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166节

其后黑、吉两省的人事安排逐渐明朗起来,有消息说对于行政这一块大帅并不准备换血。

果然,其后吉林省长人选呼声最高的袁金铠仍然做他的秘书长。袁金铠在先前是张作霖的高级幕僚,后来担任奉天省政|府秘书长,与总参议是奉天军政的两个臂膀,地位颇高;另一位热门人选金息侯被张作霖保举为北洋农商部次长,赴中|央任职去了。金息侯曾任新民府知府,亦是张汉卿的授业恩师。他们不动,其他人也就死心了。

当然,作为整合,还是有部分奉天官员接替了一些重要位置:王永江在奉天警务厅长任上的重要副手宋文郁调去做了黑省的警务厅长兼省城警务处长、张振鹫接任财政厅长、经营铁路颇有能力的吕荣寰担任交通厅长。张、吕都是少帅推荐的人选,算是张汉卿在黑省的膀臂。

吉林则是全新的:督军鲍贵卿、督军署秘书长莫德惠。不用说,莫德惠是少帅的人,莫德惠此时也被补选为人民党中|央委员兼吉林省委书记----有秘书长的官场职位,对扩大人民党在吉林省的影响力是非常有利的。

由于王以哲远在黑省担任第一师总政治部主任,再兼任人民党组织部长便有些不甚合理。正好黑省筹建党部,张汉卿决定让其改任黑省省委书记,他的组织部长一缺,则由常驻奉天的卫队师政治部主任姜登选兼任。

关于姜登选在党内资历不够的问题----他现在还是预备党员,尽管张汉卿为了多招党员,把考察期定在三个月,他的时间仍不够----但张汉卿认为:姜登选是合格的卫队师政治部主任,肩负着党中|央的安全和全师政治工作卓有成效,让他担任组织部长是合格的。

最耀眼的当属奉天省长王永江。这位张汉卿慧眼识英才重英才的与党同龄的中|央委员,担任含金量最大的奉天省委书记是名至实归,他也是人民党三省委书记中职务最高的人。由于张汉卿曾向奉天高层保证不在东北三省“夺权”,他的这个职务对于提升人民党在东北的影响是巨大的。

至于吉林省长人选,张作霖犯了愁,张汉卿也表示爱莫能助:少帅系在这一系列人事变动中拿了许多好处,不能再伸手了,再伸手要被众矢之的了。而且论资历、论影响,他已经没有新的人选可资利用了。

张作霖也是手下乏人,现在他才觉得,自己麾下表面上人才济济,但真正顶用的为数还真不多。跟他打天下的一帮子武夫去做这个省长,只会是张作霖第二,没有益处;文官中得力的并有影响的廖廖无几。思来想去,还只有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的刘尚清可用----又是一个少帅系看中的人物!当初他和莫德惠、王永江是同日入的党。老刘和少帅私交甚好,讲起来也算是忘年交。

调走了刘尚清,他的遗缺的人选需要考虑了。现在,张汉卿又发话了:“父亲,张总稽查可用。”

他说的是张惠霖,时任东三省官银号总稽查,也是奉天储蓄总会的会长,与刘尚清是同事。若不是考虑到他与老刘是监督的关系,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非他莫属。他这个人的特点是细腻周正,不然老张也不会让他做了几年的监印官呐!他也是老张的早期贴身秘书,忠诚上没有问题。

张作霖满意地点点头:“志良可用。”不知如何,这个爱子的话总能贴透他的心意。看得出来,在这些人选的配置上,他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过能这样公私两兼,方显手段,老张对此没有意见。

只有一个人,张作霖觉得非常对不起他,那就是盟弟张作相。

好多年了,跟张作相平齐的孙烈臣是旅长时,他是炮兵团团长;孙烈臣当师长了,他是旅长;现在孙烈臣外出作一方诸侯任督军了,他还只是奉天督军署的参谋长,在现有军事架构下有名无实。要不是张汉卿实在过意不去,设法让他做了人民党军委副主席,他都要被后起之秀韩麟春盖过一头了。现在,连张景惠都做了师长了,张作相仍然做他的奉天督军署参谋长,还好兼任了讲武堂教育长,总算让一帮子军官做了他的学生。

对此,张作相并不在意,其实在北京委任新的16师长的时候张作霖已经定他了,但被他拒绝了。他向张作霖说:“叙五兄久跟大帅,还是让他做此职务吧。也让别人看看,跟着大帅是有前途的。”现在,在很多人选上,张作霖也参照了他的意见,但唯独没有给自己留个位置。

张作霖一提及,张作相便说:“东三省刚在大帅麾下,人心思定。这些位置,还是留给他们,一者他们也确实有能力;二来都是为大哥效力,我们这些老兄弟只要能帮到的一定去做,职务什么的都不重要,而且大哥不是已经委任我兼任奉天保安司令了吗?职务已经够高的了。”

