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130节

这是张汉卿提议且坚持的。和蔡锷谈及人民党之事,当时也许他认为是一种执念,但是他认可并关心张汉卿的这种想法是真诚的,他也亲口说过要成为人民党的一员。以他的名望和在中国的影响,他的认可基本上就给人民党的合法性披上了一层金光闪亮的神圣外衣,这个虎皮当然更得拉。

张汉卿通过中华民国驻日公使馆的人员联系上了正在福冈医科大学医院治病的蔡锷,告知他人民党即将成立的消息,并表明将确定蔡锷作为人民党建党发起人之一的地位。为此,病重中的蔡锷不顾医生的劝说亲自复信:

“欣闻中国人民党成立,锷不胜欣喜之至。在京中吾侄即有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之语,又共谋建党救国之言,你我此前素未谋面,却相见甚欢。吾侄之志,令锷愧疚于心,护国之举,亦受此而发。

一别只一年时光,不想汉卿吾侄竟做下如此大业,令人激动万分。人民党以恢复中华汉唐气象、救国民于水火为己任,虽隔万水千山,吾心已神游至彼。汉卿年少志高,人中龙凤,必能执护国大旗于不倒、扶大厦之将倾。至于‘建党发起人’之褒奖,锷不才,不敢窃居名誉,但愿为普通之党员,聊表某尽心国事之情。

锷以衰病之躯,不能亲临视此盛典,亦憾事耳!”

蔡锷的信,在人民党建党前夕被广为传播。当然,这肯定是有心而为之,而蔡锷也再次用他的名声为张汉卿作传。从他的信中,人们确认,张汉卿是做过和蔡大将军一样名垂青史的事的,他的人民党建党学说也是得到蔡大将军的大力支持的。无形之中,人民党的合法性、影响力都在迅速膨胀和被认可,为这一天的到来增添了许多筹码。

张汉卿为了防止来自奉系内部的反弹,在筹建人民党时就明确提出,人民党将立足于发动民众开启民智、建立一个法制的社会和能够监督政|府的喉舌,并不涉及政|府的事宜。就是在军队内部,人民党的活动范围也将严格地限制在卫队旅。这样的表态,至少让很多人宽心,也减少了对成立这样一个党派的担忧。而作为无形的交换,张汉卿可以肆无忌惮地加强对卫队旅的控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目前张汉卿能够依靠的力量就在那里摆着。所以卫队旅、新民县土改委员会也是人民党初期党员发展的主力。未来的人民党权力机构和组织机构,大都从这里起步。现在入党最简单,就一张纸的事。在张汉卿宣布建党的时候,共有331人成为正式党员,另有58人为预备党员。

卫队旅内表现积极的官兵不少,凡是训练刻苦、勇于任事、忠诚于团体的优秀人员都被挑选入了党。以后在军队,这三条就是入党的主要考核点,毕竟军队不同于其它,有能力并服从命令最重要。

政治上土改委员会是大头。在新民土改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先进个人及群体是人民党党员的有力争夺人选。今后在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一大批熟悉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问题的党员将是人民党执政的基础。现在,等于提前为将来撒下种子。

在由他们组成的人民党建党筹备会议上,有10人当选为临时中|央委员,在由这10人举行的建党前临时中|央委员会上,张汉卿理所当然地获选为人民党主席。

经过充分酝酿,张汉卿于民国五年十月一日正式宣布成立中国人民党。这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来自奉天军政高层和卫队旅的骨干力量会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伟大的时刻。

张汉卿发表了简短的致词,在开始,他即地宣布:“中国人民党在今天成立了!”

随后,在数千人热烈的掌声中,他满怀激情地回顾了与蔡锷这两大巨头在京中对于建立人民党的计划,以及关于人民党的宗旨、党章、政策、方针,并勉励大家砥砺前行。在铿锵的语调中,他有力的话语让人们坚信,党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胜利一定是属于大家的。最后,张汉卿发自肺腑地放声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党万岁!伟大的中华民国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他的声音,像吹响的号角,激荡在卫队旅的礼堂、飘落在奉天的大街小巷,也传到中国大地的角角落落。人民党像的幼苗,看着不禁风雨,但是只要精心呵护,总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的大树的。

第237章 政治新星

在细细揣摩张汉卿制定的人民党组织架构之后,连自封“小诸葛”的杨宇霆都惊叹不已。没有浸淫几十年的政坛经验,亏得他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够想出来!

