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39节

  从现在的景象来看,中国人未来不是变成美洲那些被圈起的印第安人的下场,就是像印度和朝鲜一样,成为连道路中间都不被允许行走的亡国奴。一想到这样看不到未来的绝望世界,林栋顿觉胸口闷的要炸裂了一般。这样一想,朱和中的不安分倒也是能够让人理解了。如果学来学去都要当亡国奴的话,倒还不如先拼着和满清同归于尽来的痛快一些。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后,对着老友说道:“如果你真想回国,那么我们就一起回去。既然是一起出来的,就该一起回家才行…”

  一种敲门声打断了林栋的话,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赵楠却已经从床上挑了起来,向着房门跑了过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一定是朱前辈来了,我来开门…”

  赵楠打开门后却愣住了,外面站着的并不是朱和中而是一位不认识的年轻中国人,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洋人,倒似乎像是对方的跟班一样,这样奇怪的组合不由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了。

  吴川却不紧不慢的向他自我介绍道:“我姓吴,刚到柏林不久,眼下遇到了点麻烦,听说这里住着两位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的高材生,就想过来请两位帮几天忙。不知你和你的同伴,肯否援手?”

  走到门口的林栋打量了一眼吴川身后的康斯坦丁,这才对着吴川客气的说道:“出门在外都是中国人,只要能帮的,我们自然会帮。不过我们只是两个穷学生,如果是太过麻烦的事,你最好还是找一找领事馆比较好。”

  吴川笑了笑说道:“我遇到的麻烦跟你们的学业有关,我想领事馆的先生们大约是不懂的。不过咱们是进去说呢?还是下楼找间咖啡馆慢慢说。我在学校里问了一圈,好容易才打听到你们在外面租的地方,口中甚是干渴,不找个地方润润嗓子,恐怕是要说不出话来了。”

  林栋还没想好,到底是让这位陌生人进门,还是照着对方说的下楼去咖啡馆慢慢谈。他身边的赵楠已经迫不及待的点头应承道:“还是去咖啡馆吧,自从朱前辈把我的零花钱给缴了,说是要援助孙…嗯,我好久都没喝咖啡了,正好就先沾沾新朋友的光了。”

  被林栋踢了一脚后,赵楠方才明白过来,这位可还不清楚来路呢,倒是不能谈及孙先生的事。对于心直口快的赵楠,吴川的印象倒是很不错,他觉得自己这趟应该不会白跑了。于是让开道路,向着两人邀请道:“那么咱们就下去吧,德国的街头到处都是咖啡馆,我可不知道哪家才是两位喜好的…”

  从两人居住的楼房下去,穿过一条小巷就到了一条类似于步行街的古老街道,这里倒是和宽敞的柏林大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依旧保留着十九世纪的建筑面貌,街道的两旁摆满了零零碎碎的二手旧货,从书籍到家具都是应有尽有。

  在这条老街上走了数十米后,走在前面的赵楠便从街头的人流中向右方挤了出去,带着众人来到了一个门面不大,但是内里却极为宽敞的咖啡馆。这座咖啡馆是利用一座大院改建而成的,也就是说穿过了这扇门后,除了一间大厅之外,还能直接穿过这间大厅走到类似于天井的露天大院内,在阳光下面喝着咖啡看书。

  这大院内虽然摆放了七八张桌子,但是因为有花架相隔的缘故,倒是一点都不会有没有私密空间的感觉。赵楠和一位美丽的女侍打了招呼之后,对方很快就将他们安排在了一处,较为安静却又能照射到阳光的地方。

第112章

  “…如果说英国人开启的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革命的话,那么德国工业赖以追上英国工业的来由,就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既电力革命的基础之上。

  所以中国想要赶上欧洲的工业发展水准,就必须跳过蒸汽机的发展,直接切入到以电力为能源的工业制造产业,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而想要发展以电力为能源的工业体系,就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没有一个完备的重工业体系,我们连一颗螺丝都造不出来,就更谈不上制造现在最为先进的发电设备了…”

  林栋、赵楠也许在专业知识和智商上比吴川强的多,但是在对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和落后国家工业追赶的道路认识上,显然是远远不及一个后世的亲身感受者的。

  不过吴川的话语虽然让他们感动莫名,似乎看到了一些中国未来的希望,但赵楠还是忍不住打断了吴川发问道:“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发展计划,若是得不到一个中央政府的支持,恐怕还是一个空中楼阁吧?当下中国最优先的,难道不是先通过革命建立一个共和国吗?”

