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43节

  更何况,如果没有帝国主义在背后支持,满清在甲午战争之后就该灭亡了。创立民国正是人民最为群情激奋的时刻,如果这个时候都收不回主权,还谈什么以后收回。不打倒帝国主义,满清就不会倒下。不打倒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就能对中国分而治之,依靠那些旧官僚和地方实力派继续统治中国。

  所以,反帝反封建不仅是号召民众参加革命的旗帜,同样也是区分革命者和投机者最好的试金石。一个试图同帝国主义妥协的革命,最终只会成为投机者和反动军阀的盛宴。在紫禁城外换一块中华民国的新招牌,其他什么都不改变,那也能算是新中国吗?”

  朱和中迟疑了一下,方才说道:“那么孙先生这边?”

  吴川不假思索的说道:“我暂时恐怕没空前往美国去见他了,过几天我就该去东北了。如果你们想要和我一起回国的话,最好三天之内给我一个答复。否则的话,我恐怕就等不及你们的答复了。”

  朱和中和两名同伴商议了一下,决定先回去旅馆思考一下,吴川询问了他们的住所之后,知道三人并不缺乏旅费,也就没有提出替他们重新安排住所了。

  第二日下午,斯维尔德洛夫给吴川打了个电话,请他多购买两张前往远东的车票,他决定先和一位同志前往远东考察一番再说。

  吴川自然是松了口气,满口答应了下来。傍晚时朱和中再次来拜访了他,并确定他们三人和他一起回国。而金兹堡伯爵这边也终于疏通好了彼得堡的关系,让远东计划运作了起来。他指派了康斯坦丁和马丁诺夫跟随吴川前往远东,一是协助吴川执行远东计划;一是负责犹太人东迁。

  五月十一日,吴川、谢尔盖少校等60余人,终于坐上了前往远东的火车。当然他们分成了四队人,布尔什维克一队,康斯坦丁一队,德国人一队,剩下的才是吴川、谢尔盖少校一队。

  原本吴川以为这是一趟漫长的旅程,但他很快发现其实这趟旅程要比他想象的还是快了些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换了火车之后,列车就开始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着海参崴前进了。仅仅花了12天,吴川就看到了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两天之后他就抵达了中国境内的满洲里。

  一路上西伯利亚大草原和无边无际的森林给了吴川很是深刻的感受,而铁路沿途那一个个村镇更是让他明白了,这个时代这条铁路对于俄国意味着什么。

  在满洲里这座陆地贸易口岸城市,吴川建议修整一天再出发,这得到了谢尔盖上尉的支持。在火车上待了两周,都快让他无聊死了。虽然满洲里并不算大,但他觉得总比单调的森林莽原要来的有意思的多。

  而吴川则趁机分别同其他几队人碰了碰头,德国人最好打发,约定半个月后依旧在满洲里会面后,沃尔贝克少校就接下了任务,在满洲里附近寻找一处适合修建训练营的地方。也只有在这附近,他们才能尽可能安静的把武器运输进来。

  至于斯维尔德洛夫和他的同伴,则从此处开始联络中东铁路工人中的布尔什维克,准备组建远东的布尔什维克支部。至于康斯坦丁等人,他们都不需要吴川的命令,就已经决定沿着中东路考察下去,寻找适合工厂设置的区域。

  朱和中则和两位同伴表示,愿意同黑龙江及吉林的同盟会员联系上,好为革命聚拢些人手。吴川对于他们的想法不置可否,只是告诉他们,“我希望你们联络这些同志的时候,尽量不要暴露我们要在黑龙江起义的谋划,去年熊成基在此地被清廷谋害,就是被人出卖的结果。在没有甄别出他们究竟是真的革命者还只是口是心非的投机者,你们不可同他们提及关于起义的事。”

  朱和中顿时有些不解的问道:“如果我们不和他们提及革命之事,那么我们能够找他们谈什么呢?”

