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12节

日军以海参崴为军事基地,其原因之一就是海参崴与西伯利亚铁路相通,日军沿重要交通线作战,进攻速度快。9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夺得苏军用列车一辆后即搭乘该军列闯入伯力。

当时苏在伯力有守备部队总计一万人,但指挥不统一,配合不力,加之警惕性不高,给日军以可乘之机,致使日军轻易地占领伯力,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作战物资。其中有火炮50余门,步枪、手枪900余支,机枪20余挺,客货车270余节,各种炮弹子弹5万余发,作战舰只30余艘,军用地图几万张。

日军就是用这些枪支弹药补充了部队,用缴获的火车、战舰从铁路、水路向海兰泡发动了新的攻势。

另一路日军第七师9月8日占领赤塔。继之,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面进攻海兰泡。9月19日日军占领了海兰泡和斯沃博德内。9月22日日军几路在斯科沃罗金诺附近会合。

至此,贝加尔湖以东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全部被日军控制。

出兵不到两个月,日军便占领了当时的滨海州、阿穆尔州、后贝加尔州和萨哈林州,控制了贝加尔湖以东的整个西伯利亚铁路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水上航道,战绩辉煌。

日本政|府认为已经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且连续的大战使国内的经济状况恶化,于是决定结束战势。

除留下第十二师驻守滨海州、阿穆尔州和庙街,第三师驻守博尔齐亚以东的后贝加尔州,第七师驻守博尔齐亚以西的后贝加尔州和北满洲外,只留下三个师的兵力,全部撤回其他军队。

做为转入守备阶段的标志,日本向其国内运回大部分山炮、重炮,解除预备役和后备役的召集,减少兵员,把部队改为准平时编制。

这么少的兵力显然控制不住这么广大的地盘,这也是日本国小民少之痛,不得不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在东西伯利亚扶植谢苗诺夫组织傀儡政权,企图完全控制此地区。

但是,进入冬季以来,苏军采用游击战,发动组织群众以壮大游击队伍,并利用日军在冬季行动困难的有利条件,借助冬寒广泛展开游击活动,到处破坏铁路,切断电话线,给日军很大威胁。所以日本政|府决定增派五千补充兵,驻防西伯利亚东端。

这个举动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突兀,但是他们对东北自治政|府的虎视眈眈,张作霖是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因为这增加的兵力,主要不是用来对付游击队,却被布置在乌苏里江、黑龙江对岸,随时有越江入吉黑两省的可能。

加上日本干涉军在哈尔滨设置了兵站,一个不小心,两境的日军有互通声气之虞。

千里设防与事无补,那样把奉军都填进去都不够。所以张作霖积极运作,要求中|央派海军支援。只要有那么几艘军舰时常在江中游弋,庶可打消日军涉江越境的可能。毕竟,军舰的巡游成本,比单纯用陆军处处布防要小得多了。

在国家领土完整这个大议题下,段祺瑞政|府还是很有魄力的。因为中国干涉军的主力“海容”号巡洋舰和其舰队司令林建章已于夏天离开海参崴随其它国参战军撤军了,所以准备再派一支小型舰队北上支援,其任务是建立一支中国政|府的北方水上力量----江防舰队,永久性地驻扎在黑龙江上,它能否如期到达并组建,关系到中国北部领土的完整。

对中国政|府的动作,日本人心知肚明,当然表示反对。当然,明着反对是不成的,因为战争同时也威胁到了滞留在远东的一百多万中国侨民,他们大多集中在庙街和海参崴一带,中国政|府对外包括对日的交涉便是以撤侨为借口。

日本侨民是侨民,总不成轮到中国了,你就不允许吧?

按说从陆路进入中国东北是极便捷的,可是日本干涉军在各处要道实行军管,再加上冬季交通不便,于是从海路接应侨民便成为应有之义,所以北上舰队北上合情合理。

北上舰队说是舰队,其实只能算是个炮舰编队,因为它的旗舰“江亨”号,只是出自长江舰队的一艘海防炮舰,排水量550吨。另两艘浅水炮舰“利捷”、“利绥”号及运输舰“靖安”号,都是缴自德国的战利舰。其中“靖安”号的作用,不单单是运输,还负有拖带“利捷”、“利绥”号的任务,因为它们是浅水舰,不耐航海。

编队从上海出发,一路经历许多惊涛骇浪,经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到达海参崴。稍作停留后继续北上,要从庙街回溯到黑龙江。

就这几艘在日本海军排不上位置的军舰,已经是中国海军当时能拿得出手的不多的宝贝。虽然它们的战斗力不强,但是极具象征意义。

如果任由该舰队进入黑龙江流域,在陆军大炮支援下,可西控黑龙江,南控乌苏里江,则东北自治政|府可藉此完全封锁住对俄交通。加上现在从朝鲜进入吉林的图们江已在实际上被切断,日军将无法从背部渗进东北腹心----毕竟陆地上接触方便,也易生事端,在江面上除非军舰起冲突,否则你一大票日本军人渡江到东北,无论用什么借口都说不过去。

所以在伯力的日本兵秉承国内命令,拒不让北上舰队进入,还鸣炮示威。舰队司令陈世英只好把舰队停在庙街,等待政|府交涉。

通过地图可以看出,黑龙江的下游,也就是乌苏里江到出海口这一段,即阿穆尔河,是由海路进入东北的唯一路径。而伯力,正好卡住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国一段。北上舰队和民国中|央政|府交涉之间,天气已经转冷。庙街当地侨民告诉陈世英,再过十天,黑龙江就要封冻了。