按照张汉卿的构思,也已经确定,人民党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它开始自上而下建立各级党组织的委员会,上一级委员会确定下级委员会的人选。从中|央开始,每一级委员会都会设立一个党的最高负责人,作为召集人并集体处理重大事项。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皇权与相权的争斗史,是唯我独尊的皇帝与一心要与皇权共天下的士人围绕着权力的划分不断磨合、拉锯和改进的过程。为了防止集权,历代不少英主对于国家权力的划分可谓不遗余力:秦设丞相开了相权与皇权分立的先河,唐代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到明清时期内阁集体代表相权,中国的政权制度改革已经登峰造极了。

但是张汉卿别出心裁,首创了人民党的权力制约制度,后来被称之为“皿煮集中制”,是划时代的进步,是一个与中国国情完全融为一体的天才设计。

所谓皿煮,是未来党的权力核心都是选举出来的,在党内,同级的委员会成员无论是主席还是委员,在决定重大事项时都有完全均等的一票,票多者胜,这与西方的皿煮表决似乎是一个意思。

但是张汉卿并未完全抄袭西方的那一套。在他认为,中国长期缺少皿煮的土壤,一味地向西方靠拢的结果必然像后世的韩国、日本那样画虎不成反类犬,议会成为表演秀。在这个拥有世界人口最多、封建主义思想占据千年的大国,放开讲皿煮就会使国家成为一盘散沙,历史上为什么一旦中|央政|府势弱就成为地方割据的先兆?还不是中国人深入脑际的帝王情结!鬼才会和你分享权力咧!

所以皿煮的另一面是集中。所谓集中就是集中权力:党的权力集中在各级党委会,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中|央主席团。党委会/主席团的最终决定就是党的决定,在决定前是皿煮的,但决定后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此之谓皿煮集中制。

人民党将设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常委会与直接向它负责的书记处。现在由于党员人数少,政治局、常委会就暂时不设了。

之所以设立书记处,张汉卿对党内同志的解释是“为了便于中|央常务委员会能够集中精力,考虑和决定国内外事务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使党的各方面大量日常工作能够及时地有效率地得到处理”。但张汉卿还有一层更深刻的理解是集权:把党划分成的各个部门的权力随时收拢的渠道。

因为党中|央组织架构中,设立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外加一个纪委。部门细划的缺点是,张汉卿很难有精力做到对各个部门的有效控制,而书记处,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废话,毛爷爷玩了二十多年,书记处实际一直凌驾于政治局之上,只是到后来,才渐渐变成政治局是决策机关、书记处是执行机构。

因为它是衔接中|央委员会与下级党的各事务部门的重要渠道和窗口,重大事情都要在这里讨论,党的决定要从这里发出。它就像古代的上书房,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起着指挥中枢的作用。另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锻炼党的高级干部。

中|央书记处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制度,设七个书记,分管党建和干部、组织、宣传、纪律、政法、统一战线、政策研究。它将是人民党除中|央委员会外最大的权力机构。

书记是当时最小的官职,张汉卿以此命名,表明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党是不会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机构,也是面对未来的承诺和面对人民的承诺。

根据党章,由党的主席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

先期的人民党有点像封官许愿式的自我欣赏:张汉卿自己当然是说一不二的中|央委员会主席的人选----再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该争的权力还是要争的,没权怎么为人民服务呐?韩麟春、郭松龄都任副主席,嗯,主席团目前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常委会,里面有三个人就够了,人少方便集权,再说别人还真的不够格。

书记处的七人是张汉卿、韩麟春、郭松龄、王以哲、韩淑秀、朱光沐、吴家象。王以哲是中|央委员兼任组织部长,韩淑秀是中|央委员负责妇女运动,朱光沐曾作为自己的秘书也很忠诚,而且在土改宣传工作中有突出表现,那就兼任宣传部长吧;吴家象是自己的现任秘书兼土地纠纷调解及司法委员会主任,按道理都是中办主任的角色,做个中|央委员不算什么吧,顺便兼管一下纪委。

中|央委员暂时除以上七人外,还加上姜化南、高纪毅、戢翼翘。

姜化南是侍卫长、高纪毅是情报负责人,那是理所当然的中|央委员。不但要用,有机会时还要大用,好位置先给自己人留着,在党内也是个资历不是?至于戢翼翘,奉天及党内人士还不熟悉,因为他是初来乍到。但是当张汉卿隆重地介绍他是作为蔡锷将军的特使后,他的入选就立刻众望所归了。仅此一项,就可以知道张汉卿坚持把蔡锷扯来拉虎皮是多么英明!

人民党有一个响亮的建党方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收复失地,扫除外侮,把我国建设成为包含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现代化的亚洲强国,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没有政治压迫的民有、民享、民治的新中国。”任何时候,“均田免粮”都是有绝大诱惑力的,这种类似“大同”社会的口号基本上中国革命的每个时代都有,屡试不爽。

当然,人民党所设计制度的优越性不单单是口头上响亮,在组织架构设计上也确实有独到之处。

为了打击党内,张汉卿认为后世政治体系对于此项的控制力度太差,之所以能够屡次出现窝犯、前仆后继,就是因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管力度太轻。一把手,主要是党的一把手制约太少而权力又太大,这就人为地造成的土壤。用一句话来说,集中是集中了,但权力主要向一把手集中,而没有体现到对其他常委的皿煮----因为权力设计先天性地对一把手有利。要真正实现党的“皿煮集中制”,就要在不伤害以一把手为核心的前提下提升其他常委的权力。