  吴川思考了一下说道:“收集日俄两国在东北的暴行,并组织人手对那些因为鼠疫而被迫滞留东北的民众进行帮助,特别是那些被俄国人从俄境驱逐出来的难民。只有我们先表现出想要替东北做些事的态度,东北民众才会聚拢到我们身边,我们才能够向他们宣传为什么要革命的道理。”

  虽然这一路上和吴川单独谈话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朱和中倒是越来越相信对方的计划是能够成功的了。因此他只是犹豫了一下,便表示会服从于吴川的指示,联络东三省的开明人士,但不会立刻向他们鼓吹革命,而是联合他们给东北民众做一点事情先。

  满洲里到海参崴约1400多公里,也就一天半的时间就到了。此时的海参崴是俄国滨海省的首府,督军费卢古虽然知道吴川和谢尔盖少校前来远东的目的,但是鉴于他的任期将到,现在正运作着自己下一任的职位,他想要返回彼得堡或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去任职,因此对于挑起一场中国革命和对日本开战并没什么兴趣。失败了他要承担责任,赢了他却享受不到胜利成果。

  不过在谢尔盖少校搬出了内务副大臣的背景之后,在得到了高额的回扣之后,这位副大臣自然不会允许这件事半途而废,好歹也得有个经费报销的借口,才能让他们获得的回扣落袋为安,说不定还能再来一次追加拨款。

  这位滨海省督军终于下令让其助手斯米尔诺夫替谢尔盖少校联系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让这位中东铁路的实际管辖者配合谢尔盖少校和吴川行事。不过他还是拒绝了谢尔盖少校请求直接调拨俄军一个师作为两人的班底,只允许他们可以从军队中招募自愿兵和从滨海省招募华人、朝鲜人,编练一个至两个新师。

  谢尔盖少校还想据理力争,不过吴川却拦住了他,认为这样的支援已经足够了,毕竟这是中国之革命不是俄军入侵中国。事实上吴川更乐于见到这样的状况,他可掌握不了一整只有编制的俄国师,这只俄国师最终只能落入谢尔盖少校的手心里。

  就在吴川想着要怎么去了解,滨海省的朝鲜人、华人的聚集地,还有他们是否愿意加入自己的军队时,他倒是在海参崴的大街上撞到了张云荣。这个在莫斯科监狱内满是绝望的年轻人,此刻显然已经回复了元气,而且看起来气质很是沉稳,倒是有了几分见过世面的大气。

  能在海参崴的大街上遇到吴川,对于张云荣来说也是一个奇迹,在吴川身边他倒是很快显露出了本性,拉着吴川诉苦的过程中,他嗦嗦的把自己这半年来的遭遇都对吴川说了一边。这倒是让吴川知道了不少海参崴的状况和这里华人的故事。

  于是他干脆便跟着张云荣前往了双合盛商号,去见了见张云荣的叔父商号掌柜张廷阁。虽然双合盛商号的创办者是郝升堂、方云来,但是在这两位创始人把商号交给张廷阁之后,他们就不干涉商号的经营,只是拿着股息在山东老家享福去了。

  双合盛商号的股本此时已经超过了20万元,实是海参崴1陆家华人大商号之一。只不过张廷阁做事一向低调,虽然把一家十万以下的商号发展到今日这等程度,但是在海参崴的华商中却并不怎么出头。海参崴最为出名的华商,实是一位姓纪的,此人跟俄人关系密切,一直为俄人筹办军需,甚至获得了沙皇政府颁发的一等商人执照。

  不过这位姓纪的大约是真把自己当成了俄国人,在日俄战争中为俄国人服务的太过卖命,结果被日本人恼火没收了全部产业,而沙皇政府并不愿意给他什么补偿,最终于去年贫病交加中去世了。

第124章

  正在和手下管事商议事情的时候,张廷阁听到前院传来了一阵喧闹声,不免就走出来看了看。这才发现在侄子身边还站着一名年轻人,他很快就想起了吴川的身份,连忙赶上前去对着吴川行礼问候道:“原来是吴兄弟来了,我正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再见上你一面,上一次你行色匆匆,我都不好意思拦你。这次你来海参崴可要逗留多久,不管多久也让我好好招待你一次,以表我的谢意。”