陈世英心急如焚。他的舰队船小,又远涉重洋,补给严重不足。幸好这个时候,张汉卿正在同苏俄就摩阔崴回归问题斗智斗勇,听到北上舰队犯难的消息,便从东北集中了一批过冬物资,通过图长航业公司的船舶送给他们。

这是陈世英与张汉卿第一次交往,他是怀着感激之情收下的。

联想到前段时间日本伯力驻军对他们的野蛮无礼,这也让陈世英对日本人更增恶感。这时候,来自苏俄红军的一纸请求让他萌生了报复之意。

他随后下了一着狠棋,虽然舒爽无比,却既凶且险。

第398章 庙街风云

苏俄红军是乘四不像来的。

在小说中,四不像可是姜子牙的座骑。它的长相非常特殊,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但整体看上去却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于是人们美其名曰“四不像”。

难道红军都是姜子牙么?这可不是野史,而是陈世英给政|府正式报告里的原话“越数日,有红军自北边来,皆骑四不像兽…”

后来考证,这个记载应该是对的。有记述80年代初鄂伦春猎人生活的书说明,当地鄂伦春人就用麋鹿做交通工具,运货、载人兼生产鹿茸。麋鹿就是古书里传说的四不像,冰天雪地里麋鹿应该比马更实用。

不过四不像这玩艺儿,笔者还是不能想像,一来这东西是国家特级保护动物,二来这东西就算能骑吧,苏联人可都是大个儿…不过看起来苏俄红军在这个时候也是挺简陋的,没有后来那样气派,从另一方面说明苏俄国内的窘境。

红军的到来,使试图长期占领西伯利亚的日军极为恼怒,和红军的武装冲突不断爆发。当年十月苏联红军反攻庙街,白俄军队一溃千里,向东逃去,连他们的主子日本兵都不顾了。

庙街,是黑龙江的入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在庙街本来有一个大队千余人,海军驱逐舰4艘,并有巡洋舰“千代田”号在附近巡逻。可是后来因为形势“大定”,他们把主力撤回国了,只剩下300多人,加上海军通信队和日在乡军人共400人。

在人数占优势的苏俄红军攻击下,他们退到日本领事馆中利用坚固的工事拒险顽抗。只要挨过这段最即期的日子,他们的援军很快就会到来。

但红军攻势凌厉,战情对他们已不妙。

所以日本人指示白俄军,要求设法和中国海军联系上。虽然中国海军弱了些,但在内河,却是可以横冲直撞的,因为它都配有火炮,又能机动行驶。像作为旗舰的“江亨”号,有阿姆斯特朗120炮1门,75炮2门,哈乞开斯47机关枪4门,马克沁机关枪4门,威力不下于一个营的火力。

当时的中国海军都是闽系,北洋舰队的直接后人,因此对甲午之仇刻骨铭心,陈世英尤甚。

本来只是奉命出国门一是宣誓存在,二是帮助侨民,对于日本兵被虐,他是乐见其成的。所以当盛气凌人的白俄军官来到他的住处,立即遭到他的白眼。

“我军遭到了红军的袭击,贵军在我军地盘之内,应派4艘军舰协助我军截击红军。”此人口气十分强硬。

按照明面上的道理,中国海军都是“远东干涉军”的一部分,是有这个义务协助俄人对红军作战的。可是如今是俄国人在求人,已经不是历史上日俄战争那会了,还分不清形势,就是老|毛子太过于自大了。

陈世英打量着这个满脸凶气的白俄头目,心中感到不快,他未加思索地告诉他:“我等乃是客军,舰中皆系水手,未谙陆战。”

一句话就把对方打发了。白俄军官只得悻悻而去。

接下来是单方面对孤守在领事馆内日本兵的完虐。不过苏方人数虽然很多,主要却是游击队,因缺乏重炮无法击溃躲藏在日本领事馆中的顽抗日军。

这时候因为中东铁路和摩阔崴领土处理得非常顺利,苏俄国内和奉系搭上了话,也侦知了中国的实际态度。事实上,中国干涉军并没有对红军进行过哪怕一场战斗,驻军和俄国当地人一直融洽。

按照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遂向当时负责舰队指挥的陈世英舰长商借舰炮。

这可不是小事。按照国际法,一国向正在交火的两国之一运送军火,其实质是变相的参战。一旦事情暴露,这与不宣而战无异。

陈世英深知厉害,他召集几个军舰的舰长讨论,最后决定从最大的“江亨”号上卸下一门75炮、“利川”舰上的格林炮一尊及炮弹21发送给苏俄军队。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江亨”号由日本制造,原先只配置阿姆斯特朗75炮一门,而长江舰队为了充实火力自己多加了一门。所以从理论上一旦出事,只要北上舰队矢口否认,日本人无法指责中人资敌的行为。

“利川”舰是武装拖船,格林炮同样是中国自行配置的,所以只要抹去相关记录,谁都没有证据认为这是中国的。为了安全起见,陈世英还命令舰上人员将“江亨”和“利川”舰进行了改造,对两艘舰上的大炮进行重新安排,并改编弹药库存表册,以备查对。

苏俄红军有了这批武器是如虎添翼,只三炮就轰开了日本领事馆的大门,击毙日军数十人,俘获130余人。这时候庙街城里一片,侥幸未死的日本兵四处逃窜,有几个逃到中国舰队上要求避难。

这下正中陈世英下怀,他下令将他们缴械,并五花大绑之后丢进冰窑里活活冻死。

首节上一节212/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