  不管桌子底下林栋踢了他多少脚,赵楠还是不加掩饰的把自己的心里话向吴川说了出来,就在林栋警惕着观察着吴川的反应时,吴川却也毫不迟疑的脱口回道:“革命当然是要革命的,指望满清政府来领导中国走向工业化的道路是不可能的,但是革命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建立一个共和国,而是要建立一个能够领导中国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共和国。

  否则,一个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和国,同满清政府又有什么区别?而想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则中国就必须要走工业化的道路,把自己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只有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才能够把人民武装起来,赶走那些帝国主义的侵略者,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逻辑吗?”

  林栋觉得,这大约是自己听到的革命言论里最能打动他的一句话。就在他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赵楠却已经开口道:“可是我听孙先生不是这样说的啊,他说只要我们推翻满清成立共和国之后,那些列强就会承认我们是一个文明国家,共和国就能通过万国公法,以外交手段请他们离开了啊。”

  吴川顿时嗤之以鼻的嘲笑的说道:“看来那位孙先生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做帝国主义的本质,你们身处于社会主义的发源地,难道连社会主义的理论都不愿意去了解一下吗?只要你们了解了什么是帝国主义,就不会相信这种美好的成人童话了。

  一个国家能否被视为文明国家,只在于该国的工业能力能否让其他工业国家难以以微小的代价入侵,而不是采取什么体制。采取什么样的国家体制,只关乎于本国人民的意愿和国家之前途…”

  “我可不这么看,你说的过激主义同样救不了中国,他们只想要不劳而获,瓜分有产者的资产,要是把它引入了中国,才是祸乱之根源。那些有产者们只会因为过激主义而依附于清政府那边,从而导致革命失去力量。”

  一个声音突然插入了吴川等人的谈话,除了康斯坦丁因为不懂中文而反应迟钝外,其他三人都不免朝着声音发出的主人望了过去。坐在吴川对面的赵楠顿时欣喜的站了起来,向着对方招呼道:“是朱前辈啊,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快过来这边。”

  邀请完了对方之后,他才仿佛想起了什么,低头对着吴川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位是德国兵工大学的留学生,你不介意他也参与我们的谈话吧。”

  吴川看了看已经走到桌子前面招呼女侍上咖啡的不速之客,也只能点了点头说道:“只要他不妨碍我们的工作,我倒是不介意他坐在这里。”

  只是这位赵楠口中的朱前辈坐下之后并没有身为不速之客的自觉,反而滔滔不绝的大谈起了过激主义的坏处,似乎想要向吴川和林、赵两人证明,没有什么主义比过激主义更坏的了,而且被欧洲各国所厌恶的过激主义一旦在中国流行开来,不仅不能使得中国革命成功,反而会让各国政府拒绝承认新政府,最终导致建立共和的努力失败。

  原本并不想对革命多做谈论的吴川,在对方的喋喋不休下,终于撸起了袖子反击了,他直接向对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口口声声说,只有共和才能救中国,那么你所说的共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它既不能废除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不能收回那些被满清政府割让的土地,不能让人民过上同西方国家国民能够享受到的工业文明成果,那么这么多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一小撮投机于革命的无耻之徒过上和满清权贵一样的腐败生活?”