  吴川看了看院子里正整理货物的二十多名伙计,不免笑着说道:“这次来海参崴是想办点事情,我正想着缺乏人手呢,就遇到了张兄弟。所以就过来叨唠下张掌柜,不知您能不能给我解惑一二。”

  张廷阁也不多话,一边吩咐几名管事照着刚刚议定的结论去做事,一边请吴川进入堂屋坐下谈话。他让伙计给吴川上了茶之后,方才开口问道:“不知吴兄弟想要问什么?这滨海省和阿穆尔沿岸省的事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外贝加尔省就不是怎么熟悉了。”

  吴川听了顿时精神一振,他赶紧说道:“那就太好不过了,我就是想要问一问,这滨海省和阿穆尔省的俄人、华人和朝鲜人的人口比例,华商的数量和规模,还有俄人对待华人和朝鲜人的态度…张掌柜你知道多少,都可以同我讲一讲。”

  张廷阁虽然有些诧异于吴川的要求,但是想到对方既然能够让俄国的监狱放人出来,问这些问题自然是有其原因的。因此他还是忍住了心中的好奇,没有询问吴川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而是一一详细的对吴川做了一个解答。

  听完了张廷阁的解答之后,吴川突然向对方问道:“我怎么听张掌柜的意思,您这是要打算把双合盛商号撤回国内去了?”

  张廷阁沉默了片刻,才轻轻的转动着手上的佛珠说道:“我也不满吴兄弟你,去年冬天这场鼠疫总算是让我看明白了,在毛子眼里我们终究是一群外人。特别是我们这些中国人,毛子更是担心我们会不断的把亲戚朋友带来这里,最后抢走他们的土地和工作。

  这新来不到一年的阿穆尔总督,就一直设法想要缩减外东北地区的华人,不管是愿意归化俄国的,还是只是想来这里打工的。去年秋冬,他就借着鼠疫的由头把数千人赶过了黑龙江,今年春天连滨海省都波及到了,那些俄人甚至在海参崴的街道上检查华人的通行证,凡是没有随身携带的就一律抓捕,然后用火车送回国内去。

  像那条修了一半的阿穆尔铁路,俄国人差不多解雇了工地上的所有华人,转而用朝鲜人和日本人来替代。我们华商在海参崴开设的店铺,仅仅一个冬天过后就少了十分之一。大家都担心啊,担心六十四屯的事件再度重演。

  所以我想着,如果滨海省和阿穆尔省的华人越来越少,那么我们这些主要做华人生意的商号也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因此倒是不如搬回国内去,东北、山东应该还是有些机会的。”

  吴川想了想后问道:“如果不介意的话,我能不能问一问,您回国之后打算做些什么生意?”

  虽然张廷阁觉得这位年轻人有些不懂规矩,但他并不厌恶这种坦率的态度,因此他不加思索的说道:“东北三省这十多年来开发的极快,就这么跟你说吧,黑龙江和吉林的耕地不及奉天的七分之一,但是去年这两省的粮食产量,我估摸着该有百亿斤了。

  如果以长春为界,则长春以南多种大豆,而长春以北则多种小麦。因为日本、欧洲现在对于大豆的需求极为旺盛,前年一家英国公司一口气就购买了30万吨大豆,总价210万英镑。只是现在大豆的出口,已经差不多被日人所控制。

  日本人用不能兑换的纸币购买奉天的大豆,然后再运日本产的商品或是我国南方的土特产来收回纸币。这一来一去,这奉天的大豆基本就全被日本人控制了。因为除了日本人之外,没其他国家的商人会收他们的纸币。

  至于北面的小麦,则主要是为了供应俄国人的需要。特别是加工完成的小麦粉,是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国人最为迫切的生活物资。小麦和大豆再加上其他三种粮食,就是东北输出最大的商品。我双合盛在哈尔滨开的机器磨面厂,便是眼下哈尔滨最大的面粉厂。我把双合盛迁回国内,自然就是想要做这粮食加工的生意。”