张作霖大为叹服,更觉得张作相人才难得。所以合并了吉林驻军后,正好孙烈臣调任江督,他立即宣布,由张作相担任奉军总参谋长、兼27师师长。这一职务的任命,由于27师是他起家的军队,接任了这个职务,就是明确地告诉东北高层,张作相不但不是不被重用,还是老张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呢。

张作相多年来甘为人后,如今实权在握,可谓苦尽甘来。

张汉卿也正是因此赞叹张作相的识大体、顾整体并更加尊重他。这种高风亮节,不是只有后世的共党人才有的风范。从他身上,张汉卿看到了奉系壮大的希望。

大家排排座,分果果,不过得益最多的是张汉卿,军、政、经济界都有相当斩获。从张作霖的布局看,明显地是为他铺路。

跟随老张、小张的一拨子人马该封赏了:不单单是笼络人心,还是为了控制得力。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没有一帮子人马在后面,上位者也不安心不是?

第302章 接班人(上)

为了扶持这个长子,张作霖是煞费苦心。从奉天讲武堂筹备开始,他就为张汉卿安排了。

老张知道:一个人想成就大业,单枪匹马肯定不行,得有人帮忙。这些帮忙的人,按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团队。只有有了自己的团队,创业才成为可能。

张作霖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团队。

他起家靠的是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等一干拜把子兄弟,这些人成为张氏团队的早期人员,也是核心人员。在这个“保险队团队”的努力下,靠着几把,从穷乡僻壤来到奉天这个大都市,开创了威震民加的奉系,张作霖是其中的天然领袖。

虽然汤玉麟中途离开,但是张作相、孙烈臣都已经做到方面大员,完全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就是张景惠,也是奉军中的中流砥柱。

可张汉卿呢?可以说是纯正的富二代、,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说他是公子哥,也没什么不妥。张作霖明白,自己活着,大家还尊你张学良是大公子,可真等我故去了,人家会怎么待你呢!

别看张作霖今年只有四十三,可他的忧患意识却是很强的。他的势力的扩张伴随着危险,发迹前为争地盘与人决斗,身受重伤但命大,干掉对手并获得对方的七八条人枪。但是今天赢了,不代表明天不输,土匪出身的地位卑微,没有家族底韵,他们一输就是掉脑袋的。“我家上辈子的人,没有一个是正经在床上死的。我父亲一提这个就掉眼泪。”这是史上张学良的原话。

张作霖痞子意识中常怀着一颗朝不保夕的恐惧,所以他对张汉卿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特别是做了督军以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张汉卿出道后能够顺风顺水做这么多事情,当然绝大多数是他的两世为人的智商,但是不能否认张作霖全力支援的功劳。

从清末历史中走过来的张作霖尽管文化很低却有他自己的认知,正是清廷几代小皇帝使得庞大的帝国一朝崩溃。要保有张家长盛不衰,接班人必须选好且必须及早定下。加上这个时代的人限于生活条件寿命并不长,虽然以张家现在的条件,普通疾病已经不成为大碍,饥饿更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张作霖还是决定在他有机会的时候提前给他铺路。

张汉卿想顺利接班,首要条件是接班人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例子俯拾即是。李世民能顶着“杀兄弑父”的罪名顺利成为一代英主,关键是有尉迟恭、侯君集、李靖等天策府十八学士的鼎力支持;曹丕能够在曹后成功逼近汉献帝禅让,靠的还是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培植的亲信华歆及一帮老臣子。

反面的例子也有,明太祖没给建文帝留下几个得力的文臣武将,导致朱棣一起兵,江山就易主了。虽然从理论上讲都是老朱的后代,可是理还是这么个理。自小熟知三国、隋唐演义等的张作霖怎么不明白其中的诀窍呢?

有枪便是草头王。要让张汉卿接班,就得让他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就得当兵。可真要张汉卿派去当个大头兵,却是不可能的,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先例可循。你见过历史上哪个太子、阿哥从小兵干起?还不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亲王、郡王了。这种事,只有在西方的王室贵族中才有可能,比如,英国的哈里王子就被派去阿富汗打仗。

在中国人看来,让子孙从大头兵干起总不是那么一回事,直接派去当高级军官,也不是没有先例。但在奉军那种讲究资历的地方,保险队起家的老人们是不会买张汉卿账的,结果是树立不起威信,和没去一个样。最好的办法是进军校。

军校毕业后再出来当军官,一来,军校可以使张汉卿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二来,为将来奉军的改头换面做准备。当时奉军匪气十足,官兵虽然枪法准,但军队作战毕竟不是打家劫舍。

拿破仑说过:“两个马木留克兵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兵,但是一百名法国骑兵就不怕一百名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国骑兵则能击溃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骑兵。”军队作战讲究的是组织性、纪律性,而且军事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组织结构日益复杂。让一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去和那些德国、日本教官训练出来的军队打仗,那不是找死吗?张作霖让张汉卿入军校也算是为将来奉系军队的壮大、发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做准备。