这句话说起来是绝对正确,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因为一把手被赋予了领导权,就先天地拥有插手、干涉甚至否决其他常委工作的权力,否则何来权威?谈何领导?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制约,一把手就势不可免。

其实是有办法的,那就是权责等价原则,这又重回到皿煮集中制上来。常委会要实现分工,每位常委在负责的领域有极重要的分量,当然也会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至于党员干部违反法律,全部适用于律法,而不仅仅适用党的纪律条例,出现党权大于法的情形。张汉卿认为,党员是工农阶级的先锋队,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也应该比一般群众更懂法、更敬法。出现违法时,应该先是依法处理,然后党内再依规惩处,双管齐下才是王道。政法人员与纪委机关有包庇行为的,以同罪并加一等处罚。

共设四个等级的处分:警告、记过、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凡是属于好心办坏事的条例,依事故轻重予以警告或记过处分;中间夹有私人故事的,为留党察看;其它有触犯刑律的,一律开除党籍。记过处分两年内不得晋升、留党察看亦为两年期,其后由所在党委会与纪委讨论是否撤销,可以撤销的保留党籍,行政级别则降一级。如果期间又有违法违纪情形出现的,视情节轻重察看期顺延一年或开除党籍。凡是开除党籍的,一律停止公职,清零所有行政级别,并不得再次入党。

现阶段的这些构想只写进他所著的草稿文件中,也仅在奉天军政高层中传阅。对此张作霖是颇为欣赏的,张作相、孙烈臣是颇为支持的。张氏父子还经常私下交心,都认为这是控制奉天以至东北的良法。为了验证这个纲领的有效性,得到授权的张汉卿计划在有深厚基础的新民县,进行行政管理的试点。

在东京安乐窝里的孙逸仙先生听说了张汉卿的建党宣言,连说了三个“好”字,他兴奋对身边的夫人宋庆龄说:“我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改组国民党的希望,中国强大的机会,种种念想和困扰,在看到张汉卿的建党宣言时,霍然开朗了。我就像黑夜里在海浪里奔波寻求靠岸的航船,看见了岸边的一盏明亮的灯塔。”他甚至急不可待地致电张汉卿,“文欲回国聆听救国救民的道理。”一时张汉卿名声大振。

第238章 悲

日本福冈,医科大学医院,一群人在忙乱着做最后的努力。

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来了、北海道中国留学生社团代表来了、旅居当地的华人华侨也一直在为病床上的一位勇士打气,但是这一切在疾病面前显得那么徒劳。蔡锷,这位护国运动的主将,已经陷入弥留之际。

蒋百里全程陪同他到日本看病,他对这位老友已经尽了最后的心力。现在,望着憔悴的蔡锷,他的眼角浸满泪水。这一刻,还是终于来临了,这位有泪不轻弹、甚至可以毅然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向学生表达失信之耻的铁汉也禁不住埋头洒泪。

“方震兄,不要为我难过了”,不知什么时候,蔡锷忽然清醒过来。“人终有一死,你我又何须做儿女态?只是我还有些牵挂,想和你再说说。”

蒋百里知道他这是回光返照,忍着悲痛说:“松坡兄,你我兄弟一场,你有什么未了之事尽管吩咐。”两人同为“士官三杰”,关系莫逆,这种时候就无需藏着掖着了。

“倒不是我的事,而是你。”蔡锷直视蒋百里:“我的志向是把袁世凯赶下皇位,这个目标已经完成,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可是你,空有一身本事和志向却无法施展,这对你、对国家都是不公平的。”

蒋百里摇摇头说:“国事糜烂如此,我又有什么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中枢黎总统前段时间给我来电,邀我作总统府顾问,我尚在考虑。”

蔡锷怔怔地望着他说:“兄是军事大才,岂能埋没于案牍、栖身作绍兴师爷?何不降阶奉天与汉卿成就一番大业?前段时间我推荐劲成到彼即获重用,以我对汉卿的了解,他是很有雄心和气魄的,必然举双手欢迎兄长。”

蒋百里笑笑不答。蔡锷看重张汉卿,他却认为未必,他始终认为一个毛孩子值得他不远千里投奔有些夸张,而且他昔年与张作霖的一段夙怨仍然挂在心间未去。所以即使蔡锷劝说他多次、甚至连张汉卿建党获得多方赞叹之事都不能让他有半分心动。他是一个骄傲的人,唯其骄傲,不能容许他有任何判断上的错误。

蔡锷叹了口气,他这一口气既出,便觉十分不好了,觉得喉间发痒,想咳又咳不出来,头脑也阵阵发晕。蒋百里见状急忙要喊医生,却被他止住。

首节上一节130/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