  吴川对这位双合盛大掌柜的话语反复思考了数遍,这才算出按照东三省2000万人口计算,现在这东三省的人均粮食已经超过1200斤了,每年东三省出口的粮食应该在总产量的30-40%之间。也就是说,现在这片刚刚才移民开垦了几十年的黑土地,正是人口和农业结构最为优良的时代。不仅有着大量从关内迁移来的青壮劳动力,还生产出了一个足以让东北工业化的粮食基础。

  现在他大致明白日本人为什么对这片土地孜孜以求了,正因为日本吞并了这片土地,他们才有足够的粮食完成国内的工业化。否则的话,日本人就得饿死在完成工业化的前夜。越是意识到东北这片土地的重要性,吴川就越是想要赌上一把,打乱日本工业化的进程。

  思考良久之后,吴川这才对着张廷阁说道:“其实我这一次归国,主要是想在国内投资一些工业,是关于机器制造和钢铁冶炼方面的。不过我在国内并没有什么根基,所以希望能够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既然张掌柜你说,海参崴的华商都起了求去之心,那么可否请你替我组织一场见面会,我想和大家谈谈投资机器加工这方面的实业。”

  张廷阁不免有些疑虑的问道:“不知吴兄弟你打算投资什么具体的行业?你要有个方向,我才好对别人介绍啊。”

  吴川思考了一下说道:“钢铁厂、化工厂、水泥厂、铸造厂等等,这些工厂将会形成一个配套组合,也就是说大家生产的东西优先供应给组合之内的工厂,然后按照比例分配整个行业的利润。不知张掌柜以为,会有多少人有兴趣?”

  张廷阁迟疑了许久才说道:“吴兄弟你是个有大志向的,我去过莫斯科,也知道那些外国人都很看重这些行业。可是我们都不懂这个啊,而且这些厂子随便哪个投资都要十几二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这要是失败了,我们怎么亏的起。如果只是一两个投资较小的工厂,我倒是可以试着劝说一下几位熟悉的朋友,大家一起投入一些。”

  吴川丝毫没有犹豫的说道:“不,只建一两个厂子是无法形成一个行业的,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被上下游的企业所控制,最终还是要亏本的。只有一次性建成一个完整的行业,我们才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同那些欧美列强去竞争。

  这样吧,张掌柜你先替我联系着,我先去伯力跑一趟,回来时再同大家碰面讲讲这个工业投资的重要性。另外,我还要拜托你一件事,替我约一约朝鲜义兵的首领,我也一样同他们有事商议…”

  虽然张廷阁再三挽留,但是吴川还是坚决告辞离去了。对他来说,现在的时间可比一顿美食要来的重要的多。回到旅馆内的吴川和谢尔盖少校商议之后,决定明日便启程前往伯力,见一见俄国在远东最高的权力者阿穆尔总督。

  火车带着他们走了一半不到的路,然后两人换乘马匹,虽然两地之间还不到700公里,但是却让两人花了两天的功夫。在伯力的总督府,阿穆尔总督关达基接见了两人,正如张廷阁所说的,这位阿穆尔总督对于赶走南满的日本人并不怎么热情,他只是想要确保和日本平分东北三省,这就已经够让他满足了。

  只不过有着海军太平洋一系的压力,和斯托雷平大臣语焉不详的命令,关达基只能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他只是冷淡的敷衍了两人几句,就结束了这场会谈。

  谢尔盖少校不得不出面贿赂了关达基的助手,总督办公室主任扎克列夫斯基,对方才委婉的告诉他。总督希望这场革命能够把北满划入俄国境内就足够,当然总督也不反对他们向日本发起袭击,但是俄国军队不会作为革命军的支援,除非日本人轻易的就被革命军打败了。

  另外扎克列夫斯基还告诉谢尔盖上校,让他去拜访一下驻扎在伯力的第三师,他可以从那里调拨一些军官用于训练革命军,但是他必须要保证革命军不能脱离俄国的掌控。对方还示意谢尔盖少校,要多多关注中国人的动向,不要让对方做出损害俄国利益的事。