  朱和中终于意识到对面的这位年轻人并不是那些没有主见的留学生,而是一个已经被过激主义毒害了的年轻人。他沉下了心想要反驳对方的的说法,却发觉自己好像没什么可说的,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收回被割让的土地,最终都会激怒列强。

  而为了革命能够成功,孙先生以为,不,应该说整个同盟会都认为,承认清政府签下的条约,有助于列强放弃对于清政府的扶持,从而尽快缔造共和政府。在这一立场上的分歧,使得他失去了以共和理念打动对方主张的基础,毕竟一个完全继承了清政府不平等条约的共和政府,实在是瞧不出有什么地方比清政府强的。

  于是他只能对吴川这样说道:“吴先生对于各国列强强加于我国而感受到的屈辱,我们也都是一样能够感受到的。只是革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维护国家主权也不能没有策略。我们总要先成立一个共和国,然后再去考虑同外国办理交涉,一点一点的把那些利权取回来。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同列强闹翻了,这样的话只能导致庚子之难再现,共和成功之日更是遥遥无期了。”

  吴川顿时冷笑了一声说道:“说到底,这就是把革命当成了一小部分开明士绅和革命党人的专利,而丝毫没有去考虑发动民众的力量,这样的革命难道不是过家家吗?没有人民的支持,光靠冒险蛮干,除了白白消耗革命的力量之外,你们能缔造出什么共和来?从满人的专制转为革命党人的共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究竟在做什么?难道就在一旁看戏吗?”

  朱和中终于有些恼羞成怒了,他不由拍案而起的怒斥道:“你这个人怎么就那么喜欢抬杠呢?中国的民众大多都是一个大字都不认识的文盲村汉,教导他们理解共和总要有个过程。

  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只有先缔造共和国,然后实行宪政教育,当人民完全理解了共和理念之后,自然就会和欧美各国的国民一样,努力去建设一个富强的民主共和国,列强到时也就只能从中国离开了。

  这才是国家复兴的光明大道,而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去煽动民众起义,最终变成又一次的义和团运动,再给列强一次入侵中国的借口。”

  赵楠有些不安的试图起身阻止,却被林栋给拉住了,这位同乡好友对他摇着头,示意他不要介入这样的争执。而吴川这边完全没把朱和中的话放在心上,他反而心平气和的笑了笑说道:“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庄子某日在半路上听到有条鱼在呼喊:救命。

  他停下车子俯身看去,发觉原来是一条鱼缩在路上的水坑里半死不活的向他呼救。这条鱼对着庄子说道:我是东海龙王的臣子,不幸落到了这里,你能不能给我一斗半升的水来救我活命?

  庄子于是回道:好吧,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正好引西江的水来救你,你暂且先忍耐一下。

  这条鱼听后就气的大骂庄子道:我现在失去了正常的生存环境,已经快要无法生存了,只要一斗半升的水就可活命,可你却讲这等无济于事的空话来欺骗我。等你从吴越引来西江的水救我,还不如直接去咸鱼店里找我呢。

  中国之民众何尝不是这条快要渴死的鱼,革命党人不设法赶跑帝国主义推翻满清王朝让人民先生存下去,反而要求人民先忍耐着列强的压迫去支持共和,这样的革命就算成功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就是在头顶上换一块共和的招牌,但是对于他们的生活却完全没有改变吗?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显然不是一路人,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了。”

  不待朱和中回话,吴川已经转过头去对着林栋、赵楠客气的说道:“我住的地方两位应该清楚了吧?请你们按照这份方案,帮我把这些行业中的技术设备理出一份来送来我处,我对两位就不胜感激了。”

  接着吴川就掏出了一个信封放在桌上对着还在发呆的林、赵两人说道:“这是给两位搜集资料用的车马费,若是不够的话请直接过来找我。”

  在三人的沉默之中,吴川带着康斯坦丁扬长而去了。朱和中这才脸色铁青的对着两人问道:“这姓吴的究竟是什么人?明明他也反对大清,却又不肯赞同孙先生的意见,这不是在捣乱吗?”

  赵楠还没想好怎么回话,对着桌上的绘图纸发呆的林栋,却已经卷起了桌上的文件和车马费,起身对着同伴说道:“我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不过他说的不错,没有一个工业化的中国是无法抵抗列强的侵略的,我们的时间可不多,现在就开始搜集资料吧。我去找钢铁冶炼和机械制造的资料,赵楠你去搜集化学方面的…”

第113章

  “我真是不明白,你到底跟我过来做什么的?难道就是为了让我请你来凯宾斯基吃上一顿大餐的吗?”马克斯鲍尔少校有些不满的看着餐桌对面,正满意的品尝着餐后甜点的同僚马克斯霍夫曼少校。

  对于马克斯鲍尔的讥讽,马克斯霍夫曼却不以为然,作为德国总参谋部最不像个德国军人的少校参谋,他就是作风懒散,喜欢美食和美酒。

  放下刀叉满意的喝了一口咖啡之后,他才惬意的靠在沙发椅子,一边点着香烟一边说道:“35马克的一餐,对于我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能够借助公事来这里吃上一餐,为什么不呢?”