张汉卿在讲武堂的风头还真的不是沾了张作霖儿子的光。要知道讲武堂当时招收的都是奉军连排级军官,虽然挑的都是识文断字的,但数学、物理学对这些人来说不啻天书。而张汉卿自小文化基础比较好,再说这个张学良还不是真的张学良,他所汲取的知识面在这个时代绝对要比各科的博士还要广。讲武堂的表现是实打实的,没有虚妄。

如果说讲武堂是张汉卿融入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第一步,那么为他量身打造的对巴布扎布的剿匪行动就是他崭露头角的开端。老谋深算的老张明白,在部队中立威的关键是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一个娃娃兵,没上过战场,别人是不会服你的。

于是,在儿子还没毕业时,张作霖就从冲击力最好、战斗力最强的27师中抽调一个团的连、排、班长构成班底,组成卫队旅的干部骨干交给张学良去剿匪。剿灭几个土匪需要这么强的兵力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叫杀鸡用牛刀,保证只胜不败。张作霖的目的有两个:一来给张汉卿树立打仗的信心,二来要在奉军中立威,让奉军将士们知道虎父无犬子。

当然张汉卿的表现也让人侧目,不但搞得有声有色,还给他一个不一样的卫队旅,这是别样之喜。其后建党、土改、金融整顿,都是放手让他做。好在他做得很好,不但弄出大声势,在提升自己实力方面很有可取之处,这更坚定了加速扶持他一把的心思。

第303章 接班人(下)

上次让他参加督军团会议等,就是在政治上让张汉卿被各界所认识,在各头面人物面前露脸,而不致到时候显得过于突兀。

卫队旅扩充为师、他的亲信逐渐占据要职,按张汉卿的想法,他要集中精力进行奉天乃至全东北的土改工作,因此要辞去身兼的卫队师师长职务。对土改产生的效益,张作霖看在眼中,也认可这个做法,但不同意张汉卿在军界脱身。

因为他在政界无官无职----土改委员会主席是虚的,即使“奉黑土改委员会”已经升格至“东三省土改委员会”了。没有各省行政长官的同意、配合,什么都搞不出来。正好杨宇霆犯了事,凭着两年来的耀眼表现,张作霖乘机提拔他做了资深参议,算是在政治上给了他一个极有力的阶梯。严格讲起来,总参议类似于中|央办公厅和军委办公厅合体的角色,由于巡阅使署暂未设总参议,所以张汉卿这个资深参议平时代理着总参议的事,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不下于一个省长。

但是长期游离于军队是不妥的,即使张汉卿信誓旦旦地表示他虽然不在、但可以完全控制卫队师和第一师。军队是特殊的地方,讲究个资历。无论你有多大的职务,关键时刻官兵不听你的也白搭。

张作霖自己就是带兵起家,知道他这个督军的位置是紧握着27师才得到的,因此在担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以来一直紧握师长职务不放。只是在后来实在无法亲自兼职了,才把它交给亲信孙烈臣。等孙烈臣上任黑省督军后,又把指挥权交给亲信张作相,这是那个时代武人能够放权的极限了。

像曹锟就是以北洋精锐第三师的师长兼任的直隶督军,而后把第三师交给吴佩孚,后者则在后来担任各种职务时牢牢地抓住此职不放可见一般。

但是张汉卿认为是时候让郭松龄出一头之地了。名义上,他是自己的老师;能力上,他担任师长比自己绝对要好。自己现在忙着建党工作,又始终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和土地改革上,实在无暇亲自去过问卫队师的具体业务,即使它是自己起家的军队。

眼光放长远些,现在才几支队伍?如果不适当地培养人才,等到时局变化,难不成都让自己冲到第一线?毛伟人可是用人惟贤、几十万的军队交给属下放心得很呢。把这个职务做好了,抓大放小,站在新的高度上看形势才是领导者的不二法门!

再说,卫队师和第一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北洋军队,它们已经有新式军队的雏形了。虽然郭松龄和韩麟春是一师之长,但他们这个师长比起同期其他师长来说,权力被约束很多。不然,看看政治部都是吃干饭的?

因为后勤统一归在米春霖管理,成立了总军需部;张汉卿直接过问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王以哲和姜登选的工作,实质上已经是担任总政主任的角色。参照后世的军事架构下,军政、军令权已经悄然分离。

对张汉卿力辞师长一职,张作霖最终妥协。但苦思良久,张作霖又让张汉卿回到奉天讲武堂,兼任一个新的职务“监督”。这是为了能让张汉卿参与到讲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张作霖特设的职务。对这个职务,张汉卿欣然从命。

顾名思义,“监督”不会处理日常琐碎的行政务,但权力是极大的。如果拿它比喻,大致于现代学校党委书记的角色。

首节上一节166/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