  谢尔盖少校回来旅馆同吴川说起时,瞒过了后半段的话语,只是告诉了吴川前半部分。吴川听后不以为然的说道:“这恐怕是有些人想要往革命军中参杂人手,打算把我们立下的功劳拿过去一半。我看你去第三师调拨人员的时候,应该都挑选连以下的军官,至于连以上的军官假若死活要参加的话,就让他们在伯力为我军筹备粮饷好了。”

第125章

  谢尔盖少校只是衡量了一下总督和吴川的话语,就明白吴川的意见对他更为有利一些。现在将要组建的中国革命军,实质上是他和吴川两人的部队,许多费用都能落入自己的腰包,可若是把远东的势力引入军队,那么这些坐地户不伸手瓜分利益是不可能的。

  况且他们这只军队是属于内务部的管理之下,只要他和吴川两人不松口,就算是阿穆尔总督也无法干涉军中的事务,最多也就是令远东的军政机关不配合他们而已。而这也只是在俄国境内有效,一旦革命军在中国境内起事了,他们也就很难再拖革命军的后腿了。

  谢尔盖少校觉得,自己实在没有必要送阿穆尔总督这样一个大功劳。这次革命若是不成功,反正有吴川这个替罪羔羊在。可若是革命成功了,他也就成为了俄国最大的功臣,难道一个中国人还能跟他抢夺功劳不成。

  至于中国人会不会反叛,谢尔盖少校就觉得关达基总督的想法更为自相矛盾了。既然想要把北满控制在手中,自然就该积极的鼓动这些中国人去进攻南满和日本人。只有先让北满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完全对立起来,为了抵抗日本人,这些日本人自然就会投入到帝国的怀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日本人教唆着反对帝国。

  这些天来同吴川的不断交流,谢尔盖少校还是认可了这位中国人对攻略满洲的计划。他觉得和关达基这种保守的策略相比,自然是吴川的激进政策更让人着迷。至于吴川势力膨胀起来之后会不会反悔,他才不关心这个问题。在满洲这块地方,得罪了日本之后再得罪俄国,这样的人就是个疯子,谢尔盖少校觉得吴川看起来还是很理智的。

  接受了吴川的建议之后,谢尔盖少校第二日便去第三师挑了20多名俄军的低级军官。不过对于第三师推荐的高级军官,他则委婉的表示,要组建的新军尚未有正式编制,如果这些军官愿意放弃自己的固定军职的话,他倒是不介意接受。

  谢尔盖少校的说法顿时让大部分高级军官打消了前往新军的意思,不过也有少数高级军官表示,他们倒是不介意放弃现在的军职,只是希望知道这只新组建的军队是做什么的,他们很愿意为帝国效力的。

  谢尔盖少校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只军队是用来煽动中国革命的,否则这几个野心勃勃的高级军官说不定真要放弃军职跟过来了。因此他向这些军官表示,这只军队组建起来之后大约是要调去中亚的,如果他们真的有兴趣的话,等新军编制正式下来,他自然会申请把他们调进新军来。

  带领一支以华人和朝鲜人为主的新军前往中亚,这些想要为国效力的军官终于也冷却了热情。今日的中亚虽然看似和平,但却是英俄双方关系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一旦这里爆发冲突,就不是低强度的殖民地战争,而是同英国人的大战。

  看这内务部组建东方师的架势,显然是要送往中亚去当炮灰的,他们只是想要为国效力,又不是想要为国去死。就算是稍稍硬骨头一点的日本人,都让这些俄国高级军官们打消了独占满洲的想法,更何况是同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人对战。

  谢尔盖少校真没有想过,他随口编制的一个谎言会这么有效,不仅让这些高级军官吓破了胆,连他挑选的低级军官听到风声后也陆续跑了一大半,拒绝接受被他征调了。

  甚至于在他向扎克列夫斯基汇报征调军官遇到的困境时,对方也是半信半疑的向他询问,内务部组建这两个东方师的目的,到底是真想要用于满洲,还是只是一个幌子。

  对于俄国的官员来说,比起一纸公文,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彼得堡的流言蜚语。过去十余年的官职生涯告诉他们,现在这位沙皇管理国家的方式和他的父亲完全是判若两人。从欧洲发往远东的公文,永远都不及那些小道消息靠谱,这大约也是19-1905年战争给他们留下的阴影了。如果不是彼得堡朝三暮四的命令,他们觉得这场战争应该是不会输掉的。