  对于这样直白的回答,马克斯鲍尔觉得自己简直无话可说,在他看来这位马克斯霍夫曼少校真不应该呆在总参谋部,而是应该前往法国担任使馆武官,巴黎有的是美人和美食、美酒,这才是对方最适合待的地方。

  为了不破坏同僚之间的友谊,鲍尔少校只能压抑住自己的心里话,低下头去看着手表上指示的时间,半是不满半是发泄的说道:“都已经13点23分了,他们究竟去了哪?居然现在都不回来,真是浪费我们的时间。”

  马克斯霍夫曼抽着烟,望着玻璃窗外街道上的行人,心不在焉的说道:“给一个东方国家编制一只陆军,你在总参谋部里的办公室也能做的了,为什么要跑来见这位中国人呢?这应该算是你自愿的,不能怨到别人身上吧?”

  鲍尔少校不以为然的回道:“我自己并不想来,不过总参谋长认为,即便是出于形式上的尊重,我还是应该过来征求一下,这位中国人对于本国陆军编制的想法的,哪怕这位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军事经验,这是政治上的要求。不过你又是为什么而来?这次的事件似乎同你们俄国处并没有什么干系吧?”

  霍夫曼少校终于从窗外收回了视线,望着他意味深长的说道:“我就是过来尝尝凯宾斯基的美食,顺便看一看,能够想出借助欧洲均势来争取本国革命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毕竟中国就在俄国的屁股后面,这个国家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将对俄国造成不小的影响,怎么会和我们俄国处没有关系呢?好像我们等的中国朋友已经来了…”

  鲍尔少校顺着霍夫曼少校的视线转头望去,果然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白人正在餐厅侍者的陪同下向着他们这里走来。看着他们丝毫没有迟疑的行动,自然就应该是他们等了快一个中午的那位中国人了。毕竟两名德国军官的制服还是非常显眼的,不是相识的人物是不会跑过来打搅他们的。

  鲍尔少校和霍夫曼少校都是40岁左右的德军精英军官,应该来说他们都处于一个人体能和智力最出色的时候,而德军军官团的精英教育,也令两人保持着良好的教养,即便两位少校私下里并不认为东方人有能力和西方人在智力上进行抗衡,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中还是表现出了无可挑剔的礼仪。

  只不过当四人互相介绍坐下之后,吴川频频转头注视着自己,让霍夫曼少校有些疑惑的向他问道:“您对我是有什么看法吗?吴先生。”

  吴川伸手在鼻子下一抹后说道:“我还以为德国人都会留一个这样的胡子,没想到您会刮的这么干净。我这么说,会不会太过冒犯您了?”

  鲍尔少校不由皱起了眉头,他觉得这位中国人是不是太过年轻了,言谈举止实在是有些轻佻了些,也不知这样的人是怎么想的出这样的计划的。

  霍夫曼少校却一脸轻松的摸了摸人中,然后微笑着说道:“虽然在德国,军官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女士们却总喜欢和大学生往来。有时候你想过一点私人的生活,脱下军装外出时,留着胡子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所以你明白的…”

  “咳,咳。”鲍尔少校猛烈的咳嗽打断了霍夫曼少校的话语,赶紧把话题拉入了正题说道:“我们还是谈正事吧,毛奇总参谋长我们两人过来,就是想要同阁下谈一谈关于特别经费如何使用,及中国军队的编练问题。如果阁下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先向你介绍一下,德国陆军的编制状况,供你参考…”

  吴川整理了下衣服,坐正了身体看着鲍尔少校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在谈论中国军队组成编制之前,我想要了解的不应该是德国陆军的编制状况,而是德国军队士兵的文化程度,军官养成的方式和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什么…”

  鲍尔少校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打断了吴川的话语说道:“你想要了解这个做什么?难道你还有刺探德国军事情报的企图吗?”

