占地方。
突然间大权在握,于学忠开始也有手足无措的感觉:少帅太信任他了,自己一个外人,竟能越过人民军元老、少帅完全放开手脚让他干,冲着这份信任,他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
从那一天起,他倾尽全部心血,没黑没夜地要把华南人民军打造成一支“听少帅话、能打胜仗”的铁军。?
第551章 游说
赵鸣皋是打仗的能手,王瑞华是张汉卿的亲信(至少于学忠这么认为),所以在很多军队建设上,他也虚心地向赵鸣皋请教,并在人民军政治工作上,完配合王瑞华的要求。
主将都如此认可,赵鸣皋也就渐渐为他的气度和一心为人民军的精神所感动,本来他对于学忠这么快爬到他头上还很不解。现在看来,少帅用人,有他的超常见解。
而在主将都如此配合下,王瑞华的政治工作做得顺风顺水,在军队中很快树立了以人民党为领导的理念。华南人民军,甚至比华中人民军都要认可人民党的领导。当然,张汉卿作为于学忠的入党介绍人,于学忠也火线入了党。
人民军进入广东,打得是求助孙逸仙的旗子。可是安顿了广州后,却不见请孙逸仙来善后。此时的孙逸仙还呆在伶仃洋里过着漂泊的日子。
这时候的广东形势很复杂,人民军和粤军在各个地方对对峙。而粤军又分成几块:忠于孙逸仙的、跟随叶举的叛军、倾向于陈炯明的、与三方都不搭界但又与人民军相峙的,还有几支不知所措的。
不过华南人民军占有绝对优势:无论从数量还是指挥统一上。虽然它也是由几大势力临时组成的,但绝对要比粤军好很多。
但是乱则生变,广东需要稳定。张汉卿决定拜会陈炯明,他现在需要他出面收拾残局。
陈炯明现在待在惠州老家。广州大总统府遭炮击的消息一传来,他颓然长叹:“我一辈子也洗不清了!”
不过还是在第二天急电粤军第三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粤事弄到如此田地,炯实难辞咎,惭恨之私,匪言之宣,惟有完下野,以谢邦人。目前粤省沦胥,保孙公勋誉,艰巨之责,不得不赖吾兄。”
次日又给已继他为省长的伍廷芳电文,亦是要求他设法保孙逸仙安,可惜80岁的老伍在惊闻大变后惊愤成疾进了医院,这也是人民军进广州后无人收拾烂摊子的原因之一。都是事发突然,根本没有对这里有细致的调查。
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起用与张汉卿执政理念几乎同出一辙的陈炯明就是应有之义了。不谈政治争议,陈炯明在私生活及操守方面,与人们理解的军阀作风完不同。
他不仅颇有文采,而且廉洁自持,不蓄私财。历史上后来在香|港病死时,竟然要用其母所备的棺木。在生活方面也很严谨,自己还以不二色感到自豪,这一点至少张汉卿表示敬佩。以至于他去世后,香|港《工商日报》这样评价:“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少了一个好人。”
他从议员一直到作为省长都把禁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清政|府把财税作为一条重要财源,禁赌无疑要砸掉成千上万财商的饭碗,要截断官府一年数百万两银子的滚滚财源,其压力可知。
可是他做得非常决绝,主张用雷霆手段,所以章程一下,广州市面赌博绝迹,所以去年广州建桥命名为“陈公禁财纪念桥”,可见此事深得人心。
他搞得县级自治和司法独立深得其中三味,对经济和教育也颇有建树,只是掌权时日太短,成效尚不如其禁赌的名头来得响亮。
不过他在前几年主政漳州的政绩还是得到美国驻厦门领事凯利顿的高度评价:“陈氏…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和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