  谢尔盖少校这才悲哀的发现,远东边疆区的军政官员已经变得同欧俄地区的沙俄官员一般无二了,他们已经失去了开拓边疆的勇气,而越来越像个安稳度日的行政官僚了。他只能一边含糊的敷衍着对方,一边要求对方给与征调低阶军官的权力。

  只是对方显然是相信了少校的谎言,因此并不想为少校去得罪远东第三师的军官们。于是这位总督办公室的主任建议少校,可以扩大一下选用军官的范围,从伯的第三师扩展到阿穆尔的第一、三师,滨海省的第四师和第九旅,外贝加尔省的第二师等。这么多军队中,总有愿意参加新军的。

  谢尔盖少校看着对方,脸色阴沉的问道:“这么多地方我一个人怎么跑的完?而且我也不认识这些部队的驻地道路,您这是打算让我跑到明年去吗?”

  扎克列夫斯基想了想说道:“我可以给你开一叠介绍信,你可以让那些愿意跟着你的低阶军官们去各处招募,他们应该知道各处驻扎的部队。当然你不能招募一整只部队,只能招募那些愿意去新军的个人士兵和军官…”

  看着谢尔盖少校带回的一叠介绍信,吴川颇为惊讶的说道:“所以,你只带回了这些介绍信,没有带回协助我们训练军队的军官?”

  谢尔盖少校也感觉自己似乎办砸了,他不免小声的向吴川说道:“也还有5、6个人愿意去新军的,不过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比现在高一倍的薪水。我让他们在外面待着呢,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答应他们?”

  吴川注视着谢尔盖少校许久,方才说道:“当然,我们总不能两手空空的回去,不过我需要和他们单独谈谈…”

  谢尔盖少校顿时如释重负的说道:“那就这样办了,我现在去把他们叫进来,让你见见。”

  吴川赶紧叫住了他说道:“是一个个的叫进来,我可不想被一群军官围着争吵。”

  谢尔盖少校头也不回的打开房门走了出去,只是大声的答应了他一声。接下来吴川便见到了这六名想要参加新军的低阶军官,六人中倒有三名是哥萨克,不过吴川看不出这些俄国人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行为举止都是一样的粗野。

  和这些军官们谈过之后,吴川大致是了解了他们想要参加新军的理由,有些人是想要获得军功和财富,有的人纯粹是对原来的驻地待腻了,还有的人是得罪了上司不得不跑路。这些人在谢尔盖少校面前大约还保持了几分敬畏,但是在吴川面前却是本性毕露,显然他们并不认为吴川会是新军的真正领导者。

  不过在吴川决定了他们的薪水之后,他们才对吴川表现出了几分礼貌。不过吴川之后便否决了谢尔盖少校把他们派出去招募低阶军官的想法。因为吴川认为让这些人去招募军官和士兵,他们两个人恐怕谁也无法命令这只新军了,还是让他们跑去海参崴待着,等待这训练新军好了。

  谢尔盖少校颇为迟疑的向吴川质疑道:“不用这些人,我们该用谁去招募军官和士兵,没有一个军官阶层,军队怎么可能有上战场作战的能力?”

  吴川则回道:“要是让他们呼朋唤友的把朋友们都招揽过来,第一我们发不起这样高的月薪,第二这只新军今后到底听谁的?是招募军官的他们,还是我们?”