  霍夫曼少校还是一脸镇定的坐在那里,等到着吴川的回道。吴川把手一摊,毫不慌张的说道:“如果不知道这些内容,我该如何参照德军的编制去提出中国军队的编制?也许德国的陆军是世上最好的,但是德国的军队毕竟是依靠着本国的工业能力武装起来的部队,适合于德国的陆军编制和装备,未必能够适合中国陆军啊。

  而且这一次的计划中,我们有可能在前期要单独对付两大列强,不弄一只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出来,一开战就被人打崩溃了,或是打了一半补给跟不上了,那么这个计划就会陷入失败,我想这恐怕也不是总参谋部和皇帝陛下愿意看到的吧。”

  鲍尔少校正在思考应该如何同吴川进行沟通时,霍夫曼少校却语调轻松的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我们虽然不能把关于德国陆军的情报透露给你,不过却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去打造一支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力量。我想阁下既然来自中国,不会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吧?”

  吴川沉默了良久,方才开口说道:“按照中国的国情来说,我们就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大部分国民都是不认识字的文盲。所以适合于中国军队的装备应该尽可能的结构简单而容易操作,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对损坏的军械进行修复。

  其次,我们在东方的主要敌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日本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只是一个才跨入工业化门槛的落后工业国,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日本已经是一个能够碾压中国的先进工业国了。所以日本军队的素质,肯定不是一只刚刚组建不久的中国军队能够抗衡的。

  综合以上两点来考虑,我们需要的就是一只,在中短距离上火力能够压倒对方,长距离上火力能够牵制日军重炮的军队。以谋求在近距离的交战中,以密集火力大量杀伤对手。不知两位对我的想法有什么意见吗?”

  鲍尔少校对于吴川的话很感兴趣,因为这就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如何动员起全体国民在战争中迅速补充前线,从而把战争变为全民战争。至于霍夫曼少校则是在思考,用加强近距离火力来弥补士兵训练不足的办法,是否可行。

  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霍夫曼少校的表情终于认真了起来,向着吴川问道:“你所谓的中短距离的密集火力,有没有确实一点的武器案例?”

  吴川思考了一下,就按照自己了解的,战争中使用过的武器做了一点描述,“首先是班一级的火力,除了步枪之外,我认为应该安排一挺轻机枪,和两支冲锋枪,就是美国人研发出来的,使用手枪子弹的自动武器。

  轻机枪给与步兵以火力压制,步兵守卫轻机枪,而冲锋枪则在狭窄地形中给密集敌人以大量杀伤。排一级则应当有1-2重机枪和一门以弯曲弹道攻击的迫击炮,重机枪用以支援班级步兵单位,而迫击炮则用来压制对面的轻重机枪。连营一级除了加强重机枪的配备外,还应该有更大型的迫击炮和山炮…”

  鲍尔少校看了一眼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的武器装备,他忍不住打断了吴川的话语道:“吴先生,你知道自己需要的这些武器数量有多离谱吗?别说是你们中国,就是我们德国也不可能按照这个标准去装备军队的。”

  吴川却摇着头说道“我可不这么看,少校先生,你所谓的装备不起,那是指在平时而不是在战时。可我们现在说的就是战时的编制,对于战争来说,一只能够击败敌人的军队,永远比十只和敌人僵持在战场上的军队要重要的多。

  既然我们和德国的目标都是要迫使日本退出中国,或是拉英国人下水,那么没有一只能够战胜日本人的军队,又怎么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既然皇帝陛下想要往这个计划里投钱,目的自然是为了胜利,而不是这个计划的开支会不会太大,不是吗?