  谢尔盖少校终于哑然了,他当然知道内务部拨下的钱已经只剩一百多万卢布了,短时间内恐怕是别指望再有第二笔拨款。这要是军队没有建立起来,却把钱都给花完了的话,彼得堡的那帮官僚肯定是要让他们两人来背这个黑锅的。

  他于是马上改变了主张,把介绍信推给了吴川说道:“好吧,那么这件事还是交给你管吧,我只负责同那些官员们办理交涉问题…”

  吴川倒是真没有想到谢尔盖少校会这么好说话,他原本就是想要把募兵的权力掌握在手里,既然谢尔盖少校这么善解人意,他自然也就没有往外推的道理,于是就开口说道:“这样,我拨给你每月5万卢布的经费,让你打点那些远东的官员。我们不指望别的,但是基本的训练营地远东总要给我们建好吧,要不然我们还得自己造房子和平整土地吗?”

  谢尔盖少校对于这个任务倒是是欣然从命的,于是两人商议了两个多小时后决定,谢尔盖少校继续留在伯力同总督府交涉,要求对方提供一块滨海省建好的营地给他们使用,而吴川则先返回海参崴谈妥招募华人和朝鲜人的事务。

  六月十日晚,吴川带着三名俄国军官抵达了海参崴,他随即给三人发了三个月的薪水,总数约1200多卢布,让他们先在海参崴的军营里待着。面对这样大方的上司,三名俄国军官倒是高兴的很,他们像吴川保证自己不会擅自离开海参崴之后,便四散而去寻找自己的快活去了。

第126章

  当吴川再次抵达海参崴时,因为带来了暂停滨海省驱逐华人的总督命令,倒是获得了海参崴华人商会的热烈欢迎。只不过海参崴4、5百家华人商号,愿意加入吴川设想的工业联合发展计划的,还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1陆家大商号只有三家表示愿意支持吴川在东北搞这个工业发展计划,100多家中等商号愿意加入的到有将近50多家,至于资本额在2万以下的近三百家微型商号则又下降到不足四分之一的数目。

  吴川事后了解了一下,发觉大商号除了吴、陈、林三家外,其他商号还抱有着侥幸心理,认为过去他们和俄人相处甚是融洽,总督府、督军府内又经营着不少关系,因此他们不认为自己也在被俄人压迫驱逐的对象之中。有人还很天真的认为,华商经营的都是俄商不愿意经营的辛苦产业,如果俄人将华商都赶走了,那么谁来填补华人走后的空缺呢?

  至于那些微型商号则是因为自家本钱太小经不起损失,加上他们对于这些重工业又不熟悉,所以不敢把钱投入吴川的工业发展计划,生怕一脚栽进坑里爬不出来。

  至于那些中等商号,因为本身他们就是平日里被俄商针对的重点,加上这次因为鼠疫问题引起的驱逐华工事件,使得他们的损失不小。一时对俄国人产生了不信任感,也正试图把产业出售回国另起炉灶。但是他们没有张廷阁的远见,没有及时的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布局农产品加工企业,此时急切之间也找不到较好的项目,因此听到了吴川的计划后,反而愿意加入试一试。

  找到了这些华商的顾忌和需要之后,吴川于是便召集了海参崴的华商们进行了一次劝说,他告诉这些华商,“…不管你们现在赚了多少钱,在外国人和清政府眼中都只是一群肥羊而已。什么是肥羊,就是别人肚子饿了就要拿你开刀填报肚子的食物。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因为俄国人对于劳工的保护不足,才使得东西伯利亚地区爆发了鼠疫,但是这些俄国人却认为,这次鼠疫是我们从国内带来的。所以,他们才敢肆无忌惮的把那些中国工人、商人和他们自己国家的华人移民都一股脑的装上火车送回国内去,或是干脆迫使他们穿过黑龙江抵达中国的土地。

  为什么?为什么俄国人敢对华人如此作为?为什么日本人同样是东方人,他们还在几年前的战争中击败了俄国人,俄国人却不敢用对待中国人的方式去对待日本人?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日本国内也造起和西方一样的工厂,他们也能生产机枪和大炮了么?

  今日的中国人为何走到什么地方都要被人瞧不起,都要成为被欺辱的对象。我以为就只有一个原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无法带领中国完成工业化。不要说我们造不出机枪和大炮,就是一根火柴我们都造不出来,小小的一枚铁钉,这个国家也还要大量的进口。这样的国家能让人瞧的起吗?

首节上一节4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