  更何况,我要求的是能够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品,不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只要德国企业家能够放弃坚固耐用的原则,我相信这些武器的造价是可以压倒最低。对于东方的战争来说,战争就是一场消耗,就算是士兵都未必能够活过两场战争,我们要那样能够长久使用的武器做什么?只要能够做到足够廉价,就算是一次性的武器,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114章

  德国总参谋长毛奇看着一本正经向他递交申请书的马克斯.霍夫曼少校,一时还真是有些不习惯。虽然总参谋部中有不少军官对这位少校的自由散漫颇有微词,但是毛奇却觉得这些都是偏颇的言论,毕竟霍夫曼少校在工作中一个能顶三个,比那些只会注重于军人仪表的老军官们要能干的多。

  当然,碍于德国陆军的传统和他本人的性格,这些话他是不会说出来的,只不过在日常中把这些对于霍夫曼少校的批评言论置之脑后而已。

  但是面对今日霍夫曼少校递上来的申请,他也有些不满了,他皱着眉头用手捏着对方的神情书说道:“霍夫曼少校,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你这是打算放弃制定对俄军作战计划跑去远东快活吗?如果你不能给我一个合适的理由,我觉得我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也许更适合你。”

  霍夫曼少校面不改色的对上司回答道:“不,我真是为了更好的拟定对俄军的作战计划,才特意申请调入中国对日作战计划处的。

  因为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场中国革命和对日本的挑战这么简单,这同样也是一个技术装备落后的人口大国同一个技术装备较为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战争。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亚洲版的俄德战争,中国是俄国,而日本是德国。

  那位中国人吴,确实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正试图用工业组织的思想去改造一只落后国家的军队,从而同一只训练有素的陆军进行作战。如果他真的能够做到的话,我们恐怕就要重新评估俄军的战斗能力了。毕竟他所要求的技术装备,大多数俄国人都能生产。

  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的掌握住这样动员起来的力量在战场上的表现,那么在将来的战争中,必然会因此而遭受难以接受的失败。所以我希望能够加入到这个计划中去,亲眼看一看以此种方式动员起来的军队,究竟能否对我军造成一定的威胁,这样才好决定是否修改对俄作战的计划。”

  让霍夫曼少校离开之后,毛奇思考了一下便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打了出去,接通后他便吩咐道:“让鲍尔少校来我这里一趟。”

  得到了毛奇召见的马克斯.鲍尔少校很快就出现在了毛奇办公室的门口,毛奇招呼他进来之后就向他询问道:“听说你已经同中国人碰面过来,你们聊得怎么样,他对于我们的计划有什么看法吗?”

  鲍尔少校沉默了片刻方才开口答道:“我觉得这个计划还是应当听一听中国人的意见的,毕竟没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在中国的行动就会失去正义性,这也有违我们设计这一计划的初衷。”

  毛奇有些哑然,他看着少校说道:“我只是让你同这位中国人接触一下,并不是让你完全服从于他的命令,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你对这位中国人这么推崇。”

  鲍尔少校迟疑了下,但还是坦白的说道:“我觉得他的作战理念极为符合我一直在研究的,把整个国家的民众都动员起来,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总体作战理念。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德国军队的编制来创造一只弱化版的中国军队,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军火商人获得了点经济利益。

  但如果我们把这次替中国人组建军队的机会,变成为实验一种新的作战理念和实践新武器作用的一次战争试验,那么我们将会从这场战争中收获极为重要的经验和数据,从而可以在日后用于我国。这就是下官的一点浅见。”

  毛奇向后靠在了沙发上,想了许久才出声问道:“如果以试验新式作战理念和新式作战武器为目的,那么你还需要什么支持?”

  鲍尔少校先是摇了摇头,接着又赶紧点了点头说道:“一是确保经费能够充足;二是希望有一位熟悉殖民地任职经验的军官加入我们。我们和中国人打交道的不多,而且大多结果都不怎么好,如果没有一位能够了解殖民地事务的军官加入,我担心难以和这些中国人进行沟通。”

  毛奇伸手揉了揉额头,片刻之后才下定决心说道:“你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吧,人和钱我都会给你解决的。另外,霍夫曼少校有可能会正式加入这个计划,当然负责这个计划的依然是你,他主要是借此观察以新方式组建的东方军队,究竟在战场上能否发挥出作用来,或者说能发挥出多少作用…”

  吴川一边打量着林、赵身后的朱和中,一边接过了林栋递给他的文件,朱和中此时倒像是忘记前几日和吴川在咖啡馆闹出的不愉快,只是一个劲的称赞着凯宾斯基的套房果然装饰的比普通旅馆华丽的多了。

首节上一节3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